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嘉靖十一年(公元一五三一年),杨升庵(杨状元)曾和李中溪等同游石宝山。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粉笔题诗玉署郎传说沙溪仕登街兴教寺有两株海棠花,种了好多年了却很少开花,有时开也只是零零落落的几小朵。说也奇怪,杨状元、李中溪来游石宝山那一年,兴教寺的海棠花却开了,而且开得很茂盛。花枝累累,十分艳丽。杨状元和李中溪寄宿兴教寺,见两树繁花如霞似锦,花彩照人。来不及洗涤路尘,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刘合心 《文博》2005,(5):91
《文博》编辑部:看了近几期《文博》有以下几点看法:一、《华严寺及三藏塔图文》登于2005年2期《文博》从照片看,应是长安县兴教寺,兴教寺内的三藏玄奘塔,非是“华严寺”、“华严寺内的三藏塔”。二、《药王孙思邈——“敕封妙应真人玉印”考》一文登于2005年2期《文博》  相似文献   

3.
陕西长安兴教寺发现唐代石刻线画“捣练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1月13日,陕西省文物局鉴定组成员呼林贵、刘合心、徐进、徐涛、尹夏清一行五人,应长安县文管会及长安县公安局文物缉查大队之邀,到长安县兴教寺鉴定被盗的佛教文物。工作间隙在兴教寺的佛堂大殿前,发现一个放置假山的青石槽上刻有线刻画(图一)。经仔细辨认后发现,该石槽的前后两面分别刻有一幅“捣练图”线刻画;石槽的两端,分别刻“飞缠枝海石榴”及“凤衔瑞草缠枝海石榴”线刻图案。现对线刻画“捣练图”及其相关问题作介绍,并初步加以探讨。一“捣练图”刻石的基本情况据兴教寺主持常明法师介绍,这件青石石槽是1985年出土的。当…  相似文献   

4.
雨中兴教寺     
李伦 《丝绸之路》2012,(23):57-60
2012年的一天,出行至秦岭脚下的环山公路,突遭天气变化,一时间阴云聚集,原野灰暗,并下起雨来.由于道路不熟悉,在迷茫之中车差点开错了方向. 正在这时,忽然在一镇子处看见路边有一牌子,写着"兴教寺"三个字,心猛然一跳,早闻兴教寺是唐代著名的皇家寺庙,一直慕名想前往拜谒,却不知具体在什么地方,没想到今天迷路居然意外懵懂撞上,绝不能错过,一定要进去看看.  相似文献   

5.
兴教寺位于今长安县杜曲镇西韦村西北360米处的少陵原畔,环境优雅。唐总章二年(669年)因迁葬玄奘灵骨建塔,次年(670年)建寺,寺名全称为《大唐护国兴教寺》,名冠樊川八大寺之首。大和二年(828年)重修,后历代屡屡重修,重建寺院。整个寺院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坐北朝南,俯视樊川。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大雄宝殴、法堂,两侧有钟楼、鼓楼、僧房。  相似文献   

6.
云南剑川兴教寺的大殿和中殿为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之遗构,作为全国现存唯一的阿吒力密宗寺院,兴教寺建筑群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社会文化价值。本文通过剖析兴教寺大殿及中殿的构件尺度及其构架结构特征,可见其木构技术所表达的"滞后"现象,既带有技术的独创性、体现云南木构殿堂建筑的地域特色,又保留了一些古老的中原木结构建筑技术手法,是研究云南现存早期殿堂建筑营造技艺的珍贵遗存。  相似文献   

7.
昝惠芳 《旅游纵览》2013,(4):309-310
我国世界遗产数量已名列世界第三。近日,兴教寺被拆迁事件引起了公众对我国申遗热的思考。细究可发现我国世界遗产旅游开发存在认识不清、开发过度、管理混乱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运用加大对世界遗产保护的宣传力度,科学编制旅游开发规划,建立我国世界遗产的合理管理机制等方法应对,以保证我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翎 《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4):40-53,159,160
西安兴教寺所存玄奘石刻像与日本现存无名氏画玄奘像,所携带的历史信息超出了图像本身。作者认为,这一源于早期行脚僧图像的出现,是由于玄奘西行求法的成功,刺激了社会民众对行脚僧的认同,加之西来传法僧的大量涌现,于是在唐末、尤其是在宋代,出现了一批行脚僧图像,并由初时的胡僧梵相,变为汉僧模样,进而附会到玄奘的图像创作上。而在日本所存著名的"玄奘画像",事实上可能是一个具密教性质的僧人图像。作者试图通过有关这一图像的文献解读,全面分析该图像所包含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9.
长安兴教寺石刻《捣练图》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捣练图》。通过《捣练图》石刻人物的服饰、发式及艺术风格的分期对比,可将石刻年代界定为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至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间,而更靠近武周前期。《捣练图》石槽为捣练过程中的实用水槽。石槽雕刻精美,其发现地为韦氏聚居之地。武周时期石槽所在地正归韦氏郧公房所有,唐相韦安石应是其主人。  相似文献   

