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读者来信     
<正>近日,我在下乡途中,到一处村级农家书屋,见到几位抗美援朝的老战士正在认真阅读《文史博览》2010年第六期所编发的《三八线:毛泽东出兵朝鲜的底线》一文,爱不释手,都围着我深  相似文献   

2.
3.
读者来信     
正贵刊2019年第2期刊载的《总前委在安徽》一文,史料丰富,分析精当,是纪念渡江战役的一篇好文章。特别是提到合肥瑶岗总前委驻地旧址墙壁上,署名"仲弘"的"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一诗时,没有沿用通常的说法,即这是陈毅得知南京解放的消息后,心潮澎湃,亲自赋诗并书于墙上,而是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正看了《周恩来为特赦战犯当红娘》(2016年第4期)这篇文章,我很感动。开国总理日理万机,对国家大事井井有条,百姓小事记挂心上。笔者认为,周恩来这种细致至极的处事方式,从小便见端倪。1907年,周恩来一年先后失去两位母亲,他带着两个弟弟回到淮安府老家艰难度日。亲生父亲和伯父外出谋生,继父早逝,八叔偏瘫,在周家同辈人中,年龄最大且有"行为能力"的当属周恩来了。于是,他学着料理家务,打理起日  相似文献   

5.
读者来信     
《文物》1974,(1)
(一) 关于楚汉分界鸿沟所在地的商榷《文物》1973年第1期《汉王城、楚王城初步调查》一文中,认为今荣阳县东北广武山上东西广武城之间的小水,就是楚汉分界的鸿沟的说法,是有待于商榷的。《汉书·高帝纪》: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应劭曰: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我对您刊的“四史”文章,特别感兴趣。在我的记忆里,史学刊物里刊登“四史”,似乎是从您刊1965年第一期开始的。从此以后,我总是如饥似渴地等待您刊的出版,大有先睹为快的心情。我为什么这样喜爱您刊的“四史”文章呢?其实,并不神秘。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它本来属于劳动人民。可是,我所读过的一切旧史书,莫不是帝王将相的记功簿和才子佳人的生活史。作为创造世界,创造历史的劳动人民,反而无影无踪。即使偶而有之,也只是被歪曲为“犯上作乱”的“贼盗小人”的形象出现。劳动人民的光辉历史,就是这样长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文史天地》2003,(2):57-57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信     
我对《中国大使灌倒希特勒》一文印象特别深刻。德国纳粹党头目希特勒在国宴上狂妄自大,仗势欺人,鄙视中国人,时任中国驻德大使的刘文岛先生不畏强御,愤而抗议,力挫希特勒的嚣张气焰,捍卫了中华民族尊严。刘文岛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坚定的民族气节让读者感佩。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     
《文史博览》2014,(11):72-72
《文史博览》作为湖南省政协主办的刊物,一直以来紧扣政协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主题,刊登了很多有价值有看点的文章。尤其是新开的“同舟共济”栏目,讲述人民政协历史上那些闪光的人和事,给我们开启了一个了解人民政协的窗口。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来信     
《文史博览》2014,(3):72-72
这些年一直在外打工,前几天无意中在工地上看到家乡的杂志《文史博览》,特别亲切。感觉这本杂志很好看,很接地气,辛劳之余看一看,既可消遣又长知识。  相似文献   

11.
读者来信     
《湖南文史》2014,(4):72-72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之年,贵刊2014年第1期开篇特稿《揭秘改革派如何推动农村土地改革》,切合社会主旋律,选题很好。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如此严肃的题选,文章却写得一点也不枯燥,没有一般政论著作那种令人瞌睡的沉闷艰涩和教条感,行文极富感染力。其作者凌志军老师曾被称为中国政论写作里程碑式的人物,通过这篇文章可一窥其创作功力。  相似文献   

12.
读者来信     
正1.应福建读者的要求,本栏目在上期介绍了藏区常见乐器中的吹奏乐器,本期继续介绍打击乐器。打击乐器在藏区极为普遍,其中鼓、钹、铃的运用最为常见。各大小藏传佛教寺院的乐舞与佛事、民间祭祀、藏戏表演以及一些民间歌舞,都离不开打击乐器的伴奏。鼓:最为普遍的乐器,是宗教活动的重要法器。有关鼓的来历,许多史料都有记载。早在藏族原始宗教苯教盛行之时,鼓就成为该教的法器。藏鼓种类繁多,大小不一。  相似文献   

13.
读者来信     
正1.河北的读者来信希望了解藏族见面礼。拉萨人见面,大都是摊开双手鞠躬致意、互致问候。如是至亲好友,又久未见面,相见时要贴贴面颊,行贴面礼。喇嘛见面,互相合掌致意;地位相等的活佛,互相行碰头礼,即头顶相触,略略碰一下。信徒遇到高僧活佛或是他们崇拜的人,便用头顶去触抵对方的手、脚或衣服,有沾染福气的意思。新年或节日相见要互道"扎西德勒"。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文物》1981,(9)
1981年第4期《文物》刊载的《山西平鲁出土的一批唐代金铤》一文,对出土的唐代不同形式的銙具统称为"銙",似不确切。根据西安何家村出土的金银器墨书题记,唐代銙具有玦、方銙、圆銙、(钅宅)尾等名称。平鲁銙似应依此命名。如:该文图八右上角及图九右端之銙具,应称为玦;图八左下角之銙具,应称为(钅宅)尾,等等。而且,带孔的銙具在图中放置的位置,应将有孔的一端朝下,因为这是带孔銙具在革带上铆结时的正确位置。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风景名胜》2010,(9):12-12
Q打小就喜欢三毛,想和她一样,做一个周游世界的人,一边看美景一边写美文。长大后虽然学的是理科,整天跟一些枯燥乏味的数据打交道,但旅游和写作却一直是我未曾放弃的小爱好。我是贵刊读者俱乐部的成员,也知道你们经常会去一些地方做专题。有个问韪可能会很冒昧,下次贵刊去做专题时能否考虑从读者俱乐部中挑选一两个作者一起去采访,因为我想有很多读者可能像我一样,既喜欢旅游又喜欢写作,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曾凌 《文物》1956,(12)
顷读"文物参考资料"第十期,在74页上刊载张平一"平泉县发现辽代壁画墓"的消息一则,其中有关壁画的报导,与实际情形颇有出入,兹将我们本年六月在现场了解的记录摘抄如后。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正【释疑】致《文史博览》编辑部:2017年第8期的《警卫回忆长征中的博古》(第13页)一文写道:"康念祥警卫挑的两个铁皮箱子中有3颗印章:其中的一颗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这则信息很关键、很重要,将会引起党史研究者的进一步关注。请问这3颗印章还保存着吗?有"总书记"字样的印章作证,说明长征前后就有领导人被称作"总书记",这可解答一个党史长期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文史博览》2014,(6):72-72
贵刊立足文史,博览古今中外,史料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以2014年第4期为例,封面、卷首、特稿均以120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为主题,展示了大量图文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文史博览》2014,(8):72-72
希望贵刊文章中的历史照片再多一点,再高清一点,因为照片是最能直观反映历史的载体,有着文字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另外我建议文章标题字体可以穿插一些艺术字体,显得更灵活一点,也更美观一点。(湖南新晃县 罗玉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