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波密紫堇     
正中文学名:波密紫堇拉丁学名:Corydalis pseudoadoxa形态特征:无毛草本,高5~25厘米。根茎短,具鳞茎;鳞片数枚,覆瓦状排列,卵形至近圆形。茎1~4厘米,直立或弯曲,不分枝,近裸露,基部变细。基生叶2~6枚,叶片轮廓近圆形至宽卵形。总状花序顶生;花瓣蓝色,花瓣片舟状卵形,背部鸡冠状凸起,矩圆筒形,与花瓣片近等长,稀稍短,  相似文献   

2.
刺续断     
正拉丁学名:Acanthocalyx nepalensis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茎单一或2—3分枝,高10—50厘米,上部疏被纵列柔毛。基生叶线状披针形;茎生叶对生,2—4对,长圆状卵形至披针形,向上渐小,边缘具刺毛。假头状花序顶生,含10朵花以上,有时达20朵花,枝下部近顶处的叶腋中间有少数花存在;总苞苞片4—6对,坚硬,长卵形至卵圆形,边缘具多数黄色硬刺,基部更多;小总苞钟形,无柄;花萼筒状,下部绿色,上部边缘紫色,  相似文献   

3.
西藏报春花     
《西藏人文地理》2016,(4):16-17
正学名:杂色钟报春(Primula alpicola Stapf)为报春花科报春花属下的一个植物种。产地生境产于我国西藏东南部(朗县、米林、林芝)。生长于水沟边、灌丛下和林间草甸,分布在海拔3000-4600米。不丹亦有分布。形态特征多年生粗壮草本,具粗短的根状茎和多数长根,除花序外,无粉状附属物。叶矩圆形至矩圆状椭圆形,长10-20厘米,宽3-8厘米,先端圆形,基部截形至圆形,有时微呈心形或短楔形,边缘具小牙  相似文献   

4.
正拉丁学名:Arabidopsis himalaica形态特征: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株被单毛与2叉毛。茎单一或丛生,直立,多数分枝,下部常为紫色,茎下部的茎生叶长圆状椭圆形,顶端急尖,边缘有疏齿,基部渐窄成柄;上部的长圆形,顶端尖,边缘有波状齿,基部抱茎,再向上则变为苞叶。花序伞房状,结果时伸长;花瓣淡红色,椭圆形,爪部窄。花期6月。生活习性:分布在云南、四川西南部、西藏。生长于海拔2000~3000  相似文献   

5.
达观斋收藏有一件特殊的兵器。此器通长27厘米,刺长16.5厘米,宽2.8厘米,茎长3厘米,宽1.1厘米,锤体长6.5厘米,中间直径为4.1厘米,两端直径为3厘米,锤体中部有一个2×1厘米的长方形孔(图一)。此器造型独特,由一把扁茎短剑插入一个圆鼓形锤体中,剑身高出锤体平面16.5厘米,剑茎突出  相似文献   

6.
美花山蚂蝗     
正学名:美花山蚂蝗(Desmodium callianthum Franch.)豆科山蚂蝗属下的多年生草本亚灌木。产于云南、四川、西藏等地。产地生境产于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及西南部、西藏东南部.生于山坡路旁、灌丛、林中、水沟边或河谷侧坡砾石堆上,海拔1700~3300米。形态特征灌木,高达2米。多分枝,幼枝具棱角,几无毛。叶为3小叶的复叶;托叶钻形,长约5毫米,宽l毫米,脱落;叶柄长1~3厘米,纤细,疏被短柔毛或近无毛;小叶纸质,卵状菱形或卵形,顶生小叶长1.3~4厘米,宽1~3厘米,先端钝尖,有  相似文献   

7.
罗氏马先蒿     
正罗氏马先蒿,多年生草本,高7~15厘米。茎黑色,纵沟中有成行的白毛。叶基出者成丛,茎生者常3~4枚轮生;叶片披针状矩圆形至卵状矩圆形。花序总状,常较紧密;花2~4朵轮生;苞片叶状;花萼钟状,外被白色柔毛,前方极微开裂,齿5,后方1枚较小,密被长柔毛;花冠紫红色;果实卵状披针形,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和西藏东部。生于海拔3700~4500米的高山湿草甸中。  相似文献   

