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丝绸之路上的佛教密宗唐晓军佛教密宗,原形成于印度。公元7世纪时,吐蕃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诸部,建立了吐蕃王朝,密宗开始传入西藏地区。公元8世纪,印度僧人莲花生应吐蕃赤松德赞之请,入藏传播密宗,成为第一位在藏区传授密宗修法的大师。在藏传佛教...  相似文献   

2.
正上路弘法提起藏传佛教噶当巴的历史,不得不从这样的一则故事开始:公元9世纪中叶,与他的吐蕃先祖们相比,显得更为崇尚佛教并采取了一系列激进措施的赤祖德赞热巴巾被谋杀后,其兄达玛邬东赞(被称为"朗达玛",意为"头上长角的达玛"或"牛魔达玛")上台执政,开启了吐蕃历史上最为严苛的一次"禁佛"运动,佛教遭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之后,"朗达玛"被佛教僧人拉隆·贝吉多吉刺杀,最终导致了吐蕃王朝的分崩离析,难复统一。  相似文献   

3.
宁玛派是西藏佛教中苯教文化气息最浓且最具有藏民族特色的一个派别。”宁玛”(Rnying ma)一词有”古旧”和”古老”的意思,之所以被称为宁玛派,不是因为其实际创宗的历史悠久,而是所奉行的教法渊源流长,基本上继承了公元八世纪吐蕃时期由莲花生,无垢友、贝惹杂纳等传下来的密法、修行方式和咒语咒术等。莲花生在调和西藏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  相似文献   

4.
正格鲁巴是藏传佛教各支系中形成最晚,出现最迟的一个教派,但时至今日最为普及、影响最大。格鲁巴在获得兴盛繁荣之后,特别是在其主导甘丹颇章地方政权时期,西藏佛教艺术的筑、绘、塑、铸、雕、印等方面,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官办、民营绘塑行业组织齐头并进,勉唐、青孜、噶玛噶赤等绘画流派继往开来,从而形成了极具西藏本土特质的一统江山的"宫廷"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5.
噶举派是西藏佛教后弘期形成的一个颇具影响的教派。“噶举”是藏文的音译,又译作“噶居”等。“噶”是佛语或语旨之意,“举”是传承之意。可解释为一切护持佛法之三藏四续的传承,就是佛语继承者之意,也可旨教授传承者之意。第一种解释可通指佛教的一切传承和流派,因为佛教总源于佛陀之语录。第二种解释专指西藏佛教噶举派,因为噶兴派的四大语旨教授(又译四教诲)等殊胜教法源于底洛巴祖  相似文献   

6.
陆离 《敦煌学辑刊》2005,(3):110-121
本文重点对敦煌、新疆等地吐蕃时期石窟中着虎皮衣饰神祗、武士图像的内涵、年代进行研究,认为吐蕃占领河陇西域时期敦煌、龟兹等地的佛教石窟壁画、雕塑中着虎皮衣饰的神祗、武士形象实际与吐蕃民族的虎崇拜和吐蕃王朝的大虫皮制度有密切关系,吐蕃民族的虎崇拜和吐蕃王朝的大虫皮制度对蕃占敦煌、西域等地的石窟造像产生了直接影响,敦煌、西域石窟中的神柢、武士形象所着之虎皮衣饰对研究吐蕃大虫皮制度的具体内容有重要价值。这些吐蕃王朝时期佛教造像艺术中的特有内容又为后世藏区以及周边南诏、西夏等民族政权的佛教艺术所传承,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古格王朝是西藏历史上一个神秘的王朝,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古格王朝崇尚佛教,多次派人到克什米尔学习和翻译佛经,王朝历经数百年不衰。然而,拥有如此成熟、灿烂文化的王国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突然彻底消失,给人类留下不解之谜。随着不断发掘的雕刻、造像及壁画,让我们得以一睹这个神秘王国曾经的辉煌。  相似文献   

8.
陆离 《敦煌学辑刊》2005,(3):110-121
本文重点对敦煌、新疆等地吐蕃时期石窟中着虎皮衣饰神祇、武士图像的内涵、年代进行研究,认为吐蕃占领河陇西域时期敦煌、龟兹等地的佛教石窟壁画、雕塑中着虎皮衣饰的神祇、武士形象实际与吐蕃民族的虎崇拜和吐蕃王朝的大虫皮制度有密切关系,吐蕃民族的虎崇拜和吐蕃王朝的大虫皮制度对蕃占敦煌、西域等地的石窟造像产生了直接影响,敦煌、西域石窟中的神祇、武士形象所着之虎皮衣饰对研究吐蕃大虫皮制度的具体内容有重要价值.这些吐蕃王朝时期佛教造像艺术中的特有内容又为后世藏区以及周边南诏、西夏等民族政权的佛教艺术所传承,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噶当(bka gdams)派,亦译作迦当派、甘丹派等。是西藏佛教“后弘期”最早出现的一个教派。西藏佛教宗派的名称,一般以寺院名称和地方名称命名者占多数,也有以所传教法或其特征命名的。噶当派是以其所传教法的特征命名的。“噶”为佛语,“当”为教授或教诫,噶当派认为,对于佛陀释迦牟尼的言语,应该不分优劣、不作取舍地把一切言语作为一个人成办佛道的教授,不折不扣地付诸实践,故称为噶当、意即“佛语教授”。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藏》2009,(5):90-90
格桑曲杰在《西藏艺术研究》2009年第一期上发表文章。楚布寺是西藏佛教噶玛噶举教派的主寺,该寺流传的甲瑞居楚(汉乐十六种)是一种有别于西藏佛教寺院其它乐器形式的独具汉地器乐艺术特点的合奏乐,甲瑞居楚显现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西藏噶玛噶举教派与明朝廷、清朝廷之间及周边地方政权在历史上的特殊的宗教、政治关系和文化艺术方面的交往和沿革。  相似文献   

