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彭维斌 《南方文物》2005,(2):48-51,34
二郎神是闽南地区尤其是灌口、同安,甚至台湾、东南亚等地区民间尊奉的水神,它源自于人们对中国水文化先祖——四川都江堰“二王庙”祀“李二郎”即战国时代秦蜀郡守李冰次子的崇拜而发展成的一种重要的地方民间神灵信仰。自明天启崇祯年间建造了专门祀奉二郎神的闽南灌口凤山祖庙以来,  相似文献   

2.
泉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而成为多种宗教荟萃之地,其中有外来的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甚至还有世界上仅存的摩尼教遗址.加上国内土生土长的道教,呈现了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多元文化相和相安的文化奇观.素有“世界宗教博物馆”、“神学文化的宝库”之称。然而相比之下,存在于泉州各地的民间庙宇更受泉州人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山西忻州地区民间信仰内涵十分丰富,既有对自然神、历史人物的崇拜,也有对宗教神灵、其他民间神灵的敬奉,这一现象在当地的碑刻资料中记载甚为详尽。民众对神灵的信仰集中体现了功利性、自发性以及地方性的特点,透过这些特性,可以窥探到明清时期忻州地区干旱少雨、战争频发的地理、社会环境。而民间信仰在保护自然环境、稳定社会秩序、调节民众心理方面亦生产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解读土族装脏仪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川土族地区最能体现土族民间宗教文化特色的是那些遍布村寨的种类繁多、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地方性神灵。凡是土族聚居的村子,都有一所小庙,庙里都供有一两个或三四个地方保护神。这些神灵中必然要有一个是本村庙中所特有,其他村庙中所没有的神灵。例如:龙王爷、娘娘爷、摩羯爷、大王爷、四郎爷、缩脊大帝、没脚龙王、黑虎大神、变化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文化角度看,希腊神灵伦理缺位现象产生于操希腊语的游牧印欧人征服土著农业民族之后,是多种异质宗教文化冲突融合的结果。在融合过程中,被征服者信奉的神灵被剔除、降格或吸纳。同时作为宗教文化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一方,被征服者所信奉的神灵被征服者强加以诸多伦理缺陷,嫉妒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民间民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建设闽南生态文化保护实验区”以及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海西“两个先行区”的发展思路,都为闽台民间民俗文化研究提出新任务。  相似文献   

7.
在冀南的民间信仰中各地"奶奶"庙宇数量众多,当问及"奶奶"具体身份时,群众众说纷纭,而女娲娘娘、泰山奶奶和三霄娘娘三者是提到最多的神灵。笔者通过走访获取田野材料,运用地方志和文献资料,浅析这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李浩 《民俗研究》2010,95(3):118-133
隋唐五代时期是民间神灵发展的重要时期。与强大的经济文化发达相适应,民间信仰的领域内同样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不同文化传统背景下的各路神灵各行其道,交相辉映;由社会环境变迁而新兴的神灵在民间信仰的领域里各逞其能;与此同时,在统一大帝国的文化语境中,不同的文化传统又相互交织,诸路神灵在潜移默化中整合出新的队伍。这新型神灵体系的建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南方福建、台湾及东南亚地区,广泛流行着一些替神灵说话或宣达神意的宗教活动,与普遍存在于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各民族的萨满,在宗教特征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如今,中国北方的萨满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讨论的热门话题,但对于我国南方的神媒系统所作的专门的研究尚属少见。而对于客家地区的“神媒”研究以及对于南北这二者之比较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0.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充满着神秘,其神奇的造型与图案,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有关古蜀时期的自然崇拜、神灵崇拜与图腾崇拜等原始宗教和神话传说,也是三星堆文化中原始宗教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锡诚 《民俗研究》2002,(4):157-159
20世纪80年代中叶,我国思想界陆续冲破一些禁区和摆脱“左”的樊篱,各地开始大量发掘和公布了许多过去不敢问津的民间文化遗存,包括常被误解为封建迷信的民间宗教和巫术巫蛊等文化现象。1983年,周扬先生生前曾把这次思想解放.称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2.
"神的标准化"一经问世就成为民间信仰研究中强有力的解释工具,但胶东半岛妈祖信仰的发展实践表明,"神的标准化"有其局限性,不能适应于所有地区。因为神灵信仰势必要与传播地的文化相融合而实现本土化,而本土化是对标准化的消解,这就使得神灵信仰不能实现彻底的"标准化",而只能是一种"半标准化"。  相似文献   

