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潮汕传统民居是潮汕文化的主要载体,体现潮汕文化的特质。潮汕民居不仅显示中国古典传统建筑的中轴线特征,具有与中原民居相类似的文化内涵。并且无论是在布局上,还是在伦理功能的调控上。潮汕民居更显示一种以“中心”为基点的“向心围合”特征,蕴含潮汕人民“北极崇拜”的天人合一文化思想,曲折展示潮人崇宗敬祖,追求和谐的民系心理。  相似文献   

2.
崔欣 《丝绸之路》2011,(7):20-25
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如此描写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旧盛行。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性的国际化潮流里,跨国文化比较研究颇受重视。本论文基于中国人和韩国人之间的文化比较视野,将中国人与韩国人对祖先的祭祀礼仪作一比较。韩国人非常重视祭祖,几乎每家每户都保持着祭祖活动,可以说是非常普遍且典范的一种文化现象;相对地,如今在都市中一般中国人的家庭里很少看到祭祖活动,但中国地区宗祠的庙祭颇为普遍,个别家庭的祭祖活动(忌日祭)也能考察到,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中华传统文化以伦理道德型而著称。伦理纲常深透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家庭等等各个领域,亲属之间的相互称谓也有充分的体现。潮汕是中国的潮汕。潮汕先民的主体是古代中原移民。潮汕人在继承、保留中原汉民族民间亲属称谓习俗的同时,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又创造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亲属称谓习俗。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潮汕民间亲属称谓习俗不可避免地与其他习俗一样发生了流变。本文试在考察潮汕民间亲属称谓习俗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满族祭祖习俗源远流长,最大特征,是以氏族为核心传承沿袭,并各民族独具特色.但随着新时代强势文化的冲击,满族祭祖习俗日渐式微,惟有居住在吉林省九台市莽卡满族乡的石氏家族(满语:益克特里哈拉),完整地传承沿续着家神祭、野神祭这一古老的原生态的祭祖礼仪.  相似文献   

6.
祖先崇拜是中国古代极为普遍的宗教现象,是常规性的祭祀活动。在祭祀祖先的过程中,一般会以"尸"为"像",即以活人来扮演祖先并接受祭拜。因此,"扮演"是"尸祭"的核心特点。本文通过对《仪礼》中《少牢馈食礼》和《有司徹》中祭祖仪式的分析,揭示了"尸祭"仪式的"演出"过程,俨然就是一场"祭祀仪式剧",具有强烈的戏剧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李牧 《民俗研究》2016,(6):135-146
湖北英山地区的丧葬习俗"死后易姓"是在特定历史社会环境下,某一宗族的成员为求宗族的生存与发展而根据其所掌握的社会文化资源做出的长期策略性选择。这一习俗的稳定传承取决于宗族间长期存在的一方对于另一方的强烈依附。在外在形式上,习俗的稳定性是通过祖先传说的建构和讲述以及宗族间共同祭祖的仪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南北方不同的节日习俗表征出南北方不同的宗族文化。文章以南北方春节团圆饭习俗、祭祖习俗以及清明节扫墓习俗为例,来说明南北方宗族文化的差异,并对南北方节日习俗之所以表现出不同的宗族文化进行历史、生态环境、现实三方面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9.
蒋蕾  荆红 《旅游》2007,(8):32-39
作为满族的发祥地,白山松水间处处留下满族历史文化的痕迹。在民间传说中,努尔哈赤是长白山天池的仙女吞仙果怀孕所生:康熙祭祖时,登上了吉林市的小白山……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与清代历史发生过密切的关联,许多满族人至今仍然按照祖先留下的方式进行生产和生活,那些古老的习俗“活”在他们身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潮汕人的尊神、祭拜风俗是颇有特色的。他们大都神化自然、天象,神化祖先、先贤、民族英雄、帝王和忠臣,并把他们当成神来顶礼膜拜,这固然有悖于科学和文明,但也不能简单地称之为迷信,应该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文现象来分析、研究和对待。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广东大埔蓝氏家族与台湾台中石冈刘氏家族这两个源出于大埔的客家族群。本文的主要依据,是这两个家族族谱中对女性祖先的叙述。本文要说明的是:族谱这种古老文本,如何因应区域社会文化,不断地在演绎、在创制。以大埔客家族谱为主,配合对开台女性祖先祭祀活动的调查,了解这类自然活跃在民间的田野文本,  相似文献   

