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台新德乡东汉崖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1989年5月,一石匠在新德乡柳塘村黄桷山采石中,从山腰坍塌的崖墓中发现了一批随葬的陶俑、陶器和钱币现介绍于后。 崖墓距地面约高20米,山下是平坝农田,西距涪江1公里,东南离乡镇1.5公里。单室墓,墓口向西,无墓道。喇叭形通道长约1.2,宽0.8-1,高1.6米,卷棚顶。墓室长4.8,宽3,高1.8米,墓室和甬道底面有内高外低的排水斜度,室底部有一长1.9米、宽1.3米、高0.3米的连山石棺台,尸骨和棺无存。室前部左边有一长1.6,宽0.5,深0.45米的平顶壁龛。墓门、甬道和壁龛在开山时被损坏。陶俑在棺台左边,陶器和钱币在壁龛下的乱石淤泥中发现。  相似文献   

2.
1994年冬和1995年初,三台县永明乡发生了一定规模的盗掘古墓葬的犯罪活动。被盗墓主要是崖墓,另有极少数砖室墓。在县公安局和文化局制止后,县文管所派员对被盗墓和原墓门已暴露的墓进行了调查和部分清理,现将有关情况简报于后。一、历史沿革和地理环境永明乡又名南仅(明)镇,位于三台县北涪江边,南距县城好公里,北离绵阳市区25公里,是清江入三台县境的第一个乡励全乡辖十个村和一个办事处。汉晋时为清县地,南齐为始平僚郡地,南梁为始平县地,从西魏改始平县为港城县后逐渐成为涪城县四镇之一。据考,可能在南齐永明后设置永明乡…  相似文献   

3.
1984年7月大雨过后,夹江县千佛岩一农民屋后山碥上因泥土塌方而暴露出一座崖墓,他立即报告了县文管所。文管所即派工作人员对该墓进行了清理,现将该墓清理情况简述于后。 一、地理环境与墓葬形制 该墓位于青衣江东岸临江山碥上,离江边约150米,垂直高出江面约15米,座北向南。西面挨进古泾口与铁石关,东面紧连铁线沟,靠北的背  相似文献   

4.
四川宜宾横江镇东汉崖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 5月~ 8月 ,四川省各级文物部门联合对宜宾横江镇油房坝村的 9座崖墓进行了清理 ,发现了一批陶器、铜器及铁器等遗物 ,据墓葬形制及出土物推测 ,这批崖墓应为东汉遗存  相似文献   

5.
安岳县林凤镇松林村棚子坡东距林凤场镇约3公里,北距石羊镇瑞云管区约5公里,1999年6月15日,当地农民在捕蛇中发现一座古墓葬。我所闻讯后立即前往现场,经过十多小时的抢救性清理,出土了一批随葬品,现就有关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2013年3月,在云南盐津县盐井镇墨石沟修建污水处理厂过程中发现一座东汉崖墓,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该墓为多室墓,由墓道、甬道、前室、耳室和后室组成,后室带有壁龛,出土了一批陶器、铜器、铁器和数量较多的五铢钱。该墓的清理为云南东北地区崖墓考古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7.
内江市位于川中偏南,沦江(古新都江)中游。现辖市中区、东兴区、简阳、资阳二市以及资中、威远、隆昌、安岳、乐至五县。面积13340平方公里,属川中南丘陵地带。沧江由北向南贯穿全境,水陆交通方便。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置巴、蜀二郡,现内江境分属巴郡和蜀郡。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7年)置牛县(今简阳,包括安岳、乐至各一部),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资中县(今资阳,包括资中、东兴区、威远各一部),东汉时分资中县之内江、威远另置汉安县(今内江)。东汉时的牛、资中、汉安三县城,大体上即今内江市的辖区。对内江市境…  相似文献   

8.
1985年11月上旬,省石油局工程二处,在成都市双流县华阳乡沙河村扩建配电房时掘开一崖墓顶部。11日13日,市博物馆考古队获悉后,派员进行了抢救性清理。 该墓北面临山,墓室布局呈“品”字形,通过甬道连接三室,一室延伸在配电房房基下;另二室并排在配电房背基,其墓室顶已被掘开(图一)。按清理顺序依次编为Ⅰ、Ⅱ、Ⅲ室,(图二)。  相似文献   

9.
四川绵阳何家山2号东汉崖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家山2号墓(编号HM2)位于1号墓(编号HM1)西侧6米处。1990年2月14日,核工业部第二十四公司安装食堂下水道时,发现这座墓。绵阳博物馆迅速进行了抢救性清理。一墓葬及随葬情况何家山2号墓所处地理位置与1号墓(HM1)相同。墓道不详,墓向180°。用几何纹砖封门,门框高1.5、宽1.2米,甬道长1.2、宽1.2,高1.5米。单室券顶,墓室平  相似文献   

10.
四川乐山市沱沟嘴东汉崖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12月31日,乐山市第五中学师生郊游,在距乐山市中心城区西南5公里的青衣乡大田村沱沟嘴发现崖墓1座(图一)。我馆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人到现场进行了清理。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沱沟嘴崖墓为前堂后室单穴墓,凿建在青衣江畔突兀的虎头山红色砂崖峭壁上,方向300°。50年代末,墓门和前室大部被修筑  相似文献   

