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抗战以来,战区扩大,妇女儿童流离失所,为了儿童不失于教养,特成立中法儿童教养会,以协助政府收容难童,施以教养。本组史料即为中法儿童教养会筹备会、振济委员会及教育部之间为中法儿童教养会筹备及资金等问题来往文书,对研究战时中法儿童教养会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全面抗战时期,难民人口中1/3以上是难童。难童救助被誉为抗战时期"一份伟大的工作"。学界认为,它"开中国有史以来有组织大规模儿童集体保育事业之先河,是近代中国儿童福利事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中国现代化的儿童福利工作,实际上始于1937年,政府与社会通力合作,"由急救难童以及于奠定现代化育幼事业基础"。全面抗战时期,国统区得到救济教养的难童有20万名左右,"为中国有组织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全面抗战爆发后,战区儿童流离失所。爱国实业家竺梅先目睹难童惨状,募资筹办奉化国际灾童教养院,成为战时全国唯一一家由民间出资兴办的灾童教养机构,历时五载。本组史料收录了国际灾童教养院有关组织创办、经费补助等与振济委员会来往函件,对于研究战时儿童教养救助工作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追求民族解放、捍卫国家独立而进行的一场反侵略、反法西斯的伟大战争,但这场战争在中国国土上持续时间之长久、展开规模之巨大、武装对抗之激烈、波及区域之广阔,在近代战争史上是不多见的,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劫难,使中国遭受前所未有的人口伤亡、价值难以数计的社会物质财富的损失及化遗产的毁灭。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儿童福利政策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和社会慈善机构采取一系列措施急救难童,重视难童的教养工作。尽管在整个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所推行的儿童福利政策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但其制定的“善种、善生、善养、善保、善教”的儿童福利政策,还是初步显现了现代儿童福利观念的某些特征。应该说,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难童救济与教养方面的努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6.
正1944年的11月26日到12月10日,短短半月时间,黔南遭受了空前的灾难,这一历史事件被人们称之为"黔南事变"。战争造成的巨大灾难,使成千上万的人流离失所,而王立荣的经历可以说是万千难民的一个缩影。1944年9、10月间,侵华日军为了打通湘、桂到越南的交通线,把侵华战场和东南亚战场联成一片,因此用重兵攻陷衡阳后,即向广西进犯。接着分出一部分兵力,沿黔桂铁路直逼黔境。自11月26日起到12月10日止,短短半月时间,黔南遭受了空前的灾难,这一历史事件被人们称之为"黔南事变"。  相似文献   

7.
本刊启事     
贵刊2003年第六期刊载《宋美龄领导抢救抗战中的难童》(以下简称《宋文》),是一篇具有史料价值的好文章。拜读再三,倍感亲切。因为我是当时被抢救出来的一名难童,算是一个亲历者。如今65年过去了,我亦年逾古稀,回首当年,感慨不已。一方面,痛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儿童带来严重灾难;另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难童的异常心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迅速扩大侵华战争。“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迨至年底国民政府便丧师失地,退往内地。不到两年,半壁江山,沦陷于日寇的铁蹄之下。大批难童涌向大后方。国民政府振济委员会收容、救济了许多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孓然一身的孤儿到各级保育会疗养院,安排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力所能及的工作,以图解决严重的战时社会问题,并为战后培养各类人才。  相似文献   

9.
杨洋 《神州》2008,(6):39-41
保育会成立后,大量接收难童,在那烽火岁月,那些可歌可泣的妈妈们,用自己伟大的母爱和顽强的毅力,保护了民族的希望,使儿童免遭战火的荼毒。仅截止至1943年底,战时儿童保育会及其所设的保育院就已收容了28923名流浪难童。均县遇真宫为战时儿童所提供的庇护,已载入史册,其院长罗叔章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初期成立的战时儿童保育会,是由共产党倡导,国共合作,有各界爱国人士参加的中国妇女界的救亡团体,八年间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救助和保育了近3万名战时难童。为抗战做出了贡献,为民族培育了未来。本文对这一段历史做一简要的叙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急救战区儿童联合委员会是抗战末期政府与社会联合组织救济难童的国际性机构.该会采取委员制,经费以国际援助和国民政府拨款为主,采用西方科学的社会工作方法实施救济.联合委员会从成立至结束历时两年,虽然发动成立系因解决湘桂难童问题而起,但随着战局的发展,其工作范畴从战区不断推进到反攻区和收复区,共救济十一省市难童六万余名,与抗战初期的抢救难童运动一前一后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难童救济教养工作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军的长驱直入,国民党在军事上的抵抗无力,给战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数千万同胞沦于日寇铁蹄之下,家园毁于战火,财产化为灰烬,生命毫无保障。为了生存,为了抗日,人们或扶老携幼,离乡背井,走上逃难之路;或抛妻别子,愤然奔赴战场,由此产生了一大批失去了父母亲人、孤苦伶仃的难童。难童是战争的直接受害者,难童问题在当时即引起了国民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3月10日,由中共妇女界领袖邓颖超、爱国民主人士宋庆龄等老一辈革命家组织的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抗日战争中抢救了数万名无家可归的难童。通过对这些民族后代的辛勤培养,造就了李鹏、李铁映等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建设人才,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作出了贡献。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后代,2002年4月重庆市政府决定在原中国战时儿童保育总会旧址(现重庆市求精中学校址)修建纪念碑。  相似文献   