13.
僻处东南一隅的福建自古以来民间信仰就特别发达。闽都福州的民间信仰与整个福建民间信仰形成"同中见异"的关系。福州民间信仰在土著—闽越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汉唐以来不断吸收融入中原汉族宗教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闽越文化与中原传统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的产物。尽管在中原宗教文化的浸润下,中华汉民族宗教文化的影响日深,然而在融合重构中本土化地域特色愈见鲜明,由此勾勒出闽都福州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的多彩风貌。  相似文献   

14.
中国狮文化源远流长.自东汉明帝西域真狮人贡及佛教传入至今.狮子的王者风范、威武气概和灵兽形象.在中国自古至今都倍受推崇,中国人推崇狮子并由此衍生出中国独具特色的狮文化,无论是在建筑领域还是在民间绘画、雕塑和表演艺术当中.都得到广泛宣扬。而石狮文化作为中国狮文化的一个支系.在福建更是异彩纷呈,随处可见,有以“石狮”命名的石狮市和素有“中国石雕之乡”的惠安县.各种建筑中的“石敢当”、石狮子,以及民间活动中的舞狮表演等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西藏民间的沐浴文化,具有明显的西藏高原特点和藏民族特色,从布德贡吉时代的“熏香沐浴”、1000多年前的藏医学的“药浴”、自古流传至今的“沐浴节”等都表明,无论什么历史时代,什么宗教,什么文化,在西藏民间都有沐浴的习俗。千百年来,这种独特的沐浴文化现象与习俗,在对藏民族的健身与保健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早在布德贡吉时代,西藏民间就有了洗澡的卫生习俗。当时的民间故事集《尸语故事》记载:民间人们大多“熏香沐浴”,以杀菌防疫。8世纪初由龙树著的《佛  相似文献   

16.
肖霞  韩若冰 《民俗研究》2011,(4):210-222
日本阿波舞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盆舞”,始于镰仓时代的念佛舞蹈,是旨在慰藉亡灵的宗教仪礼。阿波舞现已成为日本德岛县最大的旅游资源,并已成为全日本乃至全世界都知名的城市祝祭舞蹈。阿波舞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在传承、保护、创新的同时,通过市场开发给当地旅游观光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这种以民间舞蹈文化为特色的观光旅游业的开发.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立国”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宗教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多方面的特征与功能。本文试图较为全面地揭示宗教文化的定义,并探讨宗教文化的符号特征、普遍性与民族性特征、积累性和变异性特征以及解释功能、规范功能、整合凝聚功能、调控功能和生活习俗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两宋时期是中国民间宗教与一般意义民众信仰建立塑形的关键时期。宋代所记录的民间信仰事件与民间神灵、祭祀场所的出现都冠绝于历代。在政治经济条件的改换下,民间神祠受同时受到来自士人精英文化与新兴起的以市民阶层为代表的大众文化二者所带来的压力,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民俗与宗教格局。本文试以城隍神信仰为例,分析传统儒道思想与新兴文化对宋代民间神祠信仰模式的牵制与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19.
闽南文化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闽南方言为母语的厦、漳、泉地区组成的闽南金三角.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中国区域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同时是福建经济发展的龙头,也是福建“三资企业”最集中的区域。进入新世纪以来,海内外学术界对闽南经济文化圈的学术研究活动越来越活跃.在谋求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今天,我们旨在通过对闽南文化的初步探讨,来诠释地域文化对于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进程的因果关系,从文化视角上加深理解研究闽南文化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燕图腾是华夏史前的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燕文化是商殷部族的主流文化之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秦汉以后,燕文化同其他原始部落文化一样,逐渐被新文化淘汰了。可有趣的是,在粤西北的怀集,燕文化却以原始意义从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习俗中流传了下来。近年,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怀集民间的燕文化越来越备受人们关注,并称之为“金燕文化”(意指以金丝燕为主体对象的系列燕文化现象)。本文试就笔者的了解和认识,对怀集民间燕文化现状和源流作浅显的探讨,并以此就教于各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