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武威金石录》的出版对研究武威市的历史化乃至西北史地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可是我们在阅读该书金石录隋唐部分释时,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错误,本提出这些问题,是为了更好的体现该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旧唐书》通行本文字讹脱甚多。今存宋刻又残缺严重,学者无以据校。而新发现的叶石君原校本,乃据明常熟陈察至乐楼抄宋本对校,态度极为严谨,其中有六十五卷为残宋本所无,正可补宋本残缺之不足,可正通行本之讹误。本文对至乐楼抄本及叶石君校本的流传进行了详细考察,得知清初至乐楼抄本已多有残缺,其后则不知下落;而原以为可能亡佚的叶石君校本则幸存于湖南图书馆。对叶石君校本之价值则进行了举例性质的说明,认为其最有校勘价值的是本纪部分:有点校本已校改而此本可补确证者;有点校本已疑误而未校改,此本适可补证者;而可补点校本漏校者为最多。  相似文献   

3.
天一阁藏明抄本《官品令》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宁波天一阁所藏明抄本 《官品令》进行了考证, 认为此书正是久已湮没的宋代法律典籍 《天圣令》。作者详细考证了这部残存令典的体例、篇目以及它所保存的 《唐开元二十五年令》原文, 指出这个残本的发现不仅对了解北宋的典章制度和人口等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对于唐史研究,尤其是唐令的研究和复原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唐宋 600 多年历史中, 统治者曾修纂过无数部法律典籍。然而, 除了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 《唐律疏议》、《宋刑统》和 《庆元条法事类》外, 似乎全都失传无闻。最近, 我因整理点校 《庆元条法事类》而翻阅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在史部职官类中见到一条著录曰: “《官品令》三十卷, 明抄本, 存十卷, 二十一至三十。”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根据法律史常识判断, 此书不会是明代所撰, 很有可能是唐宋时期的法律典籍。通过朋友的帮助, 我在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翻阅了此书。  相似文献   

4.
元末明初释守仁《梦观集》全帙,国内亡佚已久,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存有一部六卷抄本,为转抄明建文三年刊本。结合相关文献并核查文本内容,可了解其成书及流传过程。《梦观集》所存诗歌数量巨大,具有重要的文献补遗和正讹价值,同时也为全面考察以释守仁为代表的元末明初僧诗创作提供了丰富材料。  相似文献   

5.
刘枚 《文献》2005,(1):145-151
竹枝词源于巴渝民歌,自唐代诗人刘禹锡首开将竹枝词引入文人诗歌创作的风气后,后世文人效之,创作了大量竹枝词.历代的竹枝词,有一共同特色,这就是以浅显易懂的文字,描写各地的风土人情.正因为如此,所以各个地区的民风民俗、社会生活,乃至经济文化状况,在竹枝词中都有反映,既有文学价值,又有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献》2014,(3)
<正>《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类书类《永乐大典》条,除著录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藏明内府抄本外,尚有一条:《永乐大典》……明抄本存二卷六百八十三至六百八十四~①此本藏于大连图书馆。考察不同时期《永乐大典》存世卷目表~②,均未有卷683、684的记载。若此抄本确为《永乐大典》卷683、684的传抄,则其价值不容小觑,对《永乐大典》内容及流散的研究,弥足珍贵。然仔细考查比勘,此"明抄  相似文献   

7.
南京图书馆藏《词曲抄本》,为世罕知。其收录唐五代至清朝顺康年间的词人词作,数量颇丰;在题材上以山水田园,隐逸怀古为主;所藏亦有他书所不载者,其文献价值弥足珍贵。如《词曲抄本》的编者陆小渔即陆士揆,清康熙以后人,颇有休闲养生思想。  相似文献   

