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笑蜀 《炎黄春秋》2008,(4):77-78
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从陈旧的发展观中解放出来。经济增长在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但这不等于就需要唯经济建设中心。经济增长不是万金油,不是所有的经济增长,都自然而然地带来社会的发展。没有社会的制衡,没有普世价值的制衡,政府强势主导的片面的经济增长就会是盲目的增长,就会最终异化,成为与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发展对立的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2.
湖南县域经济是全面振兴湖南经济、巩固执政基础、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工程。为顺应“十一五”时期县域经济和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湖南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亟待转型。本文从湖南县域经济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我省县域经济的梯度划分、产业结构分布状况以及产业组织形式,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提出遵循区域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加快湖南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3.
文化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活空间的投影,是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最为频繁,文化经济最为发达的地理空间,对城市的文化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典型性和针对性。本文从文化与经济本质上具有的共生性入手,简单叙述了文化与与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必然性,进而归纳了文化经济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益,软化经济基础,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等几个方面,文章第三部分对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的状态进行划分并概括为从三个层次,文章最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活空间的投影,是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最为频繁,文化经济最为发达的地理空间,对城市的文化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典型性和针对性。本文从文化与经济本质上具有的共生性入手,简单叙述了文化与与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必然性,进而归纳了文化经济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益,软化经济基础,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等几个方面,文章第三部分对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的状态进行划分并概括为从三个层次,文章最后通过解析文化经济与经济发展的相对平衡关系,提出了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对文化经济的发展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规划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成玉玲 《史学月刊》2007,(7):123-125
“以农为本”“重农抑商”作为古代中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历来为统治者所重视,而作为一项重要国家经济政策至迟在秦汉就得以确立。小农经济作为立国的经济基础,尤受重视。乡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不仅是汉代集权统治的社会基础,也是其政权巩固的重要基石。因此,  相似文献   

5.
史丹丹 《旅游纵览》2013,(7):178-179
20实际80年代,生态旅游开始在西方发到国家兴起我国是于90年代开始掀起生态旅游热潮,生态旅游的发展一方面给旅游地经济带来了发展,另外同时也给旅游地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不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阻止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危机的发生,这都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导致生态旅游经济的异化。  相似文献   

