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州西汉宛朐侯刘埶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省徐州在西汉时期为诸侯国楚国的封地,历年来诸侯王墓屡屡发现,如龟山西汉墓、北洞山西汉墓、后楼山西汉墓等。本期又刊布徐州地区两处诸侯王墓的资料。其一为刘埶墓,位于九里山的簸箕山。墓主腰下出土了龟纽金印,印文为“宛朐侯埶”,表明墓主的姓名、身分。刘埶为刘交的第六子,地封宛朐,景帝三年曾参与了“吴楚七国之乱”。墓内出土的金印、金带扣、人物画像铜镜均为西汉文物的精品。第二处为韩山西汉墓,墓葬两座,一号墓出土了玉印,根据印文,墓主为“刘(女宰)”。墓内出土了精致的玉器,600多枚各种形状的玉片可以复原成一件由头、手、足三部分构成的玉套(玉衣),其形制与西汉中期以后遮蔽全身的玉衣有所区别,可视为玉衣的早期形态。  相似文献   

2.
山东定陶王墓地(王陵)M2汉墓为目前我国已发掘规模最大的“黄肠题凑”汉墓,201 3年被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 14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组织编制的“山东定陶王墓地(王陵)M2汉墓保护工程方案”获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本文概述了“山东定陶王墓地(王陵)M2汉墓保护工程”的项目背景、项目设计、任务分解及各个子项目工作的开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著名考古学家夏鼐曾精辟地论述道:“建国以来,我国汉代文 物考古的成就主要有三:一、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二、河北满城汉墓。三、广东南粤王墓。而尤以满城汉墓出土精美文物最多而著称。在数以千计的汉墓中,唯满城为岩墓。”的确,满城汉墓出土的精美工艺品精妙绝伦,令人称奇,其中的长信宫灯、错金博山  相似文献   

4.
南越王墓玉器与满城汉墓玉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越王墓玉器与满城汉墓玉器比较研究卢兆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广州南越王赵墓(以下简称“南越王墓”)和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以下简称“满城汉墓”),都是通过科学发掘的汉代重要墓葬。这3座墓所出的玉器都较多,对这些玉器进行分析比较研...  相似文献   

5.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是我国汉代最重要和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两个王侯级墓地,两墓出土的丝缕和金缕玉衣是当时南方和中原汉王朝最重要的墓葬玉器之一。通过上手观察、显微镜拍照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和漫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技术对广州南越王墓及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部分玉片的质材和加工工艺进行了观察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地玉衣的玉料均主要为透闪石质,从现存玉衣颜色及玉质结构上看,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玉料来源单一且玉质明显好于南越王墓,南越王墓玉料具有多来源的特征,玉衣中的“假玉”可能来自粤西。从南越王墓玉衣片部分切割痕迹判断,南越王墓所使用的切割工具可能接近当时的最高水平,也可能存在中原交换来源的玉材,无法排除南越王墓玉衣全部或部分在当地制作的可能;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加工工艺特征明显不同,显示两地玉衣系由不同 “玉作”体系加工完成,汉代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的玉作体系,工艺水平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6.
满城汉墓出土五铢钱的成分检测及有关问题的思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满城一号汉墓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墓,刘胜卒于元鼎四年(前113年)。因此,满城汉墓出土的五铢钱,作为探索郡国五铢、赤仄五铢和三官五铢的重要实物资料,受到钱币学界的特别重视。为了有助于深入一步的研究,我们得到河北省博物馆的大力支持,检选其中10枚五铢钱(包括一号墓后室5枚、中室2枚,二号墓3枚)(插一)再次进行了物理、化学分析。现就分析结果和我们对有关问题的看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5年9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利枢纽加高工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阎杆岭墓群Ⅱ区的 38号墓进行发掘。该墓为“甲”字形积石积炭墓,墓室四壁和墓底积石积炭,出土鼎、罐、瓮、壶、仓、灶、井、磨、坛等陶器以及铜弩机、铜五铢钱、铁剑共计50余件,年代为西汉晚期。如该墓墓室四壁和墓底积石积炭墓应是丹江流域汉墓的地方特点,为汉墓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8.
羊子山地区考古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都羊子山土台的石璧制作工场遗址的年代早于土台,为西周之初。石璧工艺可追溯至三星堆文化。羊子山172号墓和洪家包西汉墓出土的遗物,说明了汉承秦制及汉承秦文化的相关问题。羊子山1号墓和昭觉寺砖石墓中出土的“双阙”画像图,不能视作墓主身份的象征。“高裸”与“秘戏”画像虽同形,但却异意,不能混淆。  相似文献   

9.
论文对资兴西汉墓的越文化因素进行识别,讨论了资兴西汉墓越文化因素的源流。在此基础上,将资兴西汉墓与平乐银山岭汉墓、广州汉墓进行比较,初步分析了湖南越族与两广越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内容提要长沙马王堆三号墓主究竟是第二代侯利还是利的兄弟,是近来马王堆汉墓研究中争论得比较激烈的一个问题。本文从该墓的下葬时间、遣策内容和“利”封泥等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墓主下葬的年代是这场争论的最关键之所在。如果不能对此作出合理解释,“利说”便很难令人信服,只能让位于“利兄弟说”。  相似文献   

