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代表着目前活跃在国际古典乐坛的一群中国年轻人。他们往往从参加高级别的专业比赛出道,迅速为市场所接受。而他们时尚的形象和活泼的谈吐,为古典音乐在年轻人中赢得了一定关注度。而这些青年音乐家们,也急切地  相似文献   

2.
王丽华 《南京史志》2022,(Z2):110-112
<正>时代向前,青年向上。在创新报国的新征程上,处处有年轻人奋斗的身影。他们甘坐冷板凳,敢啃“硬骨头”,争当排头兵,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富强,人民的幸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用辛勤的汗水,谱写着青春报国的最强音;他们用丰硕的成果,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如今,跨国婚姻已司空见惯,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难理解长辈们在面临同样问题时的艰难和尴尬。林耘,这位崇尚“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中国青年,为了和相爱的俄罗斯女青年结婚,竟付出了被开除党籍的政治代价,由此演绎了这对异国青年爱恨情仇的多舛人生,我们不禁为他们的命运扼腕叹惜。  相似文献   

4.
如今,许多土族青年走进了风情园,向八方来客展示土族人绚丽的服饰和古老的民俗文化。那么,在业余时间,他们又在做些什么呢?近日,笔者来到了常玲土族风情园,看到这里的年轻人在接待游客之余,学电脑,做刺绣,阅读《中国土族》等书籍杂志,过着充实的业余生活。角羊摄土族风情园里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5.
许进 《纵横》2010,(6):57-60
1948年,祖父许德珩在北京大学学生刊物上发表文章纪念五四运动。他在文章中写道:“今日的中国青年,当然要并且已经跨越五四前进一步。我们不要追赶时代,为时代遗弃,而要把握时代,创造时代。是这样,今日纪念五四,才成为有意义的。”回想当年,在国家危急关头,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大胆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高举民主、科学的五四运动旗帜,勇开思想解放的先河。他们为后人树立了榜样,而我的祖父许德珩也列身于他们之间。  相似文献   

6.
很难定义这群18岁出国远行的年轻人。 他们部经历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早期教育,都或多或少学过些乐器,加入过一些社会活动或组织,都曾有过10年后看来觉得荒诞的梦想……但面对他们时,仍觉得每个高中生都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7.
“当代青年在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能够接受先进完整的教育,能够有条件专心读书,并且拥抱了信息时代,他们有幸出生在能够选择的时代,但是,时代并没有传授他们选择的智慧,我发现这是很多大学生不快乐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来信     
在犬儒和浮躁中挣脱而出在当下的中国,要寻觅出众望所归的青年领袖难度很大。任何时代都需要青年领袖,尤其是告别权威、走向多元的今天。缺乏时代坐标的青年领袖,很难获得最基本的群体认同。六七十年代生人是旧世代和新世代的连接体。《南方人物周刊》承认他们的缺陷:知识精英群体的缺席,工商业青年精英的崛起,当然还包括在快  相似文献   

9.
青年的概念并非自古有之。中国近代以前,青年概念除在历代杂记诗文中表示年轻人的年岁载数外,未见用于群体、社团之称谓。  相似文献   

10.
<正>当代的年轻人在物质上空前地丰富,却在精神上空前地萎靡,在发展机会上空前地逼仄,我们可以把年轻人所处的这种困厄局面称为青年危机。一个社会里总会存在种种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往往体现为特定人群的问题。越是整体性的社会问题就越是会体现为社会中坚人群的问题。青年群体虽然称不上是我们社会的核心中坚,但可以说是次中坚力量,他们遇到的问题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遇到的问题及其严重性的折射。  相似文献   

11.
《神州》2014,(10):1-1
##正##相亲,是一种颇具东方传统特色的恋爱方式。素未谋面的青年男女,在亲友的撮合之下进行初次"会晤",并以此决定双方能否继续深入交往。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员流动范围逐步增大,社交圈子却越来越窄。生在这个时代的青年男女,到了适婚年龄,必然会有相亲的需求。这是一个现实问题。毕竟,相亲就是一条捷径,周围的人把他们觉得跟你合适的人带到你身边,这就大大增加了你撞见"另一半"的可能性。"相亲",这一高效而低成本的传统习俗,在我国城市与农村,均有着广泛的  相似文献   

