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兀惹丛考     
兀惹是古代黑龙江流域一个著名的民族,他来源于隋唐时的黑水靺鞨,活跃于辽金两代的政治舞台上;元明时进行了数次分化、迁徙,一直是东北大地上一个十分活跃的民族。辽代,兀惹人主要生活在黑龙江中下游,辽圣宗时一部分兀惹人被辽的统治者迁居到松花江上游“鸭子、混同两水间”,金以后大部分融合到汉族和女真族中去了。留居在原住地的称为“兀的改”(乌第改)。元代改称“斡者”、“斡拙”、“吾者”,明代称“兀者”、“兀狄哈”;大约元末明  相似文献   

2.
纪悦生 《满族研究》2012,(1):116-120
乌德盖人和我国境内的满族同根同源,是俄罗斯远东地区土著小民族,分布在乌苏里江以东锡霍特山脉两麓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乌德盖语属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俄罗斯学者对乌德盖人的历史与文化研究有150余年的历程,硕果颇丰,本文将其研究过程分两个阶段加以介绍,以期有助于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山茶》2010,(3):34-35
“乌苏里江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脍炙人口的乌苏里船歌出自东北赫哲族人的吟唱。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现有仅四千六百余人.分布在中俄边境的黑龙江、松花江与乌苏里江交汇的三江平原上.主要聚集在黑龙江省的同江、饶河与抚远等县。赫哲历史源远流长.先秦时称肃慎、汉魏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称棘羯、辽称生女真、元称兀的哥,明朝称野人女真、清朝称赫真。新中国成立后.统一为赫哲族。赫哲族属跨境民族,与俄国那乃族、日本阿伊努族具有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肃慎、挹娄、勿吉是同一族系中不同的民族或部族,由于强盛与否和是否为中原政权所知的原因,不同的时期,他们分别代表了整个肃慎族系.勿吉有广义和狭义之别,狭义的是指肃慎族系中一个民族或部族;广义的则是指南北朝时期由勿吉之名代称的整个肃慎族系.勿吉和靺鞨的关系则与勿吉和肃慎、挹娄的关系不同,二者完全是一回事,是同音异写.勿吉是民族融合的产物,它是由肃慎族系内不尽相同的民族或部族构成的,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融合了包括夫余、沃沮、豆莫娄等多个其它民族或部族.  相似文献   

5.
《文物》1977,(4)
金朝(1115——1234年)是十二世纪初我国女真族在北部中国建立的一个政权,与南部中国的宋朝(南宋,1127——1279年)并存了一百多年。女真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我国历史上的肃慎、挹娄、勿吉、靺鞨,都是女真人的先世,他们从很早的时  相似文献   

6.
靺鞨在周秦以前称肃慎,与东胡、扶余两族统称为东北古代三大民族。肃慎主要分布在今长白山以北、松花江中上游和牡丹江流域的广大地域。汉、魏、西晋时又称挹娄。到南北朝时称勿吉,主要分布在今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中下游,即东至日本海、南至高句丽的广大地区。隋时既称勿吉,又称靺鞨,唐亦称靺鞨。靺鞨(勿吉)族大体上以松花江流  相似文献   

7.
勿吉地域西南部边至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勿吉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南北朝时代的少数民族。勿吉,是肃慎族系继肃慎、挹娄之后的第三个族称,见于史书约一个世纪(475—572年),后转称靺鞨。勿吉族的地域,史有记载,但由于前后史料说法不一,致使中外史家众说纷纭,分歧甚大。如过去,有的学者认为勿吉族的区域“为今吉林省东南地(指旧境,今黑龙江省松花江以东地属吉林省——笔者)”,有的说其根据地“以今哈尔滨附近最相当”;或说勿吉中心地在“石头城子”,或说其中心“应在今吉林省之北部(指旧境,同上)。今人论述勿吉地域,一些同志强调勿吉族的主要部分居住在今“吉林市附近”,或说自先秦至南北朝,肃慎族系一直有“吉林一带松花江沿岸”地;而另一些同志则认为,勿吉族和勿吉是两个概念,勿吉部在今五常县一带。归纳上  相似文献   

8.
肃慎族系民族视猪为保护神,形成对神猪的图腾崇奉并伴有一系列图腾禁忌。世代毗邻而居的雅库特人较早发现了肃慎族系民族崇猪的习俗,于是用突厥语意为"猪"的"通古斯"一词称呼他们,后来通古斯囊括了在语言、体态特征上与肃慎族系民族相近的鄂温克、鄂伦春、赫哲、锡伯等其他民族。依据古文献和考古学等多学科、多视角结合考察发现,肃慎族系民族勿吉和靺鞨是养猪业最发达的鼎盛时期,"食猪肉,衣猪皮,佩戴猪牙"成为勿吉、靺鞨民族显著的特征,极有可能从这一时期开始雅库特人称呼他们为"通古斯"的。  相似文献   

9.
唐兀公碑,全名《大元赠敦武校尉军民万户府百夫长唐兀公碑》,坐落在濮阳县柳屯镇杨什八郎村南的金堤和金堤河之间的唐兀氏祖茔之内,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立石。唐兀氏,自元代末即改杨姓,今日其后裔有三千余人,居住在杨什八郎等村。1966年,“文革”开始破“四旧”时,族人趁夜间将其掩埋,保护了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物。  相似文献   

10.
赵书 《北京文史》2001,(1):23-25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古老民族,也是在北京历史悠久、有谱系可查的世居民族之一。满族人在先秦时期称肃慎、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辽、宋、元、明时称女真。无论是叫肃慎也好,叫女真也好,  相似文献   

