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能许多人不知道,在上海吴淞口有一座海军上海博览馆,是全国仅有的两座海军博览馆之一(另一在青岛)。今年5月底召开的大江南北杂志社第25次联络站会议,主题是纪念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新四军建军80周年,报告会之后的两个参观项目,其中就有这座博览馆。  相似文献   

2.
上海,一座有着东方巴黎之称的时尚大都市,时尚潮流是这座城市的坐标之一。想要在上海找到时尚,有两条路不得不去:南京西路和淮海路。南京西路——演绎奢华真谛十里商街南京路,这里是上海最繁华的街道,纸醉金迷,流光溢彩等大量的奢华词汇,彷佛都是为这条街所创造。不过,如今的南京路上,最繁华的路段在南京西路。  相似文献   

3.
上海像什么?上海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在你心中,是否描绘过它的将来?2010年世博园里的"魔方"——上海企业联合馆(Shanghai  相似文献   

4.
上海回眸     
萧远 《丝绸之路》2014,(3):56-63
初到沪上的日子 上海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  相似文献   

5.
在上海,有那么一些“拾荒者”,不分寒暑走南闯北,搜集被人们遗忘的历史,被历史遗忘的记载,以及被记载忽略的细节。他们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倾其财力为我们的城市构筑了一座座历史的驿站。冯建忠是上海“拾荒”部落中的一位,他收藏早期的中国期刊,而且是创刊号,数量已愈万种。在中国,他是唯一的。  相似文献   

6.
张伟  严洁琼 《中华遗产》2010,(5):98-107
一幢红砖的法式小洋楼,见证了自上世纪20年代末以来中国流行歌曲的发展轨迹。中国早期流行音乐史上几乎所有的重量级人物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这座百代唱片公司的旧址,是上海的第一座录音棚。  相似文献   

7.
曹广森 《文史春秋》2002,(12):59-59
现在的高速公路和有的公路大桥,是要收费的。其实早在100多年前,上海市有一座大桥就是华人过桥要交费的。这与上海市“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公园是同样歧视华人的东西。这座大桥,就是现在的“外白渡桥”。这座桥原来是在上海的外国人修建的一座木质桥以便行人,因而华人要走过这座桥,必须交纳两钱,而除华人外,洋人则不必交钱。  相似文献   

8.
皮进 《沧桑》2010,(4):244-245
在现代文学语境中,文学与城市及城市文化是一种互文的关系。一方面,文学是一座城市文化身份的一部分,而且是极具审美文化的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解一座城市的钥匙;另一方面,城市及城市文化又是文学发生与发展的源泉,成为与文学共生共存的另一种文本,因此,一个城市的丰富经历及独特文化将决定着以这个城市为写作载体的城市书写的内容与品质。女性上海书写作为一种都市文学方式与上海历史的变迁密切相关,已成为表现上海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对它的梳理,可以见证城市发展的历史,同时还将有利于帮助我们挖掘出上海城市的文化内核。本文试图从日常生活的表现角度入手,探索女性上海书写的发生及流变,展现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9.
刘晓滇 《文史春秋》2012,(12):10-15
上世纪30年代,上海有"东方巴黎"之称。富丽堂皇的大饭店,气势不凡的银行、商厦,风格各异的剧院、歌舞厅,租界内一座座充满异国情调的洋房,以及黄浦江港口内停泊着的一艘艘商船无不散发出现代都市的极大魅力。相对于当时中国普遍的贫穷落后,上海的喧嚣繁华恍若有一种超然于中国土地的异域风味。上海,有着太强的诱惑力。  相似文献   

10.
1976年,是中国历史上大悲大喜的一年,也是中国历史大转折的开始。这一年的10月6日,曾经在中国政坛喧嚣一时的四个风云人物,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在北京被隔离审查了。但是,这个消息并没有立刻向外界透露,而此时,中国的另外一座大城市上海,也并不是那么平静。在中国文化大革命即将结束之际,这座危机四伏的城市正孕育着一场叛乱,为“四人帮”作最后的挣扎。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当时担任轻工业部计划组副组长的陈锦华先生作为中央工作组的一员,被派驻上海,开始了一次非同寻常的上海经历。紧急受命1976年初,陈锦华到河北轻工业部…  相似文献   

