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发生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故事,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妇女西迁,这是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永远定格在几代人心中的“女兵热”,这是改变了祖国西部边疆建设进程的成功实践让我们记住她们——  相似文献   

2.
梦菲 《文史春秋》2008,(3):19-26
新中国成立后,绿色军营里出现了一批批英姿飒爽的女兵,从此巾帼英雄们在海陆空各个领域大显身手,尤其是那些浓墨重彩写下中国军队历史上诸多“第一”的优秀女兵,以她们无畏的开拓和奉献精神,以她们靓丽的英姿和出色的表现,为祖国争光添彩,赢得了荣誉。  相似文献   

3.
1984年10月1日,国庆35周年阅兵盛典中,我国第一支由422名女学员、女战士组成的女兵方队走过天安门,展示了世界一流的气质和素质。受阅后,女兵方队受到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通令嘉奖。她们来自北京军区军医学校。受阅前,在阅兵指挥部颁发的《阅兵方案》上,关于受阅部队的着装,只有“着新式服装”这一句话。女兵方队的“新式服装”究竟指的是什么?那时从机关到方队都不大明  相似文献   

4.
山西女兵连     
杨芸 《文物世界》2000,(3):71-71
60多年前,在我们山西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经活跃着一支由190名女战士组成的女兵连。她们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妇女解放”,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  相似文献   

5.
山西女兵连     
《文物世界》1999,(3):71-71
60多年前,在我们山西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经活跃着一支由190名女战士组成的女兵连。她们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妇女解放”.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  相似文献   

6.
廖耀湘 《文史春秋》2006,(11):28-33
1942年1月,英国请求中国方面派遣远征军赴缅甸协同英军对日作战。为保卫滇缅公路,中国方面同意英方请求,由杜聿明、廖耀湘、戴安澜等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协同英军对日作战。部队中有一部分女兵,她们告别自己温馨的家庭,告别热恋中的恋人,和廖耀湘等一起到缅甸抗日,几经奋战,遭  相似文献   

7.
《神州》2007,(8)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有一幅珍贵的照片。照片上的人,头上挽着一束凤尾巴,齐耳的短发在大檐帽下蓬松着,腰间束着皮带,绑腿打得规整自然,既有军人的飒爽英姿,又有女性之柔美。她们就是人民军队中的第一批女兵。这批女兵共有30余人,大部分是武汉军校的学生,因北伐军占领武汉后,黄埔军校在武汉设立了分校,招收了一批女学员,如徐向前的夫人黄瑛、聂荣臻的夫人张瑞华、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等都是武汉军校的女学员,汪精卫反共后她们先后来到南昌;另一部分是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创办的妇女训练班的学员,其中有杨庆兰、胡毓秀、彭援华、陈觉吾、王鸣皋等。为了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她们顶着酷暑,从武汉赶到南昌,大部分被分配在朱德军长的第九军、叶挺军长的第十一军、贺龙军长的第二十军。起义前夕,她们积极地投人了起义的准备,有的刷标语,有的扎担架,有的端枪拿刀,准备和男兵一样冲上硝烟弥漫的战场,与敌人展开殊死的搏斗。  相似文献   

8.
荣师竹 《铁军》2024,(3):7-10
<正>一声春雷,大地复苏。池边的柳丝绿了,坡上的桃枝红了,原野上一朵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儿开得正艳。沉浸在令人心旷神怡的满园春色里,你看见无数铁军女兵靓丽的倩影了吗?曾记否,当年面对山河破碎、家破人亡,一群看似柔弱的女子,发出“宁死不做亡国奴”的怒吼,毅然投奔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或于指挥位置横刀立马率领部队冲锋陷阵,或在战场鼓动、救死扶伤等战位默默奉献,或投入创建根据地艰苦工作奋力拼搏,或为获取情报潜伏虎穴与狼共舞,她们不惧头颅落地,不求名利地位,甘愿终生奉献;她们用生命和忠诚为催生、哺育和壮大新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9.
齐刚 《神州》2008,(8):50-50
去过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的人们大都会注意到这样一幅珍贵的照片。照片上的这些人.头上挽着一束凤尾巴.齐耳的短发在大檐帽下蓬松着.腰间束着皮带.绑腿打得规整自然.既有军人的飒爽英姿.又有女性之柔美。她们就是人民军队中的第一批女兵。  相似文献   

10.
王征明 《安徽史学》2004,(6):109-110
今年5月收到朱强娣同志从合肥寄来的《新四军女兵》一书,浏览了目录和书中许多精美的照片,即给作者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她这个题目选得好,新四军女兵不仅是我军的骄傲,也是真正的一代天骄. 朱强娣同志这一新作,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新四军女战士的美丽风姿、战斗事迹、精神风貌和生活,它史料珍贵,内容丰厚,故事精彩,文笔生动,具有历史的震撼力和以史育人之功.作者有段话说得多好啊:"在形容新四军女兵的外貌时,我用得最多的就是‘美丽'这个词,不仅是心灵美,她们的外貌确实也是美丽的,她们的青春,本身就是美丽的.对这种美,我充满了崇敬."  相似文献   

