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济南的夏天     
古今中外的作家中,不少人曾墨济南之美,而把济南当做第二故乡的老舍写起济南来最是不吝笔墨。他讴歌过《济南的冬天》,赞美过《济南的秋天》,描绘过《大明湖之春》,对于济南的夏天,却只散见在一些短文中。  相似文献   

2.
济南荷花节     
正每年夏天,"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济南大明湖最好的写照,沿湖风景水色澄碧,堤柳夹岸,莲荷叠翠。自1986年荷花成为济南市市花之后,在当年举办了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荷花展览,从此每年7月都有荷花节在大明湖举办。大明湖历来是赏荷的绝佳之地。济南的荷花节每年两次,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俗称荷花生日,湖中有迎荷花神节;农历七月三十日,旧日的盂兰盆会,当地则称为送荷花神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迎荷  相似文献   

3.
济南     
《旅游》2005,(4):3-3
济南,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有590多万人口,2600多年建城史,是 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济南,以泉水众 多而名扬天下,素有"泉城"美誉。全市遍布着700多处天然涌泉,尤 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等四大泉群最负盛名,自古便有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景观写照。众泉汇流而成的大明湖与佛教 名山千佛山交相呼应,构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4.
<正>济南钟楼位于老城区大明湖南侧、县西巷北端,是济南目前少有的明代建筑遗存,作为老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性建筑之一,见证了济南城的沿革及变迁,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与文物价值。随着岁月流逝,钟楼上部建筑已不存,仅留有台基和部分附属建筑。历史沿革根据《乾隆历城县志》中“提刑按察司署”“府署”“开元寺”“康和尚院”“正觉寺”等条目的记载,现存济南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其建造与一系列官署的搬迁改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坐落于济南市大明湖路的济南府学文庙.是我国现存一座重要的府级文庙,它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坐北面南,是济南市域范围内最大的单体古建筑。据史料记载.济南府学文庙原为一组庞大的建筑群.总长247米.宽64~66米。整个建筑群在一条中轴线上对称展开。从现在保存下来的影壁、大成门、泮池和大成殿四座建(构)筑物上.仍然可以依稀分辨出当年的气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济南     
《旅游》2005,(7):3-3
济南,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有590多万人口,2600多年建城史,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济南,以泉水众多而名扬天下,素有“泉城”美誉。全市遍布着700多处天然涌泉,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等四大泉群最负盛名,自古便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景观写照。众泉汇流而成的大明湖与佛教名山千佛山交相呼应,构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7.
初夏的济南     
老舍在写《济南的秋天》时,曾这样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对于济南的天气,老舍似乎情有独钟。济南的春天,秋天,冬天都曾在他写意的笔触下熠熠生辉。却唯独济南的夏天从未得到过老先生的"宠幸"。究其原由,或许是作为四大火炉之一泉城的酷热,让老先生感受不到那种"羡慕死诗人"的静美。不过在我看来,夏天的济南虽少了几分静美,却多了几许散淡。杨柳荫浓,小溪潺潺,太阳慵懒的藏在白云深处,泉池岸边的柳叶也如打哈欠似的,伸着懒腰款款而落,有意无意的在微风中打着旋转,像是在害羞的偷吻微波粼粼的水面。"才露尖尖角"的荷花,则如同情窦初开的少女,倚着池畔的小桥边,藏在荷叶下,窥探着,亦是花骨朵般的羞赧;那感觉好比黄土高坡上,远远的一个穿着花  相似文献   

8.
周末在大明湖公园闲逛,一群票友正在练嗓,几位学快书的少年,也说得有模有样。周围的仿古建筑群似乎让时光逆转,我恍如回到那个“曲山艺海”的老济南。说书、唱戏、杂耍、相声,百余年来,那些叫得上名和叫不上名的艺人们,不知为济南这片“曲艺江湖”留下了多少传奇。  相似文献   

9.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这是诗圣杜甫在大明湖畔历下亭雅集宴饮时为济南留下的擅美之词。作为孕育了儒家文化的齐鲁大地的省会,毫无疑问,济南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而它与北京、南京、西安、洛阳等这些曾为古都皇城的历史名城却又不同,济南之所以能栖身于名城之列,主要是因为它是一座文人荟萃之城。自古至今,由于山泉灵秀,旖旎绮丽的古城风貌和诗情画意、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济南一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骚客接踵而至。历来赞誉济南的诗句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最贴切的莫过于清代诗人刘凤诰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树绕村庄,水满湖塘,诗中的隐逸之气和泉城烟水,一结  相似文献   

10.
古代济南的园林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南是有名的泉城,自古皆是北方园林盛地。本文以历史地理方法论述历史时期济南园林建设的重心随地理环境变迁而发生平面上的转移:唐宋时期城内大明湖的形成使园林建设的重心移到城内,金元明清之际,近效园林的分布重心由西、北二郊移到西、南二郊。同时泉水的淤塞和消失也引起以泉为倚托的园林的颓废。  相似文献   

