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编修新方志要求具有地域性、时代性、多样性、连续性、资料性、可靠性、思想性、科学性、人民性九种属性。其中思想性也叫政治性,就是要求志书与党中央在政治、政策、理论上保持一致。然而,确有的志书在"政治方向"(政治性)上,与党中央没有一致起来,有的偏离,更有甚者背道而驰。志书出版后被禁止发行是小事,"政治杂音"危害社会乃大事。我们的一个临近县在首轮修志时就发生了此种事情。关于方志正确的"政治方向"如何把握,就  相似文献   

2.
政治部类是新编地方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志书政治性、思想性的集中表现。一部志书质量的高低,首先是政治质量。当然,志书的政治质量,不仅表现在志书政治部类的质量,它还应该体现在整部志书的各个部类和各个方面。但必须看到,志书的政治质龄首先表现在政治部类。因此,能否编好政治部类,直接影响到一部志书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3.
谈谈新方志的政治性和科学性的关系任一民编者按:如何确保新编志书的政治质量,这是广大修志工作者当前普遍关。的问题。但是解决好这个问题又必须先弄清志书政治性与科学性的关系。四川省地方志编委会(学会)1990年3月召开的学术讨论会,曾对这个问题作了较为深入...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编纂出一部具有科学性、思想性、资料性、时代性和可读性,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的精品佳志,必须坚持和遵从志书的编纂原则,明确志书的义理与体例,采取科学的资料搜集方法。  相似文献   

5.
"精品志书",既是对一部志书的评价,也是对编纂工作的质量要求。"精品方志",则是对包括志书在内的方志产品及方志编纂工作和地方志事业的高点定位和专业要求。二轮修志树立新的理念,提出打造精品志书的目标任务,总结以往的基本经验,研究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探讨打造精品佳作的方法途径,组织实施精品志书工程,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应该将"精品志书"的着眼视角,扩大到"方志精品"的领域范畴,进而提升到"精品方志"的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正>志书原来仅指记载郡、国之史的方志,其他记载专业之事志书是后来方志体裁形式的发展。"方志"的含义,通俗地说一个地方的记述。因此,志书首先要明确一个地方的范围,这就是境域。用现在的政治治理的术语来说,就是"行政区域"了。一地的"行政区域",是由上级行政主体的行政区划确定的。"行政区域"是多变的,不同时期的行政主体会作不同的行政区划,志书记述的一地历史的"行政区域"大多不会是不变的单一。特别是通记一地历史沿革的志书,它的境  相似文献   

7.
自古志书就有鲜明的政治观点。皇权思想、封建的等级制度和伦理观念,是旧志政治观点的出发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论述和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灵魂,是我们分析资料,选择资料,认识并客观公正地记录历史的法宝。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对各种出版物的政治性要求,也是志书观点鲜明正确的基本要求。学习宪法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是修志工作者的必修课。编修地方志要政治质量和专业质量同时抓,让地方志更好地为三个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8.
<正>新方志编纂的基本原则,是指志书在编纂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方志的基本原则是由方志性质决定的。《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了"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这就决定了编纂新方志有其独特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方志的体例要素包括体裁、结构和章法。体裁上要坚持述、记、志、传、图、表、录等诸体并用;横排竖写是方志的结构特征;章法是对志书编写的基本规范性要求。方志初稿编写要按照方志体例要求,确定好方志初稿竖写单元,隐时显事记述志书内容,写好志书内容的起点、转折点和终点。  相似文献   

10.
王晖 《中国地方志》2012,(3):28-34,3
方S的核心价值是资政。古方志是方国之志,是王国统治方国政治文化的需要。方志是介于政治与文化之间的政治文化现象。新方志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坚持正确的政治文化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弘扬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文化“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方志工作应加强公益性文化建设,建立健全方志文化传承体系。既要坚持政治文化方向,又不能将非政治问题“政治化”,要正确处理政治文化与泛政治化矛盾,规范化编篡志书。  相似文献   

