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何立波 《神州》2008,(3):36-41
章士钊,曾任段祺瑞军政府的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这迥然不同的两个人之间,却有着一段特殊的交往经历,彼此影响很深。李大钊对章士钊仰慕已久章士钊,字行严,21岁时考取南京江南陆师学堂,并成为该校的学生领袖。22岁时,章士钊担任进步刊物《苏报》主笔。24岁时流亡日本,成为孙中山、黄兴的策士。章士钊曾得到过袁世凯的青睐,袁曾邀他担任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章士钊是一个特殊人物。他早年参加反清斗争,在段祺瑞执政府中担任过司法总长、教育总长、执政府秘书长。章士钊与袁世凯、段祺瑞、孙中山、黄兴、陈独秀、毛泽东等都有交往。孙中山曾说他“行严矫矫如云中之鹤,苍苍如山上之松,革命得此人,可谓万山皆响。”  相似文献   

3.
正安福俱乐部(成立于1918年3月,位于北京安福胡同,是依附于皖系军阀的政客集团活动场所)在民国史上,声名狼藉。多半是因为跟这个俱乐部有关的国会,在选举方面有太多的污点。1917年的夏天,在打败复辟的张勋,三造共和之后,段祺瑞如愿以偿地控制了北京政府。临时接任总统的冯国璋斗不过段祺瑞。各个省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大陆一般人心目中,章士钊(1881—1973)是非常特殊的人物。知识阶层中年纪稍大的,大约都知道毛泽东与他的关系非同一般。“文革”前夕,毛要谈教育,特地把这个段祺瑞当“执政”时的教育总长找来静聆纶音。“文革”期间,“知识越多越反动”,焚书坑儒,他的《柳文指要》却由毛特别批准出版。1973年5月25日,根据“最高指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6个方面,即袁世凯大将段祺瑞、皖系统治时期、临时执政时期、段祺瑞最后十年、段祺瑞幕府、段祺瑞家族,简要介绍了近20年来大陆段祺瑞及北洋皖系的研究状况.总体上认为,成果增多,进步较快,但有些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弱,有些方面的探讨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6.
章士钊与《甲寅》月刊和《新青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近代人物中,章士钊先生是一位久为人所“知”,而未为人所“深知”的历史人物。人们通常知道他早年参加孙中山、黄兴等领导的革命活动,晚年为两岸和平统一而奔走,以身殉职;也知道他曾做过段祺瑞政府的司法、教育总长,在20年代,是一位有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人们还知道他在学术上有许多贡献,如早年传播西方逻  相似文献   

7.
“丁巳复辟”又称“张勋复辟”,是民国建立后发生的第二次帝制复辟.复辟发生后,段祺瑞、梁启超等人开始秘密策划反复辟行动.计划最初密谋于段祺瑞借住的吕调元宅,完善于段芝贵宅,以上述住宅为核心的天津意租界是反“丁巳复辟”(以下简称“反复辟”)行动的策源地.关于段祺瑞夜赴马厂的确切日期,存在多种说法,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段祺瑞离开天津的时间为7月1日晚,到达马厂的时间应为7月2日凌晨.梁启超随段祺瑞赴马厂军营的情节几乎成为公论,其实,当时的梁启超可能另有安排,并未在第一时间随段祺瑞赶赴马厂,其参赞戎机已是第二天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段祺瑞与儿子段宏业下棋,段宏业大败,段祺瑞怒斥儿子:"你这小子,连个棋都下不好,以后还能干什么?"不久,段祺瑞又叫儿子与他下棋。这一次,段宏业汲取上次的教训,非常用心的下,竟赢了其父。没想到,段祺瑞依然勃然大怒:"像你这样无大志大才,也只有在消遣功夫上胜人一筹。"  相似文献   

9.
散木 《文史精华》2010,(3):50-52
<正>一民国闻人章士钊先生原与安徽名门闺秀的吴弱男女士是一对伉俪,这中间还有一些故事:吴弱男是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人物,曾奉章太炎令在日本动员章士钊加入同盟会。不料二人一番谈话,不仅章士钊依然坚持独立立场,取同盟会之外的反清立场,反倒是二人  相似文献   

10.
在“文革”中,与毛泽东私交很深的章士钊屡屡触犯毛泽东。在那样一边倒的气氛下,连革命老帅说几句话都被无情地打成“二月逆流”,章士钊不识时务,还是要讲话,要一吐为快,急得在毛泽东身边的已是中共党员的女儿章含之提出要与父亲划清界限。还是毛泽东阻止了章含之,没有对章士钊的顶真敢言动怒。  相似文献   

