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艳勤 《史学月刊》2007,(7):117-122
何晓明近著《返本与开新——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新论》,建构了文化保守主义的思想谱系,在诸多关于文化保守主义的论著中,何著所建构的思想谱系脉络最长。该书将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开端提早到19世纪中叶,较19世纪末叶说与20世纪初叶说提早了半个世纪,这一论断充分考虑到了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融通的历史以及"中体西用"论的内在发生机制;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理论推进,有两条相互交织的线索:一是"中体西用"论的内在演进,二是从"体用二元"论到"体用不二"论的演化;何著将1990年代文化保守主义在中国的"复出"也纳入了视野之内,这一时期的文化保守主义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求同的趋势和文化保守主义内部存异的趋势。总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部著作,是以超越文化保守主义、反思文化保守主义的姿态展开论述的。  相似文献   

2.
学衡派的文化保守主义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趋新与守旧永远是一对制约社会历史发展的矛盾。即使在现代文明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文化保守主义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仍具相当的影响力。学衡派的文化保守主义虽然出现于本世纪20年代,但它所统摄包涵的传统与现代化的时代课题,至今值得人们深思和玩味。探讨学衡派文化保守主义的学术主张、理论特征、历史意义及影响,或许会对即将进入世纪之交的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启迪或昭示。  相似文献   

3.
<正>伴随中国近代社会和史学的变迁,历史编纂学也迎来一场体系性革新,从编纂旨趣到理论体系、从承载内容到表现形式等,都展露出明显异于传统的新特点。近代历史编纂领域形成的新格局,与西学传播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有的学者将这一过程描述为对西方史学的移植和对传统史学的摒弃,似乎在传统和近代历史编纂学之间形成了一个断层。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也有违中国史学、文化和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1))  相似文献   

4.
<正>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中华文明既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之一,又是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延续至今的伟大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建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基础之上的,“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  相似文献   

5.
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形势渐趋恶化,各种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保守主义思潮在英国、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里应“运”而生。在美国,这股保守主义潮流主要有三个部分,即传统保守主义、新右派和新保守主义。其中,在学术舆论界影响较大的则是新保守主义。70年代初,美国学者就指出,“在政界、在科学院范围内……在现代美国社会上一切有影响的机构里,‘新保守主义’都传播得十分顺利。……在社会科学中,在知识分子刊物上,不少有贡献的人都与新保守主义有关”。1980年,在新保守主义和其他保守势力的支持下,共和党极端保守派代表罗纳德·里根又以压倒优势击败民主党在职总统吉米·卡特,当选为美国第40任总统,致使美国政治迅速右倾。因此,有人预言,“总有一天,新保守主义会成为美国的统治思想。”  相似文献   

6.
1920-1930年代国家主义派之内在文化理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醒狮运动”之初,国家主义派致力建构中西杂糅之文化保守主义体系,以为其运动之意识形态。其现代学理厥为以欧陆玄学为基础的历史文化哲学,及玄学之反动———实证哲学及实证学科(包括实证主义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物学、心理学等)。玄学与实证本相冲突,且因移植国家主义之中西时空错位,导致醒狮派理论之困境及内在紧张,并驱动其由消极强调国家主义之自在性,走向积极营建“新理性主义”哲学体系。玄学向为文化保守主义之壁垒,而实证主义之科学、进化精神及反玄学倾向,则促使醒狮派呼唤并回归“五四精神”,走向文化激进主义。  相似文献   

7.
要想全面地描述文化民族主义理论,除了廓清其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基本主张以外,还必须研究它同其他重大思潮的关系,由此对其进行理论上的定位。毫无疑问,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是西方最重要的政治思潮。长期以来,受波普尔和艾恺等西方学者的影响,民族主义被看成是对自由主义的反动,文化民族主义则被直接等同于守成主义或保守主义。本文认为,这种在西方已经成为“常识”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是对文化民族主义的一种歪曲和误解。  相似文献   

8.
在五四文化论争中,章士钊抛出“农国论”,认为西方国家因工业文明和物质文明之害已经陷入绝境,中国亦深受工业化之害,趋于沦亡;中国必须以农业立国,摒弃工业化和物质文明,恢复知足、节欲、不争的农国精神和传统道德,才能免于亡国之祸,并担负起拯救西方世界的责任。“农国论”是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的又一种形式,是精神文明论的变种,本质上是道德复古主义。  相似文献   

9.
辜鸿铭二题     
《百年潮》1997,(1)
“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辜鸿铭为清末怪人,愚忠清室,至死不剪头上小辫,为人所笑。对“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他更是百般辩护,从封建专制制度到廷杖、吐痰、小脚、多妻制等等。在他的奇谈怪论中,这些都是美仑美奂的“声名文物”,不可稍变。作为一个政治和文化的极端保守主义者,他的顽固立场和种种谬论确不足取,事实上也为历史所淘汰,更多地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辜氏生性尖刻,典型名士派头,率性任情,往往不  相似文献   