11.
四川绵阳何家山1号东汉崖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89年11月23日,核工业部第二十四公司在绵阳市中区何家山山腰修建食堂时,发现崖墓1座(编号为HM1),绵阳市文化局、博物馆组织力量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清理情况报告如下。一墓葬形制及随葬情况何家山位于绵阳市中区西郊约1公里(图一)。高约50米,是一座由红砂岩构成的小山。崖墓位于半山腰,距地表约30、距山顶约20米。墓道大部分在施工时被挖掉,故长度不详。墓向190°。墓门塞满淤土,散乱堆积数块几何纹砖,门框高1、宽0.9米。  相似文献   

12.
乐山市中区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之处。秦始名南安,汉南安县、唐嘉州、宋嘉定府、元嘉定路、明嘉州、清嘉定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始名乐山。建国后为乐山专区所在地。1985年,改乐山县为省辖市,同时将乐山市区、城郊区、茅桥区、安谷区、苏稽区、土主区划为乐山市中区。乐山市汉代属犍为郡,交通方便,经济文化发达,是犍为郡的重要地区之一。为探索汉代南安县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情况,笔者近几年来除多次参加乐山市中区崖墓的集体调查外,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若干次的单独调查,现将所获资料综合整理,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3.
崖墓是东汉时期四川地区一种非常流行的墓葬形式。郪江流域的崖墓数量众多,形制多样,特点突出,是四川崖墓中的单独区域。郪江崖墓的大中型墓葬内大多都雕刻有丰富的仿木结构建筑形式和画像装饰,有的雕刻上彩绘依然保存完好。本文将对这些崖墓中流行的仿木结构建筑形式以及墓室壁上的画像雕刻和彩绘装饰的内容、涵义进行解释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罗二虎  宋丹 《考古学报》2020,(4):485-520
<正>目次一前言二类型与画像位置三画像内容分类四画像组合与主题五画像雕刻技法与制作六画像艺术风格七分布与分区八年代与分期九墓主身份一〇渊源与兴衰一前言本文所指的崖墓画像是一种广义的画像(除了一般意义上所讲的画像之外),其中也包括单体的石刻雕像,它们的共同特点均是利用山岩雕刻,并与崖墓连为一体。画像崖棺虽然也是利用山岩开凿并与崖墓连为一体,但是由于其功能上的特殊性和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构成,笔者将画像崖棺与可移动的画像石棺视为同类,并已撰文进行了研究[1],本文不再重复。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之初,英国人陶然士到资州(资中)、内江调查汉代崖墓画像石,并著有《四川之墓葬》一书。1936年杨枝高先生又到简阳考察,赞扬四川汉代石棺艺术“俨然秦宫之脱”。在1987年内江的文物普查中,汉画被列入重点调查项目。通过长期各种形式地调查、走访、清理发掘,积累了比较翔实的资料。使我们对内江汉画像的分布、内容题材、雕刻技术等,有了比较全而的了解。现将这些资料加以整理,并作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探讨.以此作为引玉的砖石。一汉画像石的分布内江市位于川中丘陵地带。山岩多为红砂石质.呈块状结构,中等硬度.具有良好的稳…  相似文献   

16.
1982年7月,位于内江市中区东兴街红缨村的西南医用设备厂在基建施工中,发现古墓两座(编号为红缨1号、2号),市文管会、市文化馆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87年在三台县安居镇黄明月村一号东汉崖墓内发现六幅石刻画像,该基座东向西,墓向80°,全长16.4米,有三主室六测室。画像集中在前室南、北壁的前半部。南壁四幅画像。用连环画的形式,组成一组"狩鹿"图。自东向西依次为:蹶张(图一),高43厘米、宽28厘米。图上一人,头上裹巾、大鼻、大眼,面部表情严肃。双足踏于弓长,双手紧握弓弦,双肩高耸,上臂肌肉圆鼓,箭搭于月牙状弩上,正奋力踏弩张之。形象极为强悍生动。《汉书·申屠嘉传》如淳日:"材官之多力,能脚踏强管张之,放日摄张"。又《汉书·申屠嘉传》师古注:"分之弩以手张…  相似文献   

18.
江津沙河发现东汉纪年崖墓黄中幼,张荣华1987年文物普查时,在江津县南90公里的四面山原始林区的外围地带,发现了大量的崖墓。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沙河乡水浒村长沟崖墓群。墓群前20米有一条大路,山脚下有一小溪。墓室封门是早年被打开的,现仅墓室完好,殉葬...  相似文献   

19.
两汉四百年间,墓葬制度、葬俗的演变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东汉中后期,在中原各地流行砖室墓的同时,四川盆地崖墓大盛,无论数量还是分布地域均远远超出砖室墓。本文尝试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初步概括四川东汉崖墓特色,并从四川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乐山在两汉时期由于墓葬制度变化和厚葬之风影响下。出现建造崖墓的高潮,不到二百年时间内造墓多达数万座。其规模之大,雕刻之精美,是四川乃至全国之最。其中崖基石刻字题记.以丰富的内容,多种多样的字体和不同的书刻排列形式,体现了我国汉代民间字面貌特色,反映了汉代历史化、社会生活、墓葬的应用,是研究我国字发展完善的重要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