11.
2003年,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次题为《喜马拉雅艺术》的特别展,展出了一批印度、尼泊尔和中国西藏地区的佛教艺术珍品,其中绝大部分均为首次公布于众。展品中有几件精美的铜佛造像标明是来自西藏西部的古格王国,从而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古格王国是在统治西藏高原三百多年的吐蕃王朝灭亡之后,由其直系后裔在西藏西部建立起来的一个区域性地方政权,这个以佛教为立国之本的小王国兴起于公元10世纪中叶,最后被邻近的拉达克人在17世纪中叶所灭,前后历时长达七百余年。由于古格王国地处我国西部边陲,与其周边信仰佛教的…  相似文献   

12.
书讯     
藏民族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电要很好地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问题,于乃昌发表在《中国藏学》1999年第三期上的文章探讨了这个问题。文章说,西藏传统文化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吐蕃王朝建立以前的远古文化,吐蕃王朝时的奴隶制文化,吐蕃王朝崩溃到13世纪西藏政府归于...  相似文献   

13.
潘世杰 《收藏家》2011,(9):77-82
雅鲁藏布江南部的雅隆河谷,公元7世纪初兴起了雅隆王朝(即吐蕃王朝)。公元629年西藏吐蕃政治家、军事家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定都(逻娑luosuo)拉萨,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吐蕃王朝。并同唐朝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公元641年松赞干布迎娶大唐公主文成入藏和亲,使藏汉民族的关系以及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西藏桑耶寺、托林寺是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其中桑耶寺设计理念主要依据佛教《阿毗达磨俱舍论》,深受印度佛教影响,也是吐蕃时期西藏密宗信仰的直接反映.而托林寺最早建造之迦萨殿则是仿照桑耶寺修建,同样受到印度佛教影响.两寺在清代还被故宫、承德外八庙部分寺院建筑所模仿.  相似文献   

15.
西藏向来是中国一个传统信仰极其浓厚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洞悉西藏传统信仰的历史演变背后的社会发展,成为客观立体地分析藏文化的关键所在。以往由于吐蕃王朝前史料的匮乏,人们对于西藏的认识常止步于吐蕃王朝时期。但随着近些年相关学科和研究的不断拓展,吐蕃王朝建立前的西藏社会及其分期研究越来越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正暮鼓晨钟的宗教生活为西藏披上了神秘面纱。在数千公里的青藏、川藏线上,随处可见信徒以磕"等身长头",即每走一步便全身俯地的方式行进在朝圣路上。他们的目的地是位于拉萨老城中心的大昭寺,那里供奉着由文成公主请到吐蕃的佛祖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公元7世纪,佛教分别从印度和大唐王朝传到吐蕃,并仅仅用了200多年就代替了西藏本土宗教——苯教,成为当地主要宗教。第一位活佛的诞生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为解决教派和寺院首领传承问题,依据西藏古老的灵  相似文献   

17.
《恶趣清净怛特罗》多用于丧葬仪礼,自吐蕃时代已被翻译成藏文并收录于当时王室公认的译经典籍《丹噶目录》中。在现存的新旧两个译本中,尤其是属恶趣清净怛特罗新译本中,九佛顶曼荼罗图像在吐蕃占领期的敦煌、西夏时期的榆林3窟及西藏西部的帕尔噶尔布等诸多石窟寺院中均有发现。本文拟据此并结合汉藏佛教史籍中与恶趣清净新译派九佛顶曼荼罗有关的文献,探讨属恶趣清净系九佛顶曼荼罗图像的配置及该曼荼罗在敦煌、西藏西部各时期思想功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刘伟 《中国西藏》2008,(6):6-13
达赖这个称谓不是达赖喇嘛自封的,不是藏传佛教自己创造的,也不是旧西藏统治阶层封予的,更不是外国人封赠的。"达赖"称谓最早是中央王朝册封的,称谓表达了多民族的语言特色。明末时期,藏传佛教众多教派中以萨迦、噶举、噶当为最,但许多僧人胡作非为,忘却佛祖教诲,追逐名利,不守戒律,不遵守寺规,不敬师傅,吃喝  相似文献   

19.
佛教从唐朝和印度、尼泊尔传入西藏(吐蕃)后,在西藏发展形成了一个有别于其他地区的佛教系统——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分为很多派系,主要有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觉朗派(四大八小)。15世纪宗喀巴创立了格鲁派,格鲁派的代表性寺院有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和扎什伦布寺,合称西藏“四座格鲁派寺院”。  相似文献   

20.
殷安妮 《收藏家》2006,(5):11-15
唐卡(藏语音译)是有着鲜明民族特色和浓郁藏传佛教艺术风采的佛像画。其特点是运用鸟瞰全局和散点透视结合的手法,将远景近物组织在同一个画面里,向佛教众生宣传佛教教义及佛祖生平事迹。按照佛教的教义,“若有众生于佛灭后,造主形象,幡花众香持用供养,是人来世必得念佛清净三味……除却百亿那由他恒河沙劫生死之罪”。因此,自佛教传入中国之始即出现了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的刺绣佛像,崇奉者通过针黹的繁复精致,表达虔诚礼佛的心态。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吐蕃王朝之后,富于藏族特色的唐卡也出现了。早期的唐卡是写在织物上的文告,形制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