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献》2014,(2)
<正>一、闵齐伋的编撰活动闵齐伋的编撰活动可细分为撰、编撰、编辑、辑评、裁注、批校六类。"撰"特指研究撰写,不包括辑录、汇编。从现存资料来看,真正属闵齐伋"撰"的著作只有《西厢记五剧笺疑》一卷。是书最早见于闵齐伋崇祯十三年(1640)刊《会真六幻》之赓幻《关汉卿续西厢记》后,民国八年(1919)贵池刘世珩所刊《暖红室汇刻传剧》收入~①。其主要内容是对《西厢记》的校勘,自跋日:  相似文献   

2.
万历二十六年(1598),秣陵继志斋主人陈邦泰刊行了《重校北西厢记》,同时还刊行了《重校琵琶记》,成为明代戏曲刻书史上的“西伯合刊”本之一.陈邦泰,字大来,秣陵(今南京)人,生平事迹不详.他所经营的继志斋书坊,刻书极多,尤以刊行戏曲等通俗书刊出名①.这本《重校北西厢记》在《西厢记》的版本史上,意义重大,价值甚高,但由于此书仅日本内阁文库有收藏,国内学者难以见识其真面目.业师黄仕忠教授数年前从日本访得此珍贵善本,并将该书照片资料转赠与我,因此,笔者才有幸得以详阅此人间孤本.  相似文献   

3.
凌濛初刻本《西厢记》受到今日学人的高度重视,《西厢记》印本一般都以凌刻本《西厢记》作为底本。凌刻本受到人们的关注绝非偶然,因为凌刻本《西厢记》系唯一未受传奇体制影响,体例保存完好、改动较小,与元杂剧最相契合的《西厢记》刊本,此外,凌刻本的校注与批评也有自己的成就与特色,所以,凌刻本《西厢记》在《西厢记》诸多版本中无疑应占据突出而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周琦 《收藏家》2016,(8):22-24
南京博物院所藏清康熙年间景德镇烧制的五彩《西厢记》瓷插牌是一套规格较大,保存完整的瓷插牌。此瓷插牌正面主题为《西厢记》故事,背面为花蝶图,烧制精美。瓷插牌作为一种较为罕见的瓷器类型,其图案主题为《西厢记》故事,足见《西厢记》故事在当时即深受欢迎,广为流行。整套瓷插牌共由九块瓷板组成,八块方形,一块圆形。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17,(12)
<正>《西厢记》又称《第六才子书》,明清间文学家金圣叹以此书与《庄子》、《离骚》、《史记》、《杜工部集》和《水浒传》并称为"六才子书",其作为元曲在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中具有很高的成就和地位。周锡山在《西厢记注释汇评》一书提到,《西厢记》在明清两代有214种版本,可谓繁多。北京市文物局资料中心所藏古籍善本中,《西厢记》作为特藏品,共计32种不同版本,时代跨度自明末至民国,涵盖刻本、抄本、石印本、铅印本、复印本等多种类型,其中稀见明末版本11  相似文献   

6.
金圣叹批评本《西厢记》作为一个独立的《西厢记》评点本,在清代出现了诸多的版本,引起了戏曲界和出版界的广泛兴趣,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本文试从金圣叹批评本《西厢记》的结构体制出发,分别从其评点的主要形式——总批、节批和夹批,讨论其表现出的艺术特征,并简要分析"金批西厢"评点的思想内容和方法技巧,对其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得失做出了一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明刊《西厢记》佚本管窥(续)张人和朱石津本朱石津本与碧筠斋本一样,被王骥德作为校注《西厢记》的底本,并将二者合称为“古本”,他的校注本称作《新校注古本西厢记》即由此而来。王骥德在《新校注古本西厢记自序》中说:“朱石津不知何许人,视碧筠斋大较相同。关中...  相似文献   

8.
明版《西厢记》所知见者全本、选本、节选本等凡96种,论文详其版本、存佚、收藏等汇为一编,为深入考察与研究《西厢记》版本传播与现存状况提供方便与参照。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我曾写过《(西厢记)对(金瓶梅)的影响》一,列举了“磬槌打破老僧头”、“莺娘”、“下截”等词汇为例证,说明《金瓶梅》的作对《西厢记》十分熟悉,所以在创作过程中,不知不觉使用了《西厢记》的某些语汇,甚至在细节描写上也有参照《西厢记》之处。应该说,这些方面的借鉴还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讨论《西厢记》瓷绘艺术的文章可谓多矣,本文试从舞台演出的角度,释读历代瓷器上所绘《西厢记》画面与同时期舞台演出的关系,探讨活跃于舞台之上的戏曲艺术与瓷绘《西厢记》装饰创作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词话》中援引提及西厢剧曲剧名、人物名、曲牌曲词、情节的地方达三十多处,分散在金书的二十多回中,援引频率极高、援引形式多种多样。《词话》中援引、指称的西厢剧曲文字极少数为李日华《南西厢记》,绝大多数为《北西厢记》。《词话》对《西厢记》的援引、化用一方面在艺术把握上极为自然妥贴,另一方面也常常表现出比类不当、庸俗发挥的不足,显示出作者淫亵化观照《西厢记》的趋俗趋恶眼光。  相似文献   

