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孙中山逝世所引起的舆论界关注为近代中国罕见。舆论反应重点有二:一是对孙中山其人其事进行评价,褒之者为舆论主流,肯定孙中山之功绩,对其为人处事、革命精神、道德品质等大加赞赏,誉之为一伟大杰出人物,贬之者作为"另类的声音",从与孙中山不同政治立场出发,述说孙中山自身弊病,揭露其错误,描绘其失败者形象,甚至有目孙中山为"罪人"者;二是报道孙中山逝世对未来政局发展的影响,于国民党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于北京政府亦复如此,不过消极影响为舆论着力关注。所以欲达盖棺论定,只能强人所难,国民党经过一番努力与型塑,建构孙中山崇拜直到尊其为"国父",可算"盖棺论定",但亦不长久。  相似文献   

2.
杨新新  韦巍 《岭南文史》2015,(1):49-52,55
2014年12月16-17日,由广东台湾研究中心、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举办的"广东孙中山研究资源探寻之路"会议在伟人孙中山故里中山市举行。会议共收到来自广州、上海、中山、澳门、台湾等海峡两岸三地学者论文28篇,分别从研究资料扩充、研究方法转换以及粤台两地孙中山研究界交流等方向,就广东孙中山研究资源之承袭与拓展提出不同见解,为未来孙中山研究之整体提升指明了可行之路径。一、研究资料的扩充  相似文献   

3.
佚名 《文史博览》2010,(10):12-12
<正>在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有很多怀抱为国捐躯理想的江湖武林人士。孙中山推崇武术,武术在现代又称为"国术",这一名字的命名者正是孙中山。在孙中山的倡导下,民国武风极盛,"国术馆"林立,  相似文献   

4.
徐涛 《近代史研究》2018,(1):41-54,160
近代上海对于孙中山逝世后的记忆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前,国民党左、右派系的党统之争喧宾夺主,成为上海一地孙中山纪念活动的主题。1927—1937年,"大上海计划"取得的市政成就多假中山之名、行建设之实,事实上与孙中山崇拜运动的关系并不深。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孙中山作为夺取政权与实施统治的象征符号,历经毁灭与重塑,遭遇反复争夺。以近代上海为案例研究,可见城市个性与孙中山崇拜运动多重互动的复杂面相。上海的孙中山纪念遗存较少,其间隐藏着深层的历史成因,既可归因于上海长期保持着"一市三治"的城市格局,又与南京国民政府对上海华界的城市定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2011年11月28-29日,由美国圣若望大学亚洲研究所和台湾科技艺术教育协会主办的"民国肇建与在美华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举行.此次研讨会主要涉及历史人物、华侨群体、留学生群体以及辛亥革命对侨社及东亚(日本)影响等内容. 一、关于历史人物 与会者首先对孙中山的思想观点及革命史实予以高度重视,并进行了激烈争辩,取得了不少共识.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蒋永敬教授在《孙中山的世界观记注》一文中,对于孙中山历年提出的重要言论,分类予以记述并加以注释.他认为,孙中山的世界观,在其从事革命前为"改革"的性质,革命时为"革命"的性质,革命后为"建设"的性质,"改革、革命、建设三者,虽时期不同,性质有别,但在观念上前后相承,脉络一贯,皆为宏观世界,审视国情,以谋中国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是著名的革命家,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他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贡献了毕生精力,被全球中国人尊为"国父",是唯一在海峡两岸都受到尊重的革命家。他的形象多次出现在我国邮票上。民国初年,他的形象第一次出现在光复纪念邮票上。但随后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官方不承认他的贡献和地位,他的形象一直没有出现在邮票上。但是孙中山的继续奋斗和探索,对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和敬仰,成为人民心中的领袖。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被民众自发地尊为"国父"。随着国民党政权统一全国,孙中山的地位得到了官方承认,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发行了相关的邮票。孙中山的"国父"地位随之得到更普遍的认可。抗战期间,他又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象征,并在1940年被正式尊为"国父"。此后,"国父"形象多次出现在各种邮票上。抗战胜利后,孙中山和中山陵的形象升华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象征。本文从民国时期的邮票入手,通过分析邮票上的孙中山形象,展示了他成为"国父"的过程,及"国父"形象对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也揭示了国民党政权大量发行孙中山像邮票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7.
与抗战时期日本在华扶植的其他汉奸傀儡组织相比,汪伪政权不仅在组织上更完备,而且还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即以孙中山"大亚洲主义"为外衣的不折不扣卖国的汪记"大亚洲主义".汪精卫自诩为孙中山先生思想、理论、事业的信徒和继承者.抗战时期.他置民族利益于不顾,公开投入日本的怀抱.  相似文献   

