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料记载,南宋王朝进驻临安后不久便着手营建太庙。绍兴年间,其太庙大殿有过3次大的建造活动,分别是绍兴五年(1135年)的初建,绍兴十年(1140年)的扩建和绍兴十六年(1146年)的重建。自临安太庙遗址被发现以来,很多学者都开始对其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建筑布局。文章则以临安太庙大殿为主体,拟从史料古籍中寻找线索,参考神主室与殿身体量的数量关系,梳理出绍兴年间临安太庙大殿的营建过程,呈现出每次建造活动后大殿殿身的体量变化。  相似文献   

2.
南宋自建炎元年(1127年)康王赵构于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至德祐二年(1276年)元军侵入临安(今浙江杭州),凡一百五十余年。南宋太庙始建于绍兴四年(1134年),它是南宋封建皇帝的宗庙,是  相似文献   

3.
也谈钱“保境安民”国策李志庭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人钱(公元852—932年)建立的吴越国,是五代时期十国之一。从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钱被朱温封为吴越王开始,吴越国历三代五王,到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钱弘“纳土”归宋,前后7...  相似文献   

4.
《故宫博物院院刊》一九八六年第三期刊载了傅公钺同志《清代的太庙》一文,对清朝入关后北京太庙的建筑及有关制度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有清一代除京师(北京)外,在其入关前的都城也即入关后的陪都——盛京(今沈阳市)还有另一座太庙。它的现存  相似文献   

5.
正南宋临安的太庙前(今杭州太庙巷附近),每到暮色西沉时,便常有一大群市民密密麻麻地围成一个大圆,个个屏息翘首、目不斜视,时而爆发出一阵欢呼、鼓掌叫好。片刻之后,观众们众声呼喊着一个名字:"王尹生!王尹生!王尹生!"说到王尹生,临安城的男女老少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虽说他不是什么达官贵人,但却凭着一身独门绝活,吸引了无数粉丝。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载,此人大力神勇,乃是南宋著名的举重能手,在他的表演中,自然也少不了抬举石墩、抱举石球等拿手好戏。周密并未详细描述王尹生举重的细节,不过《水浒传》中另有一段武松在安平寨举石的描述,让我们得以一窥究竟:  相似文献   

6.
伪证     
<正>南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高宗授意秦桧,秘密与金朝媾和。那年的四月,高宗下诏令,将宋金前线的"三大将"——张俊、韩世忠和岳飞召至临安(今杭州)行朝奏事。其实,他是准备夺去三大将的兵权,为和议铺路。韩世忠与张俊的驻地距离临  相似文献   

7.
宋代王朝是宋太祖赵匡胤于公元960年正月陈桥兵变后,建立起来的又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从而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从宋太祖建元。到南宋帝昌,共经历三百多年(公元960~1276年),宋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国势衰弱的朝代。北宋时期,东北、西北边陲,长期受到契丹、西夏威胁,北方金的统治势力崛起以后,迫使赵构南迁商丘建立起南宋。于公元1129年偏安于临安(今杭州),形成宋金南北长期对峙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清代的太庙     
在北京雄伟壮丽的天安门东侧,有一组金碧辉煌的古代建筑群,现在是劳动人民文化宫,它的前身是清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这座太庙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为明初皇帝合祀祖先的场所。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合祀为分祭,设九座庙  相似文献   

9.
书讯     
<正>《南宋都城临安研究——以考古为中心》杜正贤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2月作者将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相结合,全面系统地再现南宋时期临安城内重要建筑、机构的分布情况,涵盖城墙、城门、宫殿、官署、礼制建筑、窑址、桥梁等。对南宋临安城的系统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南宋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认知,也为南宋临安城遗址的科学保护、新杭州现代城  相似文献   

10.
小普林尼(约公元62年——约公元113年):古罗马散文作家。大普林尼的外甥和奏寺。 大普林尼(公元23年——公元79年).古罗马作家。历任高级军职,后被韦斯巴芗帝任命为舰队提督。火山喷发时从事观测和救援工作,中毒窒息而死。  相似文献   

11.
奉先殿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时,建造了皇宫。洪武三年(1370年),他“以太庙时享,未足以展孝思,复建奉先殿于宫门内之东”。于是明皇宫内出现了祭祀皇帝祖先的家庙——奉先殿。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仿南京皇宫的建制,  相似文献   