12.
金朝力 《满族研究》2006,(1):110-112
在满族比较集中的河北省承德市,尤其在围场、宽城、丰宁三个满族自治县中,有些满族人家至今还保留着祭祖这一独特、古老的民族习俗。从这些古老的习俗中,我们可以看到,祖先崇拜是满族最主要的宗教信仰形式,它与萨满教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这些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璀璨的瑰宝。  相似文献   

13.
潮汕人     
潮汕是一个礼仪之乡,深深地浸润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乳汁。生活在这片秀美土地上的潮人,民风古朴淳厚,崇尚孝悌,敬宗孝老,具有浓厚的宗族观念和合群凝聚力。他们大都同姓、或亲邻聚集而居,由血缘、地缘凝聚而成,团结互助,共同抗拒自然灾害,克服种种困难。潮人宗亲观念强,凝聚力大,对外尤其表现得团结,其历史渊源悠久。  相似文献   

14.
潮汕是广东第二大平原。北面和西北面,莲花、凤凰诸山脉筑起了与客家和广府地区的屏障;东面是历史上福建移民进入的陆路通道:向南,是“红头船”载着代代潮人向海外拓展的帆影。潮汕人把自己的家园称为“省尾国角”。在这里,明清以来为抗御海寇而建的以宗族聚居的大村寨沿袭至今,村寨盈千户累万人,古老的祭祀习俗仪规还保留在乡村里。加之人数超过一千万的海外潮汕人对本土传统的坚守,也推动着潮汕文化古老血脉的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5.
潮汕丧葬禁忌习俗及其生成的社会文化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忌,即忌讳,是一种世界性的普遍习俗,在文化人类学上通常称为“塔怖”(Taboo),指人们对自己某些言行的强行约束以至禁绝。具体说来,即“关于社会行为、信仰活动的某种约束、限制观念和做法的总和。”作为一种民俗事象。禁忌源远流长,涉及社会生产、日常生活、语言行为、建筑、娱乐等各个领域,多个层面。本文试就潮汕丧葬禁忌习俗的种种表现及其生成的社会文化原因作粗浅的探讨,诚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6.
王晓晨 《旅游纵览》2022,(19):95-97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习俗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形成了以孝德为中心的文化理念。当今传统文化逐渐引起人们重视,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将祭祖习俗作为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结合当前旅游发展趋势,大槐树景区需要提升自身的产业竞争力以适应时代变迁。本文以洪洞大槐树景区为例,分析“非遗热”背景下如何抓住发展机遇,采取合适的发展策略,从而实现景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7.
孙忆辛 《旅游纵览》2011,(3):149-150
<正>近几年来,祭拜黄帝,不管是去陕西还是河南,这两个地方的祭祖大典其规模都日渐盛大,影响力也日渐深远,无疑都是成功的典范。黄帝祭祖大典为何会如此成功?我们需要从黄帝其人和祭祖大典的文化意蕴及祭祖满足的情感需要等方面一步步来探索原因。一、黄帝及其地位黄帝(前2697-前2599年),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第一卷《五帝本纪》中,开篇第一句就载明"黄帝者,少典之  相似文献   

18.
潮汕是广东第二大平原.北面和西北面,莲花、凤凰诸山脉筑起了与客家和广府地区的屏障;东面是历史上福建移民进入的陆路通道;向南,是"红头船"载着代代潮人向海外拓展的帆影.潮汕人把自己的家园称为"省尾国角".在这里,明清以来为抗御海寇而建的以宗族聚居的大村寨沿袭至今,村寨盈千户累万人,古老的祭祀习俗仪规还保留在乡村里.加之人数超过一千万的海外潮汕人对本土传统的坚守,也推动着潮汕文化古老血脉的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9.
有关元末明初人虱母仙的传闻轶事至今在潮汕地区仍然家喻户晓。虱母仙当年负责设计或指导修建的寨门、祠堂等建筑物至今遗迹犹存,不少仍在使用之中;潮汕地区不少名胜古迹之形成亦肇始于虱母仙;潮汕方言中至今仍流行着一些与虱母仙有关的俗语。总之,虱母仙与潮汕地区的风物、习俗等事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潮汕文化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0.
著名国际汉学家饶宗颐先生指出,潮汕善堂文化的特色,是潮汕人现实主义处世观点,糅合释、儒、道的哲学思想,所形成的特色文化。潮汕慈善文化,自宋末高僧释大峰传入潮汕以来,逐步兴盛,虽一度衰落,但却以其对社会人类的功德价值而再度兴起,成为人们崇尚的美好道德标志之一,且在近代以来,成为了一种信仰,在潮汕海外华侨中广为传播,促进了他们爱国爱乡的善举,有利于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