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蒲江县河沙寺大雄宝殿《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是四川地区明代有明确纪年,并每参存有题记的明代中期佛教艺术遗存。壁画主要内容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另有二十四诸天,并混有天官等儒教形象,是研究明代早期四川地区宗教在蜀献王时期仍受方孝孺"正学"影响的见证。壁画运用工笔重彩、线条勾勒流畅柔和、造型生动传神和与明代同时期的蓬溪宝梵寺、新津观音寺等壁画的工细金碧、沥粉贴金的风格迥异,相比同邛崃盘陀寺、新繁龙藏寺、广汉龙居寺壁画风格相近又有区别,为明蜀王四川地区不同艺术风格的壁画提供了又一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2.
在正定隆兴寺大悲阁之东耳阁御书廊下悬置一明代铜钟,原为崇因寺毗卢殿的铜钟,通高146厘米,系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御马监太监何朝造。此钟铸造精美,声音洪亮悠扬,所铸铭文不仅记录了明代太监崇佛的历史现象,还留下了明皇室成员清佛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3.
杜平 《文物春秋》2013,(1):54-58
崇因寺曾是正定的八大寺院之一,明神宗圣旨碑是寺中流散多年后又失而复得的重要石刻文物之一,碑阳所刻的明神宗颁经敕谕及碑阴所刻的募缘疏,为考订崇因寺的历史沿革及铜铸毗卢佛像的铸制缘起等,提供了确切的文字资料。  相似文献   

4.
《文博》2018,(5)
2014—201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高陵区崇皇街道上徐吾村西清理明代墓葬21座,墓葬形制多样。部分墓葬还建造有精美的门楼,建筑构件完整,是研究当地古代埋葬习俗、民居风格的重要材料。其中4座墓葬中出土墓志,根据志文记述,确定这批墓葬为一处明代张氏家族的墓地。本文根据墓葬的排列及墓志内容考证,对该批墓葬反映的明代这一区域昭穆制度、合葬方式、"寿葬"、古地名考证等方面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肖伊绯 《旅游》2012,(10):75-79,74
玉蟾寺,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福集镇境内的玉蟾山上,寺以山名,年代久远,据县志栽,它初建于唐,称"圆通寺";后因黄庭坚曾游此山,手书"玉蟾"二字而易寺名为"玉蟾寺"。无论是圆通寺还是玉蟾寺,今皆已不存。唯有据称为黄庭坚手书的"玉蟾"二字,以及大量的明代初期的摩崖造像遗留下来。在对这些遗迹和玉蟾寺遗址的考察中,给我最直观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甘肃省秦安县兴国寺的建筑布局与结构特征,通过对其主殿般若殿建筑用材、结构特征以及斗拱特征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并参考了有关文献与题记,确定兴国寺的现存建筑为明代重建。  相似文献   

7.
麦积山瑞应寺藏有道场诸圣牌(1)34件以及圣像之下列插的牌竿46件,其创作者主要是寺院的僧人和民间无名画工。在整理过程中,发现部分圣牌的裱褙纸上有明代木刻"西方公据"(2)和"乾隆三十八年十月壹日焚化"等字样。由此可推断,这一批水陆画最晚至清代早期所制,甚至可早至明代末期。另外寺中还藏有尺寸更小的牌竿若干,其作用与"拜佛如同在寺院"意义相同。这一批道场诸圣牌有着重要的艺术、文物和文献价值,对研究明清佛教史、民间宗教信仰、民俗文化、民族服饰及中国美术史等都是难得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8.
瑞应寺是麦积山石窟的附属寺院,是一组保存完整的明代建筑群,近期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在施工中,发现了一些新的考古材料,根据这些材料证明了现存的建筑始建于明代,宋代的寺址也就在附近。同时也对建筑风格、壁画、重要碑刻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敬恕"、"进士第"双面刻石原立于正定府文庙的崇圣祠内,现存隆兴寺,由明代陕西韩城人、时任真定府通判的张元善所书,字体劲健,气度饱满,本文对此刻石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0.
正大报恩寺的源头有人说是长干寺,有人认为是建初寺,孰是孰非,应当细析。两寺建造缘起与年代不同《隋书˙佛经》:"推寻典籍,……三国时,有西域沙门康僧会,赍佛经至吴译之,吴主孙权,甚大敬信。"许嵩《建康实录》:"是岁(吴赤乌十年),胡人康僧会入境,置经行所,朝夕念佛,有司以闻。……因引见僧会,其言佛教灭度已久,唯有舍利可以求请。遂于大内立坛,结静三七日得之。帝崇佛教,遂于坛所立建初寺。"  相似文献   