11.
成立女兵队黄埔军校还是中国女兵的母校,中国第一支女兵队就诞生在这里。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许德珩当时是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他说:“妇女穿上军装,背上长枪,接受军训,驰聘于疆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徐向前在1987年5月曾经为第一批女兵题词:武汉中央政治学校女生队是中国民主革命中一支坚强队伍,妇女解放运动的模范。徐帅在这里提到的武汉中央政治学校就是黄埔军校。现在,当女兵早不再是新鲜事,而在当时,那该是一件怎样伟大的创举啊!那是发生在1926年9月的事情,北伐军攻克了武昌,火热的革命中心从广州移到了武汉…  相似文献   

12.
起床号唤醒了睡梦中的太阳集合哨召集女兵列队操场清一色的花季少女清一色的花般模样齐眉短发红黑脸庞绿色胶鞋迷彩束装她们纯朴得像戈壁滩中的骆驼刺不娇艳不张扬一身刺守边疆坚强得像大漠中的红柳耐盐碱耐沙荒顶烈日花撒香纯洁得像天山的雪莲花生雪域耐缺氧尘不染傲冰霜适应性像边塞的胡杨树耐寂寞砺沧桑给西陲带来了绿色和春光……这就是西部的女兵军营高奏的华章镇守边塞的巾帼英雄一首清新的边塞诗行支援西部大开发的前哨战场再展风采的豪强西部女兵(节选)@李宝祥  相似文献   

13.
征途偷婚记     
1935年1月6日,红军长征攻进了遵义城。自从部队离开江西以来,这是他们开进的第一座城市。干部休养连的女兵们,像过节般高兴。 1月9日,上级命令就地休整,姑娘们就更是高兴了。自从长征开始以来,这些十几岁、二十岁的姑娘们像男同志一样,几乎天天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中奔波,如今,红军打了胜仗,还要在这座往昔热闹的城市停下来休整,她们怎能不高兴呢!瞧,她们那身军装大都洗得干干净净,划破之处补缀得整整齐齐。 这天傍晚,在遵义城“忙”了一天的女兵们都回来了,到了睡觉的时候,指导员李坚真大姐举着那盏松明子灯,开始一个一个清点人数,忽然,…  相似文献   

14.
李敏 《文史精华》2011,(10):39-43
李敏.1924年11月出生于吉林省汤原县梧桐河村一个朝鲜族的贫苦家庭。12岁就在李兆麟将军率领下转战林海雪原,她曾是抗联队伍中年纪最小的女兵之一。她做过炊事员、前线补给员、宣传员,曾在被服厂工作。1941年.李敏被派往苏联抗联驻地A野营护士排学医一年。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具备伞降能力的女兵。  相似文献   

15.
王光美和江青,同是在中国当代史舞台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她们不同的身世、性格和学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让她们走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注定了她们不同的人生结局.她们之间的恩恩怨怨,也映射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  相似文献   

16.
在北京西边的美丽郊外,新近落成了一座四层小楼。比起附近纷纷崛起的豪华楼群来,这小楼实在不显眼。但是,因为这楼是分给一个连队的,是分给一个除炊事班有几名男兵外全是女兵的连队的,所以,这座被女兵们戏称为“女兵楼”就有了格外的色彩。 推开女兵楼永远关闭的大门,每一个人都会由衷地感叹够档次。这不是吹牛,女兵楼在整个人民解放军的连队宿舍里无疑是第一流的。 老百姓都这样认为,男兵嘛。没什么稀奇,当女兵可不是削夹脑袋都能办到的事了。实话说,女兵连的女兵,是靠这样那样的关系进来的。但是,女兵连中的平民子弟也不在少数。现任连队…  相似文献   

17.
文武全才的战地女兵作家谢冰莹,1926年冬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女兵中的一员,后被编入北伐军叶挺独立团参加北伐战争。1937年抗战中,担任"妇女战地服务团"团长带领服务团参加淞沪战役,谢冰莹不仅要指挥做好战地伤员救护、后勤运输等工作,还担任了《大公报》《救亡日报》等多家报纸的特约记者,及时撰写战地消息,历尽坎坷的谢冰莹在抗日烽火中演绎自己的人生传奇。  相似文献   

18.
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要调动知识分子中的女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高度重视女性知识分子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正视她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以充分发挥她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文健  石云 《神州民俗》2003,(9):70-73
一位绝境逢生的日本女兵,在中国人的宽容和关爱下留在了中国,并加入了解放军的行列。她在中国成家育女,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幸福地生活在这方热土上。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她多次应邀赴日本探亲,亲人多次挽留仍然回到了中国,继续在她生活的地方发挥着余热……  相似文献   

20.
正新中国的诞生,带来了中国妇女的翻身和解放,她们矫健的身影活跃在各条战线,涌现了数量众多的先进妇女人物,第一批女飞行员就是这些先进人物中的代表。她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下,成长为天之骄子、女中豪杰,她们的成长足迹值得我们去追寻,她们为新中国的航空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值得我们去颂扬。1951年初,为了充分发挥中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作用,国家决定培养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遵照党中央的指示,空军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