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奴隶制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上阶级分裂后的产物,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就把人类社会推进到奴役压迫阶级斗争的历史范畴。「在奴隶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占有生产工作者,这生产工作者便是奴隶主所能当作牲畜来买卖屠杀的奴隶」(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奴隶主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本身,而奴隶则被降到生产工具的地位,这就决定着在奴隶制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阶级斗争异常剧烈。腐朽的奴隶制的生产关系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阶级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激起了奴隶反抗奴隶主、平民反抗贵族的斗争。奴隶的解放斗争,特别是他们的暴力斗争,有力地破坏和动摇了奴隶制的基础,为建立新的封建制开辟了道路,推动了历史前进。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逐步壮大,向奴隶主阶级展开长期的,反复的夺权斗争。他们通过频繁的战争先后夺取政权,建立自己的统治。一种新  相似文献   

3.
陈志杰 《史学月刊》2002,1(9):72-79
压迫与反抗无疑是奴隶制的重要特征。然而,美国黑人奴隶制之所以能够维系二百余年,其重要原因在于奴隶主和奴隶都在不断地调整彼此相处的策略。所以,美国内战前南部种植园中奴隶主与奴隶之间形成了一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妥协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秦代的手工业和商业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殷周时期的工、商业是由各级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周天子不仅分配土地和奴隶,而且也分配工商奴隶和统领他们的大小头目。春秋、战国后,历史进入了发展奴隶制时期,工、商业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秦国也是如此。过去我们对秦代工商业的研究是很不够的,许多学者仅“在研讨“重农抑末”政策,或者论述汉代工商业时有所涉及。自  相似文献   

5.
南部蓄奴州脱离联邦运动是美国内战前夕的重要历史事件。在南部蓄奴州脱离联邦的过程中,白人奴隶主是决定性的社会力量。非奴隶主白人在脱离联邦问题上则表现出地区性差异:在奴隶制不发达地区,非奴隶主白人的多数反对脱离联邦;在奴隶制发达地区,非奴隶主白人的多数则接受了脱离联邦的选择。造成这种地区性差异的原因,在于非奴隶主白人民众并不作为一个自为的阶级而行动,因此,在奴隶制发达地区,他们在政治上只能顺从奴隶主的领导,而在奴隶制不发达地区,他们就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  相似文献   

6.
公元1054年,基督教东西两大派正式分裂,以罗马为中心的称天主教。基督教在其产生的时候,是一种“被压迫者的运动:它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但是,基督教从其产生起,就放弃现实的阶级斗争,主张忍耐和等待,把希望寄托于救世主和天国的幸福。因此,当基督教日益壮大起来而又无法扑灭的时候,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一改敌视态度,采取怀柔、分化和改造的政策,使基督教迅速地变成了奴隶主阶级的宗教。奴隶主的基督教,一方面鼓吹“天命论”,竭力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又宣扬“原罪说”,欺骗和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顽固地维护奴隶制度的反动思想家。他一生立志于"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论语·尧曰》),妄图复兴已灭亡了的一些奴隶制国家,恢复没落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权力,让那些已垮台的奴隶主贵族重新出来当政,挽救行将总崩溃的奴隶制度。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围绕着这一反动的政治目的的。关于丧葬礼仪的言论即其中之一。丧葬礼仪是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  相似文献   

8.
《文物》1974,(9)
春秋末期,是我国历史上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的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没落的奴隶主阶级骄奢淫逸,掠夺倾轧,更加残酷地剥削、压榨奴隶阶级和劳动者,"庶民罢(疲)敝","道残相望",饿死的人一个接着一个。  相似文献   

9.
王金虎 《世界历史》2007,76(6):130-135
美国内战后期,南部邦联在武装奴隶问题上陷入困境。战争态势的不利和白人人力资源的枯竭,使得南部邦联有必要利用奴隶作为军人。然而如果诉诸于武装奴隶,就遇到了是否解放奴隶的问题。南部邦联的立国目的是维护奴隶制,如果解放奴隶,南部邦联就失去了既定的战争目的;如果不武装奴隶,南部邦联必将战败,奴隶制也必然被联邦所废除。面对这一难题,一部分人主张不惜以废除奴隶制为代价换取奴隶为南部而战,另一部分人则宁愿战败灭亡也不愿解放奴隶。由于存在着强大的反对力量,南部邦联政府迟至1865年3月灭亡前夕才制定了武装奴隶政策。南部邦联并没有真正组建起黑人军队就灭亡了,该政策的出台只是反映了南部奴隶主统治集团的战争困境。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封建时代的宗法统治最为突出,严重地障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早在奴隶制时代,奴隶主为了对奴隶专政的需要,吸收和利用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的血缘组织,在西周形成了一套加强奴隶制统治的宗法制度。宗法,《说文》释“宗”字说:“宗,尊,宗庙也;从(?),从示”。“(?)”是屋宇,“示”是神主,本义是“宗庙”。由于近亲各家族都在一个宗庙里祭祀祖先,因此,这些家族合称为“宗族”。“宗法”就是家族共同遵守的各种法规,如家族的组织法和继承  相似文献   

