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刘林 《贵阳文史》2012,(5):38-39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个被世人津津乐道的成语出自韩信和刘邦的一次谈话。如果你当时在现场或者看完他们的对话后,你就知道韩信的话是多么愚蠢多么要命了。在中国军事史上,能称得上大神级别的军事家,韩信无疑是其中之一。韩信身兼几个头衔,不但与刘邦的首席参谋张良和后勤部长萧何同立汉初三杰之列,而且还是汉初三大名将之一,另外两个是猛将英布和游击战始祖彭越。在帮助刘邦夺取天下的这5个关键人物当中,韩信的名气自然是最大的,不但盖过功居第一的萧何,甚至连身居殿堂的刘邦也稍显逊色。  相似文献   

2.
后人多有为韩信被杀叫冤的,本文则认为不冤。可一读。韩信曾在项羽手下为郎中,但是他多次"以策干项羽,羽不用",就投奔刘邦。开始刘邦也没有重用韩信,因而韩信离汉出走。但是丞相萧何发现韩信是一位将才,因而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在萧何的举  相似文献   

3.
《王的盛宴》一片上半段围绕刘邦和项羽,下半截围绕刘邦和韩信。  相似文献   

4.
常清文 《文史月刊》2003,(11):15-16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分封了七个异姓王。但这些人大多怀有野心,对中央集权是个严重的威胁。楚王韩信就是其中之一。刘邦得天下后,怀疑韩信谋反,降封为淮阴侯,留在长安加以监视。这使韩信十分颓丧,心中常怀怨愤。他采取了一种消极反抗的办法,称病闭门不出。这种软禁生活使他在长安一住四年,韩信对刘邦由失望、怨恨,逐渐走上了谋反的道路。汉十年(公元前197年),山西太原辖代地,驻守在代地的代相陈稀自立为代王,公开打出反叛的旗帜。韩信在长安秘密与之通谋,乘刘邦不在京城,准备假传命令,赦免城中被拘禁的罪犯和奴隶,发兵袭击吕后及太子,想一举…  相似文献   

5.
陆川导演新作《王的盛宴》,讲速的不单是楚汉相争中,刘邦、项羽、吕后以及韩信这几人之间的权力博弈,也借此隐喻两千年来反复上演的中国政治权力游戏。电影一开始,晚年的刘邦卧病在床.被噩梦所缠绕,命中宿敌项羽魅影迷离,令他草木皆兵,妄想周围的人都欲加害自己,遂放手让吕后斩草除根,一幕又一幕诛杀功臣的戏份,开始上演。接着故事倒叙到楚汉相争之幸刀,项羽和刘邦强弱悬殊,刘邦擅于钻营,因缘际会,反而先入秦都咸阳,却惹来九死一生的鸿门宴,最终因项羽一念之仁,放虎归山,两人的命运遂告逆转,刘邦后来居上,终成帝业,项羽悔不当初。  相似文献   

6.
刘隆有 《文史天地》2013,(11):42-45
一、第一个底层小民做天子公元前202年,刘邦借韩信之力在垓下灭了项羽,又立马搞突然袭击夺了韩信兵权,实力稳操一人之手,“老子天下第一”,于是急不可待地由汉王改称汉皇帝,汉王朝由此开局。  相似文献   

7.
去年到古城涿州采访,一路直觉得兴味渐浓。且不说 尤冢遗址和燕太子丹送荆柯的华阳台旧丘,据传都在涿州城近处,只就北魏学者、《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初唐“四杰”之一、诗人卢照邻,北宋周易学家邵雍,以及汉昭烈帝刘备、桓侯张飞和宋太祖赵匡胤等历史名人,均自古涿一地出而言,就兴味盎然。 不过,这里要说的一件往事,却只可从刘备先祖刘邦的早年经历上开头。 刘邦故里远在沛县。他平民出身,曾任“泗水亭长”,不过一名地方小吏。同村有个名叫卢绾的人,与刘邦自幼交好。除乡谊之外,另有一层原因,即二人同年同月同日出生。每到二人生辰,乡里都送…  相似文献   

8.
衣锦还乡作为中国人的普遍心理,源远流长,早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有刘邦、项羽、韩信等人衣锦还乡的记载。作为国人的一种共同心理,衣锦还乡又具有深层的文化内涵。本文以元杂剧《薛仁贵衣锦还乡》为蓝本,从衣锦还乡的源流以及与之相关的乡土意识、面子问题、大团圆意识等方面剖析了中国人的衣锦还乡意识。  相似文献   

9.
正从张良一生的事迹看,他未必有治国平天下的志向,但他确实没有政治野心。"五人集团"除了共同的敌人项羽外,在人格上视野上气质上几乎没有共同点。刘邦强悍,张良从容,萧何踏实,韩信软弱,陈平诡诈。张良是韩国贵族后裔,其余四人不是平民就是游民,刘邦、萧何一度是地方上卑微的小吏,改变不了他们的平民身份。一、贵族之后反秦先锋张良的祖父、父亲前后做过五位韩国国君的相国,韩国灭亡时,张氏家族仅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207年秦亡(一般史书说前206年秦亡,误。),刘邦与项羽争夺霸权,挥戈相向,逐鹿中原,韩信就是这时涌现出的杰出的军事家。 韩信是淮阴(江苏淮安)人,自幼家贫,“常从人寄食饮”。苦难的生活,砥励他勤奋好学.尚武知兵,青年时代即显露出军事才能。他曾在项梁和项羽 下执戈,均不得志。后经萧何举荐,刘邦筑坛拜将,韩信才真正开始了他统帅三军,驰骋沙场的军事生涯。在楚强汉弱的形势下,他奇迹般地败楚兴汉,为刘邦问鼎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封王后他的命运每况愈下,遭贬、受软禁,最后以谋反罪惨遭杀戮。纵观韩信的一生,是可歌、可泣、可悲的,他成…  相似文献   

