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莫高窟北区洞窟清理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莫高窟按洞窟分布情况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洞窟大都是礼佛用窟,是过去敦煌研究的重点;北区主要是僧人们的生活用窟,过去研究较少。1988年至1995年,敦煌考古工作者对北区洞窟做了多年的工作,共清理发掘僧房窟、禅窟、瘗窟和仓库窟243个,出土了大批遗物,包括多种文字的文献、佛经,古钱币,木、陶、铜、铁器,丝绸、棉麻毛织物以及一枚波斯萨珊朝银币。这是近年来敦煌考古的重要收获。本期刊发了简报。  相似文献   

2.
1988年 11月,敦煌莫高窟北区 222窟出土一枚波斯萨珊朝卑路斯银币。币径 31毫米,重 3 88克,磨损严重。该币打制年代在 5世纪中叶,而 222窟为隋唐时代瘗窟,银币可能早年就已流入中国,后被随葬。   西方古钱币在丝路沿线多有出土,敦煌虽为著名丝路重镇,却始终不见钱币实物面世。莫高窟波斯银币填补了敦煌地区丝路货币空白,更确立了其在丝路贸易中的枢纽地位,也增添了甘肃丝路货币新内容。莫高窟波斯银币还可与敦煌地区钱币资料互证,提供了隋唐该地区货币流通的信息。敦煌文书记载,当时大宗贸易主要用绢帛等实物货币。另外,…  相似文献   

3.
1942年,石璋如先生用考古学方法对敦煌石窟形制进行了测绘和记录,开中国学者用考古学方法研究敦煌石窟之先河。50~60年代,主持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的常书鸿先生,组建了考古组,邀请宿白先生作《敦煌七讲》。60年代以后,敦煌石窟考古工作主要进行了莫高窟南区洞窟窟前遗址的发掘,南区洞窟、崖面建筑遗迹的测绘和记录,莫高窟北区洞窟的清理和发掘等。这些成果和资料,应尽快整理和刊布。  相似文献   

4.
俄藏敦煌艺术品与莫高窟北区洞窟关系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对俄藏敦煌艺术品的收集过程与特征分析,结合莫高窟北区洞窟出土的同类物的比较研究.分析指出俄藏敦煌艺术品的主要来源是奥登堡考察队在莫高窟北区石窟的挖掘所得,同样的道理,表明俄藏敦煌献中的部分也存在相类似的情况。并指出在研究中对俄藏敦煌艺术品与俄藏敦煌献与莫高窟北区洞窟出土物献结合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1979年和1980年,宁夏文物考古工作者,在贺兰山北端的大风沟和榆树台(都在石咀山市西部的深山中),先后发现钱币窖藏,出土了两批钱币。笔者参与现场考察,并进行了分类清理。在考察清理过程中发现,这是两座非常重要的西夏时期的窖藏(1),内有极为珍贵的西夏钱币,从而引起研究西夏钱币的兴趣,本文拟就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对西夏钱币进行初步探讨。笔者不闇钱币学,加之资料缺乏,错误在所难免,尚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现在看到的莫高窟是经过抢救修复的,事实上经过元明两朝的废弃,到清朝末年20世纪初被发现的时候莫高窟已呈现荒芜凄凉的景象,窟前的木栈道大都毁坏,崖面坍塌,洞窟残破,堆积如山的流沙因长期无人清理,把最下层的许多洞窟都掩埋了。其中,莫高窟第17号洞窟,看似非常小,它却被称为"藏经洞",在西夏王朝时期为了躲避战乱保护文献资料,僧侣们将上万经卷掩藏在此,直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对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进行了先后六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汉文、蒙文、叙利亚文、西夏文、吐蕃文以及回鹘文文献.莫高窟北区38个石窟出土的回鹘文文献多达128件,回鹘文文书碎片1241片,除少数为信件、世俗文书外,大部分为佛教内容的文献.本文详细介绍了这部分文献的研究、刊布情况和尺寸、内容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亥母寺遗址是西夏时期创凿的一处藏传密教静修之地,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缠山村七组西南侧的祁连山北麓余脉,由4座洞窟及窟前建筑遗存组成。2016-2018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甘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院的配合下,对该遗址进行了连续三个年度的支护加固与考古发掘,清理出土了一批西夏、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的遗迹遗物。经整理,发现不同时期钱币110枚。其中汉代3枚、新莽1枚、唐代1枚、西夏2枚、宋代17枚、明代1枚、清代73枚、民国3枚,因锈蚀严重导致时代不明者9枚。  相似文献   