11.
王金虎 《史学月刊》2005,1(3):72-82
在内战之前的美国南部蓄奴州,奴隶主是一个人口规模很大但地理分布不均衡的社会群体。他们占有了南部社会的大部分经济财富,控制着南部绝大部分政治职位,是南部地区实际上的统治集团。奴隶主群体庞大的社会规模和优越的社会地位使得南部社会形成了支持奴隶制的广大社会基础,但奴隶主人口的地理分布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奴隶主在不同地区对白人社会进行控制的能力。在奴隶主人口稠密地区,奴隶主群体能够实现对白人社会的绝对控制;在奴隶主人口稀少地区,他们的社会控制能力就受到极大削弱。  相似文献   

12.
郑州商城遗址内发现商代夯土台基和奴隶头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1974,(9)
郑州商城遗址,是我国已发现城址中时代最早的,距今已有三千五百多年了。残留的夯土城墙,多被掩埋在现今的地面之下。这是在商代奴隶制社会中,奴隶主阶级迫使成千上万的奴隶兴建起来的规模巨大的夯土城  相似文献   

13.
从总体上来说,黑人是一个在美国受压迫、受歧视的种族,但他们的处境并不都是一样的。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在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之前已获得自由,成为了自由人。本文就这部分黑人在南北战争之前是如何获得自由这一主题,围绕奴隶主为什么释放这部分黑人奴隶以及奴隶主更有可能释放哪些奴隶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回答。  相似文献   

14.
美国黑人的取名与黑人文化身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黑人奴隶同他们的非洲祖先一样赋予名字以重要的文化内涵,因此,虽然奴隶主试图剥夺黑人奴隶的姓名权和他们为子女命名的权利,使他们与自己的过去割裂开来,但是黑人并非消极地屈从于主人的意志,而是努力为自己争取这项做人的基本权利.在北美奴隶制的特殊社会环境和语言环境中,黑人对传统的非洲命名习俗进行了改造,力图以有自身特色的取名方式强调自己的文化身份.黑人的名字既体现出他们对美国黑人作为一个族裔群体的历史延续性,也体现出其文化发展的历史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奴隶制社会,经过夏、商两代一千余年的发展,在西周初年达到它的极盛时期。周昭王、穆王以后,社会矛盾逐渐表面化,由于广大奴隶的英勇斗争,以周王为最高代表的奴隶主贵族势力遭到削弱。厉王被"国人"赶走,出现了奴隶主阶级的共和行政,周王室的统治动摇了。虽有宣王短时期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政治制度在内战之前的半个多世纪发生了重大变革,其显著标志是废除了选举权和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限制,确立了白人男性成人的选举权和担任官职资格,在制度上确立了白人民主制.然而在美国南部蓄奴州,奴隶制的社会整合作用导致政治权力落入奴隶主利益集团的掌控之中.这样,法制上的白人民主制在实际政治世界中就蜕变成了奴隶主统治.在内战前的南部政治世界中,在总体上奴隶主政治人物担当着领导角色,广大非奴隶主大众是奴隶主在政治活动中的附庸.  相似文献   

17.
谭前学 《收藏家》2003,(12):20-25
陶俑是用陶土模仿人或动物形象制作的随葬品,是人殉和杀牲的替代物。人殉,就是用活人为死人殉葬。人殉现象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晚期,到商代达到鼎盛,凡是奴隶主的墓葬,几乎都使用了人殉,少者1、2人,多者数十人,以至数百人。被用作人殉的主要是奴隶,他们或被活活地砍下头颅后埋入墓内,或者直接活埋在墓内,其方式极其野蛮残酷,所以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当社会生产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奴隶成了生产中的主要“工具”,奴隶主认识到让奴隶从事生产劳动可以获取更多的财富时,再也舍不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安阳市北四十里许之丰乐镇村(属安阳县)东,漳河南岸,有一高出地面的土台,这就是西门豹祠旧址。台上有石碑三通,是宋、明、清三代的重修西门豹祠碑记(图一、二)。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由于奴隶们的多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到战国  相似文献   

19.
三、刑徒劳动大军是专制主义制度下奴隶制发达阶段的特点在奴隶制度下,奴隶的来源不外是外来的俘虏和国外市场上买来的奴隶、国内的罪犯奴隶和债务奴隶(包括国内的异族)。在古典世界,后来因废止过债务奴隶,曾一度堵住把本族自由民转化为奴隶的途径,但绝大多数地区则始终存在着罪犯奴隶和债务奴隶。我国古代就是这样,而罪犯奴隶的数量,到战国以后竞发展到其它地区罕见的庞大规模。早在家长制(即军事民主制)阶段,已开始把部落以外的俘虏和氏族内部触犯习俗  相似文献   

20.
杜华 《世界历史》2023,(1):58-75+161
美国历史上的废奴主义者身处福音派宗教复兴的时代,深受宗教思想影响,其观念和话语具有鲜明的道德特征。18世纪末以来,黑人废奴主义者的持续抗争,为废奴运动提供了政治话语和抗争意识。在此基础之上,废奴主义者充分调用基督教思想和“自由、平等、权利”等美国政治的核心理念,构建出一套以“道德—权利”为核心的反奴隶制理念和话语。他们还尝试发动“人民”,通过塑造公众意见来切断美国政治体制对奴隶制的保护。在19世纪30年代,奴隶制已经成为一种无比强大的全国性政治权势。从这样的历史语境来看,废奴运动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抗争运动。废奴主义者不是单纯的道德改革家或政治行动者,而是试图联合道德和政治的力量,打破奴隶制政治权势对全国政治的控制,以最终消除奴隶制。这种兼具道德感召力和政治策略的理念和话语,是美国内战前反奴隶制政治运动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