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莲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东南17公里的泽州县金村镇寺南庄村北侧的硖石山腰,与"晋魏河山第一奇"之称的珏山隔丹河相望,周围山峦叠嶂,河水潺潺.青莲寺前身为创建于5世纪中叶的藏阴寺,位于丹河以东2.5公里,珏山背阴处,由昊始禅师所创,后受丹河水患,于北齐天宝年间(550-559年)迁至现址.青莲寺由上下两寺组成,两寺相隔里许.下寺由慧远法师与北齐天宝年间所创,为净土宗道场,唐咸通八年(867年),唐懿宗李漼敕额"青莲寺".  相似文献   

2.
四、晋城县1.青莲寺位于晋城东南三十五里,太行山中,其他南临丹河,北倚硖山,四周群山并列,楼台殿阁隐约在山环之中,寺中为大佛殿,南有藏经阁,东西有罗汉、地藏二殿,最前为天王殿,院初名福严院,山崖上有"掷笔台",是北周高僧惠远禅  相似文献   

3.
青莲寺,初名硖石寺,坐落于山西省晋城市区东南17公里的硖石山腰。寺分上下两院,坐北朝南,依山面水,规模较大,布局完整。下院,建于丹河北岸的硖石山隅;上院,建于下院北偏东0.5公里的硖石  相似文献   

4.
青莲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东南17公里处的硖石山腰,始建于北齐,初名硖石寺,因净影慧远曾在该寺著书立说而得名。青莲寺分上下两院,上院从现存寺院的建筑形制看,基本保存完好,自南向北中轴线上,有天王殿、藏经阁、中佛殿和佛堂。下院位于丹河以北距离上院0.5公里的硖石山隅,南于历代自然灾害的侵蚀,目前仅剩北殿和南殿。目前上下两院保存有宋至明清彩塑50余躯,  相似文献   

5.
江南古刹寒山寺.因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一诗而名扬中外。相传唐贞观(1056-1063)中天台高僧寒山、拾得曾止于此,故名寒山寺。寒山寺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宋间称普明禅院或枫桥寺.南宋末年始称寒山寺。  相似文献   

6.
晋城青莲寺塔幢建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莲寺,初名硖石寺。坐落于山西省晋城市区东南17公里的硖石山腰。寺分上、下两院,坐北面南。环境幽雅,群峰兀立,站在硖石山,东观浮山,群山拥列;南望珏山,双峰拱翠。一河丹水于深壑间飘然而流。青莲寺建置于此与周围环境自然而和谐地融为一体,形成了典型的巾国北方园林化山野建筑。  相似文献   

7.
高平开化寺位于山西省高平市城东北17公里处的舍利山腰,该创建于晚唐昭宗时期,初名清凉寺。宋天圣八年(1030年),仁宗下诏赐原清凉寺改名为开化禅院,即今所谓的开化寺。同时,在原址的基础上开始了大规模的改扩建。现存的大雄宝殿便是此时建成。开化寺现存建筑多座,  相似文献   

8.
灵峰禅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大矸街道境内的灵峰山上,西距宁波城区约20公里,东与佛教名山普陀山隔海相望,南与浙东名刹阿育王寺山峦相连,同为远近闻名的佛家净地之一(图一)。灵峰山自东汉以来即称佛国道场,据传晋时葛洪也曾到此炼丹。南朝梁时有僧建寺于山上,然当时仅小舍数间。五代十国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全禅师增建殿宇,定名"保安禅院"。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赐额"灵峰禅寺",民间称作"第一灵山",与邻近的阿育王寺、天童寺齐名。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僧觉明扩建寺宇,并易南向。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僧自开全面修葺并增建殿堂;康熙四十  相似文献   

9.
北宋分为上下两寺的晋城青莲寺,现存59尊唐宋彩塑。本文仅针对宋塑中运用着金工艺的作品,做考察研究。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上寺的罗汉殿和地藏阁内,前者有19尊,后者有12尊,共计31尊。初步了解,在我国内地,山西大同善化寺金代彩塑、新绛福胜寺元代彩塑和北京智化寺的明代彩塑,着金技艺都颇具水平,独具特色,而青莲寺宋塑所采用的四种妆金工艺(其中最为特殊和濒临失传的拨金工艺),样式新颖、精细富丽,是我国现存宋塑妆金工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一、佛寺的发展历史建筑是文化的一种载体。佛教建筑是为传播和弘扬佛教文化而提供的一个活动的空间场所。中国佛教建筑的产生 ,是从印度佛教传入后逐渐兴起的。永平十年 (公元 67年 ) ,二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起 ,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礼重二高僧 ,先安排他们暂住鸿胪寺 (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 )。第二年 ,又赦令于洛阳城西雍门外三里御道之北修造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功 ,因而命名为白马寺。“寺”字即鸿胪寺之寺字。《事物纪原》说 :“汉明帝时 ,自西域以白马驮经来 ,初止鸿胪寺 ,遂取寺名 ,置白马寺 ,即僧寺之始也…  相似文献   