8.
1909年,陶成章到东京,提出《七省同盟会员公启》,攻击孙中山以大言谎话骗取"总理",要求开除其职务,受到黄兴等人抵制。1910年1月,陶成章发表《布告同志书》,回答为孙中山辟谣、辩护的各地同盟会员,并对孙中山等进行新的攻击。这是一份迄今尚很少为人所知的文献。同年2月,陶成章与同盟会分家,重建光复会。1912年1月,民国建立,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陶成章致书孙中山,重提"南洋筹款"旧事,陶的同志则散布流言,攻击孙中山以谎言骗取"总统"。上海光复后,陶成章练兵筹饷,计划进攻清两江总督所在地南京。南京既克,章太炎建议陶出兵援助正在与清兵搏战的武汉义军,陶未从,编练"光复军"如故,引起忠于孙中山和同盟会的陈其美的警惕和猜忌,指使因"倒孙风潮"而对陶成章深为不满的蒋介石进行刺杀。  相似文献   

9.
1909年,陶成章到东京,提出《七省同盟会员公启》,攻击孙中山以大言谎话骗取"总理",要求开除其职务,受到黄兴等人抵制。1910年1月,陶成章发表《布告同志书》,回答为孙中山辟谣、辩护的各地同盟会员,并对孙中山等进行新的攻击。这是一份迄今尚很少为人所知的文献。同年2月,陶成章与同盟会分家,重建光复会。1912年1月,民国建立,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陶成章致书孙中山,重提"南洋筹款"旧事,陶的同志则散布流言,攻击孙中山以谎言骗取"总统"。上海光复后,陶成章练兵筹饷,计划进攻清两江总督所在地南京。南京既克,章太炎建议陶出兵援助正在与清兵搏战的武汉义军,陶未从,编练"光复军"如故,引起忠于孙中山和同盟会的陈其美的警惕和猜忌,指使因"倒孙风潮"而对陶成章深为不满的蒋介石进行刺杀。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孙中山的题词遗墨拍卖价格一路走高。北京匡时2010年春拍上,孙中山行书"乐趣"题词,拍出了201.6万元,这幅题词曾在北京诚轩2009年春拍以50.4万元成交,仅过了一年,就出现了3倍价格的上扬。上海朵云轩2013年春拍"双雨山馆藏珍"专场中,孙中山的"楷书五言对联"估价30万~50万,最终以1023.5万元成交,创下孙中山书法作品最高纪录。据不完全统计,孙中山书法作品近年共  相似文献   

11.
在编纂新版《孙中山全集》的工作中,编审者在以下三方面给予充分重视:一、辨明文体,即在文体的分类上,注重"文""笔"之分;二、选择善本,即依据"百衲本"的传统选择善本;三、寻根觅源,即在题解注释等方面注重运用跨文化、跨语际的方法,考索准确的来源。在此基础上,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一部版本更可靠、相关信息更准确的《孙中山全集》。  相似文献   

12.
<正>一、"起居室"由"三老"认定南京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起居室,位于原清朝两江总督署内西花园东北端,是1956年10月辛亥革命45周年、孙中山诞辰90周年纪念活动时确认并发布的。当时有报纸辟"辛亥革命与南京"专栏,以"孙中山在宁旧居复出"为题,报道了相关情况,兹录文字如下:"一九五六年十月,省市有关方面邀请老同盟会员、曾参与临时大总统府府内布局工作的老人傅选青、原临  相似文献   

