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叛逆的活动,译者是原作者与读者的中介。译者的主体性始终贯穿翻译的始终,翻译的成败取决于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维度。小说《狼图腾》的英文译者、美国著名翻译家葛浩文,在其翻译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即译者的审美意识和个人情趣对原语文本的选择、理解以及翻译策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长江  吴艳萍 《沧桑》2010,(1):238-239
文学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叛逆”的活动,译者是原作者与读者的中介。译者的主体性始终贯穿翻译的始终,翻译的成败取决于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维度。小说《狼图腾》的英文译者、美国著名翻译家葛浩文,在其翻译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即译者的审美意识和个人情趣对原语文本的选择、理解以及翻译策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唐明丽  逯慧敏 《神州》2012,(23):131-131
马建忠在19世纪末基于比较语言学提出了有别于中国传统译论的"善译"翻译理论。笔者将从简要介绍了马建忠的"善译"论,试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马建忠"善译"理论的局限性:它并没有摆脱传统的"忠实、对等",也没有走出中国传统译论随想的樊篱;译者的主体性并未得到彰显,在翻译过程中受到原文的约束。  相似文献   

4.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探讨《水浒传》的翻译问题。作为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产物,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为探讨典籍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性别视角。这种研究摒弃了译者"隐形"的观点,突出了译者的性别身份地位,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文化和意义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杜郎口教学模式中的部分思想很适合研究生的学习,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民主性、创新性、实践性和主体性,有效地解决了教学论中的教与学、学与思之间的矛盾关系。根据对杜郎口的教学模式的调整,提出了适合研究生教育的方法,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6.
审视《学记》中主体性教学思想及对现代教育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记》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一篇教育理论专著。它比世界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的《大教学论》早了1800~1900多年,是古代教育思想中的瑰宝。对于它的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界更多地关注其在教学中传授知识的一面,而对于主体性教学思想探究和继承则不够。主体性教育思想是人们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主体即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是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核心意义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现代教育理论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必须充分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是我国教育在向着“三个面…  相似文献   

7.
人地关系研究范型:全球实证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地关系的实证研究是以观察和经验为证据,并依据公理和逻辑推导来建立人地系统的定律、模型、理论和方法体系。实证的严密科学方法极大促进了人地关系研究水平。在全球人地关系的实证研究中,有悲观派和乐观派两大阵营,前者包括新马尔萨斯主义和熵论,后者有历史外推论、市场响应论和耗散结构论。持续发展论则吸收了两者的合理精华,成为当前全球认同的,走向全球人地系统优化的理论和行动纲领,并指导着与人地关系研究有关的一系列国际科学活动,本文对以上各种实证理论和方法作了概括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翻译小说《昕夕闲谈》的译者问题,一百多年来一直是个难解之谜。本文利用当时的报刊杂志,有关清人诗文集、日记、奏稿及县志,包括未刊手稿、科考案卷等原始资料,论证化名“蠡勺居士”的译者即《申报》馆第一任主笔蒋其章。继对蒋氏身世与生平事迹,及这一时期的思想状况,有关翻译、出版事宜与意义和影响等,作了考察和论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译介《中国商业文学发展刍论》是中国湖南陈书良先生所著《风雨书窗艺文考槃》(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中的一篇。陈书良先生原在湖南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多年,并担任所长职务,现任湖南商学院教授。去年秋,陈先生应聘为日本佐贺大学客座教授。译者有幸陪同陈先生参观太宰府天满宫和周边的九州博物馆等地。湖南社会科学院的陈氏,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拜读过他的大作,但无缘会面。译者由于从事《文心雕龙》研究的缘故,知道陈先生是有名的同行学者刘永济先生的外孙。这次与陈先生会面才得知,由于父亲早逝,陈先生自幼就从刘永济先生那里…  相似文献   

