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乃运  李晔 《旅游》2006,(2):73-79
后土祠出名.不仅因为它是轩辕黄帝谒祠在此“扫地为坛”、宋以前历代黄帝祭土地之神的重要场所,还因为汉武帝在此写下的千古名篇《秋风辞》和珍藏着元代秋风辞碑刻的“秋风楼”。  相似文献   

2.
赵刚 《丝绸之路》2013,(16):15-17
汉武帝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采取措施,促使西汉社会繁荣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然而这位千古大帝晚年却沉迷于神仙方术,同样对西汉社会各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汉武帝精神世界入手,通过梳理"泰山封禅"、"亲寻蓬莱"、"服食仙丹"等求仙道路,可以探究其思想渊源以及求仙举动对社会产生的种种影响。  相似文献   

3.
岱顶无字碑考──汉武帝的几何体谜与他的战略思想李宪忠,孟晋一、千古之谜──无字碑的巧妙寓意汉武帝(前141~前87年)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极有作为的皇帝。他从十六岁即位起,就下定决心建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国。年方一十九岁的刘沏即位不到三年,...  相似文献   

4.
李曰仁  贺斌 《神州》2011,(21):20-23
2000多年前,汉武帝将目光投向北部湾,一条绵亘千古的伟大航线,经北部湾连接起东方与西方的几大文明。如今,机遇的曙光再次照耀北部湾,催生出一个影响18亿人口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贸易区中,一个依港而建,因港得名,由港立市的海湾城市——防城港,日益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5.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为了与西域各国联盟抗击匈奴,曾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先后共用了18年时间。张骞带领驼队到访了西域及中亚三十六国,踏出了一条举世闻名的亚欧通道“丝绸之路”(当时这条路并没有这个名称)。它繁荣了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也为人们逐步发现、认识、保护、开发这块神奇大地创造了条件。丝绸之路是千古奇迹,是壮美的画卷,是探求者的梦想。  相似文献   

6.
历史如此偏爱地选择了北戴河,使得她与帝王将相、风云人物结下了深绵奇丽的不解之缘。千古一帝秦始皇、雄才大略汉武帝、志在千里曹孟德、一代明君唐太宗以及近代名人康有为、朱启铃、张学良等风云人物在这里上演了一出出历史活剧;新中国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做出过许多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决策。1954年北戴河又正式定为中央领导暑期办公地,成为当时与美国戴维营、苏联克里米亚齐名的国家元首休养地,称为“中国的夏宫”。  相似文献   

7.
赵新正 《丝绸之路》2009,(10):41-42
汉武帝时期,汉和匈奴之间发生了大量的战争,期间出现了许多匈奴俘虏。如何安置这些匈奴俘虏是摆在汉武帝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本文通过论述汉武帝对归汉匈奴的态度和安置方法,试图对正确评价汉武帝在汉匈战争中地位和作用做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皇帝都留有规模不一的陵墓,著名的有秦始皇陵、茂陵、乾陵、明十三陵、昭陵、清东陵等,而唯独元朝的皇帝没有给后世留下一座陵墓,"元朝皇陵无觅处"成为一则千古之谜。古代的皇帝对陵墓是相当看重的,"事死如生"的丧葬理念,使得很多封建帝王自登基那天开始,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为自己修陵墓,如汉武帝刘彻的茂陵,修陵历时53年,《晋书》中  相似文献   

9.
孙家洲,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汉唐史研究中心主任,著有《宏观中国史》(衰世卷),并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主讲《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秦皇汉武是中国千年封建帝制的两座巅峰。"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创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统一大帝国,在历史上具有"秦者古今之界","后世皆事秦"的地位。而汉武帝既非开国皇帝,也不是统一功臣,他有何丰功伟绩,能与始皇比肩?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者大多侧重分析汉武帝迷信神仙的原因和弊端,却很少有人关注他追求长生的复杂心态及其变化.在任用方士希求长生的过程中,汉武帝尝尽希望和失望交替的痛苦;在亲临海上求仙或派人到海上寻仙的过程中,汉武帝深谙寻觅失败的滋味;在追求长生的道路上,汉武帝鲜明地体现出屡求屡败,败而不馁的执著;汉武帝晚年终于认识到神仙的虚妄,不再祈求长生,伴随醒悟而来的是些许失落和无奈.  相似文献   

11.
巫蛊之祸为汉武帝一朝的政治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它造成了汉武帝一朝几代外戚的兴衰,引起了政治动荡,沉重打击了在汉武帝一朝对匈作战中形成的军功贵族集团,在客观上推动了汉武帝一朝的酷吏政治和特务统治,促使汉武帝晚年国内政策转变,并引发皇位继承方面的问题。巫蛊作为一种重要工具,在皇权与外戚的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它揭示了皇权与外戚在西汉帝国的政坛上既相互利用,又相互斗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在分阶段叙述汉武帝武力征伐匈奴的基础上 ,着重探讨汉武帝利用属国“与单于争其民”的方式去笼络、分化、瓦解匈奴 ,以及对匈奴进行经济文化渗透等 ,以期更为全面地认识汉武帝的匈奴政策。  相似文献   

