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木拱廊桥采用较短的木材构件,形成了较大的桥梁跨度,其整体造型优美,结构巧妙,构造特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我国现存的传统木拱廊桥仅有百余座,集中分布于我国浙南和闽北地区,大多建于明清至民国时期,是我国木构桥梁建造技术和古代人民智慧的体现,而近些年来由于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导致的传统木拱廊桥破坏甚至损毁的事件时有发生。现有的对于传统木拱廊桥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其历史艺术价值和建造技术工艺等方面,鲜有对于其结构性能的研究,尤其缺乏强风作用下木拱廊桥的风振响应性能的深入研究。本工作为研究中国传统木拱廊桥在强风作用下的风振响应性能,以典型传统木拱廊桥——浙江泰顺的文兴桥为例,基于几何尺寸的精确测绘,采用SAP2000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木拱廊桥的动力特性分析。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采用线性滤波法,基于自回归(AR)法模拟风场,利用MATLAB软件编写脉动风速时程。此后,由于我国现行的规范没有给出适用于木拱廊桥这一结构类型的风压体型系数,本工作通过CFD软件FLUENT风洞数值模拟得到适用于文兴桥的风压体型系数。最后,将模拟编译得到的时程风压作用于文兴桥的有限元模型得到其风振响应。计算结果表明:结构主振型为第一阶横向水平振动;风荷载对三节苗和五节苗两边最外侧的斜苗影响较大,对五节苗平苗的影响较大;下部剪刀撑的最大拉、压应力超过抗拉、抗压强度;剪刀撑脱榫将使下部斜撑的轴压力突增从而导致整体结构抗侧能力大幅降低;强风作用下传统木拱廊桥的时程计算风振系数为1.43~1.75,由此可见木拱廊桥风动力效应不容忽视。本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传统木拱廊桥在风荷载作用下结构构件的受力规律和整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并为我国传统木拱廊桥的风振性能评估和抗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更科学地保护这一宝贵的建筑遗产类型。  相似文献   

2.
廊桥即有屋的桥。在中国,这样的桥分为三类:木拱桥、石拱桥和木平桥。木拱桥为浙闽山区独有,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田地桥始建于清嘉庆十一年,东西走向,单孔木拱廊屋桥,桥身长42米,单孔跨距约40米,桥面呈弧形铺以青砖,桥面上方履青瓦,斜脊起翘。该桥横架于崇山峻岭之间,跨度大,地势险,造型美,令人望而叫绝,对研究木拱廊桥的建造历史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4.
浙江南部山区庆元、景宁、泰顺、青田以及闽北寿宁等地遗存有较多数量历史悠久、结构独特、造型别致、地域特征明显的木拱廊桥。本详细阐述了浙南木拱廊桥的发展历史,对木拱廊桥的建筑结构、营建方式等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探讨了浙南木拱廊桥与汴水虹桥在结构上的异同,认为浙南木拱廊桥有着独立的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5.
正这是一张三十多年前的老照片,黑白光影间,古朴而端静,瞬时带人回到那个秀美的年代,仿佛间,一股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乡愁是什么?之于我,乡愁是那承载着"半部活村志"的木拱廊桥。"木拱廊桥"通常为突出其最大的特色——"以木为拱,编梁成桥",而被称为"木拱桥"。但其丰富的文化功能则在"廊"上得以体现。在福建老家,村民一般用方言将木拱廊桥称为"厝桥"。"厝"就是当地  相似文献   

6.
苏旭东 《福建史志》2023,(1):129-132
<正>在宁德市屏南县白玉溪上一座古色古香的纯木拱桥飞跨溪面之上,既气势雄奇,又灵巧轻盈;既与周边的乡村景观融为一体,又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原来,该桥复刻自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木拱桥“白玉虹桥”。那么作为“木拱廊桥文化之乡”的屏南县为什么要建造这样一座桥呢?这要从木拱廊桥与虹桥的渊源说起。  相似文献   

7.
正一、前言我国古代多孔伸臂木梁桥是满足多孔连续的梁桥建设需要,在河中设石墩,利用用木伸臂结构取得较大跨度的古老桥型;唐宋时期传遍全国,南方诸省如浙、闽、赣、湘、桂、黔等地都有建造。迄今为止,有关古代桥梁史料中,对多孔木伸臂梁桥结构类型的实例举证仅限于双向伸臂和木斜撑伸臂。双向木伸臂结构类似我国传统木构建筑中层层出挑的出檐结构,目的是加大桥孔,减少墩柱数量,解决湍流冲歪桥墩或淘空墩脚。伸臂木梁架在河中墩顶上,利用木  相似文献   

8.
龙泉廊桥     
廊桥,亦称屋桥、风雨桥,由上下两部分结合而成,上部为廊屋,下部为桥。龙泉市目前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廊桥14座,保存完好。龙泉廊桥形式多样,构造独特,装饰丰富,兼具交通和传承地域文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山茶》2014,(5):182-201
对廊桥爱好者来说,蜿蜒的廊屋、繁复的装饰令人赞叹。但就桥梁史意义而言,浙闽木拱桥最核心的价值在于桥板之下、不为普通大众了解的桥拱结构与蕴含其中的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10.
陈拂岫 《福建史志》2006,(5):56-57,60
东源水浒桥.原名东源桥。后被今人所更名。该桥位于柘荣县东源乡马道洋尾境内(旧属长溪灵霍乡辖区).离村约200米处。水浒桥,气势恢宏.如长虹卧波,横跨于金沙溪(俗称水碓溪)柘霞古官道之上.南接福宁府福州府。北连浙江温州府处州府.是直抵京都皇城必经之道,曾有人吟咏道“南极灵霍千里月.北通京都万重山”。水浒桥系木棋廊桥.共18扇,内立108柱,柱柱威严.如同梁山泊36天罡星,72地煞星。108位英雄好汉.终日执事有恪,而不休偃。古桥虽经百年风雨沧桑,洪峰恶浪相摧,至今依然屹立,遐迩闻名.是柘荣木棋廊桥建筑史上一座最绚灿的古名桥。  相似文献   

