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中国,一个是二十五史里的中国,叫做王朝中国。一个是贯穿了所有王朝的中国,叫做文化中国。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德坤  韩永利 《世界历史》2005,(3):4-12,143
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是一场改变世界的正义的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中国是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上开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反法西斯战场,是世界四大反法西斯战场之一,不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为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这场战争也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为中国取得独立与解放、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石,成为中国走上世界政治舞台和战后新中国崛起的起点与开端。  相似文献   

3.
范勇 《四川文物》2006,(6):9-9,89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土壤,它对中国社会和民众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近年来,随着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世界各国对中国国民特性的了解的需求,导致了中外学者对中国文化的精神层面的关注。因此,对中国道教的研究,便成为中外学者所热衷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4.
刘东 《北京文史》2005,(2):36-37
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而彪炳青史的伟大爱国主义者林则徐正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的民主革命是从林则徐开始的。此后一百年的中国革命,虽然有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分,但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随后发生的鸦片战争,则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河。林则徐是属于世界的,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北京的,他与北京有着不解之缘。他一生的从政生涯,特别是禁烟前的经历。都与北京有着深深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这篇文章是对四件附着有硅酸铜钡颜料的中国古代器物的研究。其中三个样品是彩陶颗粒,来自甘肃省张家川马家源遗址,它属于战国晚期(474-221BC)。另外是对山东章丘威山汉墓壁画上的(206BC-8AD)单个晶体的单独研究。一个彩陶颗粒样品和单个晶体表明有中国深蓝(BaCu2Si2O7)存在,这是一关于硅酸铜钡的新发现。相对于已知道中国蓝(BaCuSi4O10)和中国紫(BaCuSi2O6),这种BaCu2Si2O7成分被称为中国深蓝,该彩陶颗粒的颜料层也含有中国蓝中国紫。还运用了SEM和EDX对其表面形态的分析和通过拉曼光谱对中国蓝、中国紫元素成分的分析。x射线对单个晶体的分析知道了BaCu2Si2O7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现代仪器的综合分析研究,推断前期硅酸铜石英相谱图,白色Ba2CuSi2O7成分,仅有很小的可能性在历史遗迹中找到该颜料。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中国近代史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和学术转型的产物。在几代学探索、争鸣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约110年的中国历史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科的研究对象。这种认识,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得出的。是以对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的考察为出发点的,是符合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科学的学科体系。运用现代化理论研究近代中国的历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简单地以“现代化范式”替代“革命史范式”,未必是正确的思考方向。近代中国的时代基调是革命,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化思想、社会变迁,以及中外关系的处理,区域发展,少数民族问题,阶级斗争的状况,无不或多或少与革命的进程相联系。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只能在“革命史范式”主导下,兼采“现代化范式”的视角,更多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迁及其对于革命进程的作用,使“革命史范式”臻于完善。这是我们今天需要努力的。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对中国的研究起源于18世纪初,经历了俄国早期、苏联时期和俄罗斯时期三个历史阶段,学者们对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从不同侧面展开了研究。1999年以来,俄罗斯学术界对当代中国的研究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在经济发展、改革和对外开放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俄罗斯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中国的经济问题,中国的对外政策和俄中双边关系,社会政治史和中共党史,以及对当代中国的某一位具体人物的研究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白菊梅 《环球人物》2013,(19):57-59
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程中,在品牌品质全球化的道路上,中国汽车人还需努力中国第一个拥有汽车的人是谁?是慈禧太后,时间是1900年。但直到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破土动工,中国的汽车工业才正式扬帆起航。到2013年,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60年的风风雨雨,从无到有、由小变大,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汽车也从百姓眼中的奢侈品变成了今天的代步工具。现在,我国汽车年产量1900万辆左右,保有量达到1.25亿辆,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备受各界关注。潜力巨大的中国汽车业,正不断提供科技进步的动力,不仅改变着中国的产业结构,也改变着中国人的  相似文献   

9.
廖明科 《沧桑》2014,(6):62-66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集中体现在"邓小平理论"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中。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际,创造性地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创造性地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扎根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为中国革命事业尽力的国际朋友有千千万万。象艾黎同志那样50年如一日,在我们胜利以后,始终如一地为中国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是不容易的,所以他受到中国人民理所当然的尊敬。  相似文献   

11.
李金平 《文史天地》2008,(11):30-32
金圣叹的早死,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悲哀,是中国文化的悲哀,更是中国文人的悲哀!  相似文献   

12.
论"九一八"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带转折性质的重要历史事件。毛泽东曾经指出,“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的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中国人民蒙受了一场空前的全民族的灾难和浩劫。从此,它亦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英勇斗争的序幕。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国际反法西  相似文献   

13.
罗蕾 《丝绸之路》2010,(12):113-115
中国的文字(汉字)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文字之一,中国的语言(汉语)又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且是世界上惟一绵延不绝并一直持续发展的文化。面对国外留学生,如何通过《中国文化概况》课把中国文化通俗易懂地呈现在他们面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为例,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科学总结了自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深刻的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无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座丰碑。因此,有必要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新民主主义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斯东 《中华遗产》2012,(11):38-45,48
小是龙袍的黄,不是青花的蓝,在中国文化留有烙印的诸多美色中,只有红色被冠以“中国”,称之为“中国红”,红色到底凭借怎样的魔力博得了中国人近乎偏执的嗜爱,又是如何在华夏文明的熏染下,成为最中国的美色?且得中国人与红色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中国近代史学科形成于 2 0世纪 3 0年代。从学术史的角度看 ,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一 )新材料的发现 ,包括清内阁大库明清档案的发现及海外中国近代史资料的搜求 ,特别是清内阁大库明清档案的发现 ,直接改变了学者关于近代史的观念 ,导致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兴起 ;(二 )史学新思想、新方法的输入 ,可以说 ,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形成 ,就是新史料运用新史学的实践的结果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进步史观的输入导致了中国近代史“近代化叙事模式”的确立 ;二是重视史法的倾向导致了中国近代史编撰模式的转变 ;三是普遍史的倾向导致了中国近代史内容的更新  相似文献   

17.
我们都知道,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因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殊不知,在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业化与中国共产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工业化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工业化的道路、战略、资源配置方式、资金与人才来源等工业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也都是由中国共产党解决的。不仅如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业化还取得了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的发展速度,为现代化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业化发展要求的必然产物和忠实代表;中国的工业化建设,过去、现在和将来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9.
作者认为产生于春秋时期的"大一统"理论是为了天下统一于周天子,消除诸侯割据,是保证国家"大一统"的意识形态;秦汉以后"大一统"思想发展成为维护多民族"大一统"中国发展的主题,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成为中国人崇尚国家统一的文化遗产和鲜明的政治价值取向;从中国民族发展的角度看多民族"大一统"的思想与中国民族发展的"多元一统"格局互为表里,中国民族发展"多元一统"的格局是历史上无数政治家、历史学家在政治实践和历史文本书写中不断维护发展起来的,所以中国的"大一统"与中国民族发展的"多元一统"格局就成了中国各民族的宝贵财富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国际观念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融人世界的重要时期,是中国同世界密切联系起来的关键时期。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说:“中国已紧密地与世界连成一体,中日战争是世界战争的一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能离开世界而孤立起来。”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也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美英等世界各国废除了过去与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国家元首参加了开罗会议,中国参加了联合国的筹建并成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些表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