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亮 《江淮文史》2008,(2):140-149
安徽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并非自古有之。众所周知。省作为一个地方行政单位源起于元朝。当时在地方设立10个行省,其中并无安徽行省,安徽这一区域被分置于元代的3个省之中,即中书省、河南行省(前身为江淮行省)和江浙行省;明代改行省为布政使司,共设13个布政使司。同时设南北两直隶,因安徽曾是明朝发迹之地,被置于南直隶之中。享受与北直隶对等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清代中晚期江苏官银匠的两大独立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顺治十八年(1661),清廷开始实行江南省左、右布政使的分治,以左布政使驻江宁,分置右布政使驻苏州。到康熙六年(1667),江南省内分治的左、右布政使按照驻扎地江宁、苏州之名而称为江宁、苏州布政使。由于当时江南省所属之安徽和江苏尚未分立,所以江宁布政使还兼管安徽地区事务。  相似文献   

3.
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变。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北道,为河北得…  相似文献   

4.
<正>清制沿明,地方设两司,即布政使司与按察使司。从学界对两司相关的研究成果看,有地区性研究、阶段性研究,也有布政使、按察使个案研究。苗月宁女士所著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清代两司行政研究》一书则有别于此,该书紧紧围绕两司行政问题展开深入、详实地探讨,所用史料丰富、思路清晰、论证严谨。全书以近40万字的笔墨,将有清一代布按二司行政状况展现给读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归纳来看,不论材料运用还  相似文献   

5.
刘基长子刘琏因家世等原因,被卷入了明初朝廷政争之中,了解其生平对于搞清明朝初期的政治生态有一定意义。但史籍对之记载较少,且多有扑朔迷离之处,迄今学界对之关注亦少。本文专就其担任江西布政使司参政之时间及死因加以考证,认定其于洪武十年冬至十二年六月底任江西布政使司参政约一年半,其死乃为被胡惟庸同党所害。  相似文献   

6.
<正>明代地方的高层政区为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又被通称为省,其下为府,再其下为县,在区划等级上为三级模式。其中直隶州包含在府中,由布政使司直接统辖,地位上视府,但官阶品秩却又和属州一样为从五品,低于知府的正四品。属州隶于府,又可下辖县,  相似文献   

7.
自1988年以来,《安徽建省考》(刊《安徽史学》1989年第3期)的作者先后撰写了几篇论文,否定传统的康熙六年(1667)江南分省(即苏、皖建省)说,力主乾隆二十五年(1760)江南分省。其主要论点和论据是:1、康熙六年说“只有年分,没有月、日,没有交待持论的凭据,不具备一个科学判断所必具的要素。”2、清初作为地方一级政区构“省”和“布政使司”,是两个  相似文献   

8.
1413年3月3日,京都,永乐皇帝诏告天下:“今设贵州布政使司,列为第13个省。”这一年是明永乐十一年,贵州以一省的名分列人中央王朝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清代江苏建省问题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江苏何时建省,也就是江南省在什么时候分省,是江苏、安徽两省地方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受到学术界长期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康熙六年前后相关史料的考辨,认为江苏建省是始于顺治十八年的左右布政使分设,以康熙六年为新设布政使命名而告完成。在建省过程中,清廷和地方督抚大员起着各自的作用。与江苏建省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只有全面、深入地解读相关史料,才能得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正> 现在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之间的西段省界自兴义至罗甸或自隆林各族自治县至天峨县间是以南盘江及南盘江和北盘江合流后的江流为界的。这段疆界完全利用自然水道,大致在明代初年已经形成。现在的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明代分别建置为贵州承宣布政使司  相似文献   

11.
正历史上有个江淮省,与安徽、江苏两省有关,设立尚不满3个月即遭裁撤,可谓昙花一现。安徽、江苏原为一个省——江南省。清康熙六年七月甲寅(1667年8月30日)江南省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江苏省(包括今上海市)名由江宁(今南京)、苏州两个府的首字合成,简称"苏",巡抚驻苏州,布政使驻苏州。安徽省名由安庆、徽州两个府的首字合成,简称"皖",以古皖国为名,境内有皖河  相似文献   

