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门在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葡萄牙不甘心在此地仅有居留权,在鸦片战争前后,就通过多种手段,企图摆脱中国政府的管辖,最终以武力非法侵夺了中国在澳门的主权。中葡间曾就澳门问题进行多次交涉,结果澳门仍是中国领土,但中国丧失了对澳门主权的行使权,澳门成为葡萄牙人的“永驻管理”之地。澳门主权地位丧失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落后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弘扬爱国主义旗帜,发扬民族精神;国土神圣,寸土必争;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相似文献   

2.
明末来华耶稣会传教士与葡萄牙人(佛郎机)的关系,成为中国人将传教士视为是侵略者的重要原因。由于中国人视葡萄牙人为侵略者,导致传教士来华传教之初竭力掩盖与葡萄牙人的关系。1616年的南京教案,传教士被驱逐到澳门。然徐光启上强兵策,建议明朝军队引入西洋火器,并请传教士与澳门的葡萄牙人担任军事顾问。在传教士重返北京的同时,给中国人留下了传教士与葡萄牙人是同一集团的强烈印象。于是葡萄牙人是侵略者的看法被转移到传教士身上,导致传教士是侵略者的观念形成。  相似文献   

3.
从清乾隆年间至民国初年,澳门葡萄牙人对澳门附近海域的管辖权一直存有觊觎之心,并伺机与中国地方政府进行争夺。乾隆、嘉庆时期,澳门葡萄牙人对澳门海域管辖权已有所觊觎;鸦片战争爆发后澳门葡萄牙人对澳门海域管辖权的觊觎又复增强,并实施了一系列扩张行动,对氹仔的侵占,大大增加了同治、光绪年间广东官府遏制澳门走私、控制澳门附近海域的难度;从光绪初年开始,澳门葡萄牙人对十字门海域的实际侵占,使中国政府对此海域的管辖权也随即丧失。  相似文献   

4.
为行使中国政府主权,林钦差巡阅“天朝疆土”澳门林则徐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也是我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60年前(即1839年)9月3日亲自巡阅澳门,不仅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大意义,而且也是澳门历史以及中葡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553—1557年间,葡萄牙人据澳门,此后又通过向明朝政府交纳地租和税饷,把澳门变成他们的居留地。1685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粤海关以后,允许来粤贸易的西方各国商人,在贸易季节以我们时间到澳门暂住,澳门又逐渐成为葡、亚、荷、英、法、美等西方各国商人的共同居留地…  相似文献   

5.
澳门从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自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进入、租居和逐步占领至今,长达446年了。其中,由嘉靖三十二年至道光二十二年(1553年~1842年)的289年期间,明清中国政府是对澳门行使主权的,在澳门设置行政的、军事的、司法的、海关的组织机构和派遣相应的官员管理澳门。鸦片战争之后,自道光二十三年至光绪十四年(1842年~1888年)46年期间,葡萄牙逐步占领澳门和破坏中国政府对澳门行使主权,并骗取了“永驻管理澳门”的管理权。自光绪十五年(1889年)至今的110年期间,中国领土澳门成为葡国管理的特殊地区。但葡萄牙对澳门的管理权,只是一种事实,并非是主权本身,是低于主权的。因此,葡萄牙并不拥有澳门主权。澳门主权仍然掌握在中国手中。所以,自光绪十五年(1889年)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国历届政府从未在澳门主权问题上作过让步,也从未在法律上将澳门主权让于葡萄牙。以“澳门及澳属之地”的划界为契机,中国政府开展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长期斗争。最终将于1999年12月2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相似文献   

6.
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是澳门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从16世纪下半期开始,葡萄牙人就以僦居者的身份,在中国领土澳门居住、贸易。19世纪中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割让香港。葡萄牙政府妄图步英国的后尘,要求把澳门划归其所有。当这一侵略要求被拒绝之后,它便采用蛮横的手段,擅自宣布澳门为自由港,驱逐澳门的中国官吏,封闭澳门的中国海关,镇压澳门人民的反抗,强占澳门,实行殖民统治。为了使占领澳门合法化,也为了获得与英、美、法等国一样的通商特权,葡萄牙在法国的帮助下,与清政府进行立约谈判,草签了《和好贸易条约》。清政府发现条约中有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条款,不予批准,并提出修改后互换的意见。中葡双方围绕互换条约问题展开了长期的交涉,葡葡牙企图利用互换条约使其侵占澳门合法化,清政府则想通过换约谈判收回澳门主权,双方目的相反,无法取得一致,中葡《和好贸易条约》终于成为一个未经清政府批准、未经中葡双方互换、没有法律效力的条约。  相似文献   

7.
《关于葡萄牙人居留澳门的备忘录》──葡萄牙寻找澳门主权论据的过程吴志良(一)斯当东(SirGeorgeStaunton)在谈到英国派遣使节团的缘起时写道:“两个世纪以前,最初来到中国的是葡萄牙人。在葡萄牙全盛时代以及以后的年代,葡萄牙人经常来到中国沿...  相似文献   

8.
葡萄牙是西方国家在从事海外扩张和殖瓦掠夺过程中,最早通过水路,即所谓“香料之路”,同中国直接接触的国家。从1513丰第一个葡萄牙人驾驶马来帆船到珠江口“通商贸易”,至今,中葡两国之问的关系已有400多年历史。葡萄牙人初来中国东南沿海,是叩关求市,还是扩张掠夺?抑或两者兼而有之?明廷及广东官府是如何加以对待的?葡萄牙人立足澳门,是借居、租居?还是“助剿海盗得赐澳门?”这些都是探讨早期中葡关系及澳门历史时,必须首先认真澄清的问题。“九九”回归在即,国人更渴望对澳门开埠的历史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此,本文依据中外载籍,力求通过分析和论述16世纪葡萄牙人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活动,客观、公正地再现这段颇为复杂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澳门中华拉丁基金会、澳门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澳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于1999年3月12日至14日在澳门联合举办了“澳门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及日本、美国、法国、英国的近80名专家、学者,就澳门在海上丝绸之路及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葡萄牙人东来与海上丝绸之路、“妈祖”文化与澳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澳门经济、社会及政治的发展和回归后澳门的对外关系等课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认为,此次会议在即将回归祖国的澳门举行,又适逢葡萄牙人达·伽马环球航海500周年…  相似文献   

