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甲午陆战的失败是晚清陆军军事教育的重要转折点.由于汲取了甲午陆战失败的教训,陆军军事教育得到了空前的重视,无论是陆军军事学堂的数量还是教育人数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军事教育近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雪珥 《湖南文史》2014,(5):16-19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这个变局,什么时候国人体会最深?就是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中,中国为什么失败?当然有很多原因,在此我想说的是被国内学界常常忽略的一个方面,即甲午战争期间的日本宣传战。除去战场上的“枪杆子”争夺之外,我们在“笔杆子”争夺的软实力方面,比如国家形象的包装、媒体宣传战略,都与日本存在巨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正一有些人习惯称日本为"小日本"。这个称呼,包含着对日本死不认错的憎恶,也包含对日本这个岛国的轻慢和小瞧。一些网友甚至在网上豪情万丈地高喊:踏平小日本!对一个拒不认错、一再挑衅人类良知底线的国家,憎恶自不必说。然而,轻慢和小瞧,却是大错特错。在和平和发展的今天,同为人类,难道只能"踏平"?仅凭一腔热血就真能"踏平"?我们凭什么小看日本?结合120年前那场战争的一些细节,回顾一下日本的发展史,我们还敢小看这个国家吗?  相似文献   

4.
110多年前的那场中日甲午战争,以清军的完败告终,有人认为清军是输在武器装备上,也有人认为是败在清军训练弛懈、指挥无方上,等等。其实,回眸再看,当时清军的全线崩溃以及战争的最终失败,与清政府正式宣战前,因外交幻想而陷入“外交陷阱”有极大关联。  相似文献   

5.
中日甲午战争过去120多年了,但这场战争所造成的影响仍然没有完全消弭,尤其是对冷战后的东北亚国际关系存在种种影响因素。处理中日关系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此需要我们了解甲午战争究竟如何影响了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和中日两国的国际地位,以及至今还存在哪些历史遗留问题,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找解决历史问题的有效办法。以便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6.
白皋 《贵阳文史》2005,(3):63-63
中国甲午战争的失败,有以下原因:其一,清王朝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此为认识原因;其二,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此为战败的外部原因;其三,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败的思想原因;其四,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败的战略原因;其五,腐败没落的封建统治是战败的政治原因;其六,军队素质低、战斗力弱,  相似文献   

7.
辽东半岛地区山城研究大致经历了发端、发展和深入三个阶段,研究内容日趋丰富和完善,研究角度趋向多元化。辽东半岛地区的山城遗址众多,类型多样,在选址、配套设施修建、建筑技术等方面具有因地制宜的地域特征。辽东半岛地区的山城研究对于东北古代民族的政治军事、历史地理、建筑工艺等问题的探讨均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年多前 ,我便有幸读到戚其章先生的近作《国际法视角下的甲午战争》。那时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内召开了这一课题结项的审稿会。我虽对甲午战争素无专攻 ,但戚稿的书名却激起了我浓厚的兴趣。我急切地想知道 ,作为国内甲午战争研究的大家 ,戚先生数十年来已在这一方面发表了若干很有影响的专著和论文 ,这本书稿能不能带给我们更新的东西呢 ?从国际法的视角来审视甲午战争 ,这对一个纯粹的历史学家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戚先生的尝试能不能成功呢 ?读完书稿 ,我的疑问也随之打消。现在 ,戚著已经面世 (人民出版社 ,2 0 0 1 ) ,作…  相似文献   

9.
《中华遗产》2014,(9):22-29
120年前的甲午战争,让人有太多的伤感与悲愤。然而120年前的中国人,远比我们想象的坚强和勇敢。愤激,转化成觉醒。悲情,变成改革的动力。1895年的中国,努力着“走出甲午”。  相似文献   

10.
辽东半岛在中国历史上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明清两代,辽东半岛之得失关系到天下的治乱,而天下的治乱,取决于辽东的兴衰。因此,明清两朝统治者对辽东半岛的稳定与发展尤为重视,并随着辽东周边形势的变化,明清两朝不断的改变着对辽东半岛行政军事的机构设置。梳理明清时期辽东半岛的建置沿革,对于我们今天理解辽东半岛行政区划,以及建置沿革的由来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甲午战争研究·台北林庆元1994年6月25—27日,由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主办的“甲午战争10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在台北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我国台湾、大陆,和日本、加拿大、韩国等国学者一百余人。会议共收到论文32篇。这次研讨会共分四个主题进行研讨:(1...  相似文献   

