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次多 《中国西藏》2013,(6):87-87
杰帕、香三位大师是藏传佛教噶举派三个分支的代表人物。杰为塔布拉杰,即塔布·索南仁青,是米拉日巴大师的弟子和塔布噶举的祖师。帕为帕木竹巴·多吉杰布,是帕竹噶举的创始人。香为香·遵珠扎巴,是蔡巴噶举的开山大师。他们之间既是师徒关系,又是各自教派的开山人。在介绍三位人物之前,我想简略地说明一下噶举教派名称来历和大小分支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直贡”是地名,又译“止贡”、“枳孔”等,《明史》等汉文史料写作“必力工”,位于今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境内,地当拉萨吉曲河上游的秀绒河畔。 1179年,帕珠噶举的创始人帕珠·多吉杰布(1110——170年)的大弟子之一仁钦贝来到直贡地方,从木雅·贡仁的门徒手里接收了一座小庙,在此基础上创建了直贡替寺,从此兴盛发展起来的教派称为直贡噶举派,是达布噶举“四大八小”之一小派。  相似文献   

3.
从八邦寺文物看噶玛噶举派在康区的兴衰德格八邦寺是藏传佛教重要教派噶玛噶举派最有代表性的寺院,任建新发表在《康定民族师专学报》1995年第四期上的文章对其在康区的兴衰作了研究。文章说,在噶举派的众多支系中,曾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要算帕竹噶举、止贡噶...  相似文献   

4.
正"噶举"意为"口授传承"即"领受亲口传授的密咒教义"形成于藏传佛教后弘期,由玛尔巴大师开创,经米拉日巴大师继承,到达波拉杰大师时正式建立,并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大宗派。噶举巴支系众多,门派林立,所留存沿袭的艺术门类中,最让人称道的是其丹萨替风格的造像,以及噶玛噶赤派别的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5.
正噶举巴是藏传佛教各宗派中支脉最多的一个,因而影响遍及藏地,拥有众多的寺院和僧人。噶举巴有显宗佛法和密宗佛法的很多传承,内部区分为香巴噶举和塔波噶举两宗,其中,塔波噶举广泛兴盛于中部前藏地区,香巴噶举主要兴盛于后藏地区。香巴噶举  相似文献   

6.
第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1617年~1682年)是藏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出身于明末西藏山南地区琼结宗的一个贵族家庭。其父霍尔顿都饶登曾担任当时西藏的帕竹地方政权的宗本,其母贡噶拉则出身于后藏浪卡子宗的贵族家庭。其父母的婚姻是由当时已实际控制西藏大部分地区的后藏的第悉藏巴所促成的。在阿旺洛桑嘉措幼年时,琼结地  相似文献   

7.
才洛 《中国西藏》2015,(6):73-75
白噶寺位于西藏山南地区隆子县加玉乡,因著名的噶举派高僧竹巴·白玛噶布(1527—1596)曾在此修行而得名,具体建寺年代不详,现为藏传佛教噶举派(竹巴噶举)寺院。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藏》2009,(5):90-90
格桑曲杰在《西藏艺术研究》2009年第一期上发表文章。楚布寺是西藏佛教噶玛噶举教派的主寺,该寺流传的甲瑞居楚(汉乐十六种)是一种有别于西藏佛教寺院其它乐器形式的独具汉地器乐艺术特点的合奏乐,甲瑞居楚显现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西藏噶玛噶举教派与明朝廷、清朝廷之间及周边地方政权在历史上的特殊的宗教、政治关系和文化艺术方面的交往和沿革。  相似文献   

9.
噶举派是西藏佛教后弘期形成的一个颇具影响的教派。“噶举”是藏文的音译,又译作“噶居”等。“噶”是佛语或语旨之意,“举”是传承之意。可解释为一切护持佛法之三藏四续的传承,就是佛语继承者之意,也可旨教授传承者之意。第一种解释可通指佛教的一切传承和流派,因为佛教总源于佛陀之语录。第二种解释专指西藏佛教噶举派,因为噶兴派的四大语旨教授(又译四教诲)等殊胜教法源于底洛巴祖  相似文献   

10.
藏事宝典     
正藏事宝典桑顶寺桑顶寺又称"桑丁寺"或"桑定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羊卓雍湖西南一座险要陡峭的山顶上,该寺属于藏传佛教噶举派香巴噶举支派,是一座有300多年历史的古老寺庙。据《宗教源流晶镜史》记载,该寺由香巴噶举创始人琼波朗觉的四传弟子克尊·旬奴珠所建。另一说为15世纪初由博东巴·乔列南杰(1375-1451)所建。该寺为僧尼合住寺院,由西藏唯一的女活佛多吉帕姆主持。多吉帕姆,意译为"金刚亥母"。女活佛转世传承,至今已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噶玛噶举红帽系第二世活佛喀觉旺波为其上师噶玛噶举黑帽系第四世活佛若贝多吉所作传记为主要文本,结合《红史》《青史》《贤者喜宴》等典籍,探讨若贝多吉在西夏故地北五台山、河西甘凉两州的汉藏佛教寺院以及敦煌莫高窟等地的朝圣巡礼活动,复原诸多人名、地名与事件,认为直至元朝末年西北地区的诸多佛教圣地依然对来自西藏的高僧活佛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与感召力,元代西北地区是汉、藏、蒙古、党项、畏兀儿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2.
正宁玛是佛教在西藏最早形成的传承系统,且与吐蕃王朝相辅相成,高度重合。之后遂逐渐形成噶当、萨迦、噶举、格鲁等。吐蕃王朝之后,藏传佛教自此进入了各教派分头并进、各自发展成熟的局面,宁玛也成了佛教在西藏传播时间最久的一个派别。直到今天,西藏最早修建完成的桑耶寺,以及由鲁梅大师在后弘期之始兴建的敏珠林寺等宁玛巴寺庙,仍将西藏古代佛教艺术瑰宝,沿袭留存到了现在。  相似文献   

