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景名胜》2009,(10):38-43
从1953年到1974年毛主席曾26次到东湖,东湖成为毛主席解放后除中南海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1959年3月,毛主席第九次到武汉的时候,在东湖边的梅岭一号接见、宴请了美国著名黑人学者、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杜波伊斯博士及夫人;美国作家斯特朗;  相似文献   

2.
武汉植物园     
武汉东湖之滨的磨山脚下有两个植物园:一为东湖风景区磨山植物园(磨山植物园),一为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植物园(武汉植物园),本文所要介绍的就是著名的武汉植物园.  相似文献   

3.
《风景名胜》2008,(7):26-27
天姿绰约的东湖,不仅是武汉的、湖北的东湖,更是中国的、世界的东湖,保护好这一方水土,是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肩负的历史使命。如今,东湖这颗武汉明珠,正着手整体规划和科学开发其良好的旅游资源;抓住在武汉市建设两型社会的契机,打造东湖作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生态旅游风景区的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4.
东湖风景区,以它浩瀚的气势和秀丽的湖光山色,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东湖,已成为武汉最大的风景游览地。然而在四十多年前开创时期之艰辛,是鲜为人知的。为此,笔者就其所知,叙述东湖风景区早期开拓者──万流一同志奠铸东湖基业的奋斗历程,并以此文缅怀敬爱的流一同志。 受命 1950年12月2日,中南军政委员会作出决定:将东湖开辟为风景区。相应成立了东湖建设委员会,成员中有当时湖北省军区司令员王树声、中南军政委员会秘书长张执一以及郑绍文,在委员会下设的东湖风景区管理处负责日常工作。 万流一是湖北汉阳县人,19…  相似文献   

5.
1954年8月,我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从上海迁来武汉之后,就定居在东湖之滨。在近50年的岁月里,我与武汉结下了不解之缘。尤让我牵念的是东湖的水质,因为它与我的科研事业密切相连,我天天要和东湖打交道。在这里我说说东湖蓝藻水华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6.
"两江交汇"、"百湖之市"、"滨江滨湖"是武汉的个性;"中国最大城中湖——东湖"则是武汉的名片。1999年,东湖风景区被中央文明办、国家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0年,东湖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旅游区;同时被建设部表彰为"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单位"、"全国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先进单位";被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表彰为"迈入新世纪的中国风景名胜区宣传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成为国  相似文献   

7.
东湖风景区,以它浩瀚的气势和秀丽的湖光山色,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东湖,已成为武汉最大的风景游览地。然而在50多年前开创时期之艰辛是鲜为人知的,为此,笔者仅就所知,叙述东湖风景区早期开拓者——万流一同志奠定东湖基业的奋斗历程,并以此文缅怀敬爱的万流一同志。  相似文献   

8.
从1953年到1974年毛主席曾26次到东湖,东湖成为毛主席解放后除中南海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1959年3月,毛主席第九次到武汉的时候,在东湖边的梅岭一号接见、宴请了美国著名黑人学者、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杜波伊斯博士及夫人;美国作家斯特朗;日本社会党访华代表团团长浅沼稻次郎。也是这年,毛主席在梅岭一号给各省、市、区党委第一书记写了《关于召开县的五级干部大会和人民公社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问题》的党内通讯,这篇通讯,成了日后党内工作关注群众的范本。  相似文献   

9.
正人生欢欣,在于能有美好相逢。于此,才能体感生之所幸。武汉东湖绿道已于2016年岁末建成开通,为我们这座城市又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新景,显然这是一桩福及子孙后代的大好事情。有关东湖绿道驿站及其景观节点的取名经过,我作为参与者之一有所亲历,在此予以简单回顾。武汉东湖绿道全长28.7公里,是一项千年之作、传世经典的惠民工程。在2016年10月17日,第三次联合国住房和城市  相似文献   

10.
《风景名胜》2008,(7):49-49
事件:2006年12月1日,国家《风景名胜区条例》颁行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紧密结合实际学习贯彻,并积极争取省市人大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经过反复征求各方面意见,重新修订了《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条例》(以下简称《东湖条例》)。2007年7月,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同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2008年1月1日《东湖条例》颁布施行。  相似文献   