8.
赤斑羚     
正拉丁学名:Naemorhedus baileyi别称:红斑羚、红山羊、红青羊科:牛科是典型的林栖动物,体长95~105厘米,肩高60~70厘米,体重为20千克左右。四肢粗壮,蹄子较大。多活动在密林深处较空旷或林缘多巨岩陡坡的地方。活动范围小而较固定,活动高度一般不超过林线上限(除少数外)。雌雄均具一对黑色角,短而圆,向上后方倾斜,基部  相似文献   

9.
金脉鸢尾     
正学名:金脉鸢尾(Iris chrysographes Dykes)别称:金纹鸢尾、金网鸢尾产地生境产于中国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生于海拔1200~4400米的山坡草地或林缘。形态特征金脉鸢尾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基部围有大量棕色披针形的鞘状叶。根状茎圆柱形,棕褐色,斜伸,外包有老叶的残留叶鞘及棕色膜质的鞘状叶;须根粗壮,黄白色,有皱缩的横纹,生于根状茎的一侧。叶基生,灰绿色,条形,长25~70厘米,宽0.5~1.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鞘状,无明显的中脉。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相似文献   

10.
正2009年5月,黑龙江省双城市文物管理所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在团结满族乡连丰村老房身遗址中采集到一副石磨。石磨为圆形,外缘直径均为38厘米;花岗岩材质,分上下两扇,上扇厚12.3、下扇厚12.5厘米,中央有磨脐孔;上扇底面和下扇上面围绕磨脐孔呈辐射状均匀雕刻着6组斜线形磨齿。石磨上扇中央的磨脐孔直径3厘米,进料孔(即俗称的磨眼)距其2厘米,料孔直径2.5厘米;料斗深4.5厘米,直径是25厘米;上扇有呈半  相似文献   

11.
扶风县博物馆近年在扶风地区征集到大量历代古钱,有些系珍稀品,现按时代要述如下: 1.字刀,1枚,县博物馆旧藏。圆折通长14、柄长5.7、刃宽1.6厘米,重10克(插一:1)。 2.“共”字钱,1枚,1978年8月扶风县召公收购站拣选。直径4.5厘米,重8克,圆形圆孔,内孔小,体薄,无内外廓,篆体(插一:2)。 3.重一两十二铢,1枚,1978年召公收购站拣选,直径3.6厘米,重7克。圆形圆孔,背平夷、无内外廓、面部稍突隆,右旋读,篆法奇古。以“铢”、“两”计始于秦,此钱系  相似文献   

12.
2011年,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征集了一块元宝石,石块由青色大理石凿刻而成,质地光滑,做工精湛.呈耸肩平底状.上部宽105厘米,底部宽50厘米,厚52厘米,重约150千克.元宝石正面阴线雕刻瑞兽吐泉图(泉为圆廓方穿),近缘部置边框,框内刻波浪纹.俯视面呈长方形,中部凹处凿刻多枚圆形圜底浅坑(直径多为4厘米左右),两端肩部凿刻数组交错凹槽,用以防止踹工脚下打滑之用,部分已磨平,使用痕迹十分明显.腹部两侧各凿刻一方形或半圆形小洞,应为搬运元宝石之手扣.底部平整光滑,等距凿刻有21条平行凹槽,凹槽宽1厘米,深0.5厘米,间距2厘米.凸棱部十分光滑细腻,为长期使用所致(图一).  相似文献   

13.
1988年4月,湖南省零陵地区文物工作队在永州市木材公司院内清理一座西汉墓,出土有五面铜镜,这是零陵地区出土铜镜最多的一座墓葬。神兽纹镜2面:l、规矩四神兽纹镜。四叶座,座基为双边线正方形,每边下方有两只神兽,神兽与镜缘间有一圈0.7厘米宽的林纹,素缘宽1.5厘米,略内倾。直径11.4厘米,厚0.4厘米,镜面略呈弧形,色黄而光亮。2、四乳神兽纹镜。圆纽四叶座,圆座基,四乳亦有圆座。每两乳之间是一龙或一虎,其中一龙的头下部铸有一工整的“王”字。直径13.l厘米,厚0.5厘米,平缘宽1.5厘米。铭文镜3面:l、昭明镜。乳纽圆…  相似文献   