11.
满城汉墓防渗与加固孙荣芬满城汉墓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1号墓)及其王后窦绾(2号墓)之墓。此墓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北20公里,满城县1.5公里的陵山主峰东坡上的山岩之中,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满城汉墓概况陵山为一孤山,由三个小山头组成,北山头海拔1...  相似文献   

12.
关于番禺     
吴凌云 《羊城今古》2000,(2):20-20,41
自东吴以前,广州称为番禺,这是公认的实事,出土文物为之证明的,有南越王墓出土的“蕃禺”铜鼎,以及有“蕃”铭文的一批铜器;广州西村西汉墓出土的“蕃禺”漆盒;以及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石刻文字:“蕃”;另外,还有广西罗泊湾一号汉墓出土的“蕃”铭青铜器等。  相似文献   

13.
柿园汉墓位于河南省永城市东北30余公里芒山镇柿园村东的一座小山上,西北距梁孝王墓约500米。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商丘市文物工作队与永城市文管会于1990年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为一座“斩山为廓,穿石为藏”的大型崖洞墓,由墓道、斜坡甬道、主室、棺床室以及7个侧耳室组成,墓道坐东朝西,宏伟壮观。  相似文献   

14.
湖北襄阳马集、李食店墓葬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集、李食店位于襄樊市区西北。为配合“襄十”高速公路建设,2000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队在该路段发掘墓葬14座,其中汉墓7座、唐墓1座、宋墓6座。这批墓葬的发现,对研究襄北地区汉~宋代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闪淑华 《收藏家》2000,(10):3-7
随着中央电视台对北京地区老山汉墓发掘现场的直播,使这一西汉王侯级墓葬的发掘情况备受关注,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西汉王侯级的墓葬结构有哪几种?“黄肠题凑”是什么意思?老山汉墓发掘的意义何在?本刊就以上几个问题采访了原北京考古研究所所长、现北京考古研究会会长、研究员齐心。齐会长就老山汉墓及其周边已发掘的西汉墓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6.
王恺  王凌 《收藏家》2000,(11):2-6
世人瞩目的北京老山汉墓发掘进展一波三折,专家断定,棺木早已被盗墓者自内椁拖出,“开棺”似乎仅仅成了必需的程序。但近日来,考古队员于内外椁之间依然发现有珍贵文物出土。这种现象绝非偶然,199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西汉楚王刘戊墓即是一例,本刊特别刊发此文以飨读者,亦为继续关注老山汉墓发掘的人们亮出一方“宝jian”  相似文献   

17.
燕下都“6”号遗址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1984年9月至12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燕下都工作站为配合高陌乡东沈村农民用土而对“6”号遗址进行了局部的发掘。“6”号遗址位于燕下都城内南部的东沈村东、中易水北岸,是一处商周时期的生活居住遗址。在发掘的约3百平方米的范围内,出土了一批遗迹遗物,其中还出土了七座汉墓。现将七座汉墓的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 七座汉墓(编号M_1—M_7)皆土坑竖穴墓,方向在0°到10°之间。墓中填土成五花状,部分夯打。葬具为木质,皆腐烂。从朽木痕迹看,M_1、M_4和M_7为单棺墓,余为一棺一橔墓。椁木紧贴土坑四壁,棺放置在椁中部或偏南,唯M_2棺下有两条横放的垫木。七  相似文献   

18.
马王堆汉墓葬俗研究郭学仁1972年至1974年初,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了三座西汉早期大墓。其中,二号墓是长沙国丞相、侯利苍墓;一号墓是利苍妻子辛追墓;三号墓是利苍儿子利稀墓。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内涵极其丰富,涉及面相当广泛,为许多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19.
《收藏家》2017,(2)
<正>"山东地区两汉文明展"于2016年底在山东博物馆圆满落下帷幕。该展览由山东博物馆主办,以山东地区发现的大型诸侯王墓,即巨野红土山汉墓(昌邑王)、章丘洛庄汉墓(吕王)、临淄大武汉墓(齐王)、曲阜九龙山汉墓(鲁王)、长清双乳山汉墓(济北王)、青州香山汉墓(淄川王)等几个大型汉墓出土的文物为主。本次展览是山东地区两汉诸侯王大墓文物的首次聚集,很多展品是首次展出,展览上文物精品荟萃,多方面展示了汉代贵族生活。本文从展览上选取数组展品,  相似文献   

20.
王芳  夏晶  李则斌 《东南文化》2022,(2):51-60+197-198+206
2018年,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完成对江苏省仪征市刘集镇联营村汉墓M75的发掘工作。M75为竖穴土坑木椁墓,保存完整。墓中出土大量铜器、漆木器、陶器等,大部分保存较好。墓中出土的漆瑟器形较完整,在对瑟材质进行检测后发现其“桐底梓面”的制作方式较为少见。漆瑟的发现对于研究江浙地区汉代音乐文化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