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利成 《名人传记》2022,(11):45-48
他自幼极具主见,虽为上海巨富,人称“黄百万”,却不甘享乐,接办《时报》;他以报馆为家,开三色套印先河,注重体育报道和社会新闻,终让《时报》与《申报》《新闻报》呈鼎足之势;他两度遇险,婚姻破裂,《时报》停刊,复刊未果,房产被夺,终抱憾赴港。他就是视报业为第二生命的一代报界奇才黄伯惠.  相似文献   

2.
2000年11月4日夜里,香港教会医院六楼一间重症病房里静悄悄的,病床上一位瘦骨嶙峋的白发老人端详着手头一张女性照片,喃喃自语。这位老人就是已91岁高龄的香港"报界名士"(又多被称为"报界奇人")卜少夫。而后,卜一手攥紧妻子徐天白的照片,另一手毅然决然地扯下插在鼻孔里的输氧管……医生和护士匆匆赶来,却已无回天之力;卜少夫神态平和安详,嘴角还带着淡淡的笑意,他选择了以放弃救治的方式告别尘世,正如他的人生之旅一样,虽说不上坎坷曲折,却因个性鲜明、特立独行而富有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3.
提起南京城南的甘家大院.老南京人莫不知晓。甘氏乃金陵望族,先祖甘熙为清代著名学者、方志家。从甘贡三(1889-1969)先生起,世代承袭擅专京、昆、民乐的传统。甘贡三痴迷京昆.不仅不遗余力地宣传戏曲之美,还将子侄一辈悉数带入爱好京昆的队伍。在众多子女中,长婿汪剑耘因曾入梅兰芳先生门下,得到梅先生的亲授,在戏曲界获得了“南京梅兰芳”的美誉。  相似文献   

4.
《湖南文史》2011,(1):42-43
谭延闿,湖南茶陵人,当年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曾任湖南省都督、国民政府主席、第一任行政院院长。1930年9月病逝南京,葬于南京钟山中山陵旁,蒋中正为其墓碑题词。谭延间一大爱好就是美食。他曾开玩笑地对朋友说:“吃喝嫖赌四件事,嫖赌与我无缘,吃喝在所不辞。”  相似文献   

5.
《湖南文史》2010,(3):55-55
筹建粤秀公园游艺会,定期旧历廿三日,在海珠公园开花国选举票,中央党部妇女部,以其无异奖励妓女,函请阻止。昨该游艺会以此次花国选举,具有理由,特函复妇女部。 原函云:……敝会之意,颇以娼妓为环境所逼,多非个人罪恶。而社会中人,每视为不齿人类,凡有公益及各种爱国事业,辄不准其投身参与,  相似文献   

6.
"二刘大战"是民国时期四川地区所爆发的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这次战争彻底改变了民国时期四川地区的军事格局,对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形势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民国末年。我国曾爆发过一场由币制改革引发的金融风暴。这场金融风暴不仅使国民党政府挽救经济危机的金融改革在短短10个月便宣告失败.给社会经济和广大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而且也导致了国统区经济迅速崩溃和国民党在大陆政权的彻底垮台.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异常黑暗的一页。这场金融风暴的引发,与当时一个叫王云五的社会名流紧密相关,在他导演的金融币制改革前后,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逸事秘闻。  相似文献   

8.
姜一新 《纵横》2013,(9):21-24
三峡是特别适合做梦的地方,楚怀王、楚襄王的巫山云雨梦,屈原秭归壮志未酬的忧愤梦,刘备白帝城无可奈何的托孤梦……千面年来,人们欣赏三峡,歌颂三峡,而直到上个世纪,开发长江三峡始与中华民族的富国强民梦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来自哈佛的古典自由主义小花,在宋子文年轻的心上微微拨动过,却不曾找到在中国培植生根II~壤。自迈入国家机器,他不自觉地成为“国家意志”、“统制经济”、“中央集权”的执行者和代言人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国史学科从无到有,取得巨大的成绩。然而,该学科的基本框架是在1970年代确定下来的,已经无法适应学科研究内容与方法上的多样化。本文在对中华民国史学科建设学术史进行全面反省的基础上,提出用民国史观来构建中华民国史学科新体系的建设性意见,并初步分析了以民国史观指导中华民国史研究的意义与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谭延闿,湖南茶陵人,当年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曾任湖南省都督、国民政府主席、第一任行政院院长。1930年9月病逝南京,葬于南京钟山中山陵旁,蒋中正为其墓碑题词。谭  相似文献   

