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在西藏东南部的野外考察工作中,曾多次往返于林芝机场与林芝市政府驻地八一镇。途中经过的林芝市巴宜区布久乡,那里有座寺庙叫喇嘛岭寺,引起了我的关注。因为感觉林芝的寺庙不是很多,尤其是在八一镇城里,基本上就见不到寺庙,所以总想有机会时一定要到喇嘛岭寺去看看。经打听,喇嘛岭寺在林芝是影响比较大的一座寺庙,这更引起了我的兴趣。喇嘛岭寺在八一镇南面约30公  相似文献   

2.
孕寺沟神变白塔是拉卜楞寺第一景观。每天早晨,当金色的太阳从曼达拉山拗跳出时,塔下转经的人群已簇拥如云了。人流中有的在哺哺吟诵六字真言心经咒,有的五体投地绕培磕长头,有的大声唱玛尼赞歌……从牧区山乡,从异国他邦,聚汇在神变白塔下的男女老少,怀着各自的心愿,绕着塔和周围的玛尼“郭拉”(转经筒)不停脚地走着走着……高原雪域的藏族人大多信仰藏传佛教,转经绕塔更是他们生活中重要内容之一。因为修积未来之功德,莫大于念经。众多之俗民百姓终日为生计奔波,于是僧侣喇嘛为教民指点修积未来之术,是为转经。佛教认为:佛…  相似文献   

3.
流动的时光     
在时光里,追寻你流动的影子:此去经年,留下帕廓无数风情。围绕大昭寺的这条拉萨著名的转经道被人们习惯称为“八角街”,而它确切的藏文发音是“帕廓街”,“帕”意为中,“廓”意为转,这是拉萨主要的三条转经道中,中间的一条。而另外两条分别足在夫昭寺内的“囊廓”,意为小转.以及沿现在的江苏路、德吉路、林廓路、林聚路一周的大转经道,称“林廓”。这条古老的转经道,每天有无以计数的人按神指引的方向顺时针旋转着,簇拥着大昭寺这座神圣的殴堂。  相似文献   

4.
离木协不远的一座山口,有一座小寺,寺是土坯修建,很低矮。我去的那天,一位喇嘛正坐在昏暗处念经,门口坐了几个三岩的男人。本来我想进去,但坐在门口的中年汉子很反感地看我,摆摆手不让我进。 寺门前山脊上修有两座白塔。跟在几个妇人之后,我按序从左向右转经,并向白塔丢弃小石片。 三岩寺庙主要是宁玛教派(红教),也有原始的苯教寺庙。当地有三个大的寺庙,名字分别为察然寺、白日寺、瓦底寺。小的寺庙则无具体数目,和我常去的后藏一带相  相似文献   

5.
龙泉 《丝绸之路》2007,(4):50-51
当一位满脸沧桑的白发老阿依(奶奶),像一尊神圣的雕塑,出现在那曲一户人家门口时,那极富韵律地摇动着小转经轮的枯枝般的手,便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里;在拉卜楞寺人山人海般转“廓拉”的人流里,一位连站立都很困难的中年藏族病妇,在女儿搀扶下,仍然坚持在人流中一步一步挪动着转经;一位双腿残疾的妇女在冰天雪地的和日寺,孤寂地坐在冰冷的地上,用尽全身力气拉动巨大经桶下的牵绳时,让我更感动的是她们眼眸中的安详和幸福……这就是藏地极至虔诚信仰的感召力。奇特的转经,是这种信仰的外化和载体。昏暗的  相似文献   

6.
眼界     
《南方人物周刊》2014,(43):20-25
亚青寺 四川省白玉县昌台区阿察乡境内,亚青寺的雪景。亚青寺是世界最著名的掸院之一,建在四面环山的草原湿地上,有数万间修行者居住的小木屋,河流包围了整个寺庙的建筑群。亚青寺现有两万余僧尼常住,以河为界,分为觉姆(比家女众)、扎巴(出家男众)两区。因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岛上生活物资相当驶乏。这片修行的圣地起初由法王阿秋喇嘛于1985年建成,后因跟随阿秋喇嘛修行的觉姆众多.越来越多女信众慕名而来。  相似文献   

