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轶 《丝绸之路》2009,(10):43-44
在1936年的西征中,西路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在河西走廊同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马步芳部浴血奋战数月,终因敌强我弱、弹尽粮绝惨遭失败。党中央、兰州“八办“对西路军的处境极为关心,利用多种政治渠道和人际关系,组织各方社会力量,积极开展营救活动,使大批被俘、失散红军重归革命队伍。  相似文献   

2.
1936年11月10日,红四方面军第五军、第九军、第三十军及总部两万余人长征进入河西走廊后,遭到地方兵团疯狂围剿,在河西留下了大批失散伤病员.当地群众尤其是酒泉人民不顾敌人的严酷搜捕,机智勇敢地掩护营救了很多红军战士,演绎了一个个民拥军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3.
<正>位于西安市北新街八贤庄的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史事陈列室,记载着20世纪30年代,受中共中央委托,陕西回族爱国民主人士马德涵奔波在河西走廊,营救工农红军西路军被俘将士的义举,令人感佩。参加四川保路运动马德涵(1868—1958),又名德咸,字向治,回族。祖籍南京,生于陕西省西安市,  相似文献   

4.
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无疑是红四方面军总政委、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人生中的一大转折点。此后的陈昌浩不再是昔日叱咤风云的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从红军乃至后来八路军著名将领的行列中消失。对于陈昌浩返回延安的坎坷经过,《纵横》2002年第6期曾发表《陈昌浩回延安》一文予以详细介绍。但陈昌浩回到延安以后的情况,却鲜有文章详细谈及。  相似文献   

5.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后,遵照中央“打通国际路线”、“建立河西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要求,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和红五军团共2万余人组成西路军,于 11月 10 日渡河西进。西进期间,红军指战员英勇奋战,有力地策应了河东红军正面作战,但终因寡不敌众,惨败河西。红军将士6 000名血洒沙场,9 000名被俘。这些被俘红军,或遭残杀,或被迫修路、架桥、垦荒、种地、伐木、盖房,遭受了人类战俘史上少见的非人待遇。 1936年冬,马步芳首先将被俘的红军900多人临时组成三个劳动队,分别…  相似文献   

6.
胡嘉宾 《百年潮》2012,(1):27-32
正中央红军长征本为二万五千里,然而我因中途负伤离队,后随四方面军进入河西走廊,故多走了五千里。事非经过不知难,三万里长征路让我艰辛备尝,尤其是负伤离队和西路军这两段,更是九死一生,永远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7.
周鹏 《文史月刊》2005,(6):9-14
1936年10月,历经三过草地深受重重磨难的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与红一、二方面军胜利会师后,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以红四方面军为主体组成的西路军(下辖五军、九军、三十军)从靖远出发,飞渡黄河天险,向河西挺进,以便打通新疆至苏联的国际通道,为我国抗日战争建立稳固的战略大后方。在西路军2万多人的部队中,有一支和男兵一样留短发、打绑带、背长枪冲锋陷阵的娘子军,这支队伍就是大名鼎鼎的红西路军妇女抗日先锋团。该团下辖3个营9个连,  相似文献   

8.
周友爱 《旅游纵览》2023,(12):114-116
红色旅游是一项以游览红色景点、感受红色文化发展为重要内容的旅游方式,同其他旅游形式相比,其历史意义十分明显。西路军文化底蕴深厚,在河西走廊(简称河西)地区红色旅游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首先概述西路军文化,其次指出河西地区基于西路军文化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再次阐明西路军文化推动河西地区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旨在帮助河西地区将西路军文化优势转变为红色旅游发展优势,进一步促进红色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周善伟 《铁军》2022,(3):25-26
<正>我的父亲周纯麟,1912年出生在湖北省麻城县(今麻城市)。16岁参加农民赤卫军,18岁参加共青团,同年参加工农红军,两年后转为共产党党员。曾参加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作战和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当过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的通信员,在三十军任营政委,曾两过草地,参加西路军征战甘肃,血战河西走廊。风雪祁连山43个日日夜夜,受冻挨饿,九死一生。西路军失败后,余部在李先念等率领下,  相似文献   

10.
马良骏,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之后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五军团团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师师长、红西路军回民支队司令员。西路军失败后被俘,经党营救回到延安。他曾在抗大学习,在关押审查期间被秘密处死。一位当年在抗大工作的知情者说:"有人说马良骏是叛徒,有争议,还是被杀害了。"一马良骏被说成叛徒,公开出版的著作有:徐向前元帅的回忆录《历史的回顾》(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7月第一版),在西路军的建制序列中,在回民支队司令员马良骏名字后面的括号  相似文献   

11.
十年土地革命战争的历史,最悲壮、最惨烈的一幕,莫过于1936年冬至1937年春,西路军的两万多将士,血战河西走廊,饮恨祁连山下,惨遭全军覆没的命运了。 50年后,原红二方面军老战士、已离休的南京军区陈靖将军,重走长征路,在河西走廊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相似文献   

