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真正意义上的"左翼电影",不仅与程季华等学者定义的"左翼电影"有别,而且与当时国民党提倡的"教育电影"有别。在国民党方面看来,20世纪30年代获得其推崇和褒奖的电影,并非"左翼电影",而是"教育电影"。作为两种政治属性截然不同的电影类型,"教育电影"与"左翼电影"可谓界限分明。尽管如此,在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影片中,"教育性"与"左翼性"的元素常常同时并存,使得它既可成为具备政治合法性的"教育电影",又可成为"左翼电影"。这导致国民党党政部门在给这些电影定性时出现混乱,在1933年的"浙省密报事件"和"艺华事件"中互相指责,并导致了国民党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委员会的改组与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的成立。但由于"左翼电影"的制作策略等原因,不管是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委员会,还是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都对他们认定为"左翼电影"的电影,大多采取修剪而非禁映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陈永祥 《安徽史学》2005,10(6):55-61
以成立中国电影文化协会为标志的中国电影文化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运动从兴起到抗战全面爆发,始终得到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支持和直接领导,无论是电影创作与生产,还是电影理论批评,都显示出中国电影发生了巨大转变.很多本身即为共产党人的左翼文艺工作者,通过与电影界的交往、合作,广泛吸纳电影界人士加入左翼阵营;而当时的电影演员也大多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这一运动,他们通过发表电影评论,开展电影创作,使左翼电影深入社会各阶层,大大传播了中共的主张,发扬了进步电影艺术,推动了中国早期电影的发展,显示了中共夺取新的文化阵地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的成立,是国民党电影检查制度建立之后,在左翼电影勃兴的现实威胁下更趋保守的反映,也是国民党电影检查制度形成并完善的重要环节,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国民党对电影的集中管理与控制。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既有对前教育、内政部电影检查委员会工作的继承性,也有其自身工作的拓展性。就国民党创设其初衷而言,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的工作自有其成效,但又并不完全似国民党当初之预期。  相似文献   

4.
林珏冰 《区域治理》2022,(9):186-189
在金融资本和互联网的共同推动下,中国电影市场在其他传统媒体遭受寒潮侵袭的时候获得了奇迹般的发展.中国电影企业在深耕国内市场、积极整合业内资源,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的同时也已加快了国际化步伐,中国电影产业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好、增长最快的第二大电影市场.本文主要从金融领域资本和互联网的齐齐涌入对中国电影市场发展产生的影响入...  相似文献   

5.
李莎莎 《神州》2012,(5):177-177
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在经济腾飞之时,其文化也受着西方文化的大规模冲击。电影作为文化的传播载体,外来电影的文化冲击对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中国电影需要根据时代需求不断创新,使电影产业改造面向国际化市场,使中国电影真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刘艳 《沧桑》2009,(5):21-22,24
如果不同艺术门类可以比较的话,民国时期的电影成就肯定超过了绘画,可以和京剧不分伯仲。作为中国民族电影制片、发行和放映业的核心基地的上海,从1896年电影传入中国开始,得益于欧美电影的影响及中国影人的努力,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本土电影从无到有,并逐渐获得了长足的进展。风起云涌的制片企业、日益成熟的影院经营和电影发行体系、大量电影书刊、电影学校及其电影人才的培养等等,就是上海作为民族影业基地贡献给中国电影的一道绮丽的风景。在抗战电影、左翼电影运动和国防电影运动中,上海电影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     
《贵阳文史》2012,(1):17
1976年"四人帮"粉碎之后,政治上、经济上的拨乱反正,中国文艺的春天来到了,被禁锢的戏剧、电影重新与观众见面,电影创作又迎来了新的春天。通常把1976年——1989年称为中国电影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8.
张跃龄 《丝绸之路》2014,(14):48-50
城市发展与电影艺术之间关系密切,两者相互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电影作为推广城市形象重要且独特的载体,展现出各个城市不同的文化景观。本文结合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国城市电影情况,以北京、上海、重庆为例,研究分析了中国电影是如何反映城市现代化形象的。  相似文献   

9.
汪朝光 《文史博览》2007,(11):26-28
为维护新生政权、清除美国的社会影响,从1949年开始,新中国在电影文化上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最终将美国电影在中国大陆实行了为期数十年的全面禁绝。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上海开埠以后100年的发展历程,糅杂了中与外、土与洋、旧与新等多重因素,形成了极具国际性、现代性而又不全脱本土特质的风貌。电影是上海的特色产业,也是上海城市文化的象征之  相似文献   

