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徒乔出身世家,曾与廖承志、冼星海同窗,也曾为鲁迅先生画过遗容。20年代末,在异国秋枫生醉的季节里,他与南国才女在巴黎市郊玫瑰村演绎了一个充满情韵诗意的浪漫故事。嗣后,在数十年漫漫人生之旅中,他们相儒以沫,共扶艰危……1.司徒家族名人辈出。他与冼星海是中学同学。少年时代的廖承志曾看他演剧。鲁讯先生买过他的画。10年后,他在上海万国殡仪馆含泪为这位文化巨人精心描画遗容。读过鲁迅先生《三闲集·看司徒乔君的画》的人都知道中国有位著名画家司徒乔。鲁迅在这篇文章里赞扬了司徒乔的为人与作品。“我知道司徒乔君的姓…  相似文献   

2.
《炎黄春秋》杂志2006年第7期发表的王海印同志撰写的《白求恩助手辛育龄采访记》一文,是一篇好文章,它生动地论述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率领下的医疗队,在烽火纷飞的冀中敌后抗日根据地抢救八路军伤员的英雄事迹及其亲密助手辛育龄教授在白求恩大夫培养下的成长过程。读后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北美著名胸外科专家诺尔曼·白求恩,受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加美援华医疗队,到中国帮助抗日战争。白求恩在晋察冀根据地一年半的时间里,在灵丘抗日前线工作了近三个月。创办特种外科医院1937年9月底,白求恩在美国洛杉矶听到中国的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的消息,就表示要到中国帮助抗日战争。1938年1月8日,白求恩率医疗队起程前往中国抗日战场,于6月17日到达晋察冀边区,被聂荣臻司令员聘为军区卫生顾问。在军区后方医院,白求恩边为伤员检查做手术,边在五台县松岩口建成一所正规化的“模范医院”。10天后,这所医院…  相似文献   

4.
60年前,一代文字家、思想家鲁迅永远合上了那双深邃的双眼。他的学生、战友沉浸在深深的悲哀中,瞻仰先生遗容的人群如潮水涌来……《鲁迅病逝及葬礼纪实》一文,会使你重睹当时情景。  相似文献   

5.
<正>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中有10位独臂将军,其中两位将军是由白求恩亲自做手术截肢的,他们是彭清云(1918-1995,江西永新人)和左齐(1911-1998,江西永新人)。1938年10月下旬,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在山西雁北地区协同晋察冀军区部队作战,旅长王震请求军区派医疗队支援。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即安排由白求恩牵头,组成西征医疗队驰援。在雁北地区开展战地救护的过程中,白求恩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6.
书画赏析     
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自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二战期间,曾 先后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支援过西班牙和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白求恩 在我解放区因抢救伤员感染,不幸以身殉职。毛泽东主席怀着悲痛与感怀的心情写下了《纪念 白求恩》一文。汤小铭创作的这幅《满腔热忱》,白求恩身着八路军军服,手持听诊器、医疗 单和记事笔,他锐利的目光、奕奕的神采和周边简陋的医疗设备和灰暗的土屋环境相互呼应、 彼此映衬,给观者以“人的力量大于一切”的顿悟,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人道主义者的高尚 情怀。作者汤小铭是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著名的肖像画家,曾以《永不休战》(描绘鲁迅的 “横眉冷对”)一画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曾希圣/贵州大学艺术学院)  相似文献   

7.
正鲁迅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扶持和培养了一批青年木刻家。其中,不管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广东籍木刻青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像当时很多渴求进步的青年一样,把鲁迅当作导师,鲁迅也抱着"甘为人梯"的精神和他们往来密切:通信、寄书、购买工具,资助出版,为作品作序,还将他们的作品介绍到国内外的展览会上展出等。在鲁迅的影响与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河北曲阳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参加革命,最初被分配到三分区卫生处工作,后来一直在华东和华北战区从事战地医疗救护工作。在此期间,我有机会与白求恩大夫在一  相似文献   

9.
日前 ,笔者采访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曾 4次与白求恩相处共事 ,为白求恩当过助手的燕真老人 ,聆听到他深情口述不为外界知晓的有关白求恩的一些生动故事。(一 )今年 82岁 ,离休定居在兰州生物研究所的燕真老人 ,一提起白求恩来就感慨万千。燕真是河北定州人 ,1938年 18岁时 ,在晋察冀军区参加了八路军。因为他在地方上学过一点医 ,部队把他分到三分区卫生处。第四天 ,卫生处首长又通知他去五台县军区卫生部医训队去学习。他们集体去耿镇河西村参观白求恩的“医院”。就在那里 ,燕真第一次见到了白求恩大夫。他说———我们是上午到的 ,一看 ,这…  相似文献   

10.
亨利·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890年3月3日,白求恩生于加拿大安大略州北部小镇雷文斯特,多伦多大学医科毕业。1936年,曾率医疗队为进行反法西斯斗争的西班牙人民服务。1938年1月,白求恩受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加、美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4月底,到达延安,受到毛泽东的接见。5月1日,白求恩前往晋察冀边区。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以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对八路军进行医疗救护工作。在一次为伤病员施行急救手术时,受伤的手指被细菌侵入而感染恶化,终因医治无效,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黄石口村逝世。逝世前,他在遗书中向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表示:"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多贡献。"  相似文献   

