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虎,1938年4月出生,北京人.1962年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同年进入黑龙江省博物馆,曾任考古部副主任.1976年组建黑龙江省文物考古队,任负责人.1978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任东北考古工作队队长、科研处副处长、原始社会考古研究室主任、三峡考古工作队队长等职.研究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科高级专业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我国考古事业蓬勃发展,跃居世界考古事业的前列。考古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农业科技史的研究,使之取得很大成就。许多种专著、专辑、专业期刊涌现出来,综合性刊物上也经常有重要农业科技史论文。多年来大家争论的课题,有的统一了认识,有的也有了新进展。有的省还举办了中国农业科技史展览,这是我国解放以来研究农业科技史的罕见盛况。在一些有关农业科技史的出版物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江西省农业考古研究中心主编的《农业考古》。这个刊物具有以下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17,(4)
正吴镇烽,考古学家、文物鉴定专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曾任陕西考古研究所党总支书记、副所长兼西北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文物学术委员会委员、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陕西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钱币学会理事、陕西钱币学会副会长等职务。近40年来,吴镇烽为周秦考古和方志编纂  相似文献   

4.
1990年9月11日至14日,“湖北省新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成果交流”学术讨论会在我国古代文化名城江陵举行。这是省考古学会和荆州地区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一次小型专题学术会议,到会的三十名代表都是主要从事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的专家和研究人员,其中有武汉大学考古专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博物馆、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考古队和荆州、咸宁、武汉、天门等地市博物馆的代表,还有应邀出席这次会议的北京大学考古系、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文物研  相似文献   

5.
正近十年来,良渚遗址的考古新发现不断涌现,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中国史前大遗址考古研究关注的焦点。这些成果的取得,科技考古和多学科研究发挥了极为重大的作用。回顾良渚考古走过的80多年的历程,可以发现科技考古的介入深度和广度,是随着考古发现和考古理念的变化不断加深的。从1936年施昕更对良渚的第一次调查发掘开始,到建国后恢复考古工作,直到1985年,都可算是良渚考古的初创时期。这一阶段考古工作着眼于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是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联合考古队在盘龙城遗址杨家湾岗地连续工作的第6个年头。铁打的考古基地,流水的考古人员。不光是新来的考古队员,也有一些参观的爱好者、游览者看到杨家湾岗地的考古现场后,心中往往会有疑问: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区域持续进行多年发掘?在这里挖到了什么?具体是怎么挖的?  相似文献   

7.
发刊词     
本刊为湖北省考古学会主编的刊物(暂不定期),旨在反映我省考古工作的成果,并探讨有关问题。作为我省考古收获的汇报和情况交流。希望得到考古同行和关心考古工作的同志们的培育和指教。  相似文献   

8.
周允中 《江淮文史》2016,(4):135-136
正常任侠(1904—1996年),安徽颍上人,著名艺术考古学家、东方艺术史研究专家。早年入南京美专读书,后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毕业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留学日本,研究东方艺术史。抗战时期在武汉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三厅从事抗日文化宣传工作,曾任周恩来秘书。后去重庆出任中英庚款艺术考古研究员。抗战胜利以后,赴印度担任泰戈尔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务院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权威考古学刊物《考古》杂志和 8个国家级文物考古机构 ,2 8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文物考古机构 ,1 1所重点大学的考古文博院、系共同评选的“中国 2 0世纪 1 0 0项考古大发现”显示 ,河南省作为文物大省 ,共有 1 7项考古大发现入选 ,名列全国第一 ,安阳殷墟以最高票名列百项之首。中国 2 0世纪 1 0 0项考古大发现评选 ,评选范围为 1 90 1年~ 2 0 0 0年间中国 (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在内 )的重大考古发现。要求一是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意义 ,二是在国内外产生过重大的社会影响 ,三是在中国…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考古学会于1995年3月31日在沈阳召开了常务理事会。 会议由理事长郭大顺主持,孙守道、辛占山、姜念思、许明纲、徐秉琨、孙庆永、方殿春、李宇峰出席了会议。 会议首先由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辛占山汇报了自1991年7月省考古学会第三届年会以来的工作,其中主要有:1992年8月以省考古学会名义协助阜新市组织召开了“查海文  相似文献   