11.
靺鞨族及黑龙江流域的靺鞨遗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靺鞨文化的初步提出,始于本世纪初,靺鞨物质文化的研究至今已有六十多年了。此间靺鞨遗迹的揭露和遗物的积累为系统地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本文拟就靺鞨物质文化发现过程、分布范围及其基本特征作一论述;兼涉靺鞨文化与室韦文化的异同。一、靺鞨部及其分布范围靺鞨,是隋唐时期主要活动于我国黑龙江流域东部地区的古代民族,系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勿吉发展而来。因《北史·勿吉传》所列勿吉七部:粟末部、伯咄部、安居  相似文献   

12.
金朝是十二世纪初我国女真族在北方建立的一个政权,与南宋并存了一百多年.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我国历史上的肃慎、挹娄、勿吉、靺鞨、都是女真人的先世,他们很早就劳动、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金政权建立以后,随着其统治范围的不断扩大,女真人、汉人、契丹人迁移频繁,在黑龙江地区形成各族人普遍杂居的局面,文化交流既久且...  相似文献   

13.
在波罗地海沿岸,东欧北部以及伏尔加河中游沿岸居住着乌拉尔语系的芬兰乌戈尔语族的民族:爱沙尼亚人、卡累利阿人、维普斯人、萨阿米人(或称拉伯人)、科米人和科米—彼尔姆人、乌德穆尔特人、马里人、莫尔多瓦人。爱沙尼亚人(自称爱斯特拉谢德人)构成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基本人口。他们也居住在列宁格勒州、普斯科夫州和鄂木斯克州,拉脫维亚和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阿布哈玆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爱沙尼亚人的祖先是操芬兰语的部落,大约在公元前三千年时就出现在现在的爱沙尼亚的土地上。稍晚一些,在他们的  相似文献   

14.
肃慎,也被记为息慎、稷慎,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早被中原文献所记载的古民族,其主体称谓经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等多次变迁,现已成为满族主体、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见于记载最原始的共同先祖.  相似文献   

15.
那乃族略考     
那乃族与赫哲族属同一民族。在清文献中,赫哲史称黑津、黑斤、黑哲、赫金、赫津,赫哲诸族包括赫哲、乌德盖、乌尔奇、奥罗克、奥罗奇5个民族,他们在语言上同属一支语支,可称为通古斯一满语族东语支。这一民族分布地域很广,南自长白山,北至鞑靼海峡,东极日本海。由于古时这一地域气候寒冷、交通阻塞,野兽出没频繁,人们与外界往来隔绝,形成了一个个小的部落。由于他们语言大体相同,只是方言土语略有差异,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大家族。长期以来,他们就居住在三江平原一带,地地道道是我国东北的土著居民。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已生活了几千年至上万年的历史,只是到了近200年以来,由于沙俄帝国主义的入侵,  相似文献   

16.
濮阳出土的《唐兀公碑》是我们研究宋元以来中原地区民族融合的重要史料。"唐兀"二字首先是地理概念,而非种族或民族概念,其正确含义应该是指西夏王国统治区域,其引申之义可能应泛指生活在西夏境内以党项羌为主体的诸多民族而言;另一方面又是蒙古族对党项人的称呼。濮阳出土的唐兀公碑其族属应为西夏党项无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肃慎、邑娄、勿吉、靺鞨、女真的历史渊源做了概述,同时对他们的继承性、异同点进行了探讨。历史上的这几个民族,史学界早有定论:他们都是满族的先人。求本探源,研究满族先人的历史,也应是本刊的一个内容。因此,将本文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人们长期以来认为女真很早就形成了一个民族,即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是女真族不同时期的称呼。二十世纪下半叶,学术界把女真民族的形成时期定位于辽末金初,本文主要从女真族的族源角度出发,探讨一下女真民族最初形成时期的族部构成。  相似文献   

19.
滚兔岭文化和凤林文化是三江平原汉晋时期的两支考古学文化,这两支考古学文化的族属问题一直为学界所关注。滚兔岭文化和凤林文化的时空范围与黑龙江地区古代"肃慎族系"的活动区域多有重合。梳理文献记述与研究的挹娄、勿吉的民族特征、生活习性,将滚兔岭文化和凤林文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可以发现滚兔岭文化、凤林文化分别与文献记述与研究的挹娄、勿吉相符,得出滚兔岭文化属于挹娄、凤林文化属于勿吉的结论,并推演出凤林文化是在属于挹娄系统的波尔采文化因素为主体,融合、吸纳了包括团结文化、泡子沿上层文化、滚兔岭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而构成的。  相似文献   

20.
史书多言明永乐帝废弃大宁,悉以其地赏给兀良哈.陈鹤《明纪》:“(永乐元年)壬子复以北平行都司为大宁都司,徙之保定,……悉以其地畀兀良哈。”《明史·成祖纪》:“(永乐元年)改北平行都司为大宁都司,徙保定,始以大宁地畀兀良哈。”中央广播电大《中国通史讲稿》中册231页:“兀梁哈属于蒙古族,……靖难之役中,明成祖曾得到三卫蒙古兵的协助,事后,割大宁以赏其功.”这段话大概就是根据以上二书的记载而来的,一些图籍,也多同意以上说法。史实并非如此,有加以辨析的必要。永乐帝为明代英主,在位时(1403—1424)不断加强北边防卫,对逃往北方,继续与明廷对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