8.
观智院本《文选》现藏于日本天理图书馆,属三十卷抄本系统,白文无注,内容起自《过秦论》"明智而忠信",下接《非有先生论》《四子讲德论》《王命论》《典论·论文》《六代论》,至《博弈论》结尾,卷末标"文选卷第廿六"。"文选卷第廿六"下有识语"元德二历中春于庄严寺书毕",元德二年即中国元朝至顺元年(1330)。此本国内难得一见,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仅傅刚先生《文选版本研究》一书中有一段简短介绍;虽藏于日本,然日本学者也并未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目前仅见花房英树先生一篇解题。因而本文通过异文比勘与旁记分析两部分将观智院本的概貌呈现出来,并对其价值作简要叙述,以期引起学界对此本的关注与研究,使其价值早日得以发挥。  相似文献   

9.
雷玲 《巴蜀史志》2007,(2):31-33
《蜀典》是清朝嘉庆时期,学者张澍撰写的一部记述四川历史、地理、人文等的地方志。本文通过对张澍其人及其《蜀典》内容、特点的介绍和分析,使我们更进一步认识《蜀典》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图书馆创建于宣统元年(1909),至今近百年,经过几代人的辛勤搜罗,古籍藏量达七十五万册,其中不乏世所罕见之善本.以清代最伟大的文化工程--纂修<四库全书>为例,当时的进呈本有一万数千部,但现在存世数量大致仅有几百部,为数甚少,因此每一部保存下来的<四库>进呈本都极为珍贵.检核馆藏,发现有<四库>进呈本十三种,其中底本六种,现一一考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文献》2014,(1)
<正>新城王氏是明清时期山左地区的文学世家,自明后期至清初文人辈出,尤以王士禄、王士禛为代表,在清初诗坛上有重要影响。士禄、士禛兄弟二人早年同上公车,与海内文人论交,有"二王"之誉,又先后游于江南山水间,与遗民俊彦酬唱。士禄有《十笏草堂诗选》、《十笏草堂辛甲集》、《十笏草堂上浮集》、《炊闻词》等;士禛一生著述等身,诗、文、词杂著多达百种,其诗集常见者有《渔洋诗集》、《渔洋续诗集》、《蚕尾诗集》、《蚕尾续诗集》等,词则有《衍  相似文献   

12.
13.
吕冠南 《中国地方志》2020,(6):48-53+125-126
英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清代抄本《甘肃地理考》在国内未见保存与流传,乃是孤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通过该书所附英文信息,可知其先后由Luzre公司、大英博物馆、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一如书名所示,该书专门就清代甘肃行省的地理情况进行研究考察,详细追溯甘肃行省的历史建置、山川原隰的相关情况、通甘之道的具体内容,层次分明,文笔雅驯。《甘肃地理考》也是目前可见的唯一一部专门以甘肃地理情况为研究对象的著作,作者借助实地考察,对甘肃地理作全新且可靠的记录,部分内容可以纠正前人之疏失,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是值得重视的区域地理学专著。  相似文献   

14.
《赵城金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版木刻汉文大藏经北宋《开宝大藏经》的复刻本。《赵城金藏》于元朝大都补雕,并在赵城经坊中于卷首附加图画。以往学者将其命名为"释迦说法图",但是,释迦于何时何地说法并未明确,且该图与敦煌壁画、各地佛教石窟中之"释迦说法图"有很大差别,但与"释迦涅槃图"有相似因素。经笔者系统考证,该图为释迦牟尼在拘尸那迦城娑罗园双树涅槃之前向众弟子说法之图,故将其命名为"释迦遗教图"。  相似文献   

15.
徐鸣皋 《文史月刊》2003,(11):22-22
《赵城金藏》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典籍之一。这部佛经成书于金大定十八年(1178年),是我国大藏经中的孤本。因其雕刻于金代,为山西潞州府女施主崔法珍断臂期苦行、募化施舍印制,以北宋《开宝大藏经》为底本镌刻,成书以后便珍藏于山西省洪洞县的广胜寺内,所以史学界也称其为赵城金藏。《赵城金藏》这部佛经的成书历时三年。其经卷按《千字文》编号,开始于“天”字,终于“几”字。现存4330卷,卷轴装。历史文献中从来没有记载过此经卷。公私收藏图书目录也尚未有过关于此缀的记载。这部佛教经典现存于北京图书馆,在它后面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  相似文献   