12.
王宠惠(1881-1958),字亮畴,祖籍广东,出生在香港一个基督教家庭,1958年3月15日在台北去世。1922年5月,王宠惠和胡适等人在《努力》周报发表了《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提出了“好人政府”的口号。同年9月,王宠惠署理中国民国国务总理,此内阁中的顾维钧、罗文干、汤而和等人均为“海归”,都曾经主张由几个“好人”组织政府.因此称此届内阁为“好人政府”。  相似文献   

13.
张炜 《文史博览》2010,(8):38-39
<正>蒋介石曾两度批示"永远不得叙用"、"永不录用",封杀民国新闻人陈德征。翻开陈德征的历史,竟有"民国第一伟人"的称号,做新闻做到这种地步,岂一个"牛"字了得!蒋介石批示"永远不得叙用"陈德征,浙江浦江人。1923年与胡山源、钱春江创办"弥洒社"并出版《弥  相似文献   

14.
1922年12月1日溥仪举行大婚典礼,当时媒体对此事大肆渲染,一时"宣统大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媒体对于结婚当天情形的报道很多,可是舆论只看到光彩的表面,很少有人了解到"拮据"的溥仪筹钱的辛酸,他向民国政府讨要积欠多年的"优待费",变卖历朝遗物宝物,通过别人救济等来筹集婚礼费。作为一个"皇帝",这应该是溥仪的不幸,可是他应该认识清楚当今的局势,现在已经是民国了,他已经不是锦衣玉食的皇族,现在应该丢掉"皇帝"的外衣,安心做一个民国的公民。  相似文献   

15.
关于周佛海(1897—1948)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国国民党政府要员、汉奸的三重身份,见诸于文字的介绍评判汗牛充栋;近几年,关于他在抗日战争后期成为国民党军统卧底也有文提及。  相似文献   

16.
曹康 《湖南文史》2013,(12):43-43
范绍曾是四川大竹县清河场人。20世纪30年代初,他任川军刘湘所部21军第4师师长,曾参加“剿共”战争,率部进犯洪湖苏区,被贺龙指挥的红军打得落花流水。战斗中,范绍曾的右腿也负了重伤,只身逃往汉口,在万国医院养伤,后被“海上闻人”杜月笙派人接到上海疗养。  相似文献   

17.
邵元冲是国民党元老,蒋介石的拜把兄弟。他一生反共,追随蒋介石,为蒋介石出谋划策。但他爱国,坚决抗日。西安事变前夕,他因事去西安面见蒋介石,不料,却正赶上西安事变,当夜,杨虎城的部队包围国民党中央大员住处(西京招待所)后,邵元冲在慌乱中翻墙逃跑时被打伤,后送到医院不治而死。  相似文献   

18.
章清 《近代史研究》2012,(1):141-145
编纂时间历时40年之久的《中华民国史》,在辛亥百年之际全部出齐,自然值得特别祝贺。因为工作关系,近些年有机会了解主持此项工作的李新先生及众多作者为此付出的辛劳,深知这套大书得以全部出版,殊属不易。政治上触及“易代修史”的敏感性,以及学术上遭逢“史料丛出”的时代,都为该书的完成增添了重重困难。无论如何,在民国史研究上,这套书籍的出版无疑构成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在民国史实重建上取得的成绩自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它促使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进一步思考中华民国史的“写法”。  相似文献   

19.
于继增 《文史精华》2012,(10):44-50
1912年4月14日,英国皇家豪华邮轮"泰坦尼克号"处女航,载着1316名乘客和891名船员在北大西洋与冰山相撞而沉没,这次海难被认为是上世纪十大灾难之一。而在1948年时的上海吴淞口外,也曾发生了一起中国沉船事故,死亡人数远远超过"泰坦尼克号"。但对于这场世界最大海难的真相,人们却知之者甚少。揭开60多年前那万劫不复的一幕,依然令人惊心动魄。  相似文献   

20.
提起高秉坊这个名字,现在知道的人并不多。但他却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极为重要的痕迹。这是因为,高秉坊不但与中国“四大家族”的孔祥熙关系密切,而且还是中国直接税的开创人。每年的7月1日为台湾的“税务节”,以此纪念1936年直接税的开征。直接税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国民党统治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