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秦西垂第一陵园出土文物及考古资料,《秦风》产生的时代,当从秦非子以下至秦康公之世。《秦风》产生于今甘肃东部天水与今陕西西部的"西府",即宝鸡地区。而《秦风》十首中主要的、有影响的篇目则产生于天水地区。如从历史的角度讲,《诗经》中在今陕西境内产生的诗歌,应该是《周南》、《召南》,而不应该是《秦风》。"秦"是秦人东进时由天水带过去的名称。  相似文献   

2.
韩国河 《文博》2002,(3):21-26
秦人墓,指的是属于“秦族”或秦国人在关中及其它地区死亡后所埋葬的遗迹。它既存于秦统一以前,也存在于秦统一以后,大约在西汉中晚期秦人文化完全汉化后,秦人的墓基本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3.
位于黄河中游的陕西,曾经是秦人长期活动的主要地区。秦人在接受周文化的基础之上,逐步形成了地域性、民族性较强的秦文化。秦式玉器造型极富特色、纹样独特、雕琢工艺别具一格。陕西出土的春秋战国秦式玉器,不同历史阶段其器形、纹饰及工艺制作特点也有所不同。秦、楚两地文化交流与传播也对秦式玉器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4.
天水放马滩1号秦墓出土的年代为战国时期的木板地图,可以提供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中国古代地图史、测量学史和地理学研究的进步各有重要意义,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反映生态环境面貌的内容。放马滩地图突出显示"材"及其"大"中"小"以及是否已"刊"等,都应理解为林业史料。有关秦人先祖"养育草木"的历史记忆,说明林业在秦早期经济形式中也曾经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关于某种"材"运程若干"里",以及如何"道最"等与运输方式有关的信息,乃至"闭"的设置等,均体现林区交通开发的记录和导引的图示。  相似文献   

5.
甘肃礼县秦文化调查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史记·秦本纪》对秦人建国史简单而不清晰的记录 ,一直困扰并吸引着学界。自王国维提出秦的早期都邑西垂以《水经·漾水注》所说的汉陇西郡之西县当之① 算起 ,经过了 70余年后 ,至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被发现和认定 ,秦人是否到达过西汉水上游地区的长期争论 ,终于可以说是尘埃落定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不过 ,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问题也远不是到此结束 ,一些相关的问题随之被提出。尽管秦公大墓可以证明秦人活动于甘肃礼县境内 ,西汉水上游地区自然地成为探索早期秦文化及秦人活动的最重要地区之一 ,但墓地不等于一切 ,不大可能回答所有问…  相似文献   

6.
关于秦人族属及文化渊源管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嬴秦的族属及其文化渊源,史学考古界众说纷纭。王国维先生的"秦之祖先,起于戎狄",蒙文通先生的"秦为戎族",翦伯赞先生的秦族是从"羌族中分化出来"的等等看法,对考古界都有较深远的影响。因此,多年来考古界流行着屈肢葬、铲形袋足鬲、洞室墓既是戎人或羌人的文化特征,又是秦人自身的文化传统的观点,认为秦文化应属西戎文化系统。这些看法,与陕西地区现有的春秋战国秦的考古材料及有关文献不符合。笔者仅陈管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西汉水上游秦早期青铜器中的虎造型,堪称春秋青铜雕塑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不仅体现出早期秦人高度发达的青铜器铸造技术,也表现出极为鲜明的地方特色。这种数量众多、形式特别的铜虎造型系列,包含了早期秦人特殊的思想意识,且具有特定的文化渊源和基础。这些系列铜虎应是秦人崇虎习俗的集中反映,其中"群虎"是早期秦人激励民族精神、凝聚族群意志的一种氏族文化符号,"回首虎"则传达了秦人缅怀祖先、向往东方故地的族群意识。  相似文献   

8.
秦人早期发展状况,史料匮乏,研究鲜。1919年天水西南乡秦公簋的出土,曾引起过史学界的轰动。1944年冯国瑞又介绍了天水南乡出土的车马器,并未引起史学界的足够重视。此后再无重大发现,对秦早期历史的研究似无重要进展。1993年秦西垂陵区在甘肃礼县大堡子山揭谜后,形成了研究众多,研究盛况火爆的大好局面。我姑妄言几点看法,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9.
墓葬所反映的是当时社会对死者的处理方式,而种种处理方式都遵从一定的原则,应与墓主人生前所从事过的活动及其所属的社会阶层有关。由于葬俗具有很大的延续性与保守性,在同一考古学文化之下,不同的葬俗可能就反映了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别,这一点在早期秦文化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近年西汉水上游早期秦文化项目的开展,发掘了一批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的秦墓,本文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历年西汉水上游以及宝鸡地区汧河、渭河流域春秋早期及以前的秦墓资料,对早期秦墓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类墓葬所代表的人群进行了分析,这对于揭示早期秦人的人群来源和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20年3~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洛川县月家庄墓地发掘了363座战国中晚期秦墓,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的文化遗物。月家庄墓地的发掘丰富了陕北南部地区战国时期的考古内容,对探讨秦人对陕北的经略,秦与戎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考古材料。  相似文献   