7.
在狮泉河和冈底斯山之间,有一个非常神秘的所在——扎达布日位于阿里狮泉河与冈底斯山之间的一个山谷里。初次来到此地,使我们不禁感到另有一番天地。一个狭长的山谷中横竖挂满了五彩缤纷的经幡,满谷中的帐篷星罗棋布,各种大小车辆摆满了谷底的河床,遍野是人山人海,老老少少,男男女女,转山朝寺的、磕长头转经的、沐浴或是捡灵物的,比比皆是。平时只有一个小寺和几个僧人的偏僻山谷,朝圣季节竟变得如此热闹,真有点令人不可思议。水山的化身奇妙的石耳峡谷东面有个较大的平台,扎达布日寺就建在了那个平台的中央。庙中佛像不多,只…  相似文献   

8.
一位蒙古族穷苦农家的孩子,先是出家当喇嘛,后来呼拉拉揭竿而起,再后来成为伪蒙军总司令,独霸一方,他的人生际遇起伏跌,本文有真实记载。“三喇嘛”的升迁内蒙的土默特右旗,在老哈河和西拉木伦河的交汇处,是一片半农半牧的沃土,河的左岸连绵的半丘陵地带,有一...  相似文献   

9.
上寺梵天院及其明代壁画蔡运生上寺梵天院坐落在四川省剑阁县下寺镇上寺村二组,小地名叫活龙山。它背靠凤凰山.西临铁佛山,被清江河和黄砂河三面环绕,是川北著名的明代佛教古刹。据《剑阁县续志》记载,“上寺,一名梵天院.由中寺循清水而上,两山壁立,疑若无路,行...  相似文献   

10.
人物:八哥,松山村一年轻小伙。尕三妹,阳山村一年轻姑娘。黑哥,松山村人王哥,尕三妹的阿哥管家,松山寺喇嘛群众演员,甲、乙[松山林外景及"花儿"会场场景,伴《花儿与少年》音乐,拉开序幕。]画外音:这是流传在青海河湟两岸的一个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它讲述了民和县峡门"花儿"会的来历,以及河湟先民对爱情生活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1.
在大别山南麓的安徽省太湖县境内,流淌着一条很小的河。河的下游有一个非常热闹的古镇,昔有云游僧人,来到这个古镇,迷恋于古镇美丽的风光,在镇上建了一座寺庙,名日廨院寺。那条河正从廨院寺前流过,河因而得名寺前河,镇也因而得名寺前镇。赵朴初就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赵朴老虽离我们而去了,但在寺前河一带仍流传着不少他小时候的故事。笔特意搜集了一些,把它撰写出来,以飨读,并以此寄托我们对赵朴老的无穷哀思。  相似文献   

12.
人物:八哥,松山村一年轻小伙. 尕三妹,阳山村一年轻姑娘. 黑哥,松山村人 王哥,尕三妹的阿哥 管家,松山寺喇嘛 群众演员,甲、乙 [松山林外景及"花儿"会场场景,伴《花儿与少年》音乐,拉开序幕.] 画外音:这是流传在青海河湟两岸的一个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它讲述了民和县峡门"花儿"会的来历,以及河湟先民对爱情生活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3.
大墩岭     
行走在山路,我总是犹豫不决.虽然我知道山里的每一条岔道都能通向山外,但我不知道该选择哪条路.看似平坦的路,却不一定能走得出去.这不,行走在山路上,我前面的终点是远在东山岭上的大墩岭,但拐来拐去还在山岭间盘旋,虽然我的眼睛已经清晰地看见了大墩岭,但我的脚还没有踏上大墩岭的土地一步.其实开着车上山就是一个错误.多年来,我们把路交给了车子,而我们的双脚已走不动路了,一些原本很好的路,在我们脚下就变得不好走了,以至于有时候会走不下去.如此想来,今天我即便到了山顶,也达不到目标.每次从大墩岭脚下走过,我总会怀着一份敬仰.这座并不算太高的山(我查了一下,大墩岭的海拔高度为2780米,和互助众多的高山比起来,这真的算不了什么),因为和我们离得如此近,又因为人们赋予它太多的信念,才使这座并不算出名的山给了我一份敬仰和向往.  相似文献   