12.
清代是方志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方志数量繁多,精品迭出,行省地方志编纂也较前代有了很大发展,绝大部分行省都编纂了通志,其中很多还编纂了两部。今江苏地区自宋以来,经济发达,文化昌盛,方志编修较为普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位居全国前列。但自乾隆元年(1736)包括江苏、安徽两省的《江南通志》成稿后近200年,江苏没有独立完整的全省通志出版,这也就造成了江苏在清代无通志的尴尬局面。清代,江苏无通志和江苏建省较晚有很大关系。今江苏和安徽地区明为南京,清顺治二年(1645)建立江南省,设左右布政使司,置辖江南、江西,驻节江宁的…  相似文献   

13.
“贵州”,今为省名。元置“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于“贵州”;明洪武中改置“贵州宣慰司”,永乐年间建立“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成为全国十三布政使司之一。贵州建省,自此开始。在史志上,对“贵州”一名的由来,解说甚多。由于它与各个朝代的更替有着密切关系,涉及到古代建置沿革和地域划分等问题,加上史料不完备,各说互有(牛氐)牾,有的语焉不详,近乎牵强,实有继续考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正寇慎(1577~1669年),字永修,号礼亭,陕西同官县济阳寨(今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人。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举人,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其后授刑部浙江司、工部营缮司主事,员外,迁虞衡司郎中;天启六年(1626年)任苏州知府;崇祯元年(1628年)补广平知府,迁山西按察司副使昌平兵备道,奉敕监军,后降佥事,分巡冀宁;再迁山西布政使参议,分守朔  相似文献   

15.
龙寻 《文史春秋》2008,(12):29-36
广西地处我国大陆最南部,南临北部湾,西南与越南接壤,陆地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北部湾海域面积约12.93万平方公里。广西的名称由来是因宋代置广南西路,后简称广西。元朝设置“广西行中书省”,这是广西设省的雏形。明朝,广西是当时全国13个布政使司之一,称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清朝设广西省,从那时起直至民国时期,省会绝大部分时间设在桂林,1912—1936年一度迁到南宁。  相似文献   

16.
祖远 《文史博览》2010,(9):67-68
<正>陶澍(1779-1839),字子霖,清嘉庆七年(1802)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升御史。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后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道光皇帝曾亲书"印  相似文献   

17.
在广西富川发现清宣统元年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验证执行的捐监生实收事照。  相似文献   

18.
明代是贵州历史上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明代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贵州的管理。弘治十一年,建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贵州成为一省。弘治四年,贵州有了自己的上报户口数。明代中后期贵州布政司管理人口数受政治、经济、自然等诸因素的影响有了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许世英(1873-1964年),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原字俊人,后改字静仁,晚年自号双溪老人,安徽至德县(今东至县)人,光绪丁酉年(1897年)拔贡。他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期,宦海沉浮六十余年。晚清时代,他历任刑部浙江司副主稿、奉天高等审判厅厅长、山西布政使等职;北洋军阀时代,曾任大理院长、司法总长、奉天民政长、福建巡按使、内务总长、交通总长、安徽省长、内阁总理等;国民政府时期,历任全国财政委员会主席、驻日大使、全国赈灾委员会委员长、蒙藏事务委员会委员长等。1950年,在香港被蒋介石挟持至台  相似文献   

20.
《中国钱币》2010,(1):79-80
1.滇藩司钞咸丰五年·叁仟文 咸丰三年(1853年),清政府发行官票和宝钞纸币后,第:二年运滇十万两,在云南省城发行,规定在缴纳地丁钱粮官税、盐课时搭用。由于官票宝钞不敷使用,咸丰五年,云南布政使司也印刷和发行了地方纸币“滇藩司钞”。滇藩司钞形制酷似户部官票。这种云南地区官方最早自印自发的纸币,仅在省城流通了三四年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