11.
《考古与文物》1995年5期报导的《沂水县发现古井和古墓》遗物中,值得注意的是铁锛上铸有“济”字铭文。(图一)我在60年代研究铁农具和铁工具铭文时发现,汉代铁官标志,都是用铁官作坊所在地的地名作代表的①。在《汉书·地理志》的地名中用“济”字作郡县地名者有:济阳、济阴、济南郡三个,其中只有济南郡设有铁官,“济”字应是济南郡铁官作坊的标志,“济”锛应是济南郡铁官作坊的产品。“济”锛出在琅邪郡西部的沂水县内,说明济南郡铁官也和河南郡、南阳郡、河东郡与临淮铁官一样,也具有外售铁器产品的任务。在济南郡内,设置了…  相似文献   

12.
济南地区水文环境的演化及其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敏 《人文地理》1999,14(3):65-70
济南地表水文环境经历了唐、宋时期大明湖的形成与历水的淤失,金、元时期小清河的开凿与鹊山湖水势的消退,明、清时期护城河体系形成、黄河改道袭夺济水故道以及近、现代城市发展与地表水体的污染等主要阶段。济南地下水文状况在历史时期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近、现代由于遭受各种人文因素的破坏而逐渐恶化,其中南部山区河川径流的破坏导致济南地下水补给量减少,以抽取地下水为主要方式的现代城市供水又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泉水的枯竭。济南水文环境的变迁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区域内部因素和区域外部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被动性和不可逆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方志》2013,(3):35-35
2013年1月15日,《济南泉水志》审定会在济南市召开。山东省史志办公室主任钟华、济南市副市长巩宪群出席会议并讲话,《济南泉水志》主编、济南市史志办公室主任李吉祥介绍《济南泉水志》编纂情况,著名历史学家安作璋,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杜泽逊,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发展学院院长朱亚非,水文地质专家、山东地矿局801队总工程师奚德荫,济南文史专家、济南出版社高级编辑侯琪,济南市社科院副院长张华松及济南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并发表审定意见;省史志办公室原主任刘秋增等向会议发表书面审读评定意见。会议由济南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德萍主持。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实现济南市大明湖生态旅游的科学合理开发,本文应用SWOT分析法从旅游者感知觉的角度,对济南市发展大明湖生态旅游的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总结出了济南市生态旅游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一、优势分析(Strengths)(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是有名的"城中湖",也是济南繁华地段难得的天然湖泊,面积甚大,几乎占了旧城的四分之一。(二)资源优势大明湖是以水为主导、以植物为充实、以仿古建筑为点缀的综合性景区。景区内植被以柳树为主,夏季湖中荷花映衬,  相似文献   

15.
济南惨案是一九二八年五月,日本帝国主义一手制造的武装侵略、违犯战争法规及惯例和违犯人道的滔天罪行。因日军在济南对中国军民的大屠杀始于五月三日,所以,又称为“五三惨案”。“东方会议”的召开和《田中奏折》的出笼,标志着日本  相似文献   

16.
印象济南     
济南,南依泰山,北跨黄河,济南又称泉城,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一山东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总面积8227平方公里,人口596万,有2600多年建城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连接着山东山水圣人、齐鲁文化和黄金海岸三条重要旅游线路,旅游业发展迅速。济南也是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的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方志》2017,(3):37-37
济南市史志办公室编辑的《济南泉水故事》2017年2月由线装书局出版发行。 济南素有“泉城”的美誉,拥有独特的泉水景观。古城内外,街巷山野,众泉密布。泉水装点了济南的美景,滋润了济南人的心灵。千百年来,济南有关泉水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不胜枚举,历史悠久,美妙动人,成为济南泉水文化的一部分。本书选录泉水故事,配以泉水图片,  相似文献   

18.
田禾 《民俗研究》2000,(4):110-122
济南是一座千年古城,老城曾被一圈城墙包围着,以这一圈城墙为界分别城里城外.大明湖被围在城中,是一个城中湖.在大明湖的北岸、北城墙根以南,有一块狭长的地方,住着100多户人家,世代以种植湖菜、捕鱼捞虾、撑船载客为生计,自古人称"湖民",后来也有人称他们是"城市中的农民".他们的生产生活习俗,非城非乡,似城似乡,在从前被认为是特殊的一群,由今天变化了的时代眼光来看,他们的心态与精神的许多方面,倒可以说是中国农民转型的一种先声.  相似文献   

19.
李绪洙 《民俗研究》2003,(3):178-183
2002年新春到来之际,古城济南红红火火举办了洋溢着“老济南”浓浓年味的民俗风情旅游节。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七,在大明湖庙会上,在趵突泉灯会上,在泉城广场游乐会上,旧时济南街头及“野场子”  相似文献   

20.
居延新简中的"济南剑"即史书中提到的"济南锻(椎)成",它特指汉代济南郡工官所出产的剑。结合相关出土文物,可知"济南剑"是以含碳量较高的"炒钢"为原料,经反复折叠锻打而制成的钢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