10.
王金雪 《神州》2014,(17):154-154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英文电影涌入中国的影视文化市场,英文电影的汉译名,对于中国观众的观影选择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影业的商业化和产业化,电影名的翻译应具有更强的目的性,以更好地服务于电影应达到的信息功能、美学功能和尤为重要的商业功能。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依据,把电影看作有目的的交际行为,探索电影名的汉译策略,以满足电影产业化对电影名翻译所提出的新要求,更好地实现其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1.
赵曦 《神州》2012,(21):195
中国西部电影作为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史上最突出的思潮和现象之一,已经构成了可观的创作成绩和成熟的艺术样态。本文以中国西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的演变为研究对象,将其放置在西部电影的发展链条之上,透过对其形象塑造的分析,试图梳理中国西部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2.
许卓艺 《神州》2013,(8):37-37
电影是现代艺术的重要载体,是一种综合艺术。美国电影无论从思想还是电影拍摄技术及内容都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有人认为美国的电影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侵略"。中国电影只有以自身传统为基点,进行创新才能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逐步打破美国电影的垄断。  相似文献   

13.
索穷 《中国西藏》2006,(4):90-92
2005年是“中国电影100周年”。作为中国电影的组成部分之一,西藏的电影事业也走过了50多年的风雨历程。回首往事,有很多值得回味的故事和情节。[编按]  相似文献   

14.
严媛 《神州》2011,(3):98-99
今年一月,在三亚举行的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暨香港导演研讨会上,来自内地、台湾、香港的知名电影导演齐聚三亚论道中国电影。而期间,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黄建新认为,中国电影存在着重明  相似文献   

15.
陆斌 《神州》2013,(12):223-223
法国新浪潮电影理论的代表巴赞的"长镜头理论"和"纪实美学理论",打开了中国电影人的眼界,使中国的电影美学观念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电影"集结号"为代表的作品中这一思想充分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6.
皮影戏发源于中国,被称为“电影始祖”。而今,电影正如日中天,而中国的皮影戏还在孤独、落寞中挣扎着前行。  相似文献   

17.
陈晓鹏 《神州》2012,(35):185
赵季平在电影音乐创作中实现民族特点和中国魅力的有机结合,是当代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电影作曲家。他使用超前艺术结构和电影实现紧密结合,给广大电影观众带来强烈的震撼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电影音乐艺术。研究赵季平电影音乐创作特点,对提升赵季平先生的电影音乐创作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论文考察了归国华侨与早期中国电影业发展的密切联系和华侨在中国电影海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在近代中国国产电影的发展历程中,华侨在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先导作用。一方面,在中国电影的起步阶段,一批海外华侨回国创办电影公司或投资参与电影制作,推动了中国早期电影的发展。另一方面,侨居海外的华侨亦在当地积极支持国产电影,建立了国产电影的发行放映体系、拍摄突出中国文化的华语电影。民族认同让海外华侨积极推动早期中国电影的发展,使中国电影不断壮大,而国产电影的传播又进一步增强了海外华侨的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喜剧是挠痒,悲剧是刮痧。中国的电影,大抵如此。 一个倡导生命教育的沙龙上,末了,主持人说,“我们这代人都要湮没的。”这话忽然让空气坚硬起来,每个人张口喘出来的气,就像电影里成群的蜻蜓,飞在大地震的前夕。  相似文献   

20.
检查、控制与导向--上海市电影检查委员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海是民国年间中国电影制作、发行、放映与进出口之中心。国民党当政后,上海市电影检查委员会的成立及其运作,表现出国家权力正向文学艺术等原本具有较自由发展空间的社会领域进行渗透与控制;其将检查重点置于武侠神怪片和美国“辱华”片,适应了社会心理,打开了影片检查的突破口,并为其后通过检查制度控制电影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其检查方针与运作方法,在相当程度上为其后的教育、内政部电影检查委员会和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提供了参考与借鉴;在民国电影检查制度由自愿而强制、由个例而普遍、由民间而官方、由地方而中央的发展进程中扮演了承先启后、承上启下之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