13.
采访手记     
正记者索穷,记者杜冬,作家佘学先,摄影师颜道靖四个人,构成了江孜采访组。我们在距离边境很近的噶举寺平台上向下眺望,谁也无法确认我们看到的遗迹是不是清代亚东关的遗址,最好的办法是走下去,虽然噶举寺门口的警示牌和在这里画壁画的小画师都明确告诉我们——有熊。但我们还是走了下去,在森林、草丛和溪流间摸索前进,不过是为了几百字的文字有信史可查。  相似文献   

14.
噶玛噶孜画派噶玛噶孜画派简称“噶孜”或“噶派”,是我国藏区三大著名画派(门孜、钦孜、噶孜)之一,大约形成于15世纪,由大画师南喀扎西以“门孜”为基础,结合当时的响铜雕塑,“丝唐”的艺术风格而开创。后来由他的得意门生曲扎西、朶学噶玛扎巴、扎西扎巴、弥觉多吉等继承,特别是弥觉多吉以先师理论为基础,结合实践,撰写了《线准太阳明镜》,为噶孜派的形成和发展总结出系统理论。 16世纪,噶孜派在藏区的影响越来越大,先后涌现出达波果巴、噶玛森哲、噶玛仁钦等一批著名画师。17世纪又相继出现爱巴古巴、霍尔·巴冲和却英多吉等,将噶孜派  相似文献   

15.
正一说西藏,无法将藏传佛教撇开,在荒寒的岁月长河中,它在高原的生长最为神奇。衍生的各种教派,其下分支最多的当属噶举派,它的历史久远,支系多到四大支八小支,数量之多,让熟悉它的人也一时说不全。然而,噶举派的一个支系,知道的人并不多,它虽属噶举派,却又不在人们所知道的四大支八小支之中,这就是我要说的香巴噶举。香巴噶举诞生在后藏的"香",也  相似文献   

16.
正噶玛噶举派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的一个支派,其创始人为都松钦巴。黑帽系是噶玛噶举派最主要的活佛转世系统,其法系继承人称为"噶玛巴",在明代汉文献中亦写作"哈立麻"、"哈立麻巴"、"葛哩麻"等。嘎玛噶举黑帽系活佛的转世始于噶玛拔希,为第二世噶玛巴,  相似文献   

17.
噶玛噶孜画派简称“噶孜”或“噶派”,是我国藏区三大著名画派(门孜、钦孜,噶孜)之一,大约形成于15世纪,由大画师南喀扎西以“门孜”为基础,结合当时的响铜雕塑、“丝唐”的艺术风格而开创。后来由他的得意门生曲扎西、尕学噶玛扎巴,扎西扎巴、弥觉多吉等继承,特别是弥觉多吉以先师理论为基础,结合实践,撰写了《线准太阳明镜》,为噶孜派的形成和发展总结出系统理论。噶派历史上出过许多名画师,通拉泽翁是当代  相似文献   

18.
藏事宝典     
《中国西藏》2010,(6):89-89
噶举派 “噶”,特指师长的言教;“举”,意为传承,合译作“口传”。此派尤其重视密法修炼,强调师徒口耳相传,所以称为“噶举派”。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黑水城出土《药师佛》唐卡黑帽上师身份的辨别入手,利用近年在宁夏、甘肃等地发现的图像材料,结合藏文史籍如《洛绒教法史》、《贤者喜宴》、《青史》等,重点分析黑帽与中原王朝,特别是唐宋以来王统正朔的渊源、西夏官帽对宋辽官帽形制的继承,进而讨论西夏后期帝师制度的出现及与僧官体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作者梳理了噶举派藏巴帝师与热巴帝师在西夏长达数十年活动的史实,指出藏传佛教噶玛噶举的黑帽来源于西夏帝师制度,代表正朔地位的黑帽的把持与传承引导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系统的建立,为蒙元至明代噶玛噶举教派用黑帽传承延续西藏地方与中原王朝的紧密联系,为汉地将大宝法王封号作为教派活佛转世体系,为清代达赖、班禅活佛转世系统的奠定,以及为后世中央政权与地方民族势力的交往等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黑水城出土药师佛唐卡黑帽上师身份的辨别入手,利用近年在宁夏、甘肃等地发现的图像材料,结合藏文史籍如《洛绒教法史》、《贤者喜宴》、《青史》等,重点分析黑帽与中原王朝,特别是唐宋以来王统正朔的渊源,以及西夏官帽对宋辽官帽形制的继承,进而讨论西夏后期帝师制度的出现及与僧官体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作者梳理了噶举派藏巴帝师与热巴帝师在西夏长达数十年活动的史实,指出藏传佛教噶玛噶举的黑帽来源于西夏帝师制度,代表正朔地位的黑帽的把持与传承引导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系统的建立,为蒙元至明代噶玛噶举教派用黑帽传承和延续西藏地方与中原王朝的紧密联系,为汉地将大宝法王封号作为教派活佛转世体系,为清代达赖、班禅活佛转世系统的奠定,以及为后世中央政权与地方民族势力的交往等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