14.
<正>凸钉装饰玻璃碗(见图1):北周天和四年(569年),1983年出土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深沟村李贤夫妇合葬墓中,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该碗是通过丝绸之路流传到中国的萨珊玻璃系典型代表作,造型精美,晶莹剔透,器形完整。1996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定其为"国宝"。玻璃碗高8厘米,直径9.5厘米,直口、矮圈足,圈足是一个直径3.1厘米的突起凹球面(见图2)。玻璃为淡黄绿色,内含直径不超过0.5毫米、分布均匀的小气泡。碗腹深6.8厘米,腹下部最大径9.8厘米,内壁光洁、透明。外壁有金黄色的分化层,并上下错位排列两周凸起的圆形装饰,圆形很不规则,呈扁椭圆形,  相似文献   

15.
子龙鼎是目前发现的商末周初形体最大的圆形青铜鼎。该鼎通高1.03米,耳高22厘米,腹深43厘米,足高36.5厘米,体积仅次于陕西淳化县出土的蹄足鼎(高122厘米),但年代要早于淳化鼎。子龙鼎立耳外撇,大口,折沿,深腹,下腹微鼓,圜底,三足粗壮呈蹄足型。上腹部饰三组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通州区潞城镇后北营村发掘了一座元代土坑墓,出土了八思巴文铜钱"大元通宝"4枚。这4枚铜钱均为圆形,方孔,光背,周郭完好,制作较为精致。标本一直径4.07、穿径1、郭宽0.13厘米,重18克(图1);标本二直径4.1、穿径1.02、郭宽0.18厘米,重25克;标本三直径4.2、穿径1.11、郭宽0.18厘米,重20克;标本四直径4.18、穿径1.12、郭宽0.16厘米,重23克(图2)。钱文为八思巴文,读法为上下左右。  相似文献   

17.
吕遇春  熊友陵 《文博》1989,(3):83-83,82
1987年10月4日,江西省丰城县博物馆征集到一件大型长鼓舞人饰青瓷博山炉,此炉现藏于该馆。据当事者荣塘乡前坊村农民吕云德介绍,这件博山炉是1986年11月他在建房挖基时发现的,出于一座墓葬之中,同时出土的其他器物均被打烂,保存下来的仅有此物。此博山炉由托盘、炉身、炉盖三部分组成,通高34.3厘米(图一)。托盘为圆形,直径22厘米,底部有一直径5厘米的圆  相似文献   

18.
最近,林县文化馆在距县城东南15公里的横水乡九家庄村东发现一座金代石塔。此塔座北朝南,通高4.10米,塔尽为一厚33、直径116厘米的圆形青石,其上为双层须弥座构成的基座,高10.7厘米,上枭雕单层仰莲,下枭雕双层覆莲,束腰力一鼓形石,高52厘米,直径为65厘米。塔身高107厘米,  相似文献   

19.
2001年6月新郑博物馆职工石风岭于郑韩故城西城宫殿遗址西南隅地表瓦砾堆中采集到一枚瓦当,圆形,当面直径15厘米,当沿宽1.8厘米,厚3厘米,边轮深1.3厘米.当心有一半球形饼心,其外由三道弦纹分割的四个扇面形区间中,压印阳文篆书"新郑瓦当"4字,上下右左对读.  相似文献   

20.
1958年,四川省芦山县新开清仁堰,在今仁加乡后坝山坪上挖渠道时,发现窖藏的铜剑二把,铜印四枚,铜泡二枚。铜剑的一把为柳叶形,扁茎,茎上有两孔,无格无镡。铜印都是圆形,有钮,横穿,正面阴刻文字或符号(原件现存四川省博物馆)。经过反复审视,四枚古印的文字符号,各有明显的主题图象。最大一枚为“族徽”的象征,直径3.6厘米,正上方有只人眼睛的图形,正下方有个似蜂的昆虫,可能是古代一个民族崇拜的图腾(见拓片图一)。次大的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