12.
故事发生在公元1132年的宋朝。这年,著名诗人陆游正好七岁。他的祖母刚做完六十大寿不久,突然身染重病,卧床不起。陆游的父亲陆宰是山阴(今绍兴)的地方官员,为了治疗母亲的疾病,不惜花重金从百里以外的京城临安(今杭州)请来几位名医。可是,老太太服药后,仍无起色。  相似文献   

13.
金代汴京的太庙文/杜本礼金代汴京的太庙在皇宫南门驰道之旁的千步之廊东侧,大约位于今开封市中山路中段。金汴京太庙初建于完颜亮正隆年间,金宣宗迁都开封以后,遂将燕京(今北京)太庙中祖宗神主迁往开封,当时因忙于对付蒙古人的进攻,时谒祖先之礼尽废不顾。贞四...  相似文献   

14.
王雯娟 《风景名胜》2016,(10):150-151
当田间的作物结出累累硕果,当农家的小院铺满滴溜溜圆的山核桃果,当漫山遍野笼罩在多彩的“锦缎”里,一年之中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季节——秋天,来到了浙西人家.杭州临安位于浙西大山之中,褪去了夏日的暑热,这水的源头、云的故乡、红叶的天地,别有一番风韵. “白露到,竹竿摇.”白露节气一到,临安城区就空了一半,两昌地区的人们匆匆赶回山里老家,进行极富特色的农事活动——打山核桃.站在山道极目望去,金黄的果实挂满了枝头,而山民们早就武装一身,灵活地穿梭在山林之间.  相似文献   

15.
南宋太庙于绍兴五年创建后迄于南宋末年断续拓建,主要建筑包括正殿、别庙、祭器库、册宝殿、四祖庙、斋殿及棂星门、神门等,其故址范围东临中山南路、北至察院前巷、西南均抵太庙巷。  相似文献   

16.
去年十二月初,我和戴覆东、吴卢生、朱保良诸同志赴江苏松江县调查古建筑,其中有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八五九年)的经幢,北宋熙宁(公元一○六八年——一○七七年)间建的兴圣教寺塔,明初太祖洪武三年(公元  相似文献   

17.
"褒斜道石门及其石刻"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汉永平六年(公元63)"开通褒斜道石刻",建和二年(公元148)"司隶校尉杨孟文石门颂",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石门铭"等汉魏摩崖碑,是素为金石学家所重视,历来就有著录的。但是更重要的应当是那个"石门"。它是汉代一条重要道路工程中保存至今的实物——一个宽5.5  相似文献   

18.
张炜生 《文史月刊》2011,(12):55-55
孔子一生,崇尚周礼。一次,他考察周王祭先祖的太庙时,看到台阶右侧立着一个铜铸的人,铜人的嘴上被贴了三道封条。孔子绕着这个铜人仔细查看,发现铜人背面刻着这么一行字——“古之慎言人也”。意思是说这是古代一位说话极其慎重的人。  相似文献   

19.
玄武湖畔,鸡鸣山麓,坐落着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东南大学。这里自古就是一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学府圣地”。公元258年,东吴景帝在此立学官、设“32经博士”;公元1381年,明太祖在此诏建国子监,鸿儒云集,弟子近万名,盛况空前,堪称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清朝初年,文昌书院于此兴起;公元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三江师范学堂应运而生,东南大学由此源起。此  相似文献   

20.
在塑造华夏正统过程中,北魏太庙制度的构建在胡汉问题、南北正朔之争、皇权等因素主导下,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历史层面。北魏前期先祖祭祀以东庙为主,至孝文帝改革先祖祭祀制度,太庙祭祀的地位始得以凸显,彰显出北魏先祖祭祀由胡汉杂糅走向以华夏制度为主导的历史转变。北魏太庙制度的构建经历了孝文帝之前"天子七庙"的形成以及孝文帝以后太庙制度的确立两个阶段。中古时期宗庙制度的构建在经学理论上主要以郑、王礼说为依托,两晋南朝宗庙制度采用王肃学说,而道武帝所立太庙,分置始祖、太祖,具有缘饰经典及郑玄学说的明显迹象。此后在学说的择从上,北魏太庙制度的构建呈现出由兼采郑玄、王肃学说到全遵郑玄学说的趋势,并在孝明帝时期最终确立相对完备的宗庙制度。北魏以承继西晋自居,而在太庙制度的构建上,并未依从两晋南朝之制,显现出与东晋南朝争正统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