12.
王其勇 《沧桑》2009,(1):11-13
朝鲜东学党起义发生后,中日出兵朝鲜,在朝鲜造成对峙局面。为了避免中目军事冲突,李鸿章作了许多努力,积极寻求英国从中斡旋,以期避免中日发生战争。但英国出于其利益考虑,态度极其软弱,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仅仅进行“规劝”,并不能阻止战争的爆发。  相似文献   

13.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成立了一家以军事后援为目的国家主义妇女团体———爱国妇人会,该团体带领日本妇女从事了一系列慰问战死者家属、救济伤病士兵等活动。侵华战争爆发后,以爱国妇人会为代表的官方妇女团体迅速发展壮大,对战时体制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支持。二战结束后,日本妇女逐渐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一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民间妇女组...  相似文献   

14.
全新世以来,我国沿海海岸随着海侵——海退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从辽东半岛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诸文化遗存来看,各贝丘遗址出土的海生贝壳反映出这些遗址距离海岸不远。根据这些遗址的分布范围及出土贝壳等遗物,可以看出:辽东半岛东港地区最大的海侵发生在距今6500~5000年,其时间上限可追溯到距今80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15.
日本早在甲午战前就对中国进行长期而周密的情报搜集工作。而清政府由于缺乏谍报观,不但未重视搜集日本情报,对在华日谍的活动也没有采取得力措施,从而导致大量机密泄露,直到战争爆发后,潜伏在天津的日谍石川伍一暴露并被抓捕,震动朝野,清政府才着手实行严格的反间谍行动。然而,清政府的后知后觉,为时已晚。由于中国谍报战的失败,直接导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败北。当前我们必须重视反间斗争党并全力做好情报搜集工作,为国家决策提供依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军事医疗是近代日本实现对外侵略扩张的重要保障,其历史进路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缩影。甲午战争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的首次大规模对外侵略战争,日本在战争中构建的军事医疗系统,集救护、救助、救援等功能为一体,不仅是配合日本侵略,通过舆论宣传在国际上骗取“文明国”声誉的重要手段,也是日本外战军事医疗运作机制的基点。探析甲午战争时期日本的军事医疗,既为深化日本侵华史研究提供新的学术视角,也为揭开其军事医疗“文明”的面纱提供史实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鸿章,这个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重要一笔的人物,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妥协、避战、用人不当、没制定恰当抵抗政策,是个不折不扣的"误国"者。抛开个人情感,从历史的角度来讲,他确实是个"误国"者。  相似文献   

18.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1894-1895),日军派出为数不少的间谍潜入中国,四面出击。在看不见的战线上,忍者般潜伏已久的日本间谍,在大清国的内部发动了致命的打击,其影响甚至超出军事层面。不过,日本间谍也因此付出了代价,不少人难逃中国人民张开的恢恢天网,命丧中国,走上了不归路。  相似文献   

19.
辽东半岛其特殊地理位置是敏感的考古学研究区域。在公元前3000年及其前后所呈现的考古学文化现象:以渤海北部东北腹地辽河流域所呈现的"土著"文化"辽河文化圈",以渤海南部山东半岛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强势北进迁移,及龙山文化北迁发展为"龙山文化郭家村类型"。以此现象进一步分析文化发展的强弱态势,内在关系,及对以往的观点重新认识和再检讨。  相似文献   

20.
武彦翀 《沧桑》2009,(5):23-24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复杂而艰难的。鸦片战争之后,近代中国置身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势下,逐渐经历了由沿海、沿江向内地的起步、扩展并进一步深化的近代化历程,华北农民尽管不自觉地参与其中,但在他们身上所显示出来的社会经济近代化的轨迹却是异常明显的,具体到某一地区——平定而言,人与社会的融合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着重从内外因共同作用下平定人如何与社会相融合这一角度进行考察,从而审视平定的社会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