11.
乔村墓地的发现为研究晋文化与秦文化的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材料。其中围沟墓在乔村墓地中尤为特殊,且为其他地区少见。长期以来认为乔村围沟墓围沟内附葬的人骨属于"殉人",进而将其作为围沟墓属秦人墓的依据之一。本文结合秦晋两地墓葬殉人的发现与研究,对围沟墓内附葬人骨的性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10月14—16日,由中国史研究杂志社、天水师范学院联合主办,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陇右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一带一路"暨跨文化视域下的中国历史高层论坛在天水师范学院召开。来自国内15家高校、科研机构的近50位专家学者与会。一、丝绸之路溯源。中国人民大学王子今以秦人在西与雍两地之间养马、西畤和雍畤祭祀通火权为例,证实"西"与"雍"之间秦代以前即存在交通联系,认为它  相似文献   

13.
西汉水上游周代遗址考古调查简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一、调查经过据《史记·秦本纪》载 ,秦之祖中时就已“在西戎 ,保西垂” ,西周中期孝王时“非子居犬丘” ,为周王室养马有功 ,孝王“邑之秦 ,号曰秦嬴。”多年来 ,学者们普遍认为秦人早期活动的地方主要在甘肃东部 ,但具体的地望并不明了。随着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及圆顶山秦贵族墓的发掘 ,甘肃礼县的西汉水上游是探索早期秦文化及秦人活动的最重要地区之一 ,已成为学界的共识。 2 0 0 2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礼县博物馆曾对这一地区作过初步的考古调查 ,发现了不少周代文化遗址。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早期秦文化起源、分布、发展、演变情…  相似文献   

14.
秦人的来源及秦文化的渊源,自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就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种认为秦人先祖为东夷族,后逐渐迁徙于西方的戎狄之间;另一种意见则认为,秦人是西戎的一支。也就是说秦人及秦文化有东来与西来说之争。我们已经从考古学角度推测出了商代的秦文化遗存,也就意味着为秦人来源于东方找到了一些证据。同时也告诉我们,秦人与周人接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自然秦人对周文化吸收的历史也就早到了商代。现在的问题是,秦人在吸收周文化的过程中,是不是只吸收了周人的物  相似文献   

15.
秦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阶段。一方面,秦人统一天下,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另一方面,国祚之短暂,只有十多年时间。还有,秦虽然短暂,但他的历史和文化对后世几千年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之故,从秦亡汉兴到现在,历朝历代都对秦的历史文化及兴衰成败的教训给予了格外的重视。最近,由著名的秦汉史专家王子今教授主编的《秦史秦文化研究丛书》14册,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由西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可谓秦史秦文化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主编精心策划,认真选题,力求使这套丛书成为秦史秦文化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16.
<正>为配合陇海铁路宝兰复线陕西宝鸡段工程,200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先后两次发掘了宝鸡建河墓地,取得了重要收获。其中秦墓的发掘,是目前为止在陕西境内最西端、甘肃境内最东端的渭河北岸有关秦人踪迹的重要发现,为今后寻找秦人自西向东逐渐迁徙的足迹,乃至对秦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翔实的第一手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7.
论关中秦墓中洞室墓的年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中地区的秦人墓葬以其独特的随葬品形制、组合和蜷屈特甚的屈肢葬式,有别于同时期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墓葬,不仅展示出秦国与关东诸国不同的文化面貌,也使诸多的学者以此为线索去追溯秦文化之源。关中秦墓中出现的洞室墓同样也引起考古界的注意。有学者提出,洞室墓最早见于关中地区的秦墓中,是战国时期秦墓的主要特点之一,在战国末年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又影响到关东地区,使这一地区在战国末年亦出  相似文献   

18.
寻找秦文化渊源的新线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关于秦人来源和秦文化渊源的不同看法在秦的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中,关于秦人来源及其文化渊源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我们知道,现存秦人早期历史的文献记载主要是司马迁的《史记·秦本纪》.秦人自公元前841年秦仲时始有明确纪年,而这以前的记载比较简略和模糊,主要是一些断断续续的人名或族名,其活动地域“或在中国,  相似文献   

19.
都城是一代政权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也往往成为当时国家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发展的荟萃之地。对于都城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秦自襄公建国(前770前)至秦王朝灭亡,而经春秋战国和秦统一两个阶段。在长达近600年的历史中,秦人由弱到强、由西向东并最终统一中国,曾先后以西垂(西犬丘)、秦邑、、渭之会、平阳、雍、径阳省阳、咸阳为都。自王国维《秦都邑考》一文发表以来,已有不少现代学者就秦都城问题进行了探讨,取得一系列可喜的收获。然而,由于秦人历史特别是早期历史资…  相似文献   

20.
属邦是秦针对境内少数民族设置的管理机构,在秦统一六国前具有中央与地方双重属性,管理归服的"臣邦"和有蛮夷聚居的"道";统一后,属邦与内史、郡平级,主要在陇西地区辖有县、道,管辖界内蛮夷和秦人。秦统一前,在属邦之下由"臣邦君长"统辖"臣邦人",袭用原有的统治方式;统一后,相应称谓变为"蛮夷君长"和"蛮夷"。秦始皇三十三年之后,境内蛮夷全部划归郡下之道,由国家官吏行使管理职责,基本实现了郡县一元化。道中蛮夷本有缴纳賨钱即免徭赋的政策,但随着时间演进,蛮夷被征发屯戍,实际上同于编户,故徼内蛮夷的编户化也逐渐达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