11.
1938年夏,我所在的八路军第一二○师(师长贺龙)接到上级命令:护送白求恩同志由陕北到山西抗日前线。部队首长命令我带领1个班执行这项任务。当我知道要护送的是一位来帮助八路军抗日的外国友人时,心里不禁有所顾虑:我以前从未见过外国人,语言不通怎么办?但我仍然坚定地向首长表示:“一定克服困难,坚决完成这项光荣的任务。”当时,我只有十七八岁。  相似文献   

12.
正被毛泽东评为"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的鲁迅先生,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是他于1936年10月8日抱病前往上海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参观"第二届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在青年会九楼会见木刻青年时的情景。11天后,由于在访友归途中受了风寒,鲁迅大病突发,竟于19日病逝于上海寓所。  相似文献   

13.
燕真,河北定州人,1938年5月18岁时,他在日军的一次大“扫荡”中离开村子,跑到当时在曲阳的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参加了革命。因为此前他曾在地方上学过一点医,部队便把他分到三分区卫生处,第二天发衣服时说让他当司药。第四天,卫生处首长又通知他去五台县军区卫生部医训队去学习。到医训队所在地河北村的次日,他们集体去8公里以外的耿镇河西村去参观白求恩的“医院”。在这里,燕真第一次见到了白求恩大夫。事必躬亲的白求恩白求恩是1938年初受加、美共产党派遣,从加拿大告别白发高龄老母,来到中国支援抗日的。他当时是国际上著名的胸外科专家。…  相似文献   

14.
卢东 《文史月刊》2023,(12):25-27
<正>2022年冬,刚过完百岁生日的抗战老兵张业胜,被病毒夺走了生命。张业胜,出生于河北阜平,1937年9月参加八路军,是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生白求恩的学生,也是和白求恩一起工作过的战友。获悉张业胜不幸病故的消息,在震惊与惋惜之中,他和蔼微笑,精神矍铄的音容笑貌,不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他和我一起编辑《跨越七十年》一书,  相似文献   

15.
正抗战时期,延安是中国抗战美术中心之一,而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又是延安美术活动的中心和重要阵地。为了深入社会,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战,1938年"鲁艺"成立"鲁艺木刻工作团",奔赴晋东南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紧张的战斗环境中,"鲁艺木刻工作团"成员一手拿枪,一手拿木刻刀,创作了许多反映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英勇斗争的木刻作品,谱写了一曲伟大的爱国主义光辉诗篇。  相似文献   

16.
<正>1938年1月,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带领的医疗队,取道香港乘飞机抵达武汉。其时适逢武汉会战,在等待中共安排去八路军抗战前线的日子里,他在汉阳一所天主教堂参与救治受伤军民,短暂的一周时间为武汉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正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胸外科医师。1938年3月来到延安参加抗日斗争,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曾在4个月内做了300余台手术,救治了大批伤员。1939年11月12日因感染破伤风逝世。毛泽东同志在《学习白求恩》一文中指出: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称赞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相似文献   

18.
在杭州玉皇山下的莲花峰麓,埋葬着一位我国艺坛的女英烈,她就是在鲁迅先生的直接教育下,以木刻为武器,与黑暗的旧社会作殊死斗争的我国第一代版画家夏朋烈士。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后,祖国的大片河山异色,中华民族处于危亡之际,有志的爱国艺术青年不甘于再走“为艺术而艺术”的道路,要求为拯救祖国为人民而艺术。当时,上海的革命文艺之风不时吹到杭州来,鲁迅先生极力提倡木刻,他于1929年以“艺苑朝华”的名义出版了两本《近代木刻选集》,1930年又出版了《新俄画选》。尤其是同年出版的德国画家梅斐尔德的木刻《士敏土之图》对我们很有影响。况且“一八艺社”已被开除出校的胡一川等同学就早已尝试刻木刻了。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我们就勇敢地拿起了新的艺术武器——木刻刀。 鲁迅先生在《新俄画选》的《小引》中就明确指出:他之多取版画的原因就在于“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并说:“‘艺苑朝华’在初创时,即已注意此点,所以自一集至四集,悉取黑白线图。”  相似文献   

20.
王海龙 《世纪》2022,(5):11-16
<正>1937年8月,抗战全面爆发不久,在北美,非常关心世界大事的白求恩就开始联系加拿大共产党总书记蒂姆·巴克,希望组建一支医疗队去中国,而且他选择了要去延安。为此,白求恩不惜与后来同路的队友、美国医生帕森斯闹翻而分道扬镳。他坚持去晋察冀为在火线上的八路军战士和军民服务,救死扶伤,最后牺牲在了华北战场。白求恩的这些坚持不是偶然的。他为什么要去中国,为什么坚持要去延安?当年,是谁接洽并安排他去中国,他又是如何抵达晋察冀抗日前线的呢?因时代久远且因战乱倥偬难以保留第一手资料,更兼战时国际邮路阻隔丢失,很多历史细节出现了缺环和断链,使得上述话题变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幸运的是,在纽约近年来发现了近180箱当年美国援华委员会总部的档案资料,其中包括大量白求恩书信报告和记录等原始档案,使得这些历史之谜得以渐次解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