13.
道一声感谢     
正2016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全国政协决定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为配合此次纪念活动,《武汉文史资料》编辑出版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特刊",旨在缅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伟业,学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精神,激励广大市民在新的历史征途中,埋头苦干,砥砺奋进,践行"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14.
正民国元年(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后,进行了他一生中仅有的一次对福建的考察访问。孙中山在福州的足迹和演说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财富。本文运用政府文件、报刊、历史回忆录等文献资料,考析孙中山访闽的动因、行程安排等,并认为,"孙中山三访福州"一说,不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5.
正叶恭绰是一位传奇人物,他自清光绪末年踏入政坛起,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宦海生涯中,曾得到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等历代中央政府的重用。与袁世凯、段祺瑞、徐世昌、孙中山、毛泽东等政治人物都有较深的交往,诚可谓"满世交游尽至公"。其对孙中山的深厚感情,尤为后人所传颂。民国元年初相识,孙中山喜曰:"吾之北也,喜得一同志焉!"叶恭绰与孙中山同为广东人。不过叶的出身较  相似文献   

16.
1919年底到1920年初,廖仲恺与胡汉民一起,与胡适就井田制度是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场辩论。一、廖仲恺与胡适为什么就井田制是否存在的问题进行辩论?1918年5月,受到西南军阀的排挤,孙中山辞去大元帅职,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不久,廖仲恺在广州办理完财政部移交工作、为援闽粤军筹募到经费后,离粤赴沪,与先期抵沪的孙中山汇合。他们在上海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重新思索中国民主革命建设的问题。"五四"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的爆发,使廖仲恺和孙中山等人深受鼓舞,孙中山潜心于自己的著述,同时命廖仲恺与朱执信、  相似文献   

17.
民国保甲制度的复兴,既与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的局限性有关,更与蒋介石对这种局限性的夸大和歪曲有关。孙中山关于地方自治的训政设计、认为中国民众"一盘散沙"以及重视传统社会乡村组织的作用,恰为蒋介石统制和训练民众、恢复保甲制度提供了解释的空间。然而,二者的地方自治思想有着本质差异。在理论基础方面,孙中山强调"主权在民",主张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而蒋介石更强调人民单方面应尽的义务;在实施主体上,孙中山强调以县为地方自治单位,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分权,蒋介石则强调县以下基层乡村为自治单位,体现了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在推进方式上,孙中山主张用教育方式训练民众,逐步扩大民权,蒋介石更强调以军事化手段强化民众的服从意识;在借鉴中国古代传统时,孙中山主张融贯中西,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地方自治模式,而蒋介石借鉴中国古代保甲制度则是为了"剿共"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8.
1920年7月1日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在上海四川路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一座三层大楼内正式营业,在中国近代的证券交易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在证券和物品的交易中,交易所作为中间人只是向出售者和购买者提供适当的场所促其或交,并向双方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以营利。中华民国的创始人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失败后长期苦于经济拮据,因此对这种经营方式颇感兴趣,称之为“商业枢纽”,并希望通过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体制进行初步探讨,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取得人民对它的信任,维护南京国民政府的权威性和合法性,以孙中山先生的继承者自居,表面上以孙中山先生所设想的"以党治国","五权宪法"思想为指导来组建政府,其实质上完全背离了孙中山先生的设想。"以党治国"成了"一党专政",根据"五权宪法"设立的五院成了国民政府下的具体执行工具。  相似文献   

20.
正(二)孙中山"以海制陆"军事思想的实践孙中山等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成败中得出"革命之成败,视海军之向背"的结论,即"以海军确立制海权,海陆联动,实现以海制陆"。广州护法军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决定北伐。民国6年(1917年)11月27日,委任林葆怿为征闽海军总司令、陈炯明为征闽粤军总司令、林虎为桂军总司令、方声涛为滇军总司令,分4路讨伐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