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生物清洗技术近年来在石质文物保护上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将一定细胞密度的微生物悬浊液施加到文物表面,利用其营养摄取特点和新陈代谢机制,即可有针对性地去除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和退变物质,同时不伤害文物本体。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古生菌和真核生物,例如可去除黑色硬结物、硝酸盐和硫酸盐的  相似文献   

2.
以常用的几种清洗方法对石质文物模拟污染物的清洗效果进行检验,分析了石材文物表面污染物的病害及污染物成因。对化学清洗、蒸汽喷射清洗、粒子喷砂清洗等常用清洗方法的优劣及清洗效果进行了比较。对几种特种清洗方法的适用性及清洗效果进行了分析,几种特种清洗需要相互配合使用,取长补短,才能有效地去除石质文物表面有害污染物,对石质文物表面污染物做到彻底清除,从而为后续保护和加固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3.
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化学清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综合性评述了石质文物化学清洗技术。对于石质文物的清洗原则、石质文物表面污染物的种类、化学清洗技术与其他特种清洗技术的关系、各种化学清洗方法的主要原理和应用实例、贴敷法清洗操作技术等,结合国际国内文献和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展的一些研究工作进行了梳理和阐述。希望能为国内石质文物保护工作者开展相关研究时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众多化学清洗方法中,微乳液清洗剂因其对文物的安全性、环境友好性、施工工艺的简便性等优势,被选作去除文物失效保护材料的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和吉林省两座墓葬壁画现场试验,以丙烯酸树脂Paraloid B72和三甲树脂为研究对象,运用光学显微镜、光泽度仪、接触角测量、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检测技术研究微乳液清洗文物失效保护材料的效果和特性。结果显示,微乳液清洗更加适用于表面耐水文物的清洗;相较于纯溶剂清洗和凝胶清洗,微乳液清洗的针对性比较强,特定的微乳液只适用于特定的清洗对象;对质地疏松或者卷曲、起翘等病害的文物,清洗局限性较大。但微乳液清洗针对性强的特性配合一定的施工工艺可用于较为彻底地解决因保护材料失效造成的卷曲、起翘等病害。鉴于文物失效材料情况比较复杂,其清洗方法和清洗工艺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综合运用多种有效的清洗方式,在达到较好清洗效果的同时,亦可实现对文物的最小干预。  相似文献   

5.
中国汞齐鎏金技术起源于战国之前,该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青铜器的可观赏性和耐腐蚀性,给东周青铜文化带了一股新气象。鎏金青铜器由于长期埋藏于地下环境之中,出土后往往被一层坚硬的锈蚀物所覆盖,严重影响了文物外观,也不利于文物的保存。目前,鎏金青铜器除锈方法主要有化学湿法除锈,激光物理除锈,机械除锈法等方法。本研究依据鎏金青铜器腐蚀特点,采用复合水凝胶体系构建鎏金青铜器除锈新方法,以丙烯酸和聚乙烯醇为成胶剂,以弱酸性的甲酸和半胱氨酸为清洗组分的复合凝胶清洗剂。实施案例显示:该凝胶除锈剂可以实现对覆盖于鎏金层之上的赤铜矿、孔雀石和蓝铜矿等铜锈的高效去除,不污染文物表面,适用于复杂表面清洗,能够减少湿法清洗中清洗剂在鎏金层中扩散而产生的腐蚀破坏,符合文物保护"最小介入"与"不改变文物外貌"的原则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工作属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石窟文物表面有害污物清除技术研究"的内容之一,旨在为起草《不可移动石质文物表面污染物化学清洗工艺规范》作准备。为了使研究基础更为广泛和扎实,结合在实验室和云冈石窟现场的化学清洗实验,综合评述了国内外石质文物化学清洗的工艺要求和规程,包括前期调研、清洗剂选择、贴敷技术、效果与安全性评估、实验室研究和现场小试验等内容,探讨了与石质文物化学清洗操作工艺相关的正面和反面的典型案例,为石质文物化学清洗操作工艺的规范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茂陵发掘出土错金车马器文物表面锈蚀覆盖严重、装饰无法辨识的现状。本工作分别从保护原则、操作思路入手,并且结合文物具体的保存状况,相应采取化学方法软化、机械除锈、水溶液深度清洗、BTA溶液浸泡、高分子有机材料表面封护的方法,有效保护了这批文物,还原了文物的历史、艺术与研究价值。通过这批文物修复保护的实践表明,每项具体的文物保护工作,必须从个体差异的角度、针对性确立保护方案,才能有的放矢地保护好文物。结果显示,所用方法和工艺可为类似文物的保护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丝织文物是研究我国古代刺绣技术和文化艺术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因此丝织文物的保护对中国文物事业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由于尸体腐烂和墓葬埋藏环境等因素的作用,有些丝织文物表面会被血渍污染,这种污染物紧密黏附在丝织文物的表面且具难溶性不易清洗去除.如何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低机械强度地去除这些血渍成为丝织文物修复的关键.为此,本实验考察了蛋白酶和表面活性剂对丝织文物上血渍进行协同清洗的效果.首先对蛋白酶和表面活性剂进行筛选,然后对蛋白酶和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浓度、清洗时间和浸泡温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适蛋白酶和表面活性剂分别为Savinase和APG,其最适浓度分别为1%和5%;最适浸泡温度和时间分别为50℃和30min.拉力强度检测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此条件清洗后对丝织品的抗拉强度和蚕丝微观形态影响不大.在此基础上,对元代丝织文物残片进行了清洗,效果良好.本研究为丝织文物上血渍的清洗提供了一种新的较温和的清洗方法.  相似文献   