13.
评汉武帝     
洪煜 《史学月刊》2001,(4):38-42
汉武帝执政时期,西汉王朝达到鼎盛时期,封建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化等各方面得到空前的发展。汉武帝一生雄才大略,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汉武帝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的伟人之处在于他的诸多改革的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我们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给予汉武帝一个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安作璋、刘德增新著《汉武帝大传》,由中华书局2005年7月出版。正如封底简介文字所说,这是“汉武帝刘彻的最新传记”。汉武帝享年70岁,在位56年。汉武帝时代的学术进步、经济发育、政治建构等,都有创造性的成就。当时的西汉帝国以其辉煌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成为东方的骄傲。汉武帝时代的国家形态和文化格局,对后世都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应劭《风俗通义·皇霸》赞美汉武帝“制度文章,冠于百王”。曹植《汉武帝赞》也有“文武是攘”,“功越百王”的评价。夏曾佑《中国古代史》写道,“武帝时为中国极强之世”,“案中国之政,始于汉武者极多”。因…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的汉朝,有一个颇受汉武帝信赖的官吏,名叫东方朔,东方朔才思敏捷,能言善辩,被汉武帝倚为重臣,不长时间便由侍中郎,疾升为博士、待诏金马门等要职,而且经常领到汉武帝的赐银。有一天,汉武帝命东方朔陪自己吃饭,并当宴赐给他美食佳肴,东方朔谢过皇恩之后,并没有食用,而是揣在怀中,要告退回家。汉武帝颇为不悦,其他陪着皇帝吃饭的大臣们也纷纷谴责东方朔有失礼仪,而东方朔却坦然一笑,道:“陛下,臣是想用这些美味再去娶几个侍妾回来。”汉武帝素知东方朔诙谐有趣,便笑问:“你一共有多少妻妾呀?”东方朔摇摇头:“妻仅一个,妾却无法计算。”…  相似文献   

16.
西汉名臣汲黯卒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西汉武帝时名臣汲黯的卒年,现今一些重要的工具书大多认为是公元前112年,即汉武帝元鼎五年。也有少数认为是公元前122年,即汉武帝元狩元年。本文考证,上述二说不确,汲黯当卒于公元前109年,即汉武帝元封二年。  相似文献   

17.
石刻,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内容,它不仅纪录着人类的历史,也承载着人类思想、社会发展等诸方面的脉络,具有历史和艺术两大价值,又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庐山,这座千古文化名山,它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钟灵流秀的自然风光而称甲天下。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其壮观的景色,以诗歌或纪游等形式留下了遍及全山的石刻。以丹崖镌金,铁壁染翠,为后人提供了认识过去、展望未来的文化资料。本文试以庐山石刻的分期特点、地域分布,体现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进行探讨。一、庐山石刻的时代分期“庐山”一词,自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在(史…  相似文献   

18.
王忆 《文史月刊》2012,(1):36-36
汉武帝准备派兵进攻匈奴,已经60多岁的李广也要求去。汉武帝认为他太老了,不让他去。李广再三请求,汉武帝没有办法,只好点头答应。  相似文献   

19.
赤仄五铢钱是西汉武帝时期铸造的一种五铢钱,其行时既短,又时铸时销,后世流传者已不多闻,其钱文递变之迹两千年已不能通晓。故赤仄之谜成为千古“公案”。2 0 0 2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为配合西安市西部大学城建设,在长安区郭杜镇西北政法学院南校区进行考古发掘。在考古清理该校体育办公楼的基槽过程中,发掘了一座东西向,略偏西北方向的斜坡墓道土洞墓,出土两枚双面穿带印,印主是张汤。笔者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的第一手资料,考证此张汤墓就是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其意义十分重大,对探寻赤仄五铢提供了考古学上的新线索和新…  相似文献   

20.
汉武帝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曾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关于汉武帝第一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11月出版的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上说,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关于汉武帝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该课本却没有谈,只是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出使西域。”实际上,汉武帝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是为了联络乌孙攻打匈奴,以斩断匈奴的“右臂”。那么,汉武帝为了攻打匈奴,为什么想到要联络月氏和乌孙呢?这当中有一段月氏、孙乌与匈奴相互关系的历史,有必要做一简要介绍。原来匈奴、月氏和乌孙都是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月氏和乌孙在匈奴的西边,他们都游牧于敦煌、祁连山之间,即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战国秦汉之际,月氏很强盛,有“控弦者可一二十万”(《史记·大宛列传》),因此也不把匈奴放在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