12.
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际遇,中国画在当代的发展,充满了活力。细细看去,不难发现,这是以“动态”为基本结构的发展态势,使中国画在承前启后的“转型”与“嬗变”中,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此同时,又在时间的磨砺中培养了一批具有潜质的青年画家,他们正是未来画坛的新星,他们代表了中国画的希望。青年山水画家陈一耕正是其中一位佼佼者,并因此而引起我们的关注。陈一耕以脚踏实地、甘于寂寞的勤奋精神为人称道。多年来,笔耕不辍,日积月累,分明表现出他的执著。在他的作品中,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处处体现着热爱生活、拥抱生活的热情,而且,他…  相似文献   

13.
来信     
回到原点再出发 中国娇子青年领袖评选结果已经公布。和往届一样,这些青年领袖都被视为各个界别和领域里有勇气、行动力和信念的人,他们正在做力所能及的事,也正努力成为时代潮流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4.
来信     
他们脸上都有皱纹对青年的界定,每个时代似乎都有不同的标准。而本刊今次评选的年度青年领袖,以联合国确定的45岁以下为界限标准,让人产生错觉:那首"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上世纪老歌,依然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08年青年领袖们的群体,除了极个别人之外,多数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这就是他们的脸上或者眼角,不同程度地都呈现出细细密密的鱼尾纹,他们或者都很阳光,但更多时候是一脸严峻,似乎总是  相似文献   

15.
<正>去欧洲旅游感受良多,尤为令人记忆深刻的是欧洲青年。我用镜头记录下来的这几个欧洲年轻人,奇装异服、刺头怪脸,横排行进于路中央,用我这个中国人的眼光去看,他们准是些顽劣青年。  相似文献   

16.
赵畅 《古今谈》2009,(3):78-79
对于热爱阅读的人来说,他们从来不会在岁月流逝和时代更替中感到虚空和失落,因为他们对过去的日子只有充实的记忆和由衷的感激;他们从来不会在代复一代的年轻人面前感到落伍和穷蹙,因为他们始终能够在阅读中保持青春的活力和激情;他们从来不会悲叹人生多艰和生命苦短,因为阅读已经为他们打开了辽阔、澄明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17.
韩艳 《神州》2014,(1):54-59
<正>房奴、车奴、孩奴、卡奴……似乎在一夜之间,我们的身边多了各种各样的"奴"。有人说,中国的年轻人已正式踏入了"奴时代",那么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到底是无奈还是幸福?80后早已有人过了而立之年,不再是年轻叛逆的代名词,而他们尤其是都市中的80后的现状又是如何?奴生活带给80后是怎样酸甜苦辣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2015,(8)
<正>1918年8月。在来到美国克拉克大学求学的又一批新生中,几个带有东方面孔的身影在以白色人种为主体的人群中显得格外显眼。好在,远隔重洋的旅途并未减损这些青年的英气与风姿,他们正用充满新奇的目光观察着这里的一切。这群年轻人中,便有22岁的李济。那时候或许没有人知道,这个不起眼的青年会是中国第一位人类学博士;会主持首次由中国人自主完成的科学考古发掘;会将大把汗水挥洒在黄土  相似文献   

19.
在讲周杰伦之前,我们想先讲讲他最主要的粉丝群体——80后.以及他们的这10年。2007年7月26日,美国《时代》同刊刊登了一篇文章:《中国的“我世代”》(China’s Me Generation),用“MeGeneration”一词来形容中国当时处于20岁到29岁之间的年轻人(基本上指80后这一代),  相似文献   

20.
史进平 《纵横》2013,(1):17-21
60多年前,他们是一群朝气蓬勃、精神抖擞的年轻人。在解放战争最紧张的日子里,他们被抽调到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组成一个小小的编辑部,为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谆谆教导下,他们成为新中国新闻工作的先驱,为新中国党的新闻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