11.
法镜寺石窟是陇南市境内开凿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石窟之一。现存24个窟、可见造像(含残骸)19身,清康熙、雍正年间碑3通。石窟始凿于北魏中晚期,其开凿与古代少数民族活动有某种联系,或与仇池国有关。法镜寺自古佛教活动兴盛,石窟所在的石堡乡"五台山"之名当是在崇拜文殊菩萨、渴求巡礼五台山的背景下产生的。而法镜寺的中心柱窟则体现出佛教石窟艺术由印度风格向中国风格的转变、石窟开凿的大体年代,北方丝绸之路和陇蜀祁山古道对于佛教及其石窟艺术传播的重要性。法镜寺石窟保护现状堪忧,建议有关部门进行修复、保护、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2.
瑞光禅寺在苏州盘门内。据《吴县志》载:寺旧名普济禅院,三国东吴赤乌四年建寺,十年建塔,以后屡有兴废,宋代改今名。但现在瑞光寺的殿宇是清代以后重建的,只有塔是宋代的建筑。  相似文献   

13.
中美关系仍然是当今国际关系中极为重要的,而在澳门回归之际,重新考察与审视中美关系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望厦条约》,却意外发现澳门弹丸之地的普济禅院能见证一切。一、富济掸院中的确到澳门普济禅院俗名观音堂,在望厦东面。普济同妈祖阁、莲峰寺合称澳门三大禅院。而普济建于明末天启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排院左角至今仍有一块“天启二年把坛”石碑,经考证,其历史当在1662年之前。澳门普济禅院的创建,与明末遗民抗清斗争有很直接的关系。因此,该禅院开山之初的法师的英勇事迹与院内若干珍贵文物或能折射这段历史的一…  相似文献   

14.
《文物》1958,(1)
"临汝风穴寺"一文读后文参第10期文物工作报导栏刊登的李健永写的"临汝风穴寺"一篇报导,其中有些错误,现将主要地方写在下面:(一)贞禅师塔原名七祖塔,乾祐三年(公元950年)虞希范撰"风穴寺七祖千佛白云禅院记"碑:"开元年有贞禅师袭衡阳三昧,行化于此,溘然寂灭,示以闇维,有崔相国李使君名(?)与门人等收舍利数十粒,建塔九层,玄宗諡为  相似文献   

15.
兴龙寺位于甘肃省庄浪县通化镇中庄村,石窟始凿于明代、延续至民国,是一座以佛教为主的石窟寺。经考古调查发现有石窟8座,石龛2处,石窟造像16尊,壁画20平方米,残石造像3尊,石碑6通。在5号窟西壁上发现明代正德三年“兴龙寺”石刻题记。兴龙寺石窟所处位置在古丝绸之路鸡头道东段安化峡西口,是古丝绸之路要冲。  相似文献   

16.
楞伽寺塔位于苏州西南约6.5公里的上方山上。上方山原名横山,隋建寺庙始呼楞伽山,清易今名,故塔亦俗称上方塔。据清乾隆《苏州府志》。"上方、治平、宝积皆名楞伽。"又《图经续》记载:"楞伽寺在横山,其上有塔,又有宝积、治平相连,皆近建。"可知楞伽寺曾有治平、宝积两寺为其子院。今治平寺建筑经拆除或改建,已非原貌;宝积寺已荡然无存。仅偏  相似文献   

17.
"双树楼台迥诸天,洞壑幽松烟旙影乱。"宋代才子龚明之,在为家乡昆山所撰写的散文集《昆山杂咏》里描述,在县城的南境有一座被松竹郁郁参盖的山丘——赵灵山。山丘的南坡上建有"赵灵僧舍",想必那时应是一座不大不小的幽静寺院。按寺僧们的口口相传,庙宇始建于唐大中十年(587年)兴佛的时代里。而后历明、清两代规模营建,寺名也终改为"赵灵兴福寺",此时遍山种植修竹、松柏,寺宇之中不仅有大悲殿、古  相似文献   

18.
蓬溪鹫峰寺考释刘新尧鹫峰寺,因寺建于县西的鹫峰山麓而命名,就特色和宗派又另称灵鹫峰寺、鹫峰禅院、白塔寺、白塔禅院(图),誉为县治第一丛林,备受十地三山高僧和文化学术界光宠。这座完整配套的古建群体,当纳入《梁思成文集》和《中国建筑史》的篇章之后,更是身...  相似文献   

19.
眠龙洞怀古     
洱海之源,万山丛中,苍松复盖着一座古老的寺字——兰若寺,白云遮掩着一个奇特的山洞——眠龙洞。关于这座寺宇,“兰若寺常住碑”上这样记载:“寺僧慧明为先开本寺之主,代代禅灯永续,佛法常新。迨至大明建文皇帝逃生至此,见岩前有古洞,彼时树木丛茂,即隐居之焉。自建文去后,得  相似文献   

20.
神通寺遗址在济南市南约四十公里(?)柳埠镇东北琨瑞山阳(图一),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始命名为种通寺。唐释道宣续高僧传载"仁寿置塔。敕令法瓒送舍利于齐州泰山神通寺,即南燕主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