14.
2014年2月4日,是邓颖超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抗战时期,她和周恩来同志曾经在武汉战斗和生活,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为国家的解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38年的武汉是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战中心,各种抗日救亡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就是由邓颖超等人推动组织的一个抢救难童、保护难童的妇女救亡团体。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及其历史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及其历史意义余子侠抗日战争时期,在日寇铁蹄的蹂躏下,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遭受到近代社会以来空前的劫难和绝大的损害。为谋保存以应变起仓卒的时局,其时绝大多数专上学校机构,不得不以种种避难方式作出迁徙之计。这些移迁学校所达地域,近者或入租界...  相似文献   

16.
韩祖德 《神州》2008,(6):48-49
战时,获救难童何以栖身,是拯救儿童的工作的重心——即使战时环境再艰难,也得为孩子们提供一个遮蔽风雨的地方。李家应团结全院教职员工,克服交通阻断、经常得不到总会的经费接济等重重困难,办起了有150亩土地的农场、畜牧场,组成织布、做鞋、缝纫、织袜等工艺组,用生产来维持和改善全院师生的生活。李家应与孩子们相处7年,深受孩子们的爱戴,她用全部的爱心去拯救和关爱这些儿童。在她们的精心照料下,难童们体会到了"第二个家"的温馨与有组织纪律的乐趣,逐步改变了过去的种种陋习,变成一个茁壮成长的文明人。  相似文献   

17.
<正>抗日战争期间,西北儿童教养院(今汉中市社会福利院前身)在抗战后方陕西汉中成立,专门收容和救济从沦陷区来的流亡难童。从1939年到1949年,西北儿童教养院累计收养约3000名难童,规模之大、收容难童之多,堪称西北之最,在全国也名列前茅。西北儿童教养院对这些难童施以教养,不仅为抗战作贡献,还为祖国培养出各方面的人才,担任该院院长的是著名爱国者、慈善家和教育家智澄。  相似文献   

18.
1942年,鲁山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许多无家可归的穷苦儿童饿死在街头。是年11月,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为救济灾童,决定在省府所在地鲁山县成立省立儿童保育院。现根据当年被该保育院收容的灾童程守义、刘广生、赵宗敏、黄俊岭、马应明、郝建文等人的回忆,以及《河南民国日报》的有关报道,整理成此文。  相似文献   

19.
1938年10月24日晚,武汉沦陷前夕,蒋介石、宋美龄及随从人员乘专机由汉口飞衡阳,但飞机起飞不久就迷失了方向,不得不折回汉口。25日晨(当日下午日军即进入武汉),专机再向南飞,旋在衡阳降落。蒋、宋改乘汽车到南岳,住磨镜台(蒋的临时统帅部官邸)。在武汉期间,宋美龄除了担任中国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外,还任"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会长、"全国妇女慰劳前方将士总会"会长、"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会"指导长诸多头衔。但当时她最重要的工作是救护"难童"和培训妇女干部。日军侵华后,各沦陷区逃来武汉的难童成千上万计,宋美龄整  相似文献   

20.
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大片领土迅速沦陷。日寇在侵略过程中制造了大规模的血腥暴行,造成了史无前例的难民潮。据统计,难民人口占当时中国人口的15%以上”。其中,“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占难民总数的33.7%强”,其中处于孤苦无依状态急需社会救济的难童应在百万以上。在日军烧杀抢掠的威胁下,这些难童身心备受摧残,贫病交加,无依无靠,在死亡线上挣扎,有的甚至被日寇运往日本进行奴化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