11.
胡晓 《安徽史学》2004,(3):84-89
段祺瑞出任北京政府临时执政后,发起组织召开的善后会议,是中华民国史上一次颇为引人注目的大会.过去的论著基于"反军阀官僚"的理论模式,多持笼统否定的意见,缺乏深入细致的探讨.本文在前人著述尤其是近年来新成果的基础上,从原始资料出发,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善后会议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着重阐述段祺瑞在善后会议前后及会议期间的所作所为,从而加深对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复杂性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洪振强 《安徽史学》2006,22(2):81-86
沪案交涉是由执政府担当的,但执政府为延长其政治生命,只知利用五卅运动中的"民气"以对内,并没有真正谋划沪案交涉,导致交涉主张不统一,交涉策略不明朗,交涉步骤不一致;同时,各外交官员在开展外交时也进行"内争",相互推诿卸责,导致沪案交涉延宕;江苏地方官员和各派军阀也以外交之名,与中央一起争夺上海地盘;此外,沪案发生时,上海无军政大员负责的现状也影响到了沪案交涉的开局.这些才是沪案交涉无功而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章士钊是新文化运动强有力的反对者,其文化学理论和历史观是导致他反对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原因。章士钊的文化学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历史(文化)调和论、文化心理论、文化精英论、文化具体论等,在这些文化学理论中也隐含着他的历史观。章士钊的文化学理论受西方文化学理论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沈寂 《安徽史学》2012,(3):5-12
章太炎与端方关系的这桩公案,在同盟会时期是件大事,它涉及同盟会与光复会的分裂,对章太炎本人来说,也至关重要。本文试图将该案的始末作全面梳理,以揭示当时革命党人之间的派系纷争和章太炎的固执派性。  相似文献   

15.
1920年7月,直皖战争在直隶境内进行.皖系骨干吴光新,虽未直接参与战争,但在段祺瑞的授意和支持下,为击败直系,上窜下跳,作了充分表演.其一,是年2、3月间,段祺瑞图谋赶走豫督赵倜,让吴光新取而代之,以便拦截北归直军于途中.但这一图谋未能得逞.其二,是年5月,驻防湘南的直军吴佩孚部,为搞垮皖系张敬尧在湖南的统治,在与南方结盟后,撤防北归.直军一撤,湘军立即接收直军原有防地.张的统治岌岌可危,遂请求时驻岳州等地的吴光新部来援.但吴为保存实力,坐视张之垮台而不加援手.其三,直皖战争爆发后,直系王占元在武昌设计将吴光新扣押,并将其分驻各地的部队一一缴械,这对皖系在战争中的惨败,无疑是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战争结束,吴被免职查办,并交付军法审判,可谓身败名裂.  相似文献   

16.
清军将领章高元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奉命增援前往辽东战场,在盖平战役中他不畏强暴.奋勇杀敌,建树了英雄业绩,虽败尤荣,表现了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章高元在胶州湾事件中坚持抵抗态度,但违心服从清廷旨意,对其后丧地负有一定责任.应肯定章高元是一个有作为的抵抗派人物,是功大于过的爱国将领.  相似文献   

17.
陈长河 《安徽史学》2006,(2):52-55,62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吴佩孚为了压制冯玉祥,将其由河南督军调任陆军检阅使,驻兵近畿.冯玉祥一抵北京,即组建陆军检阅使署于南苑.该署编制系参照巡阅使署编制而制订,职权 较前有所下降.正因该署是个"闲职",冯玉祥遂抓住有利时机,于任内干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大多为人们所称道.及至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张作霖气焰嚣张,段祺瑞仰其鼻息,排斥异己,冯玉祥以环境恶劣,毅然辞去陆军检阅使,专任西北边防督办.此后,他致力于经营西北,扩充实力,并于不久投身于国民革命.  相似文献   

18.
杨端是统治播州(今贵州遵义)达近七百二十五年的杨氏家族之始祖。近代以前,史载皆以杨端为山西太原汉人。上世纪四十年代学者谭其骧对其民族身份提出异议,认为杨氏族属为川南之罗族(今彝族),文章发表后,又衍生出苗族、白族、仡佬族三说;杨端其人之存在,则在上世纪末禹明先撰文提出新见。杨端其人及其族别问题,事关黔北历史真伪、事关黔北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对二学者之论逐一缕析,认为确有杨端其人,祖籍山西太原,汉族。  相似文献   

19.
《春秋》称"郑伯克段于鄢",《左传》解释说是在谴责郑庄公没有尽到作为兄长的责任,甚至是故意养成母弟共叔段的罪恶,从而达到驱逐共叔段的目的,从道德上做了一个评价,但并没有揭示出庄公如此作为的背景及根本原因之所在。通过研究发现,春秋初年母氏(母亲及其家族)作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关系到国君之位的稳定与否,影响力非常之大。郑庄公所面对的母氏势力尤其强大,他对共叔段所采取的斗争策略是在与母氏力量的对抗过程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了春秋初年政治斗争的态势,而《左传》的批评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20.
刘师培叛变革命后有无愧疚心理,学界没有提及。陈奇先生对刘师培(秋怀)诗中“况我失路人”的理解很笼统,且望文生义。考察此一时期刘师培的诗歌、思想,发现“失路人”并非刘对叛变革命的反省、愧疚,更可能是对之前革命行为的悔悟。刘师培此一时期的目标乃是功名与学术,抛弃革命理想,投入个人的研究圈子,励志绍继祖业。端方幕府的生活改变了刘师培,幕主端方及幕僚中的传统士大夫影响刘师培回归到传统治学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