11.
正武汉虽然不是我的出生地,但也是我的第二故乡了。自从1986年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学习以来,我已经在武汉生活了约30年(中间去上海读博士3年,去法国学习2年,去澳大利亚访学半年)。从美丽的狮子山下,到烟波浩渺的东湖之滨,再到四季飘香的桂子山上,我在大武汉的怀抱中成长、成熟,也见证了武汉的巨大变迁。记得当初在华中农业大学上学时,到华农的公交车只有两条路线,一条是22路,到武昌火车站;另一条是55路,往武汉大  相似文献   

12.
交通:东湖风景区地处武汉市城区。交通便捷,距武昌火车站8公里,距长江武汉关码头12公里,距武汉天河机场30公里:有10多路市内公交车通达东湖风景区。食宿:可选择住在武汉市区,晚上还可逛一逛当地的小吃街。武昌鱼是肯定要吃的,这种鱼又叫团头鲂,是鳊鱼的一种,肉质细嫩,脂肪丰富。有多种烧法:花酿武昌鱼、梅花武昌鱼、杨梅武昌鱼等,其中以清蒸武昌鱼名气最大。  相似文献   

13.
正我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除了海外留学的那几年,基本上没有离开过武汉。留学归来之后参加工作,无论是在企业还是政府部门,尽管角色几经转换,但基本上扎根在东湖高新区,见证了十几年来高新区的飞速发展,也有幸参与其中,为光谷腾飞贡献了一份力量。第一次转变:从"海归"到外企职员1999年,我孤身一人来到海外求学,直到2004年学成回国。回国之后的我面临着好几个选择:到位于光谷的一所国际学校应聘过,也有一家酒店邀请我去担任法方总经理助理,最终我  相似文献   

14.
景区     
《风景名胜》2010,(3):82-83
湖北:武汉东湖举行2010中国梅花节 为了挖掘和丰富东湖及梅花文化的内涵,展现武汉人民傲霜斗雪的梅花品格,提升东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10年中国武汉东湖梅花节于2010年2月6日至3月8日在东湖梅园举办。届时将有众多珍稀品种的梅花等待游人前来观赏。  相似文献   

15.
1929年12月28日,我出生在台湾省桃园县(日本统治时期叫桃园郡),我上小学五年级时,父亲从东北口,把我带到长春.日本投降后,我到东北人民解放军东线卫生技术学校学习,1948年在四野第二十八后方医院当护士.从1949年5月到1988年12月,由于工作的变动与调迁,我六次进出武汉.这一辈子我和武汉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期间我所见所闻的楚都,是日新月异,旧貌变新颜,用俗话:“女大十八变”,愈变愈美、愈成熟来形容,绝不为过.  相似文献   

16.
我在武汉生活整整43年了.武汉的山山水水、一木一草都会引起我的回忆.武汉成了我第二故乡.1953年我从日本回国到武汉.对我来说武汉是陌生的异乡客地.武汉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辛亥革命首发于武昌、国民革命军北伐和武汉国民政府的成立、抗战初期的武汉会战等,这给我某种神秘感和莫名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六临武汉     
武汉的脉搏和心脏一起跳动,从我第一次到武汉算起,到现在已经有四十五个春秋了。我多次到过武汉,有六次是令我终身难忘的,有的可以使我们约略看出中国经历着曲折的道路的某些侧面。  相似文献   

18.
<正>我的同事2000年去武汉考察,回来说武汉是很好的投资的地方,建议我去武汉看看。2002年,我第一次去武汉。自此,中华煤气公司与武汉天然气公司展开了十余年的深度合作。武汉市居民管道气用户也从最初的50万户,至今发展到180万户。调研发现武汉市的能源需求非常大中华煤气与武汉燃气集团的正式合作在2003年。2002年6月,我第一次来到武  相似文献   

19.
我上初中时期,张薇之同志已担任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可以说是久闻其名。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在东湖高新区工作,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同志约华中理工大学老校长朱九思同志、华中师范大学老校长章开沅同志及江汉大学原副校长张薇之同志到东湖高新区视察。高新区的同志们非常兴奋,称四位老校长都是武汉最值得尊敬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20.
我父亲叫吴昆山,是台湾省台中市人,十几岁时离开台湾到日本,一边读书,一边打工.1953年他只身从日本回到祖国大陆,被分配到武汉工作.l964年我在武汉出生,所以我虽是台湾人,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武汉人,武汉是生我养我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