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6年山东青州香山汉墓陪葬坑出土了近千件陶俑,可分为仪仗兵马俑、立俑、牺牲俑三类。本文对其型制特征、制作工艺分别做了分析介绍,总结出西汉陶俑制作工艺的特点及其背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1974年,江苏省高淳县固城东汉墓出土了一批模印画像砖,其题材有祥瑞神兽和人物故事图像。因发掘时间较早,图像较为漫漶,学术界尚未对其中的多幅历史故事图像进行有效的识别。经过与山东、江苏徐州、浙江海宁等地画像石的比较分析,可初步认为高淳固城东汉画像砖上的历史故事有“尧舜禅让”“有虞二妃”“荆轲刺秦王”“梁高行”“孔子见老子”“秋胡戏妻”“楚昭贞姜”“太子申生”等。历史故事题材画像砖在长江以南地区较为少见。高淳固城东汉墓出土画像砖的历史故事图像,传递出东汉时期汉画像艺术由徐州刺史部向扬州刺史部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山东章丘洛庄汉墓出土的鎏金铜当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章丘洛庄汉墓经1999年夏和2000年的两次抢救性发掘,共在墓室周围发现陪葬坑和祭祀坑33座,出土物达3000余件,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入选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其中.第9号陪葬坑为出行仪仗类,共发现7匹真马和10只大犬,在两匹马的头部各发现1件鎏金当卢,甚是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4.
临邛自秦汉以来,即是西蜀名区,保留下大量汉代砖室墓和岩墓群,出土汉代陶俑、画像砖等珍贵文物。现试析邛崃出土汉画像砖的艺术特色如下。  相似文献   

5.
2003年12月18日至2004年元月8日,山东微山县微山岛乡发现古墓葬,县文化局、文物管理所和乡文化站组成发掘小组,发掘清理了12座汉代石椁画像墓、土坑墓,出土一批陶、釉陶、原始青瓷、银、铜、铁、玉、骨、石、水晶质文物及钱币。M18为石椁画像墓、墓室的草木灰中发现7枚半两钱,直径23mm。M20的墓室中有5枚五铢,M21的墓室中有9枚五铢,M22的墓室中有10枚五铢,M23的墓室中有1枚大泉五十和1枚货泉,M24的墓室中有2枚大泉五十。所出五铢均为西汉钱币,墓葬年代为王莽中期。M25为竖穴土坑墓,墓中骨架颌骨部有一枚剪轮五铢,为口含,骨架的腰部有40余…  相似文献   

6.
山东定陶县灵圣湖汉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圣湖汉墓(M2)整体呈"甲"字形,地上墓室为人工夯筑。墓圹近方形,四壁用木板贴护。木椁周围有大量积砂,顶部及周边用青砖封护。椁室为大型"黄肠题凑"建筑,由前、中、后三墓室和侧室、门道、回廊、外藏室、题凑墙组成。该墓是目前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黄肠题凑"墓葬,是研究汉代"黄肠题凑"葬制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到目前为止发现的画像砖墓共有两处。1982年清理发掘的平安县东村画像砖墓断代为东汉时期,下限可至魏晋时期,《青海古城考辨》的作者李智信就持有这种观点。平安县东村画像砖墓为砖室结构,墓壁部分饰有带浮雕的画像砖,计有饮宴、仙人、甲骑、神鸟、力士等六种类型,主要表现墓主人生前宴乐、出行或死后成仙等内容。平安东村画像砖墓是青海境内发现的第一座带  相似文献   

8.
2012年春,山东省高青县发现了一座西汉墓葬,出土了一套完整的画像石墓门。本文通过对墓门上雕刻的车马出行图、纺织图、乐舞图、宴饮图、渔猎图等内容的分析,认为墓主人应是郡县一级的官吏,很有可能就是当时的千乘县县令或千乘郡郡守,图案内容则体现了西汉时期齐国的社会经济和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9.
武玮 《文物世界》2012,(2):21-27
水井的发明与人类的定居生活和农耕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周书》曾提到古有“黄帝穿井”、“尧民凿井而饮”,说明凿井历史的久远。目前考古发现也证实了在新石器时代黄河中下游及长江下游地区人类文化遗存中已开凿和使用水井^[1]。至汉代水井设施更被广泛地使用,考古发现的汉代居住、农业及手工业遗址中出有大量的水井遗迹,如河南安阳内黄三杨庄庭院建筑遗址中家庭生活用井^[2]、河南南阳北关瓦房庄冶铁遗址中用于冶铁的水井群^[3]等。此外两汉墓葬中也多随葬陶井模型明器,是模仿现实中的水井设施,将之形制尺寸微缩做成模型埋入墓中供死者享用。  相似文献   