10.
罗淑荣 《攀登》2003,22(2):33-36
迄今为止的一切社会现实对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和实现都设置了不少障碍,人的主体性发展的相当不充分,甚至产生了异化现象。因而,迄今为止,人的主体性都带有各种程度不同的局限性。这在各时代的哲学中得到充分体现。建构和培植科学、合理的主体性原则既是人类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人类克服片面的、畸形的发展状况,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1.
柳立人 《神州》2012,(5):70-70
探究教学是课程标准中的内容题。要搞好《科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教师既要充分理解实施探究性学习教学的目的,又要加强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指导,使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性、主体性和开放性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诗在意境、音韵和形式上都具有众所周知的美学价值。在将其翻译成英文时,译者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国外读者也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的美学体验,感悟到中国古诗的魅力。本文以许渊冲先生翻译的《琵琶行》为研究对象,以三美论为理论视角,通过考察该译本的美学效果,探索中诗英译时译者如何成功地传递原作美感。  相似文献   

13.
孟凡玉 《神州》2013,(14):194-194
素质教育提倡小学阶段的教育应使学生生动而活泼的发展,尤其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而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是其主体性的直接体现,也是实现主体性的重要构成成分。本文分析了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影响到学生课堂参与率的因素,对小学高段数学课上学生参与情况进行解析,并提出提高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吴琪 《神州》2013,(34):4-5
“隐含作者”是叙事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对译者解读原语文本,进行角色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杨宪益和霍克斯在英译《红楼梦》过程中的不同叙述策略选择,旨在证明译本生产与“隐含作者”的关系,这为我们从新的角度审视和评价不同译者的翻译提供了相对客观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周秦时代的夷夏之辨,发生在华夏民族逐渐形成、文明风格日益显露的过程中。夷夏对流是其发生的现实基础。夷夏之辨在两个层次上展开:一是现实生活中夷夏之间种姓与文化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族际冲突;二是意识形态领域中对夷夏文化的认同别异和对夷夏关系的明确定位。华夏文化主导论、朴素的民族平等论以及本位文化批判主义等,是这个时代文化审识中的基本认识。夷夏之辨的发生,表征着华夏民族主体性自觉的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6.
刘继生 《人文地理》1992,7(3):40-47
本文论述了行为区位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分析了区位决策行为、空间位移行为和消费行为空间等模式,并对行为区位论在区位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李凯 《攀登》2023,(4):38-44
共同体观与一体论是蕴含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自然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的论述为共同体观提供了本体性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对一体论的创造性运用,并展现了一体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的方法论意义。共同体观与一体论回应了时代声音与问题,展现出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承与超越,作出了原创性哲学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儒家经典中的“修己治人”论在汉代何以能够实现。当位居政治上层的人物致力於“修己”,显示出了只要是人就应该具备的姿态时,受到感化的民众於是对此模仿,力求奋发向上。本文针对被感化一方的主体性契机,对上述现象产生的逻辑进行了考察。切入点置於反映民众主体性的“翕然”一词之上,指出民泉具有的立志从善之心在政治上层人物的“修己”行为下得到觉醒,民来试图依靠自身的力量克服自己的不善,而“翕然”正是用来形容这一连串心理动态的词汇。汉代教化政治中的“治人”是在政治上层人物的“修己”下觉醒的民众从主体上开始向善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学生主体论"的呼声愈演愈烈。"学生主体论"是指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而达到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一种教育理论。"学生主体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此,研究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营造民主、和谐的生本课堂,提高高中政治课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袁文春 《史学集刊》2012,(4):107-113
朱熹是宋代一位具有科学思想的理学家,但科学思想却没有使他走向无神论道路,反而使他接受鬼神,并建构了鬼神理论。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断之为倒退落后,如果对朱熹"了解之同情",则能理解他建构鬼神理论之苦衷。四大因素迫使朱熹建构鬼神理论:一是现实中的"鬼神"现象必须得到解答;二是儒学典籍中的鬼神之事无法回避;三是必须应对佛道鬼神论的挑战;四是道统的合法性辩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