14.
孔萨益多先生原名益西多吉.1916年出生在西藏日喀则地区江孜县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当他还不满7岁时.被在扎什伦布寺里当铁捧喇嘛的叔叔古操接进扎寺学习藏念经.他和几位年长的师兄同拜一位年迈的喇嘛为师.开始了学经生活.一年后.经过考试,益西多吉成为寺里正式的扎巴.  相似文献   

15.
瞿昙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后经永乐、洪熙、宣德等数朝代,才建成一座宫殿式的佛教寺院,至今有将近七百年的历史,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说,元代末期,有个名叫三罗喇嘛的出家人,他原是西藏山南卓隆地方人,为佛教噶举派高僧,曾在青海湖海心山修行,后来到乐都南山的古龙洞修炼,他看到乐都瞿昙沟这块地方,前有凤展单翅的漫坡照山,后有罗汉山,东北有如锁的峡关,西南有如屏的巴颜山,中间有逶迤如带的溪水,这里群山环绕,藏风聚气,真是建造寺院地脉风水俱全的好地方.所以三罗喇嘛首先在这里搭起了一座小经堂,这小经堂就是瞿昙寺的前身,三罗喇嘛就是瞿昙寺的奠基人.三罗喇嘛后被尊称为瞿昙寺的第一代活佛.  相似文献   

16.
八廓街.这条围绕大昭寺的古老转经道.已经有了1300年的历史.如一位沧桑老人.见证了拉萨古城的过去和今天。漫步在这条转经之街、商业之街,化之街上,感受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仿佛能听到这条老街喃喃的述说。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土族聚集地——三川采访时,在被称为安多藏传佛教圣地之一的崖寺发现了一出由土族喇嘛上演的传统话剧《诺延审喇嘛》。现将其序解如下: 序言 《诺延审喇嘛》一剧中的主角是一个头戴乌纱帽,身穿蟒袍,腰系玉带,脚蹬朝靴的朝廷命官,土语称“诺延”。侍候诺延的有:同事、书童、烟装其(给诺延装烟的人)、哑巴(给诺延做滑稽动作的人)、差役(两人或  相似文献   

18.
<正>驻村工作地是我们的调研大本营,集吃、住、娱于一身。结束一天的调研、测绘、摄影后,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回到这个驻地一起分享当天所获的成果。一周的深入访谈,共走访了17户。其中有已退休的村干部、现任村干部、寺庙唯一的喇嘛、房屋历史最悠久的主人、措高村小卖铺、措高村村医等。"文化大革命"之时,旧多钦寺被损毁。现在的多钦寺是后面新建的,里面住着一位喇嘛,村子里面有需要时,  相似文献   

19.
王远昌 《旅游》2009,(10):70-70
平江路是老苏州的一块底色。不仅有千年古河特有的温润,还有江南巷弄散发的厚重气息。 平江路纵贯苏州市东半部的平江区.南北走向,是一条傍河的小路.北端临近拙政园,南眺网师园,全长1606米。说是一条路.其实是一条不能再窄的巷,一条苏州最古老的街道之一。早在南宋的苏州地图《平江图》上.平江路即清晰可辨,是东半城的主干道。  相似文献   

20.
沈阳市实胜寺78岁的大喇嘛召勿力吉无疾园寂,遗体火化后出现“五彩”舍利子,在我国实属罕见,可谓珍奇,在佛教界引起轰动,很值得研究。 一、喇嘛高僧——召勿力吉其人 喇嘛高僧姓白,名召勿力吉(蒙古语,意为一百个吉祥),蒙古族人,于1915年12月23日出生于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七家子乡的农民家庭。1922年7岁时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