11.
王雅静 《神州》2012,(25):25-25
上海是一座有争议的城市,同时上海文化也是纷繁复杂的。王安忆的《长恨歌》完美地阐释了上海的文化精神。本文通过日常生活细节描写以及作品中的女性和以老克腊为代表的阴性人来体现上海文化的世俗性与阴柔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上海有其特定的历史,上海文化更是有它特有的风情和韵味,即使人物跨进了新时代,他们的生活方式、精神状态和思想行为方式也是一如既往的,而上海文化的内在精神也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12.
李嘉树 《江淮文史》2016,(1):126-128
正坐落在安徽医科大学校园内的毛泽东大型塑像,是"文化大革命"中安徽建成的首座毛泽东全身大型塑像。关于这座塑像的建成经过,一直鲜有记载。笔者在查阅"文革"报刊、采访重要亲历者后,对其有了大致了解。1967年在上海"一月风暴"的  相似文献   

13.
刘奕 《贵阳文史》2011,(5):12-13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每一段历史都有属于自己的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音乐、可以是美术、可以是建筑,可以是园艺、可以是民俗,只要它们能在城市意识中激起涟漪,只要它们能存身于城市的集体记忆之中。所以,世人会因为天安门记住北京,会因为四季如春记住昆明,会因为世博会记住上海,也会因为一场体育盛会而记住一座城市。  相似文献   

14.
上海湖南路105号。梧桐树掩映着几座小楼,这里是上海交响乐团,也曾经是孙中山独子孙科的宅邸。团长陈光宪正埋在两叠高过他头顶的资料堆里,隔壁楼的排练厅里传出时断时续的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5号》。拥有超过130年历史的“远东第一乐团”在音乐声中开始了新的一天。  相似文献   

15.
石库门是上海的底色。要读懂上海,读懂上海人,就必须先读懂石库门。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只是石库门文化的显性特征,其最重要的文化内涵则是人文——即石库门与上海千百万草根百姓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建筑代表着一座城市的语言,那么石库门绝对是地道的上海方言。石库门是最为普通平凡的真正的上海人的基本生活场所,它涵盖了上海人的生活,也凝聚着上海人的“情结”。有人说,石库门禁锢着上海人,也造就了上海人。  相似文献   

16.
他觉得上海是一座商机无限的城市,但要站稳脚跟,确实不容易……抢占市场的先机越来越少,商务成本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但与此同时,机遇也非常之多,这座城市因而吸引着更多的台湾白领阶层进入  相似文献   

17.
贵阳印象     
卢惠龙 《贵阳文史》2010,(4):110-110
<正>来了,去了,又来了。贵阳与我若即若离。那是一个阴冷的黄昏,我到了贵阳。我是从上海出发,在重庆下船,就随汽车在凉风垭公路上吃力地盘旋。山连着山,一座一座,峰峦俨如威仪棣棣的屏障,乳白色瘴雾在山腰静静低徊,蓝天呢,深邃又缥缈。这对在海边出生长大的我是开眼界的。  相似文献   

18.
人是文化遗产的灵魂—上海提篮桥历史街区考察有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历史上,上海是一座占有特殊地位的城市。特别是在近现代中国,它总是与时尚、海派这些字眼相关联。谈到上海,在多数人心目中的印象就是外滩、南京路、新天地石库门以及浦东等等这些富丽堂皇和充满着商业氛围的地方。但是说起提篮桥,了解其历史和现状的人大概就不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具有现代设施和管理观念的监狱是哪里?上海提篮桥监狱。这里是中国大陆至今仍在使用中的最古老的监狱。走进提篮桥监狱,听这座古老的遗产建筑讲述它的经历。  相似文献   

20.
《中华遗产》2010,(5):10-11
这是20世纪30年代南京路的景象。其中占据中心地位的大厦,是当时的大新百货公司。大厦依旧在,只不过今天它是上海第一食品公司。80年前南京路的恢宏与繁华给人带来的震撼无疑是巨大的,它丝毫不逊色于今天中国任何一座大都市的繁华商业区。而它给上海带来的消费文化,在半个世纪后的岁月里放大到整个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