10.
葡萄牙人何年开始留居澳门 ,既无正式的文件记载又无确凿的史料依据 ,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外学者争论的焦点之一 ,至今殆无定论。本文就有关葡萄牙人留居澳门年代的几种看法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11.
作为弹丸之地的澳门,地域虽小,但却是中国最早的开放城市,有“海上丝绸之路”之称.从16世纪以来,葡萄牙人逐步入侵澳门半岛后,西方宗教文化随之登陆澳门,澳门由此成为中西文化传播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2.
澳门与中葡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明正德八年第一个葡萄牙人欧维士奉命由水路驾船来华至今,中葡两国的直接交往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然而,由于多种因素,中葡关系史研究长期未能受到重视,两国政治和外交关系中的一些历史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澄清,以致大多数国人只知澳门为葡萄牙占据,而对葡萄牙人如何占据澳门、葡萄牙人在澳门的蚕食扩张,以及澳门的法律地位变化等问题,却知之甚少。本文依据中外载籍,就葡萄牙人入居澳门以后,中葡关系史上的几个重大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3.
澳门模式与鸦片战争前的中西关系陈尚胜本文所说的“澳门模式”,是指鸦片战争之前澳门在中外关系中的存在形式。具体地说,它是在中国明清封建王朝的管辖之下,由葡萄牙人居留和经营的贸易特区。那么,作为明清时期中西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形成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一、新中国对澳门的政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曾多次严正申明香港和澳门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香港和澳门问题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等待时机成熟时,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在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相似文献   

15.
苦力贸易是19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中国向外掳掠劳动力的一种主要手段,是资本主义各国对近代中国侵略和奴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给近代中国人民,尤其是东南沿海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祸。当时的澳门,则是这种贸易的罪恶渊薮。澳门,自1557年被葡萄牙人以租借的形式窃据之后,几百年来,西方殖民者便利用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西洋体育在澳门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开建 《世界汉学》2005,(3):148-162
从明(1557年)葡萄牙人正式定居澳门,到(1911年)清王朝的灭亡,这三百五十余年间。澳门一直充当着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与孔道作用。(虽然鸦片战争後。香港崛起完全取代澳门早期之地位,但十九世纪後半个世纪及二十世纪初头十年。澳门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仍不可忽视)。当时处于领先地位的西方哲学思想、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等均通过澳门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之前,澳门不仅是中外贸易的前哨站,也是国际贸易的转运站。葡萄牙人自1557年以来经营澳门特区,一度垄断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并进行国际的转运贸易,从中大获其利,“震垮诸国,以澳门为宝”。当时外国商人群集澳门,看到葡萄牙占有澳门这块宝地,感到无比嫉炻。17世纪以后,葡萄牙在东方的商业霸权日趋衰落,它在非  相似文献   

18.
15世纪以来,欧洲进入大航海时代,葡萄牙成为首个开始探索东方的欧洲国家。1514年,一路东进的葡萄牙人终于到达中国沿海,但直到1553年葡萄牙人入居澳门,次年中葡协议广州对葡开放,中葡贸易才终趋稳定。广州对葡开放及澳门开埠之后,中葡贸易得以迅速发展并非偶然,而是早期葡萄牙人在中国沿海积极经营的结果。然而,由于早期中葡外交关系的波折起伏,很难在中葡文献中捕捉到他们活动的细节,近年来随着作为此时期实物见证的贸易瓷器(片)被不断发现和披露,提供许多重要线索之外,更成为聚合此时期琐碎历史信息的关键。本文即旨在以一组葡商于1552年订制的青花玉壶春瓶为研究个案,探讨早期在华葡萄牙人的活动细节及其对中葡贸易发展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澳门成为葡萄牙人居留地虽然已有430多年的历史(1557年~1991年),但是除了1887年以来的100年之外,中国政府均拥有澳门的管理权,从政治、军事、经济、司法等各个方面控制着这个开放的港口。以后这种管理权遭到了破坏。回顾历史上中国管理澳门的成败得失,将使我们从中得到某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尝试对葡萄牙人入居澳门以后明代澳门的治理形态进行探讨。明代澳门的治理形态,即指在澳门这块中国拥有完整主权的领土上,明朝政府管辖下的一个特殊侨民社区的治理形态。这一治理形态出现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视作明朝地方行政管理上的一个特殊形态。它的产生,是明朝在明中叶以后面对国内外新的变化格局、吸取历代统治经验教训、调整内外政策的结果。这一治理形态产生于前近代东西方最早的交通点上,定型于明代,为清代所沿袭,直至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为澳门葡萄牙总督亚马留(JoaoFereiradoAmaral)所破坏,存在近300年。从澳门治理的层次上看,是一上一下,一主一辅,中国地方政府在上,为主,居澳葡人自治机构在下,为辅;就治理的方式而言,是中西合璧,既是中国传统地方行政治理的延续,又加入了西方城市自治的因素。可以说作为中西直接接触早期出现的这一治理形态,既是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特殊建制和地方自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在西方扩张东来的新形势下,吸收西方制度因素的结果。因而这一治理形态是中西直接接触早期中西制度文化交流、碰撞和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