11.
很多能人、名人的品质不好。最典型的是刘邦手下那位陈平,很多人都知道他“盗嫂受金”。“盗嫂”属于生活作风问题,“受金”即收红包,那是典型的经济问题。要是在咱们改革开放前,这两大问题都是要受处分的。现在第一个问题放松了一些,第二个问题说不定要“双规”。有次刘邦面对面地向陈平反映群众意见,陈平毫不否认他存在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刘邦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离不开手下的谋臣猛将。然而,平定天下之后,陈稀、韩信这些元勋兔死狗烹,唯有萧何始终不倒。  相似文献   

13.
太后庙不少地方皆有,仅登封境内就有三个。一个在大金店镇太后庙村,仅存庙址;一个在告成镇东,已无迹痕;一个坐落在颍阳镇河东岸,俗称疙瘩庙。都是为纪念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姬太后所建。其中,颍阳太后庙现存晚清大殿两座,厢房、耳房十余间,石碑十余座,正殿内祀薄姬太后像一尊,殿对面建有戏楼一座,高大宽敞,独具一格。据《汉书》记载:刘邦称帝坐都长安后,他最宠爱的有三个后妃,即吕后、戚妃、薄姬。吕后生子刘盈,戚妃生子如意,薄妃生子刘恒,同为刘邦所爱。吕雉为正宫,先立其子刘盈为太子,后来刘邦特别…  相似文献   

14.
血,是殷红的血,它辗过英雄苦涩的泪,挥洒出气吞山河的千年史诗。——题记十二月,刘邦、韩信、彭越、刘贾、周殷会师垓下,三十万大军死困项羽。  相似文献   

15.
正"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擒也。"这段话出自汉帝国开国皇帝刘邦之口,非常有名;说得很实在很漂亮,也说得十分得意十分霸气。刘邦没有提到陈平。如果要提第四个功臣的话,可能非陈平莫属。刘邦也许会这样说:"洞悉人心,收离间敌  相似文献   

16.
汉朝的七国,有西汉建国初年的异姓七国与后来“吴楚七国之乱”的刘姓七国的区别,汉初异姓七国是刘邦分封的;楚(韩信)赵(张耳)燕(臧荼)长沙(吴芮)淮南(英布)梁(彭越)韩(韩王信)。刘姓的吴楚七国,是刘邦“杀戮功臣”消灭了异姓七国后,经吕后惠帝文帝陸续改建的,(共有二十多个)而在景帝时起兵对抗汉朝中央政府的是吴楚七国:即吴、楚、膠东、膠西、济南、灾  相似文献   

17.
汉朝开国功臣韩信,因为功高震主,加上言行有失谦谨,结果以谋反罪被处死,并诛灭三族。正史对此事有明确的记载。不过另有一种讲法,说韩信家族中的人并未被杀绝,韩信的一个儿子得以逃过死劫,潜逃到广东,改姓为韦,后来这韦姓家族发展得很兴旺。但此事为正史所不载,因此知道此事真相的人甚为稀少。  相似文献   

18.
韩信出生及其少年时期生活属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信 ,这位汉朝开国元勋。两千年来 ,他的故事曾为多少人所传颂、评价、辨析。因他而留下的故地遗址名胜 ,也曾吸引着古今中外无数游客来此游览、纪传。而究其他的出生属地 ,其实历史早有定论 ,确也无可非议。韩信是淮阴人。他出生在淮阴 ,少年亦生活在淮阴 (今淮阴县码头镇 ) ,为了探寻韩信的详细生地 ,本人根据已掌握的史料和现存的历史遗址 ,从两方面进行探讨。一、史书对韩信出生属地的记述自古以来 ,著述韩信的诗、书可以说是数以千计。大凡写到韩信的总是提及到韩信出生属地。司马迁的《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一开头就说 :“淮…  相似文献   

19.
在西汉王朝初期和汉武帝统治时期,出现了大批杰出人物,其中既有千古帝王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一代丞相、政治家萧何、曹参,举世无双的军事家韩信、李广,千古传诵的文学家司马相如,大史学家司马迁,还有为数众多的谋臣策士。在这璀璨的人物星群中,主父偃以其非凡的见识、笔锋犀利的文章和独特的人生经历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20.
《百年潮》1998,(4)
(十)七千人大会讲话:霸王别姬现在回忆,在整理毛泽东文稿中,有这样几件事情,印象还很深。一是田家英讲的毛泽东博闻强记、令人佩服的一件事。七千人大会讲话中,毛讲了那个著名的“霸王别姬”的故事,批评我们有些领导同志不爱听不同意见,有点像西楚霸王的样子,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同时,讲了刘邦见郦食其的故事,讲得很生动:“另外一个人叫刘邦,就是汉高祖,他比较能够采纳各种不同的意见。有个知识分子名叫郦食其,去见刘邦。初一报,说是读书人,孔夫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