10.
1968年3月,安徽阜阳颍南刘家坟(红旗中学院内)一座汉代砖室墓(编号68FLM2)被农民取土时挖毁,墓室大部分被拆除,葬具痕、随葬器物被扰乱。文物部门接到报告后派人到现场调查处理,清理、追缴了一组完整的青铜器,后入藏阜阳博物馆。现将出土器物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2011年10月28日河北省定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迎泰新城小区建设工地内进行考古钻探,经钻探发现古墓葬30余座,定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过程中发现这批墓葬均有不同程度的被盗现象,经过清理,共出土器物100余件,计有陶器、铜器、瓷器、铁器、石器五大类。其中墓葬M5最具代表性,呈椭圆形,长5.5米,宽3.7米,深4.7米。墓葬方位北偏东10度,南北走向,墓葬结构由南向北依次为墓道、前室、棺床。墓壁上有仿木桌椅  相似文献   

12.
山东济南出土齐国刀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旭 《中国钱币》2007,(2):33-35
2005年5月20日,济南市天桥区山东化工总厂西侧1公里处,回填土大坑内出土战国时期齐国三字刀1000余把。笔者经走访调查对这批刀币的出土背景、出土数量及流向、刀币特点及相关历史作如下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历史文献和考古出土实物证明,至迟在战国时期,灯已经被广泛使用。《楚辞·招魂》载:"兰膏明烛,华镫错些"。"镫",汉代时写为"燈",由"金"和"登"字  相似文献   

14.
山东青州香山汉墓陪葬坑出土了数量巨大,种类齐全陶质彩绘文物,尤其是陶马和陶俑上的彩绘保存完好,色彩鲜艳,绘画工艺精湛,非常罕见。为了研究汉代彩绘及其制陶工艺等信息,本研究使用拉曼光谱(RS)、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偏光显微镜(PLM)、体式显微镜(OM)、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热膨胀仪等分析方法,对出土的陶质彩绘文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批陶质彩绘文物制作工艺是就地取土,与水混合塑型,在900~1000℃烧制陶胎。其彩绘所使用的颜料均为矿物颜料,其中白色为方解石(CaCO3)、红色为赭石(Fe2O3)和朱砂(HgS)、黑色为炭黑(C)、紫色为人造汉紫(BaCuSi2O6),采用胶料调和颜料调涂刷绘制而成。这批文物的制作工艺属于典型的秦汉时期彩绘陶器的制作方法。研究成果可为相关文物的保护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5.
杨华胜 《收藏家》2012,(5):29-31
1996年7月12日,青州市文物管理所接到青州市高柳镇东水渠村支部书记朱协云的报告,说本村村民黄呈书在村南坡挖建蔬菜大棚时,发现两个陶盒(图1),每个陶盒内盛放4个玉人,共8个玉人(图2)。  相似文献   

16.
周南泉 《收藏家》2001,(8):18-22
一、墓葬发现与墓主身份大葆台西汉墓,位于北京市西南郊丰台区黄土岗郭公庄西南隅,离市中心约有15公里。据报告称,该墓是1975年6月某单位基建勘测时发现的,并于发现的同年8月开始发掘。经发掘清里,此处墓地共有两座,即一号和二号墓。两墓虽相距约26.5米,但封土却相连成一高大的土丘,  相似文献   

17.
朱磊  张耘  燕燕燕 《文物》2012,(4):71-74
1996年秋,山东枣庄滕州市汉画像石馆在滕州市龙阳镇征集到一块北斗星象画像石。该石呈三角形,一角残。底部边长121厘米,其他两边一边残长64厘米,另一边残长61厘米,厚26厘米(图一)。该画像石浅浮雕。画面中心刻北斗七星,斗口向下。斗魁下是相互交叉的斧头与环首刀,刀左下角的图案似为蛇形。  相似文献   

18.
山东危山西汉墓出土陶器彩绘颜料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研究山东危山西汉墓出土彩绘陶器颜料成分,采用偏光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危山汉墓陶器彩绘颜料有朱砂、铅丹、中国紫(汉紫BaCuSi2O6)、铁红、铁黑、白土等。中国紫颜料首次在山东省的发现,扩大了该颜料的使用区域,具有重要的考古学意义。另外,还在紫色颜料中分析出了BaCu2Si2O7蓝色晶体,这是继中国蓝中国紫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9.
玉覆面是指用玉石缝缀于编织物上并覆盖在死者脸部的一组丧葬用玉。目前发现的玉覆面主要出土于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江苏、湖北等地,其制作形式也多种多样。据已发表的资料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多块玉石组合而成的组件,另一类是由整块玉石雕刻而成的单件,其流行年代自西周时期开始,至西汉早期结束[1]。辽宁普兰店姜屯汉墓(M45)出土了一件玉覆面[2],出土时编织物已腐朽,缝缀的玉件也较散乱(图一)。根据出土情况对这件玉覆面进行了复原,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