9.
1990年7月,为配合洛阳市铁路编组站的建设,考古工作者在洛阳东郊马沟村南的邙山坡地上发掘了一大批古墓葬。其中,在133号唐墓中出土了波斯萨珊朝库思老二世(Chosroes Ⅱ,590-628年)时期的银币1枚。同时,还清理出唐开元通宝铜钱2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12月-2017年4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聊城市东阿县大秦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编号为H2的灰坑中出土了三枚波斯萨珊朝银币,这三枚银币出土时均盛于灰陶罐内,编号为H2:13、H2:14者出土于同一个灰陶罐,编号为H2:9者出土于另一件灰陶罐,两个灰陶罐内还出土有大泉五十、货泉、五铢、永安五铢、铜钗、铜环、铜扣件等文物,波斯萨珊朝银币在山东地区较为罕见,今就有关问题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1.
海子塬墓地位于宁夏固原彭阳县西南,2010年8~10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墓葬26座,其中北魏墓葬1座、隋墓5座,出土陶器、铜器、铁器、铜钱、波斯萨珊银币等遗物。海子塬墓地的发现,为该地区北魏和隋代葬制、葬俗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为确定黄石县、百泉县的具体位置提供了新线索,同时进一步证明了高平经平凉至安定段的丝绸之路路线。  相似文献   

12.
自1805年武威首次发现西夏钱币窖藏以来,西夏钱币陆续有所出土。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甘肃等地陆续有一批西夏钱币的出土,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70年代末,特别是到了80年代,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关于西夏钱币出土的报道屡见于报刊,这自然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中的西夏壁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夏是十一世纪初——十三世纪初(1038—1227年)以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汉、藏等兄弟民族在今宁夏、陕西、甘肃和内蒙西部一带建立的封建割据政权。自公元1038年(宋景祜五年)赵元昊称帝,到公元1227年灭于蒙古,共存在一百九十多年之久。现在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还保存着一些西夏时期修建的洞窟。这些西夏洞窟中的壁画和题记,是我们研究西夏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4.
《文博》2016,(2)
金浮沱汉、唐墓葬位于西安市曲江新区金浮沱村西。2012年7月,为配合金浮沱小学基建工程,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此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古墓葬5座,其中汉墓2座,唐墓3座。墓葬形制均为长斜坡墓道土洞墓,随葬器物均较为丰富。这批墓葬的发现,为西安地区汉唐墓葬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唐墓所出土的波斯萨珊朝银币并非流通货币,应是作为佩饰使用的。  相似文献   

15.
新疆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窟前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新疆吐兽番盆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窟前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洞窟、房址、佛塔等遗迹55处。遗址主体年代为高昌回鸽时期。出土器物包括陶器、木器、石器、铁器、骨器、织物、文书等,在一些洞窟中还发现了壁两和地画。此次发掘为深入了解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文化内涵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莫高窟第409窟、65窟和榆林窟第39窟的开凿年代提出了新的认识。作者根据对莫高窟第409窟回鹘文题记的解读,对该窟重修于西夏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该窟是西州回鹘阿厮兰汗在敦煌重修的洞窟;根据对榆林窟第39窟回鹘文题记的解读,指出该窟亦是西州回鹘皇室成员或达官显贵在敦煌开凿的洞窟。以上两个洞窟的重修和开凿年代都为北宋末年。此外,作者根据莫高窟第65窟存留的西夏文题记及与重修壁画间的层位关系等,提出了该窟重修年代不是西夏初年而是北宋末年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1955年5月,在洛阳市北郊岳家村30号唐墓中出土16枚波斯萨珊朝银币。以往认为,这批银币均属卑路斯时期②。经过近年来的仔细拼对与研究,这批银币共计17枚,且包括卑路斯与卡瓦德一世两个时期的银币。现将这批银币资料重新整理,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梳理莫高窟现存的社(邑)人开凿和重修洞窟的供养人画像和题记,结合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有关社人修建洞窟的文献,对唐宋时期敦煌社人修建莫高窟活动的历史状况进行系统考察。  相似文献   

19.
新疆鄯善县吐峪沟石窟寺遗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对新疆鄯善县吐峪沟石窟寺遗址进行发掘,清理了50多处洞窟和许多窟前遗迹,以及一处地面佛寺。新发现壁画面积约200平方米,还出土大量文书残片。吐峪沟石窟均是多层式的组群布局,新清理的两处礼拜窟应开凿于公元5世纪前后。吐峪沟石窟寺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古代佛教石窟等提供了宝贵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20.
关于陕西发现波斯萨珊金、银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波斯萨珊币的研究,从世界范围来看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许多钱币学专家从钱币的形状、材质、单位、重量、纹饰、文字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整理和研究.近些年来,在西安及其周围发现了多种波斯萨珊币,由于丝绸之路的纽带联结,这些制作于公元4-8世纪的波斯萨珊金、银币在隋唐的都城长安及其周围出土和发现,对于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这些萨珊币是否具有流通货币的功能,与宗教信仰的关系以及东西方钱币文化的重要差异作一概述和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