10.
"兴教寺事件"作为我国遗产保护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由于关涉"丝绸之路"项目申遗和宗教遗产的敏感性,引发了有关遗产保护与管理学理和实践的诸多讨论。本文以遗产保护理念的"全球化"与"地方化"为切入点,分析该事件不同利益相关方的主要矛盾,并就遗产领域利益博弈的机制和必要性,世界遗产体系建立伊始的博弈渊源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正大年初七上班,身心尚未脱离浓浓的年味,就接到去西安的任务。在电脑前熬了半宿,终于买到三张退票,没想到上车后碰到好运——补到了卧铺票。下火车后黑灯瞎火地坐上公交,摇摇晃晃到了西安城里已是日出时刻。吃完早点就乘车赶往兴教寺。此时方知此行是为玄奘取经博物馆的建设而前来学习的,目的是要建成能真正诠释玄奘大师一生的专题博物馆,为此需寻访玄奘的足迹,体验玄奘的精神。出西安城向南约20公里至长安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细析唐代有关玄奘的资料,拟构玄奘晚年生活图景,发现这位名震古今的高僧竟然有艰丰困顿的晚年。永徽年间,在高宗从辅政旧臣系夺回政治主宰权的风暴中,玄奘被归入辅政旧臣系,自此之後遂处:拎一种被监视的环境之中,包括:显庆元年(656)诏六臣监共译经。显庆二年随驾束都。显庆三年敕住西明寺。显庆四年秋,辅政旧臣系几乎全被消灭殆尽,玄奘奏请移居玉华寺,这可以说是透过自我贬逐以求保身之法。麟德元年(664)二月,玄奘圆寂。从卧病到辞世前,都未有官医前往诊视。玄奘身後的寥落,也显现在以下四事:没有官员参加葬礼,没有追谧,也没有塔铭,甚至在入葬后五年,竟被发棺迁葬。来人周知玄奘墓塔所在的“兴教寺”系在他去世九十四年後才规建的,而距他圆寂一百七十五年后,方树立塔铭。  相似文献   

13.
颐和园,一个为世人所熟悉,似乎又不得确解的名字,它处处充满着神秘的诱惑。一个王朝在这里兴衰;一部五千年的文明史在这里积淀。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浓缩了漫长的岁月,一砖、一瓦、一亭、一榭,倾诉着不尽的沧桑。这里有黄色点染的灿烂,红色蕴含的深沉,蓝色闪耀的明快,绿色预示的希望。四种颜色,四种情感谱写了古园的基调,它是一首永恒的旋律,从过去飘来,为今天奏响,伴明天远行。 245年前的一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拉开了靛蓝色的天幕,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佛  相似文献   

14.
1、未经针线所缝, 却为好看的鞋子。 这是什么? 2、头一痛一痛, 腰一疼一疼, 脚一冷一冷。  相似文献   

15.
1979年7月,繁昌县环城公社社员在汤家山取土时发现一批青铜器。汤家山位于县城东约一华里,山顶部东西宽约20米,南北长约70米,高出地面60余米。铜器出土于山顶靠南边约5米的中部。现场已扰乱,据发现人追述,器物在深约0.5、长约3、宽约2.4米的坑内,成两行南北向排列,共十三件。计方鼎二件、圆鼎四件、盉一件、甗一件、龙纹盘一件、簋一件,甬钟一件、鸟形饰二件。  相似文献   

16.
正春天,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春天,一个百花争艳的季节。春天,颜色繁多。天空的湛蓝、太阳的金黄、树梢的嫩绿……似乎每一种颜色都在这个季节绽放,显得那么的融洽、妥当,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还有许多娇艳的花儿:迎春花、桃花、梅花、杏花、梨花、油菜花……这些花儿黄得如金,粉得似  相似文献   

17.
《文史天地》2001,(2):49-51
这里的每一座大山、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每一片森林、每一座洞穴、每一个村寨都有一个灵魂,每个灵魂都有一段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一部历史。  相似文献   

18.
西施、王昭君、貂婵、杨玉环被誉作古代四大美人,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第一首一宇诗《西施吟》:一笑一颦一捧心,一国倾废一霎间。一船一桨一生伴,一日归来一湖烟。诗中的“一笑一颦一捧心”写出了西施的迷人之美。传说西施有心痛的毛病。犯病时手扶住胸口(即“一捧心”),皱着眉头(即”一颦”),比平时更美丽。  相似文献   

19.
"一本日记、一枚校徽、"一本日记、一枚校徽、一篇作文,每一件物品背后就是一条生命。档案馆想把它们保存起来,让后人通过档案可想把它们保存起来,让后人通过档案可以知道这些曾经如此美丽的生命。我们不是记录死亡,而是记录生命"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凤凰一词的概念迄今为止,研究者们对于凤凰一词的解释有很大差异,特别是涉及先秦文化中的凤凰。凤鸟被释成神鸟、燕、鸡、鴙、玄鸟、鹏、鹑、鸾鸟、孔雀、赤鸟、朱雀、长離、禺强,甚至还有鸮、枭,等等。这一情况给进一步探讨凤凰带来难点。但是形成这一情况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