12.
陶易 《文史天地》2024,(2):67-70
<正>《西厢》,又叫《西厢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喜剧之一,自它诞生至今,700多年来盛传不衰,可谓家喻户晓。说起“西厢故事”的源流,它始于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中经金代董解元的说唱文学《西厢记诸宫调》,最后到王实甫的元杂剧《西厢记》达到思想艺术的高峰,在当时赢得了“天下夺魁”的声誉。明清两代文人对《西厢记》的成就与地位也赞誉有加,  相似文献   

13.
近年研读齐国史,发现中华书局1959年版《史记·齐太公世家》校点有误,兹将原文录出如次:盖太公之卒百有馀年,子丁公吕伋立.丁公卒,子乙公得立.乙公卒,子癸公慈母立.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按此段史料的标点,可将“盖太公之卒百有馀年,子丁公吕伋立”一句,释读为“大约太公望卒后一百多年,其子丁公吕伋继立为齐君”.则齐国的国君世次出现了百余年的空缺,端不可信.据此,王恩田先生《关于齐国建国史的几个问题》(《东岳论丛》1981年第4期)一文中径指斥为荒诞无稽,并进而推断《史记》所记武王封太公望于营丘,建  相似文献   

14.
凌濛初是我国杰出的白话短篇小说作家,他创作的《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收入了白话短篇小说近八十篇,这在此前无人能及,此后三百年内亦所未闻。“从世界文学眼光来看,凌濛初也早于19世纪欧美的短篇小说作家,如莫泊桑、陀斯妥也夫斯基、詹姆斯等有二三百年。”凌濛初又是我国最负盛名的套版刻书家之一。他在明亡前的二十多年中刻印了大量套色书籍,这对历史文化的保存与传播,特别是在普及文化,满足群众需要以及促进印刷术发展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自唐元稹的《莺莺传》问世以来,崔、张故事就受到广大群众喜爱。不少文人以不同的文学形式再现这个故事,然而都未超过《莺莺传》。到金代,董解元创作了《西厢记诸宫调》;接着,元代王实甫又在《董西厢》基础上写成了杂剧《西厢记》,被誉为“天下夺魁”之作。不少研究《西厢记》的人往往认为其主题就是争取婚姻自主,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其实,这三部作品所揭示的主要是唐、金、元三代知识分子仕宦和婚姻的不同矛盾。  相似文献   

16.
曹岚 《丝绸之路》2011,(4):74-75
王实甫《西厢记》最典型的语言特点是善于选择和提炼古典诗词中的佳句,并将其化用到自己的语言中,熔铸成自然而华美的曲词、意境,以营造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本文具体论述了《西厢记》对古典诗词的吸收与运用。  相似文献   

17.
陈晓莉 《收藏家》2011,(12):51-54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元代即有贾仲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的说法,明陈继儒则称之为"千古第一神物"。作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西厢记》超过了元代的其他剧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后期,笔者有幸参与了《西厢记》故事发生地——山西省永济市普救寺重建的领导工作。为了在一座历史废墟上勾画出这一文化遗产园林的奇观,使其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完成时代的重托,我们涉猎了《西厢记》的各种点评校注版本、评论、画册以及有关史书典籍,对《西厢记》的历史渊源、流变发展、思想艺术价值有了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于此同时,还请教了国内著名的西厢研究专家王季思、吴晓铃、王朝闻、霍松林、蒋星煜等诸位先生。  相似文献   

19.
明刊《西厢记》佚本管窥张人和元杂剧《西厢记》是中国古代剧作的巨擘,也是中国古典名剧中版本最多的一个。其中尤以明代刊本种类最繁,数量最多,影响最大。迄今所知,《西厢记》明刊本约有六十多种,现存四十余种,约有四分之一已经失传;其中有许多刊本在历史上产生过...  相似文献   

20.
<正>9月,相约《西厢记》故事发生的普救寺,我们结婚去。普救寺,莺莺待月西厢记一座被视为爱情圣地的普救古寺,一段刻骨铭心的浪漫爱情;一本传诵了千年的《西厢记》,一份"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祝愿。目的地,就选在永济普救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