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答《(元君庙仰韶墓地)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洪路同志的《元君庙墓地的分期与布局——〈元君庙仰韶墓地〉商榷》这篇大作,对《元君庙仰韶墓地》提出了一系列批评,焦点是指责《元君庙》“主观拟定了一个所谓‘定穴安葬的规则’和‘布局’(40页)”,“按照想像中的‘定穴安葬的规则’来制定示意图”(39页),把元君庙墓地说成是一处杂乱无章的“一个母系氏族的公共基地”(40页)。现基本上依《商榷》一文的章节顺序,答辩如下。  相似文献   

2.
校《元君庙墓地所反映的人口自然结构之分析》素勤《元君庙墓地所反映的人口自然结构之分析》一文为辛怡华所写(以下简称辛文),刊于《考古》1991年5期。全文分五部分,即:一、探讨史前时期人口自然结构的途径与方法;二、元君庙仰韶墓地概况;三、元君庙仰韶墓地...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报告中,《元君庙仰韶墓地》(1)也是一部经典著作。笔者将它作为一部经典著作,不是因为这部发掘报告研究的该墓地布局所揭示的当时社会组织结构这方面的研究结论如何正确,而是中国考古学界对元君庙墓地发掘的投入以及这部发掘报告的作者在学术界的影响而使之流传,并且由此在中国考古学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相似文献   

4.
元君庙墓地的分期与布局——《元君庙仰韶墓地》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华县元君庙仰韶文化墓地,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重要氏族公共墓地。二十多年前的发掘工作,曾受到考古界广泛注意。最近,发掘报告《元君庙仰韶墓地》终于出版,为我们深入探讨这一地区古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我们从中可以对仰韶文化的类型、分期及演变,对元君庙氏族墓葬的形制、埋葬习俗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5.
《元君庙仰韶墓地》是张忠培先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下创建的分析、解释墓地的研究模式。在整体性和共时性的原则下把墓葬分期结果放到墓地平面上,把鉴定出性别年龄的人骨和按功能分类的随葬品随放到合葬墓里,再把合葬墓放到墓地中,用以研究社会制度,是关键性操作。纵观整个研究历程,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宝鸡市纸坊头、竹园沟、茹家庄等处墓地代表的西周(弓鱼)(以下用~代)氏文化遗存,以其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风格,引起了学术界的瞩目,《宝鸡~国墓地》(以下均称《墓地》)全面细致地对这类遗存进行了  相似文献   

7.
《文物》1981,(7)
论述镇墓文中所见到的东汉道巫关系 吴荣曾文物(3)一九七九年蔚县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主要收获 张家口考古队考古(2)史家村墓地的研究张忠培考古学报(2)上海出土文物掇拾吴贵芳历史教学问题(l)考古学基本知识讲座〔一〕:考古学与中国考古史 简介张鸣环历史教学问题(l)中原新石器早  相似文献   

8.
田建文 《南方文物》2010,(1):132-134
1964年,张忠培在导师苏秉琦先生的指导下完成了《元君庙仰韶墓地》著作(1983年文物出版社出版)。2005年赵宾福在导师张忠培先生的指导下完成了《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著作(200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从苏秉琦到张忠培,从张忠培到赵宾福,三代考古人情缘和成长的故事反映了中国考古事业薪火相传,一步步走向成熟。从1964年张忠培先生在北京大学凝望苏秉琦先生的背影,到2009年张忠培先生在赵宾福的著作中再次清晰地看到了依然屹立的已故苏秉琦大师的形象,之间相隔45年!这45年,也是在世界考古学界终于有了考古学上的"中国版"的45年!  相似文献   

9.
裴李岗文化墓地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裴李岗文化是目前所知我国较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对这种文化遗存的揭示主要集中在豫中地区双洎河附近的三处墓地,即:新郑县裴李岗;位于其北20公里的沙窝李(下称沙窝李发掘报告为《沙窝李》);其西150公里的密县莪沟北岗(下称北岗发掘报告为《北岗》)。沙窝李的发掘规模较小,仅获可分为上下两层的三十二座墓葬,发掘面积尚不及该遗址的十分之一。而裴李岗和北岗两处墓地都经过大面积的揭露,并有过较详细的报导。对这些墓葬的分析研究,无疑是解决当时社会组织制度等问题的一条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针对上世纪50年代末发掘的元君庙仰韶墓地中存在的特殊葬式及墓穴情况进行讨论,辨析"复原式二次葬"的面貌以及文化意义,并分析特殊葬式所代表个体的特征。探讨通过墓葬葬式或相关情况研究古代人类行为模式及思维观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陈畅 《华夏考古》2006,(1):88-101
类型学作为认识工具,只涉及科学发现与检验的原理和逻辑,并不涉及具体事实。考古类型学由分型和分式两部分构成,分型即分类,分式即排序。本文借《元君庙仰韶文化墓地》和《试论殷墟文化分期》两篇论著,以集合论的原理和知识说明分类的逻辑,得出穷尽性、排他性、同一性三条原则;以函数的思想说明排序的逻辑,得到同一性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考古学的思考与展望——张忠培先生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培,1934年生,湖南长沙人,当代著名考古学家.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61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副博士研究生毕业;历任吉林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兼考古专业副主任、主任、历史系系主任、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故宫博物院院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委员会考古学科成员.现任吉林大学及故宫博物院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曾发表考古学论著100余种,主要学术论著有《中国北方考古文集》、《元君庙仰韶墓地》、《远古时代》(苏秉琦主编、与严文明合著)等.  相似文献   

