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1的3月,辛亥革命的前夕,一架由中国人自己研制的飞机首次在晚清政府首都北京南苑毅军操场凌空飞上了蓝天。 就在地上的人群为之喝彩时,突然飞机坠落了,飞行员身受重伤。此后,这位飞行员——这架飞机的研制者不能再亲自架机,但他依然热爱祖国的航空事业,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航空史料。  相似文献   

2.
李珉 《纵横》2001,(11)
我国航空事业的创办,是在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任大总统的时候。当时世界各国的航空事业正在日趋发展,军事上已占有重要地位。袁世凯在法国顾问白里苏的建议下,对此新兴事业颇为重视,遂责成参谋部开始创办。在北京南苑成立了航空学校,委派法国留学生秦国镛为首任校长,从此我国航空事业算是有了萌芽的开始。 然而,由于我国没有自己的工业,没有科学研究机构,要兴办这种先进的航空事业,一切只能依靠法  相似文献   

3.
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WriqhterBrothers)制造的装有内燃发动机和螺旋桨的飞机,首次进行了载人飞行,开辟了人类航空事业的新纪元。就在飞机问世100年的今天,我们山西太原的航空事业也走过了84年的风雨历程。回首历经沧桑的太原航空史,会让每一个太原人为之一振,为之慨叹。山西是中国最早开发和发展航空的省份之一。省城太原,又是国内最早拥有飞机、最早修建机场、最早开通航线的少数省份城市之一。它奠定了新中国建立后山西民航事业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4.
建国5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的航空事业有了飞速发展。我国不但有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民航事业也日新月异,而且有了自己的航空工业、航空院校和航空科研等,构成了相当完整的航空体系。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发展,是和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航空事业分不开的。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党就选送了王弼、常乾坤等人去苏联学习航空,他们是中共培养的第一批航空事业的领导骨干。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虽然革命斗争环境异常艰苦,但党仍不断派人去苏联学习航空。1935年9月,从苏联东方大学和列宁学院的留学生中,…  相似文献   

5.
一、张学良力主建设空军 东北空军是张学良最先提出的。 东三省办理航空,肇端于1920年的直皖战争。汤玉麟进攻北京,在南苑掳获了交通部航空训练班的大小飞机10架及全班飞行人员,故于1921年4月成立了东北航空处.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由于国际航空事业的迅猛发展与日本侵华的步步紧逼,大量中国知识分子普遍意识到发展中国航空事业不仅可以发展国民经济而且还可以巩固国防,这些看法逐渐汇集成了一股"航空救国"思潮。学者、政府要人们普遍认为要使中国航空强大,需要统一行政机关、多方筹集航空建设经费、培养航空人才、大力发展民用航空。尽管"航空救国"思潮在激发民众爱国热情、发展中国航空事业、培养人才和巩固国防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受中国经济落后和政局动荡等因素的制约,"航空救国"思潮并未使中国走向富强。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1873~1929)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杰出代表人物。曾致力于报刊编辑事业,为改良主张呐喊,又以政论学术著称于世。他23岁开始跻身报刊编辑业,驰骋报坛20多年,一生创办编辑报刊十多种。他在长期的报刊编辑实践中,树立了学者编办报刊的典范,拓宽了报刊编辑思想领域,为中国近代报刊编辑事业发展建树颇多。  相似文献   

8.
2011年11月12日至15日,"第二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学术研讨会"在杭州西子湖畔顺利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就近代交通体系的成长,近代交通发展中西方列强、政府、企业及企业家的角色,近代交通与区域近代化、城市化,近代交通与城乡经济社会变迁,近代交通与旅游、文卫事业等问题展开热烈研讨。研讨会反映了当前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为从事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研究的学者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9.
目前有关中国近代航空史方面的著述,一般只涉及旧中国历届政府及海外华侨所从事的航空事业,对中国共产党的航空活动,或只字未提,或语焉不详。本文即对此作一概述。 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共就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了一批航空技术人才。1924年9月,广东革命政府广州大沙头航空学校成立。1925年1月,该校招收第一期学员,其中有  相似文献   