9.
2010年考古发掘的菏泽元代沉船遗物中有一件青白玉雕刻荷叶形玉笔洗,经拉曼光谱分析含有透闪石和阳起石成分,符合和田玉特征;经清洗、粘接、补配和做旧等保护修复工作后,消除表面硬结物、断裂等病害,最大程度恢复其原貌,为类似玉器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丝绸文物上的污物除了会引起丝绸的诸多老化和病变外,还会影响文物的研究展示和利用.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去除丝绸文物的污物便成了丝绸文物保护中的重要操作之一.湿洗是丝绸文物污物去除方式中的一种,湿洗可以仅用水进行清洗,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水中加人某种或几种表面活性剂以加强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天然材料在丝织品文物清洗保护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古鉴今,为发掘古代传统清洗方法中的科学、合理成分,解决现代化学洗涤剂清洗丝织品文物产生的易损伤、易残留、污染大的问题;简要回顾了皂苷、淀粉等植物活性成分,胰子、油脂等动物提取物,草木灰、天然碱等矿物质以及微生物酶等天然材料在古代日常清洗和古书画清洗中的应用记载;并简单介绍了天然材料在清洗丝织品文物血迹、脂肪等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霉斑、矿物质类无机污染物上的应用进展。清洗效果评估说明,天然材料对丝织品文物的损伤小,适用于其清洗保护,是对丝织品文物清洗保护的一个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知网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英文期刊数据库,分别对1997—2017年间发表的关于石质文物清洗技术的期刊论文进行了查找与归类统计。在收集相关论文的基础上,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年份、作者机构、被引数量等要素按中文与英文论文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关注石质文物清洗领域所用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清洗技术的研究情况和现场应用情况,以及清洗结果的评价方法。从近5年的研究文献看,化学清洗仍然是一种主要的,并在不断发展中的石质文物清洗技术。物理清洗技术,尤其是激光清洗,由于没有化学药品污染和遗留的潜在危害,很受国际文物保护工作者推崇,随着技术发展和设备费用降低,激光等物理清洗技术还将会有更大发展。生物清洗在国际和国内应用实例不多。  相似文献   