12.
绵延1000公里的河西走廊里,湮没着半个多世纪以前一段惨烈悲壮的红军西路军历史。很长一个时期,西路军问题一直是中共党史和军史研究的一个"禁区"。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问题几经曲折、磨难,终于峰回路转。《西路军历史遗案澄清始末》一文用翔实的资料讲述了这个问题由"禁区"到逐步得到澄清,并渐为学界和公众所接受的风雨历程。  相似文献   

13.
一个偶然的机会,前往循化县察汗都斯乡赞卜乎村考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路红军纪念馆及赞卜乎清真寺。透过历史硝烟弥漫的时空遂道,追溯到六十多年前寒冷的初冬,1936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九军、三十军、五军和总部直属部队在甘肃靖远西渡黄河,进入河西走廊,遭遇青海军阀马步芳数倍步、骑兵的疯狂袭击和围追堵截,红军弹尽粮绝,地理不熟,伤病员多,河西走廊战役失利。红军战士多被敌人冲散、俘虏,冲散人员与组织失去联系,散落于川、甘、青、宁、新等地,被俘红军被押解至西宁后,大部分惨遭马匪屠杀。红军女战士被赏赐给马部属下做…  相似文献   

14.
张鸿  张汉武 《湖南文史》2014,(10):21-21
1936年11月10日,红四方面军第五军、第九军、第三十军及总部两万余人长征进入河西走廊后,遭到地方兵团疯狂围剿,在河西留下了大批失散伤病员。当地群众尤其是酒泉人民不顾敌人的严酷搜捕,机智勇敢地掩护营救了很多红军战士,演绎了一个个民拥军的感人故事。1937年3月中旬,长征途中,红军战士金文周在甘肃临泽县梨园口与“马家军”(西北地方军阀)队伍作战中负伤,藏在祁连山雪窝里,两天后被搜山敌人逮捕。在押往酒泉的路上,趁敌人不备,逃出魔掌,一度以讨饭度日。  相似文献   

15.
如果陈昌浩与徐向前一道返回延安,结果又会怎样呢?然而,历史偏偏没有如果。1937年3月14日,这是红军西路军的西进行动宣告失败之日。这一天,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祁连山腹地石窝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史称"石窝会议"),决定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脱离部队",返回陕北。"石窝会议"决定军政主管离队之事,徐向  相似文献   

16.
1937年3月,陈昌浩、徐向前率领的红军西路军2万余人,在甘肃的河西走廊与敌人展开了几天几夜的血战,终因孤军奋战,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兵败祁连山。陈徐率3000余部退守在祁连山冰天雪地的石窝山。 面对西路军惨遭全军覆没的命运,作为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兼总政委的陈昌浩的心情非常沉重。为了西路军下一步的行动,陈昌浩于3月14日傍晚,在石窝山山洼里召开了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紧急会议。陈  相似文献   

17.
《攀登》2016,(6)
红西路军浴血奋战河西走廊,英勇顽强、悲壮惨烈的斗争历史已载入史册。受制于党中央政治策略、军事行动的不断调整变化,西路军的行军作战呈现出不同的时段性。完整意义上的西路军河西征战应从1936年10月下旬红三十军靖远渡河开始,到1937年4月底左支队到达星星峡为止,大致分为六个历史阶段。复杂的政治军事环境、中央与西路军之间信息不对称、地理气候条件等因素使得西路军的军事行动多变不定、异常艰辛。  相似文献   

18.
郑维山将军生前对笔者言,我一生为伍,三次进甘肃:第一次是1936年西路军进军河西走廊,因敌众我寡而兵败;第二次是人民解放大军进军大西北,我率第63军与马步芳较量,打得他一败涂地,打开兰州,黄河上飘浮着一层敌尸,我西望河西走廊大喊:战友们,大仇已报,江山已归我,你们可以瞑目安息了!第三次是1982年,我出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离京前,邓小平向我交代,交给你两个战略任务,一是用20年时间绿化大西北,二是要选拔和培养10个接班人。我到任后三年行程11万余公里,走遍了大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19.
1937年3月,陈昌浩、徐向前率领的红军西路军2万余人,在甘肃的河西走廊与敌人展开了几天几夜的血战,终因孤军奋战,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兵败祁连山。陈、徐率3000余人退守在祁连山冰天  相似文献   

20.
女红军陈映民,是陈绍禹(王明)的胞妹,后在延安改名叫王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女红军,当年跟随红四方面军由大别山转战到了大巴山,经历过三过草地的艰苦长征,之后又参加了西路军的苦征恶战,被俘后历尽艰辛,死里逃生.就因为其兄王明和张国焘问题的双重连累,而被历史的烟云尘封,至今仍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