10.
一、论 文(一 )总 论唐宝林 田中仁整理  中国におけるマルクス主义の 10 0年 现代中国研究  4期  1999年 3月中国马克思主义一百年足立启二  中国近代化の世界史的位置——前近代社会の构造と近代的统合形态 东アジアの文化构造  1997年 5月中国近代化在世界史上的地位——早期近代社会的构造与近代的统合形态并木赖寿  清末中国の社会变化とその认识について 中国民众史 1998年 3月清末中国的社会变化及其认识斋藤道彦  中国近代と大中华主义——清末から中华民国へ 东アジアの变动  1999年 3月中国的近代与大中华主…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报业巨子,在中国近代报界驰骋20余年,是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立言者与重要立规者,本文将梳理梁启超的办报生涯,阐述其办报思想,并探讨其对青岛近代报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故宫博物院前院长马衡教授(1881——1955年)毕生致力于我国金石学的研究,且数十年一直从事历史文物的搜集、整理、保管、研究、展览,以及文物图录的刊印等事业,为我国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九六五年我整理了马先生的文集——《凡将斋金石丛稿》 (197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郭沫若同志在《序》文中说:“马衡先生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驱。他继承了清代乾嘉学派的朴学传统,而又锐意采用科学的方法,使中国金  相似文献   

13.
在朝野人士的大力推动下,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建设在清末新政期间逐步进入实践层面。广西藏书事业源远流长,近代以来,在广西官绅的积极努力下,藏书事业不断发展,经过多方筹措,广西图书馆终于在桂林初步建成。广西图书馆的创办,是中国古代藏书楼西方化和西方图书馆学中国化的产物,反映了近代中国知识与制度转型。包括广西图书馆在内各省官办图书馆的纷纷创办,推动了我国近代图书馆体系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4.
马尾船政局(今马尾造船厂前身)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继孕育出近代中国海军后.又成为中国航空业的摇篮.并在中国航空发展史上创下了“五个第一”.即创办第一家飞机制造厂、成功制造出第一架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行设计的飞机、  相似文献   

15.
戊戌时期的新兴报刊与近代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史上,戊戌维新运动是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文化事业随着政治浪潮的冲击和社会经济的推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仅就文化事业的一部分——新兴报刊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它同近代文化发展的关系,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考古学作为一门近代科学。已有近80年的历史。80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辛勤耕耘,中国考古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考古工作也得到了长足进步,为新世纪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世博会正在上海举行。陈兰熏,是中国世博事业的先驱。陈兰熏,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第一人。作为民国初年中国政府筹备巴拿马事务局局长兼赴美赛会监督处监督,他率领中国代表团在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取得了奖章奖牌总数第一的好成绩,这是近代中国最成功的一次出洋赛会。此外,他还是近代中国对世博会进行考察研究的第一人,他积极倡导并主持的南洋劝业会首开近代中国博览会先河。  相似文献   

18.
李永春 《百年潮》2004,(11):46-51
《申报》是英国人美查(Frederick Major)于1872年4月在上海创办的一种商报,后来发展成为在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之一。郭嵩焘是近代中国首任驻英法公使,因《申报》关于他画像、茶会两事报道不实,且语多讥讽凌辱之意,自光绪四年(1878年)九月到次年三月。从巴黎到伦敦再到上海一直追究并拟状诉《申报》。此事被称为近代中国史上“华字报最初最巨之交涉”,是近代中国报界最早的“语言文字之祸”。郭嵩焘也因此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上学习西法,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声誉而状诉新闻报刊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9.
一 19世纪60年代,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上层统治者的推动下,中国掀起了一个向西方工业国学习、创办近代工业的热潮,即历史上所说的洋务运动。当时,广州也出现了广东缫丝局(1886年),广东机铸制钱局(1887年)、广东兵器制造厂枪弹局(1887年)等近代工业。1872年,中国民族资本之嚆矢的继昌隆缫丝厂也率先在广东南海出现。辛亥革命以后,广州近代工业的发展速度更快,广州地区的火柴制造、纺织针织、橡胶、机器制造、榨油、碾米、水泥、自来水、电力等近代工业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聚兴诚银行是四川最早成立的一家民营商业银行,也是我国早期著名的商业银行之一。1915年在重庆正式创建,1950年实现公私合营,整个经营历程计35年,在中国近代金融发展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被誉为中国近代四大银行集团——华西集团的核心和领头羊。2013年聚兴诚银行旧址作为"重庆抗战金融机构旧址群"之一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具有20世纪初典型的中西合壁式建筑风格,是当年重庆城最高大最新式的建筑之一。它见证了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发展,重庆近代抗战及轰炸的历史,同时见证了重庆城市发展以及建筑业、营造业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