11.
明代金陵大报恩寺及其琉璃塔是由著名航海家郑和参与建造的世界奇观。大报恩寺的直接前身为建于吴末晋初的"长干寺",乃是南京地区历史最为古老的寺、塔之一。这里曾经是瘗藏唐三藏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之处,是明代南京唯一依皇宫建筑体制起造的佛教寺院,也是明代早期总管全国佛教事务的中央机构"僧录司"所在,拥有全国佛教管理和佛学中心之地位。该寺还与明成祖身世之谜及成祖夺嫡易位乃至建文出家失踪诸史事相关。在其长达16年的建造过程中,郑和自始至终都参与其中,从而对该工程之完成作出过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佛教胜地炳灵寺,不仅以石雕艺术著称于世,且洞窟内绘有西秦至明代的大量精美的壁画.唐以前壁画有不少研究发表,对于明代壁画至今无人研究,这里作一简单介绍,缺点和错误之处,希望能得到专家、学者的指正. 炳灵寺石窟从十六国西秦开凿,迄今已1500多年,到了唐末由盛而衰,宋、元时期基本不开窟龛.明代密宗(俗称喇嘛教)盛兴起来,在很多洞窟内原有的壁画上重新妆彩,从现存窟龛中的大量明代壁画,从明代成化到崇祯时期的23处石刻墨书题记,以及在文革期间拆除的上、下寺院原有藏式建筑,又有汉式建筑相结合的庙宇经堂来看,明代藏传密教在炳灵寺一度兴盛.  相似文献   

13.
正张掖大佛寺位于张掖市甘州城区县府街东侧,与中心广场相邻,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区,也是甘州区博物馆所在地。据考证,寺院所在地最初是建于西晋惠帝永康元年(300)的迦叶如来寺,北魏时期,梁武帝下令灭佛杀僧,寺院被毁,成为废墟。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嵬咩国师在迦叶如来寺废墟下挖出了古卧佛像,随即产生了在此处修建寺院和塑造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教历史悠久,作为伊斯兰教传播思想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清真寺,在伊斯兰教发展史上有着独特不可磨灭的作用。而清真寺经济与其他宗教经济一样,对于伊斯兰教来说是个需要重视的问题。"以寺养寺"是清真寺重要经济来源之一,也是现在多数清真寺所采用的经济政策。本文主要通过上海小桃园清真寺"以寺养寺"的具体实施,浅析上海清真寺"以寺养寺"的经济功能、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清真寺经济的影响以及它给我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金陵大报恩寺为明代南京的三大刹之一,寺内的琉璃塔又是中古时期世界范围内的建筑奇迹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文化、旅游、宗教等事业的发展,有关方面已启动了在原遗址上重建该寺、塔的工程。因此,理清其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也是必须从事的工作之一。本文主要是依据有关史籍和考古资料谈谈它的历史渊源问题。一是大报恩寺与塔的最早渊源,即阿育王塔,长干寺的始建年代.兼及长干寺与建初寺的关系问题;二是长于寺的废弃时间与宋代天禧寺在其旧址上重建的问题;三是明成祖朱棣为何选择天禧寺及舍利塔作为大报恩寺及琉璃塔的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16.
保明寺钟考     
于弢 《文物春秋》2009,(5):71-74
保明寺位于今北京市石景山区西黄村,俗称"皇姑寺"、"黄村寺",现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收藏有两口明代保明寺铜钟,其中黄村寺钟为世宗朝两位皇太后捐铸,保明寺钟为神宗朝皇太后捐铸,均与明皇室有着密切联系,反映了明王朝对佛教的尊崇,而钟上所铸众多的捐资信士则反映出当时社会信奉佛教业已形成一种风气,更折射出佛教的日趋世俗化和民间化。  相似文献   

17.
瞿昙寺     
谢佐 《中国土族》2009,(2):36-38
瞿昙寺位于青海省乐都县南山地区的瞿昙镇罗汉山下,是我国西北地区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有"西北的小故宫"之誉。1982年2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寺院依山傍水,雄伟壮丽,它的建筑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以及碑刻、匾额、文物等无不反映出瞿昙寺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官署志是各官署纂修的本官署典章故事的专志,明代南京各部、院、寺等官署皆有纂修。从现存官署志来看,不仅在体例上具有"志"的特点,而且叙事"述而不作",重在资料积累,完全是"志"的风格,应统一归属于"志"中"专志"类。官署志纂修具有连续性、官修性等特点,真实权威,鲜活可读,为后人了解和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在山西,明代寺院建筑遗存比较多,大多以单体建筑为主,太谷新村妙觉寺的四座明代遗构,完整地保留了一处明代寺院的部分组群关系。妙觉寺无论是建筑的特点、建筑风格、建筑布局,还是空间的营造、构件尺寸、工艺水平、结构特征、装饰艺术,完美展示了明代乡村寺院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兴龙寺位于甘肃省庄浪县通化镇中庄村,石窟始凿于明代、延续至民国,是一座以佛教为主的石窟寺。经考古调查发现有石窟8座,石龛2处,石窟造像16尊,壁画20平方米,残石造像3尊,石碑6通。在5号窟西壁上发现明代正德三年“兴龙寺”石刻题记。兴龙寺石窟所处位置在古丝绸之路鸡头道东段安化峡西口,是古丝绸之路要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