13.
<正>随州叶家山墓地是一处年代相对集中在西周前期的曾国墓地。墓地共发掘墓葬140座,均保存完整并出土大量重要文物[1],因此该墓地自发现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关注。2011年第一次发掘结束后,《文物》杂志就组织学者对墓地的发现进行笔谈[2],对墓地年代、墓葬性质及文化属性进行了讨论。2013年7月在叶家山墓地第二次发掘期间,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属下《江汉考古》也组织了一场讨论[3],专家们进一步讨论和明确了墓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物工作队组成的琉璃河考古队,曾在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出许多漆器,漆器胎质虽已腐朽,但仍不失为重要发现。漆器出土时,该队队长殷玮璋同志提出必须将其彻底清剥、妥善保存,并交与笔者进行复原。措施提得非常及时,如此将使距今三千年上下的西周漆器得以再显原貌,重现光辉。墓地发掘情况见《1981—1983年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简报》,《考古》1984年5期(后称《简报》)。  相似文献   

15.
《文物》1986年第7期刊载了《云南剑川鳌凤山墓地发掘简报》,发表了丰富的资料。由于工作关系,我曾了解一些有关墓地的情况,现补充如下,以供读者参考。原简报称墓地所在的山名为"鳌凤山",但该山当地白族语自古相沿称为"由之等",译为汉语为"松子头",盖因古代山头多生松树(现已无存)而名。地方上白族语称松为"由",又白族语称羊也近于"由"之音,故此,从古到今,讹将此山名通写为汉字  相似文献   

16.
曾姬方壶之铭颇多修辞,故引起广泛讨论和诸多异解。本文在充分参考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铭文进行了通盘解读。楚宣王26年,圣桓夫人曾姬撒手而去。丧主为她选择的阴宅,是漾陵一带墓地中最好的,于是铸造了宗庙用的青铜祭器加以纪念。由建设阴宅而铸器,在青铜铭文中绝无仅有;而墓葬称陵、墓地称蒿间,在出土文献中都是最早的。壶铭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墓葬、墓地和死后世界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17.
半坡类型是仰韶文化的早期遗存。放射性炭素测定的结果表明这种遗存的年代是在公元前4800~4300年之间。半坡类型的遗存主要分布在以渭河流域为中心的陕晋豫地区。 大量半坡类型遗存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展现出这类遗存独具一格的文化面貌(图一)。而近年来发表的属于半坡类型的姜寨村落遗址(陕西省临潼县城北)和元君庙墓地(陕西省华县泉护村北)的考古论著,表明对半坡类型的社会组织、社会性质的研究已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自从《新疆红钱》(下称《红钱》)和《新疆红钱大全图说》(下称《图说》)两书出版以来,在《新疆钱币》专刊倡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术风气的影响之下,新疆货币史和钱币学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卓有成效。在对变异红钱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中,笔者有几点看法与泉友交流、讨论。  相似文献   

19.
1997年秋季,国家文物局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全国考古新发现精品展”,其中有一件1994年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出土的玉瑗(如图),质地温润,磨制光洁,侧缘还刻有铭文,得到许多观众的注意和欣赏。这件瑗的图象已收入《中国文物精华(1997)》,并有细部照片。几年以前我访问三门峡,蒙发掘虢国墓地的姜涛先生等惠助,曾仔细观察这件珍异的玉器,现就其性质、意义等问题试作讨论,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物报》最近以“学术争鸣”为题刊载了徐良高的文章《〈西周年代研究之疑问〉辩难》 (以下称徐文 ) ,讨论笔者的文章《西周年代研究之疑问——对夏商周断代工程方法论的批评》 (以下称蒋文 )。到徐文刊出的 2 0 0 2年 9月 6日 ,蒋文尚未正式发表。因此要提请读者注意 ,徐文所摘引的蒋文 ,或无徵于正式刊在《宿白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的蒋文。仅此 ,徐君的出手就可谓草率和有失规矩。鉴于徐君是夏商周断代工程 (以下称工程 )“商—周考古界标”的主要发明者 ,让关心工程研究的读者提前听听他的意见也是好事。尽管徐文讨论问题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