11.
按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发的《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条例》“新方志……无论内容和体制,都应坚持改革,努力创新,使社会主义新型方志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相统一。”的精神,在“三性”中,应把思想性排列在首位。志书是记述体,除志书的“概述”可适度加些议论外,一般应秉笔直书,直叙其事。在修志中,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12.
续修新志应从总结始,总结又应从"志果何物"始,总结"志果何物"应从多年争论的关键性问题始.文章概括出关键性的5个问题:志书的本性是什么?志书的属性是什么?志书的特性是什么?方志的功用是什么?志书的体例是什么?文章的基本答案是:地方志是记述一定区域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方志已发展成为一门学科;方志具有区域性、广泛性、连续性、资料性、规范性,方志的功用是汇集、保存文献资料,资治、教化、备查.在志书体例方面坚持详近略远,生不立传.  相似文献   

13.
资料性是地方志书最主要的特征,是地方志书其它特征——科学性、思想性、权威性依附的根本,是志书的基础和生命。这是一个在理论上早已为广大方志工作者接受的观点,但在具体的修志实践中,对如何体现志书这一重要特征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分歧,从出版的一些志书及编写中的志书初稿看,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方面。我认为,这是一个关系到志书质量的重大问题,应该引起方志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刘洪斌  鲍树强 《黑龙江史志》2012,(16):19+21-19,21
<正>篇目,是志书的眼睛。通过它,能观志书之概貌,窥志书之精髓,量志书之价值。历代方志学家都十分重视志书的篇目设置。清代著名方志学家章学诚说":为政必先纲纪,治书必明体要。"民国方志学家李泰桑说:"纂志之道固多,而门目标题,则为首要。"全国《新编地方志暂行规定》指出:"确定志书的框架和篇目,是关键性的一环。"由此可见,篇目设置在军事志书编纂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邬庆时,民国著名方志学家。在抗战军兴之际,修志不辍,著有方志专著《方志序例》,修有民国《番禺县续志》、民国《宝安县志》、民国《高要县志》等志书近十种。提出为保全民族文化的命脉计,志书"不惟不可不修,且不可不急修";创新修志的方法,尝试"三不四最"法;因应时代的要求,对方志的体例、内容及表现形式不断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6.
地方志是传世之作。一部志书能否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和社会的检验,关键在于其质量。也就是说志书的质量是志书的生命。笔者认为:健全方志机构,稳定修志队伍;专家修志与众手成志相结合;继承和创新方志理论;提高修志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文化素养等都是提高志书质量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获奖通知     
《中国地方志》2013,(8):35-35
2012年9月,根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转发文件的要求,方志出版社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中国地方志精品志书”专家评审会。尽管首批参评志稿与“中国地方志精品志书”的标准相比还有距离,但是,经过与会专家的认真讨论和投票表决,一致同意《广东省志(1979—2000)·概述卷》《淄博市志(1986~2002)》《冀州市志》和《江阴市志(1988~2007))》四部志书为方志出版社精品志书。评审会后,方志出版社又将这次评审结果上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获奖单位应继续努力,戒骄戒躁,不断提高志书的政治与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魏桥在长期的地方志工作中,形成了风格鲜明的方志学说。其主要特色与贡献为:该学说贯穿一条红线,即强调志书的政治性,确保新方志的社会主义底色;来自修志实践,闪耀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光芒;源自永不停息的思考,闪烁着思想的火花,有其深刻性;既注重传承,更注重创新,体现出当今鲜明的时代特征;既关注"大志",也关注"小志",体现出视野的开阔性与全面性;对修志实践具有贴近、贴切、好用、管用的特点,指导性强,指导成效明显,极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新方志崇尚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准确、简洁、严谨、雅重的语言。倘若志书意旨、资料等方面均渐入佳境,编纂方法体例结构完善恰当,而语言记述模糊、罗嗦,文理不通,语辞不雅,仍称不上合格志书。要提高新方志的质量,必须在讲究内容之科学性的同时,注重其语言表述的科学性,以达准、简、严、雅。  相似文献   

20.
论方志批评     
《沧桑》1993,(3)
在我国志苑中,志书多评论少,志评专著更少。新方志编修十多年来,也是志书多评论少,专论志评的文章更少。缺少的东西,恰是方志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东西。 (一) 方志批评,或称方志评论,应当是一门社会科学性质的、对以方志志书为中心的一切方志范畴进行分析研究,作出判断评论的科学。方志批评的对象,涉及方志领域一切范畴。包括方志志书,方志学家,方志思潮,方志流派,方志理论,方志实践。一切方志范畴都是在志书基础上产生的,又随志书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方志批评要以方志志书为中心。方志批评与方志,是同时出生的“双胞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