10.
岱峻 《巴蜀史志》2006,(4):51-53
新潮中堪称旧人,旧学却不乏新知。 他居高声显,被鲁迅骂过,被“海归”学人视为文化保守主义;五四运动却又同情学生,保护蔡元培;他还首创女学,帮助过徐悲鸿、张大千、启功等人…… 退隐于那个时代,他却成了民国时期校雠学、目录学和版本学的大师;而今风流云散,他仍寂寂无名。此公便是川籍学人傅增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我国重兴并发展起来。因其对现代化的反思和对民族文化的重视,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我国现代文化思潮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市场,与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西化派一起成为主流文化思潮。学界对新文化保守主义的争论也从未停止,但笔者认为,应理性看待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重兴和发展,突破局限,使其从呼吁归于传统的理想走向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的实践,从一味批判和激进反思走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本文从创业文化发展的角度,重新理性审视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局限性和发展可能性,提出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发展创业文化的几点启发。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上半期,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保守主义等三大思潮影响着德国社会的发展。自由主义在德国表现出温和、保守和依赖国家政权的特点;民族主义首先是资产阶级化的知识分子的运动,呈现浓烈的文化色彩;保守主义则以传统、秩序和稳定为原则,展开了与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要求改变现状者的对抗。三大思潮对日后德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化保守主义在新世纪之交再次兴起,并成为当今社会中有较大影响力的一种社会思潮。这一思潮主张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反省现代性,并力图重构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在当代多元开放的社会格局中要辩证地看待文化保守主义,给予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14.
本来,我是怀着特别激动和期待的心情拜读祁进玉先生的大作《历史记忆与认同重构》(下称“历史记忆”)的.一方面,从网上看到祁进玉先生是一位人类学博士,相信受过这种专业训练的研究者一定能写出很有分量的著作;另一方面,看到“历史记忆”一书时,感觉它是块“大砖头”,这种“砖头”书,不看内容,也能感觉到它的分量.  相似文献   

15.
辜鸿铭的保守主义思想,来源于18世纪末、19 世纪初流行于欧洲的浪漫主义,再加上他忠于清王朝、忠于“中国政教、文明目标”而形成自己的政治观、历史观和文化观。他以内在的道德精神和外显的秩序与安宁作为评论晚清历史事件的基准,其分析结论“大疵而小醇”。在对待中西冲突的看法上,则坚持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主要引用前述浪漫主义和若干国际法学理,从道德和文化的角度对西方列强加以谴责,成为中国最早“以西学反西方”的尝试。他还对清末中国的发展之路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其保守思想实开“东方文化派”与“当代新儒家”之先河。  相似文献   

16.
“文化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它以不同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本文认为,原生形态的“文化民族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政治有所发展而又相对落后于其他民族时产生的文化思潮;“文化民族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和历史必然性;“文化民族主义”将长期存在;“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它是一种政治资本,是维护本国和本民族利益的政治武器。因此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抵制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袭。  相似文献   

17.
古都金陵,是一方山水城林,兼备山川形胜之妙:她是一座历史名城,萦绕着沧桑兴衰之感;她是一方文化重镇。无处不流淌着古今文人墨客的遐想情思。南京是“水文化”与“山文化”的复合体.是“北文化”和“南文化”的汇合点。  相似文献   

18.
沈卫威 《史学月刊》2004,2(3):54-59
《史地学报》是《学衡》的兄弟刊物.在“古史辨”运动中所持的是“信古”的文化守旧立场。柳诒徵和竺可桢分别是历史学、地学的导师.他们打造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的史地学的基础.并在师生中形成强烈的群体意识。其文化保守主义倾向融入了大学的人文传统之中。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述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述论何晓明18世纪以后,原生型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扩张,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激起了普遍热烈的文化反响。保守主义便是在这一过程中,与自由主义、激进主义相伴生的文化思潮与派别。自由主义全面肯定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过渡时代论》与当代"过渡期历史观"的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梁启超历史观的评价一般有两种意见,一种观点认为梁启超是中国现代史学的开创者,其主要贡献是把中国历史纳入到世界史的解释框架之内,用线性的因果关系替代了王朝更替的历史观。另一种观点认为梁启超从欧洲归来后完全放弃了他所倡导的“进步史观”,而成为了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实际上,梁启超所采取的是一种过渡期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既强调历史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一种趋势,又主张解释历史不能仅仅依赖于纯粹科学方法,而尚需运用直觉的手段,同时他又强调文化积淀而不仅仅是物质更新在文明演进中的作用,这样的阐释方法使我们有可能超越西方历史观对我们思维的长期制约,也可避免“现代”与“后现代”两种极端解释取向所造成的偏颇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