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云激荡的“五四”时代.在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城汇聚着福州三大才女——黄英、谢冰心、林徽因。她们同时为中国现代文学建树了辉煌的功勋.为福建在京城竖立起一座巾帼丰碑。她们的英名和业绩几近与五四运动同期不朽。[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朱汉国 《神州》2008,(5):38-41
"五四"时期出版了四五百种报刊,进步报刊占了大部分。它们共同宣扬民主、自由、博爱,关怀大多数民众的生存状态与精神状态,历史证明这些报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同时也正是由于新闻报刊对普通民众的尊重与关怀,使新闻报刊成为民众表达心声的社会公器,成为革命者团结民众与封建势力、帝国主义进行斗争的武器。  相似文献   

3.
平民教育思潮是五四时期影响中国教育界、思想界乃至全国的一种重要教育思潮。如果从历史的横向考察,可以看到五四时期的平民思潮影响广泛,它几乎裹挟了不同派别、不同倾向的形形色色的人。如果从历史的纵向剖析,又可以注意到五四时期的平民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五四运动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已载入史册。五四时期的爱国知识分子,以不同的方式寻找着救国救民的道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学者们,寻找着以科技救国的道路,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本文仅对其贡献的特点及成因进行粗浅分析,不妥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全面勃兴,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载体,以俄国十月革命为推导,显现出不同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近代的历史内容与特点。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全面传播并扎下根来,是五四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终极成果。在五四时期,如果没有救亡的忧患意识,就不会有对旧文化的深刻批判;没有对救亡的紧迫感,就不会产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钟情与痴迷之情。对旧文化的批判与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选择,正是在五四时期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完美媾合,实现了历史的情与理的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6.
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思想界带来巨大的冲击:一方面,欧战使资本主义的弊端暴露无遗,由此思想界对资本主义产生疑虑;另一方面,欧战促使了社会主义思潮的勃兴。这引起了思想界的深切关注,因此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得以迅速传播,并在五四时期成为思想界的一股洪流。  相似文献   

7.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后,是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社会的急剧变化,推动一大批知识分子为进一步解决中国的出路问题,掀起向西方学习真理的新热潮。辛亥革命有力地打击了封建专制制度,造成“国人莫不谈革命”的氛围。同时也由于它的不彻底性,出现南北对峙,军阀林立。各霸一方的局面,客观上形成有利于各种学说传播,不同学术思想碰撞的空隙和空间,从而使中国再度出现类似春秋战国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这里我想对大家比较关心的两个问题讲一点意见。一、关于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及其历史演进五四时期,中国的先进分子提出了民主与科学口号。近代以来,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的女性解放运动和以往相比有很大的进步之处。李大钊是五四时期呼吁女性解放的先锋人物,他是最早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介绍到中国并且指导中国女性的革命家。不局限于国内,而是站在世界的角度上,运用遍及世界的女性斗争的经验来引领国内的女性解放运动。他文章中对女性解放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对女性解放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广泛的论述。李大钊是提出女性解放思想的关键性人物,也是研究五四时期女性解放绕不开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0.
一、进化史观的传入与经史地位的变化中国传统史学一直或隐或显地受到经学的束缚与支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这并不是说 ,中国史学完全依附于经学而毫无自身价值可言。事实上 ,中国史学也一直受到来自官方的和其他方面的支持与重视而成为古代学术中的一门显学。从《隋书·经籍志》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经、史、子、集的传统学术格局 ,即客观地反映出了这一点。历史上形成的经学与史学的关系既十分密切又错综复杂。就史学而言 ,长期以来更多的是被动地受到经学的影响。例如 ,周予同在谈到古文经学对史学中史书体裁的影响时说 :“纪传体 ,…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界风雷激荡的岁月,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潮全面兴起,在中国思想界掀起了绚丽的浪花,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因素,规范了中国社会变迁的方向。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界风雷激荡的岁月,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潮全面兴起,摩中国思想界掀起了绚丽的浪花,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因素,规范了中国社会变迁的方向。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个"会合的历史运动",也是一个有中心主旨并自具体相的运动。一个同质性的五四形象,既是在无意中形成,也包括时人和后人的构建。从相对宏观的视角观察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的关联,探索后者究竟是外来冲击的反应还是自我的觉醒,并考察民初新旧之争怎样发展为向"文化"开战、一体两面的正本清源努力如何兼容破坏与建设,以及学生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相互影响等面相,进而从后五四时代的认知去检视新文化运动的遗产,可以看出五四已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标识。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妇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时期广大的中国妇女以前所未有的革命姿态,英勇地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呈现了与传统妇女所不同的新局面,开辟了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纪元,为此后无产阶级妇女运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使妇女解放运动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伯韦 《安徽史学》2005,1(2):120-121
五四时期的期刊编辑出版,是中国近代期刊出版史上迈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期刊出版,不仅被报刊史研究者浓墨书写,予以较高评价①,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研究领域,同样被予以首肯.如张灏即认为,作为转型时代的传播媒介,报章杂志的大量出版,使"新思想的传播达到空前未有的高峰"②.此时期期刊编辑出版大都具有趋新意识.  相似文献   

16.
胡俊 《神州》2008,(5):56-57
五四运动时期,祖国各行各业的爱国人士都为救亡图存而努力奋斗着。而早在1918年春天,作为留日学生他们就凭着时政治的敏锐洞察力,开展了一系列的爱国运动:游行示威,街头演讲、散卖爱国书籍,创办救国日报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得中国人民更深刻地理解了排日排货的意义所在,并有力地促使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相似文献   

17.
东西文化论争中的对立双方不约而同地对社会主义同持关注与赞许态度。这是由双方共同的文化基础决定的。泛社会主义及其思想缘由,在客观上对于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既有推动作用,也有消极隐患。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以来新史料的大发现 ,对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五四前后是接受与认识新史料的重要时期 ,王国维等人积极利用新史料进行史学研究并大力介绍新史料 ,使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坛很快认识到了新史料的价值 ,这对于五四时期史学乃至 2 0世纪史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萌发于清末民初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到五四时期有了新的发展。李大钊提出了"新中华民族主义"和"中华民族之复活"的思想,孙中山提出了"要恢复民族的固有地位,便要首先恢复民族的精神"的思想,梁漱溟、梁启超等"东方文化派"提出了复兴东方文化的思想,王光祈在《少年中国运动》一书的序言中,提出了"中华民族复兴运动"的思想。与清末民初比较,五四时期不仅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或"民族复兴运动"思想,而且这时所讲的"民族复兴"是包括汉、满、蒙、回、藏在内的中国各民族亦即"中华民族"的复兴,而非清末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口号时仅仅是"中华"亦即"汉族"的振兴,尤其是孙中山对什么是民族精神、恢复和弘扬民族精神对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处理好恢复和弘扬民族精神与向外国学习的关系等问题的阐述,是对民族复兴思想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倪良端 《纵横》2009,(5):32-35
赵世炎(1901—1927),四川省酉阳县(今重庆市)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潭镇人。1915年8月赵世炎惜别父母和家乡亲友赴北京,顺利地考入教育部直属实验中学——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在这里,赵世炎读到了许多从未读过的书、报、刊,顿觉耳目一新,眼界大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