16.
《赵城金藏》成书于金代,是现存各版汉文大藏经中的稀世珍品。原藏于赵城(现山西洪洞县)广胜寺,1933年夏被发现。抗日战争时期,该地区为日本占领区。1942年2月,八路军太岳第二军分区将这部近五千卷的珍贵经卷抢运出来秘密存放。1949年移交北平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收藏,成为与《敦煌遗书》、《永乐大典》、文津阁《四库全书》并列的四大"镇馆之宝"。今年恰逢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经卷入藏亦将届满七十周年。本期刊发李万里《救护〈赵城金藏〉始末》一文,通过对当事人和知情者的采访,真实还原战争岁月中革命前辈为保卫这一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立下的丰功伟绩。并寄托我国图后辈的崇敬与怀念。  相似文献   

17.
《完颜希尹神道碑》拓本的时间跨度至多为1889-1966年间。该拓本可分为四期,即初拓本、复立碑拓本、1930年拓本、1931年以后拓本。现所知者多为1930年拓本,其他各期拓本数量甚少,尤以早期"旧拓"最为难得。作为自清代迄今发现的四通"金源郡王"神道碑中唯一存世的完整拓本,其既可校著录之讹脱,又可补《金史》之遗阙,并可助考证其他金源郡王碑刻文之未知,更是研究任询书法的珍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佛教重要经典《赵城金藏》自发现以来,不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始终占有很高的地位。我国已将它列入国家一级文物,珍藏于北京图书馆善本库。世界佛教界、文化界和知识界的专家、学者们,每年都慕名而来,瞻阅这部佛经。原书约7000卷,现存4800余卷。《赵城金藏》是800年前金代巨制。其内容囊括了汉以后、宋以前各代佛教翻译家和高僧们的诸多佛典译著,内容十分丰富。它的版本,仿北宋《开宝藏》风格。自从《开宝藏》失散之后,它就是一切“大藏经”的祖  相似文献   

19.
《文物天地》2021,(8):64-68
<正>曲阜是国内碑刻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碑帖的主要产地之一。清代刻帖之风盛行,康熙、乾隆时期均有刻帖活动,且文人私刻者颇多,曲阜当地留下了数量众多、质量上乘的碑帖拓片。曲阜孔氏因先祖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被历代统治者奉为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而备受优待,形成了显赫的文化世家,为世人所瞩目。得力于独特的家族优势,孔氏世家在文化领域有颇多建树,尤其是清代家族成员在经学、文学、史学等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涌现出孔继汾、孔继涑、  相似文献   

20.
李发良君于《金“法门寺大藏经”钩沉》(《文博》1996年第5期)一文中提出,金代法门寺曾雕刻过一部大藏经。此事关系重大,不可遽言。考之李君所论,证据薄弱,实难成立。反证有三:其一,北宋元祐至金大定间,正值宋金交战,对峙方起之时,关中战乱频仍,并无刊刻经藏之条件。其二,现知之刻板大藏经,即就最早之《开宝藏》亦有残卷散本存世,而所谓“法门寺大藏经”并无物证。其三,以一方碑石为证,本嫌单薄,何况以误解误证之文句立之。笔者反复研读碑文,认定此碑乃专言修建转轮经藏事宜,并无它意。试为证之。 碑文曰:“流通搜索,穷四十九年|得||经||藏|五千余卷。自尔有转轮法藏|瑯|琅函并诸贤圣集记,不啻万卷。”按,此句明言寺僧于各地流通的经藏中搜索收集,拟建转轮经藏。中唐以后,汉文大藏经规模一般在五千卷以上,通读一遍不易,而诵读全部大藏经又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