11.
我国杰出的考古学家、我国考古学的奠基人和新中国考古学的指导者、考古教育的创办者之一,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苏秉请,因病医治无效,于1997年6月3O日1时30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8岁。苏秉沈先生是河北省高阳县人,生于清宣统元年八月二十一日(公元19O9年IO月4日)。1934年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至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所)考古组工作。新中国建立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7年起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曾任考古所第—~第四届学术委员…  相似文献   

12.
《文物》2018,(3)
正著名考古学家、杰出的考古学教育家宿白先生因病于2018年2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宿白,字季庚,1922年8月3日出生于辽宁沈阳。1948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研究生肄业,同年任职于该所考古学研究室,兼北京大学图书馆编目员。1952年任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副主任。1978年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81年任博士生导师。1983年任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曾任北京大学学术委员、国务院  相似文献   

13.
金其安 《江淮文史》2011,(1):107-113
殷涤非先生是我国老一辈考古学家、古文字专家,在我省和全国考古界都享有很高的威望.生前他曾担任安徽省文物工作队副队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1983年被推选为中国考古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后又先后担任第二届省考古学会会长,省文物鉴定小组副组长,安徽省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  相似文献   

14.
一、我的出身及家庭成员 我出生于河南柘城一个书儒世家。父亲兄弟7人,父为长,名拱辰,又名环阶,清末秀才,北京京师大学(今北京大学前身)。工科毕业。曾任国立总统府编译馆编修,后因身体不适辞职返乡,先后任柘城县立国民小学校长、县教育局局长、县长,抗战时期曾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参议。抗战胜利后,任河南省首席参议员。家父为官清正廉洁,敢于为民请命,曾积极参与省参议会通电讨伐汤恩伯、蒋介石。  相似文献   

15.
为迎接省考古学会第五次年会,为探索鄂东南地区古代文化面貌,湖北省考古学会及黄石市博物馆于今年六月十四日至十六日在黄石市联合召开了一次小型学术讨论会.会议由省考古学会副理事长王劲同志主持,副理事长刘先枚、李建同志也出席了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省博物馆、武汉师院历史系、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武汉市文管处、黄石市博物馆以及荆州、宜昌、孝感、咸宁等地区博物馆和鄂城、大冶县博物馆等十一  相似文献   

16.
同志们: 我们这次考古发掘工作汇报会议,十天来,经过全体与会代表的紧张工作和共同努力,今天就要圆满结束了。我在开幕式上讲过,我们召开这个会议的主要考虑,是想通过听取各地对一九八三年经过批准的考古发掘项目的工作情况汇报,通过听取大家关于考古工作和考古发掘报批工作的意见,以及通过听取大家对《省、市、自治区文物考古专业机构工作条例》的草稿的意见,来促进我们在考古工作中更好地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使得我们的工作不断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现在可以说,这次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许多省、市的代表反映,这样的会开得好,抓住了当前实际工作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可以使  相似文献   

17.
《考古与文物》2012,(1):96-107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国家博物馆考古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西北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五方联合组成的早期秦文化与西戎文化考古课题组自2004年组建以来,在甘肃东南部及陕西西部经过多年连续不断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已取得多项重大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成果,将秦文化和西戎文化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但随着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的深入,许多新的问题和困惑也产生了,特别是与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中酷刑的滥觞——“零口姑娘“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在明  刘彦博 《文博》2007,(5):56-61
搞了二十多年的文物考古、历史研究,各个时代的考古发掘报告也看了不少,但看考古报告而使人落泪,这还是第一次。它,就是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编写的《临潼零口村》。  相似文献   

19.
冯诚  谭飞  张燕 《丝绸之路》2003,(4):17-19
经考古专家20多年发掘、整理和研冤,被学术界评定为我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考古获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主持大地湾考古发掘报告的甘肃省物考古研究所郎树德副研究员日前在遗址现场对记介绍,展示大地湾遗址考古一系列重大成果的考古发掘报告最近已全部完成,通过了国家物  相似文献   

20.
程平山 《江汉考古》2000,(4):77-80,46
1958年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发掘队在蕲春毛家咀发掘出西周木构建筑,并出土一些遗物,是鄂东地区考古的重大发现。三十多年后,毛家咀木构建筑附近又有新的重大考古发现。1996年4月,在毛家咀木构建筑西600米处的新屋垮,发现一窖穴遗迹,出土方鼎5件、圆鼎1件、铜斗1件,为鄂东西周考古增添了珍贵的考古资料。关于新屋垮窖穴的年代和性质,已有学者专门作了研究。本人在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