13.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6年在蒲江飞虎村发掘了60座战国晚期墓葬,共出土青铜器181件(套)。其中M39出土了一件表面锈蚀覆盖严重的错金银青铜带钩,但其上错金银纹饰无法分辨,为还原其历史、艺术与研究价值,需对其表面锈蚀物进行清除。 采用X射线成像系统、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系统、X射线衍射仪等对带钩的保存状况、材质、锈蚀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带钩上分布有精美的金银装饰纹饰,且金和银交替使用;带钩基体保存较差,锈蚀程度较重;部分区域金银丝已脱落。表面锈蚀覆盖严重,部分区域存在裂隙。带钩基体为铅锡青铜铸造组织,铜含量为73.0%,锡含量为11.4%,铅含量为13.7%;镶嵌的金、银丝样品呈倒三角形,均为热锻而成,金丝金含量为88.8%、银含量为11.2%;银丝银含量为95.8%,铜含量为2.4%。带钩锈蚀物大致分为两层,最外层绿色的锈蚀物为孔雀石,内层红色锈蚀物为赤铜矿。 在科学认知带钩保存状况、材质、锈蚀产物等的基础上,针对性地采用化学加固—机械法与化学法结合除锈—化学加固—缓蚀封护—粘接补配的技术路线对带钩进行了保护修复。对于细小裂隙选用渗透性很好、颜色轻微变化的Paraloid B72乙酸乙酯溶液,使用注射器少量多次滴渗加固;较大裂隙使用粘接强度好、渗透性适当的Hxtal NYL-1(海克斯塔)双组份环氧树脂,用小的针尖少量多次点渗入裂隙加固。对于外层绿色锈蚀物,先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水溶液软化,再配合使用机械法刮除去除;内层暗红色的氧化亚铜锈蚀先使用半胱氨酸水溶液软化,再配合机械法刮除。同时在锈蚀物去除过程中对出现松动的金银丝及时使用Araldite 2020型双组份环氧树脂进行加固。除锈结束后使用超纯水深度清洗清除试剂残留。使用苯并三氮唑乙醇溶液进行缓蚀处理,Paraloid B72乙酸乙酯溶液进行封护处理。带钩的粘接补配先使用Paraloid B72乙酸乙酯溶液预加固茬口,DG-4环氧树脂配合玻璃纤维布和销钉粘接补配。 本工作在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充分认识文物信息的基础上,根据文物实际情况,各种保护修复方法配合使用,对每种方法存在的弊端制定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最终在达到保护修复目的、恢复文物历史、艺术与研究价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文物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南海Ⅰ号”两件出水瓷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海Ⅰ号"沉船在出水前已沉没海底800余年,以瓷器为主的文物由于受到海水、海洋生物及海洋沉积物等侵蚀,出现了吸盐、土蚀、缺损等病害。为对出水瓷器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本研究选取其中两件不同窑口的瓷器,从文物保存状况、制作工艺、病害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用酒精、丙酮、柠檬酸等化学溶剂和超声波清洗去除瓷器胎釉吸附的盐分及表面的土蚀等病害;并遵循恢复文物原状与可辨识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环氧树脂胶、滑石粉、丙烯酸树脂漆等材料对瓷器进行修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有利于文物的长期保存和增加展陈效果,还为以后大批量相同保存环境和病害的出水瓷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对文物进行保护处理过程中,清洗是非常重要工作之一。新的清洗材料、清洗工艺的研究,对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对Carbopol 934树脂应用于纺织品清洗的清洗效果、清洗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在纸张和砖石文物上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尝试。研究结果表明,Carbopol 934树脂应用在纺织品清洗中具有作用时间长、扩散小的优点;同时应用隔离层能减少残留,达到更好的清洗效果;可有效地用于砖石、纸张和织物上污垢的去除。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所修复文物当中,有相当的器物都存在有这样或那样的结垢,都需要进行清洗,而在过去的修复中,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发现有许多器物没有进行清洗就粘接修复了起来,或用不正确的方法进行了清洗,对文物造成了一定的伤害。那么,应该用何种方法进行清洗,如何进行清洗呢?我们想以陶器的清洗为例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石质文物表面的污染物主要为石膏黑垢、盐碱结晶、金属氧化物色斑及生物病害等类型,其清洗技术主要以化学清洗、小型工具机械清洗等常规清洗和借助于激光清洗机、蒸汽清洗机等特殊设备的特种清洗为主。通过对国内外石质文物清洗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将有助于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者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AMT复合剂在去除青铜文物粉状锈和氯离子的作用,用AMT复合剂与CuCl进行化学反应,并将反应后的絮状物进行EDS、IR和XRD分析,原始反应液及清洗絮状物最后一次所得洗液中Cl-采用离子色谱法(IC)分析;原始反应液中的阳离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直读仪(ICP)分析。分析结果表明:AMT复合剂与CuCl反应生成的絮状物与清洗青铜文物过程中析出的絮状物形貌相同,说明AMT复合剂可能渗入到青铜文物锈层并与锈层内的CuCl充分反应,提取出Cl-。  相似文献   

19.
古代文物丝织品霉斑清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决故宫博物院库房藏品中部分古代丝织品出现生霉的问题,从对库藏纺织品的病害现状调研入手,了解生霉文物本身的质地、染料成分、以及霉斑形成的环境状况,利用改进的改良型超声清洗方法和弱酸化水溶液,对多件霉变石青色丝织品进行了清洗处理,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此法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护四川邛崃出土的一批银元,用SEM-EDS和XRD分析法对具有代表性的银元及锈蚀物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银元中除含主元素Ag之外,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Cu元素;表面锈蚀物大多数为铜的化合物——氧化亚铜和碱式碳酸铜,少量为角银。结合分析结果及试验,采用机械振动和5%EDTA二钠盐水溶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除锈,之后再缓蚀封护,并用有机玻璃制作的钱币专用盒封装存放。分析数据将为研究我国银元文物提供科学信息,保护方法将为银器类文物的保护提供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