11.
<正>闽东北木拱廊桥相当多桥梁保留着前人建造和修缮木拱廊桥时的碑记,这些碑记,客观、准确地记载了当时当地民众建桥的有关史实,对研究木拱廊桥的建造历史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近些年,木拱廊桥这一古老优秀的文化遗产,其科学技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得到空前挖掘与探讨。事实上,在审视木拱廊桥的历史文化价值时,以独特形式存在着的桥碑是调查与研究不可忽视的对象。在一座桥梁建造竣工或者重修完工时,古人往往会刻制石碑,把建设该桥有关的人和事刻写在石碑上,以作见证  相似文献   

12.
龙江桥话古     
龙江桥话古WENWUSHENGJIWENWUSHENGJI文/陆永贵龙江桥位于下关惠民河的下游,是南京西站通往江边路的一座桥,这条路就叫龙江路。该桥原称新铁桥,系钢铁结构无桥桩架起的通道式上铺板木柏油浇面的桥,俗称黑洋桥,因桥身涂漆黑色而得名。原龙江...  相似文献   

13.
正民国二十四年山西《天镇县志》卷3《金石志》收载辽代大康十年《重修桑干河桥记》,该记文事关古代桥梁建造,以及古人如何掌握涨水规律来施实工程,内容颇为重要。故而,笔者将其抄录如下,并稍作考释,以供硏究者参考。记曰:缘此桑干大河,春开秋冻,夏月泛涨,损伤人畜,是大厄难。当日菩萨行人救苦,兴桥普济生  相似文献   

14.
正木拱廊桥这种北宋盛行的虹桥技术,是我国古老造桥术的尾闾,是国内桥梁建造史中最后的罕见的活化石。在现代文明的语境下,木拱廊桥作为交通工具的身份已经式微,但这种长虹饮涧般的美丽建筑,广渡一切,于儒,合仁义,于释,行普渡,于道,法自然,是中国传统营造技艺中道器合一、知行合一、工艺合一的最佳注脚,数百年来,在闽北浙南区域传承不息。  相似文献   

15.
木拱廊桥,俗称厝桥、廊屋桥,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形似彩虹.又称虹桥。现代桥梁史专家唐寰澄教授将其定名为贯木拱桥.并称廊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唯中国有之”.而中国又仅见于闽东北、浙西南一带。早在明朝,陈世懋就在《闽中疏》中感叹“闽中桥梁甲天下”。  相似文献   

16.
德化古廊桥     
福建省德化县境内山高溪深,行路不便,自唐代以来修建有不少古桥,以明、清两代最多,因此地夏季多雨又盛产杉木,木桥多加盖廊屋、侧板。这些廊桥成为当时商旅出入留宿的驿站,以及当地居民交流、宗教信仰和聚会的中心。随着时代变迁,许多古桥或消失或改建,现保存较好的古廊桥仅有长寿桥、宴林口桥、广济桥等十余座。  相似文献   

17.
在有千年历史的闽北光泽县,至今保留了近10座廊桥。这些廊桥传承闽北古代桥梁历史文化,建筑造型结构风格独具特色,是乡村历史文化中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18.
《旅游》2003,(7)
交通 泰顺是浙江省南部一个山区县,距离温州市西南100多公里。到泰顺可以选择先到温州,牛山北路的客运中心有开往泰顺各主要城镇的长途汽车。 温州到泗溪,卧铺大巴,车票约40元,车程4-5小时。泗溪有两座廊桥,溪东桥和北涧桥。  相似文献   

19.
自从魏源、贺长龄编辑的鸡朝经世文编》(以下简称《贺编》)问世,尊其宗旨、仿其体例的续编之作赓续不绝,它们是:张鹏飞编《皇朝经世文编补》(1849年,以下简称《编补》),饶玉成编《是朝经世文续编》(188年,以下简称《饶编》),管窥居士编气是朝经世文续编》(1888年),葛士治编《皇朝经世文续编》(1888年,以下简称《葛编》),威康编煌朝经世文续编》(1897年,以下简称《盛编》),陈忠倚编《皇朝经世文三编》(1897年,以下简称《陈编》),求是斋主人辑《时务经世分类文编》(1897年),甘韩编;是朝经世文新增时务洋务续…  相似文献   

20.
中国廊桥     
杨晓冰 《旅游》2000,(5):30-30
“灞陵腾越跨云天,岸柳朦胧锁雨烟。一泻随心古孟浪,清波渭水涌铁璇。”这是甘肃《临洮诗词》主编汪弘祺先生对家乡名桥的由衷赞美。真的.渭源县灞陵桥早在本世纪初就已饮誉华夏文化、建筑界.而今.她以更加婀娜秀美的靓丽容姿引中外游人竞聚焦.成为大西北上镜率最高的华夏廊桥珍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