6.
唐末宋初于阗王国的社会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末宋初是于阗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尽管摆脱了吐蕃的统治重获独立 ,但是伊斯兰教势力进入中亚却阻隔了佛国于阗与西方世界的政治与经济联系 ,与西方丝路贸易的中断对这一时期于阗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与内地的各种联系反而得到了加强。总的来讲 ,这一时期于阗王国的社会经济基本处在停滞状态 ,丝绸之路的畅通对于沿途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张艳娟 《沧桑》2011,(1):108-109,115
人性假设理论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设理论,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学理论,也为分析各种复杂的经济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自身的认识不断加深,所处客观环境的变化也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较大影响。理论界认为: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依次经历了传统经济增长、末端治理、循环经济三种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增长模式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变化。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所以经济增长模式演变过程中人的因素不可忽视。本文从人性假设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经济增长模式演变过程中人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清初两湖地区尚属地广人稀,但湘南大部却因为田土开发殆尽而出现了人口过剩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地方的传统农业经济和造成了民食之困,湘南因此成为两湖最早引种玉米、甘薯等高产旱地粮食作物的地区,但这种人地紧张关系也在客观上刺激了该地区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清中期以后,上述两种作物的广泛种植,使湘南的民食之困得到有效缓解,人口亦出现了高速增长,这些都有力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再发展。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受人口压力所迫而以"使用劳力"方式为主的经济发展,并没有普遍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因此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张军花 《神州》2012,(14):116-116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统一考虑。常言道:"教无定法,教贵有法。"素质教育要求全方面的能力培养,实践证明,从基础年级引入时政教育,积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促进学生能力形成,体现了教改与考改的一致性,是提高政治课实效、完成政治课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经济是政治的基础,要维护社会稳定,需要重视解决经济方面的问题。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经济的发展;要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要切实加强农业,保证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要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要合理调节社会分配关系,解决社会分配差别过大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从而为社会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与分异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覃成林 《人文地理》2004,19(3):36-40
本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过程的实证分析表明,1978—1990年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表现为σ趋同,在1990-1999年期间则没有出现σ趋同,却表现为分异。与此相对应,1978-1990年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也发生了β趋同,趋同的速度在2.2%以上。这个速度与国外学关于β趋同速度在2%左右的结论相接近。但是,1990-1999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β趋同系数却为正值,表明这个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并没有出现β趋同,而是出现了分异。就1978-1999年的总体情况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β趋同,不过β趋同的速度很小,只略高于0.9%。在1978-1999年期间,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同时,国家的区域政策还必须根据变化了的区域经济格局,采取有针对性的分区调控措施,才能够有效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冯春萍 《人文地理》2013,28(5):117-122
本文从区域地理的视角,通过对俄罗斯转型以来的经济地带、基本经济区、联邦区和联邦主体四个不同层面的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现状进行动态分析,得出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具有三个鲜明的特征:一是无论在其经济整体下降或增长的同时均伴随着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异的绝对或相对扩大过程;二是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反映了市场经济在不同区域的作用,即在市场条件基础较好和资源性外向型经济发展有利的区域经济增长优于其他区域;三是形成了大量的"低水平塌陷"区域,即经济指标低于全俄平均数的问题区域数量多,覆盖面大。在此基础上,从自然因素、市场发育水平、体制因素以及社会历史因素等方面探讨了各因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78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格局空间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诚  陆玉麒 《人文地理》2012,27(2):113-118
本文通过ESDA相关分析,以4个时间断面的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描述了1978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县域经济格局在空间上的变化状况。总体自相关趋势在不断增加,高低集聚的格局不断加强,热点区域分布的空间结构经历了从"一"字形到"二"字形,再到"Z"字形的演化过程。经济增长空间格局发展的态势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更多的随机性和结构的不稳定性,热点区域切换频繁,没有明显的地理集中现象。最后将长江三角洲经济格局演化因素归结为4个方面:历史发展基础、经济区位、交通条件和区域发展政策,历史发展基础、经济区位是区域经济格局演化的内在因素,而交通条件、区域发展政策则是区域经济格局演化的外在推手。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杨勇 《旅游科学》2006,20(2):40-46
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有关学者研究的对象,这也导致了对旅游业地位的不同认识。本文利用历史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旅游消费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作出判断,认为我国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因果关系。文章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冯琪捷 《旅游纵览》2022,(23):141-143
现阶段,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旅游业的发展占比相对较大,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行业。当前,为了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关部门对旅游业进行一定的优化与创新,使得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旅游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但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部分景区对于旅游资源产生依赖,也没有较全面的管理系统,在旅游开发中缺乏有效规划,对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基于此,文章在经济新常态下,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结合其发展现状,对其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社会资本概念越来越受到经济学界的关注。本文从分析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的关系出发,回顾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过程,论述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因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的不同影响方式,说明社会资本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清朝建立初期,遭到战争破坏的社会经济萧条,百姓生活困难,社会生产力出现严重倒退。面对千疮百孔的社会现实,清朝初期,当权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采取很多经济增长方式,试图尽快回复社会经济。文章主要对清朝建立初期的社会经济恢复进行简单的研究,分析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以及清朝前期统治者对恢复社会经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在清朝中期,社会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而这一切要归功于清朝初期统治者所采取的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和政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藏》2001,(2):59-59
发表在《西藏研究》2000年第三期上的《2000年西藏经济走势分析》由西藏社会科学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撰写。章认为西藏经济自“九五”以来,连续四年高于全国的平均发展速度,对加快西藏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话水平和维护社会政治局势的稳定无疑是一个有力的保证。然而,从宏观角度分析全区经济,当前存在着以下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速  相似文献   

18.
刘翔 《神州》2014,(6):250-250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动了我们水利事业的良好发展,水利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水利经济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重要的基础环节。可以说,水利经济建设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点。因此,本文就是针对我国目前水利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当前如何构建水利经济的和谐发展来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罗克吨 《神州》2012,(12):5-5
科学发展为和谐社会奠定重要基础,和谐社会为科学发展创造必要条件。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创建美好未来,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美好社会理想。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快速发展,是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阎锡山统治山西几十年,一直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为了实现他对经济上的绝对统治,他提出"统制经济"的概念,就是在经济上实现阶段集权化,把整个山西的经济掌握起来。"六政三事"、"省政十年建设计划"使山西经济社会都得到较快发展,老百姓从中受益不少,他的统治也得到一个较为稳定的基础,也为军事力量提供了充足的经济保障。这其中就不得不提到阎锡山政府的经济统制处处长张之杰,让我们在对张之杰了解的过程中,对阎锡山统治时期山西的经济工作作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