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物》1978年第1期发表的《居延汉代遗址发掘和新出土的简册文物》一文,认为甲渠侯官等三个地点出土的(?)形木器"或许就是简文里常见的‘转射’或‘深目’",其后初师宾先生又在《汉代边塞守御器备考略》中断定它"决为转射无疑",并指出"其特点是承受弩长臂转动发射,故称转射",还说"通过斜下的射孔,可向坞下的有效角  相似文献   

2.
敦煌悬泉置遗址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掘的,其中F13是悬泉置遗址坞院内靠北墙的一间小房子,共出土简128枚,有明确纪年的11枚,最早为建武27年即公元51年,最晚为永初元年即公元108年。其中3枚简与东汉早期历  相似文献   

3.
《文物》1979,(4)
《文物》1978年1期我执笔的《居延汉代遗址的发掘和新出土的简册文物》一文中6页倒九行,由于一时的疏忽,将简(EJ:601)的档案记录文字:"画,一吏一马,横幅",误作该简的墨书文字,混淆失真,特此改正错误,并向读者深致歉意!  相似文献   

4.
汉代西北驿道与传置——甲渠候官、悬泉汉简《传置道里薄》考述何双全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73-1974年发掘汉代居延甲渠候官、第四燧、肩水金关三遗址,获汉简21000余枚,1990-1992年发掘敦煌悬泉置遗址,获汉简22000余枚。两次大的发掘...  相似文献   

5.
《文物》1979年第8期《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出土的元青花瓷等文物》一篇简报中,提到1977年霍城阿力麻里遗址出土的银币,均压印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文字。一枚大银币的一面有人名,译为"素勒铁木尔汗可汗艾孜木的";另一面有文字译为"阿力麻里黑",当是地名,另有数字710,简报认为可能是回历纪年,并推算为公元1352年。五枚小银币中的一枚似有回历722年纪年,简报推算为公元1361年。  相似文献   

6.
甲渠言部吏毋作使属国秦胡卢水士民书建武六年七月戊戌朔乙卯,(甲渠守鄣侯敢言之,府移大将军莫府书曰:属国秦、胡、卢水土民从兵起□□。)□之明告吏民,诸作使秦、胡、卢水士民畜牧田作不还,有无四时言。谨案:部吏毋作使属国秦、胡、卢水士民者,敢言之。以上三汉简,是最近在居延出土的,见甘肃居延考古队《居延汉代遗址的发掘和新出土的简册文物》中所作的释文,标点是我加的。第二简下部残缺,括号内的文字是据同出的另一册所补。这里所要讨论的,是简文中的“秦胡”二字应如何解释。甘肃  相似文献   

7.
《永始三年诏书》册,为甘肃居延考古队一九七三年夏发掘汉代肩水金关遗址时,于烽台南侧堡屋(F_1)中所获,现总甘肃省文物工作队。此册乃是西汉成帝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七月戊辰日所下诏书及批转诏书的行文,内中又包含八月戊戍日丞相府的“补充”律令。出土时,共得十六枚,较集中地叠积在一起,编绳虽已毁无,但基本上保持册簿的卷束状,而下端被火焚毁,故每简下部皆有残缺,最长者残余22.5厘米,最短者仅剩9.2厘米。  相似文献   

8.
1990年10月至1992年12月甘肃省考古所对敦煌悬泉置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出土有简牍、帛书、纸文书、墙壁题记等各类重要文物7万余(枚)件,其中简牍近2万枚,是甘肃又一次大规模出土简牍的考古发现,因此,被评为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和“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随后陆续有少量介绍遗址概况和悬泉简学术价值的文章。经过初步整理,甘肃省考古所编写了《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发掘简报》(简称《简报》)、《敦煌悬泉汉简内容概述》(简称《概述》)、《敦煌悬泉汉简释文选》(简称《释文选》)等三篇资料性的文章(均载《文物》2000…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2009,(8):114-114
前不久,敦煌市博物馆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敦煌玉门关西南约60多公里处新发现一汉代烽燧遗址,因当地老百姓称其为“一棵树”,故称之为一棵树汉代烽燧遗址。当地文物部门立即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包括一枚保存完整的封检,字迹清晰,上下两端及左下角题写纪年。此发现为敦煌历年调查长城烽燧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0.
《文物》2021,(6):38-42+96+1
2013年5~1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兔子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11口古井中出土了简牍。七号井共出土简牍2392枚,其中有字简2302枚,无字简90枚。简牍多为木简,个别为竹简,削衣为大宗。形制包括两行、觚、楬等。该批简牍主要为汉初吴姓长沙国益阳县资料,亦有少量刘姓长沙国时期资料。内容以簿籍为主,另有私人书信和习字简。兔子山遗址七号井出土的简牍,丰富了西汉初年吴姓长沙国的资料,对于研究汉初基层政府行政运作和西汉长沙国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墓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东北蔡沟塘西麓低缓的山坡上,西距宝瞻公路约50米,西南距东吴镇政府约1公里(图一)。2006年8月5日至9月5日,为配合当地基本工程建设,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鄞州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过程中共清理晋代砖室墓葬5座(包括西晋元康年间纪年墓葬2座),出土一  相似文献   

12.
张德全同志在《四川文物》1988年第4期上发表《新都县发现汉代纪年砖画像砖墓》一文(以下简称《张文》),就四川省新都县文物管理所于1987年6月间在新都县新民乡梓潼村七星墩调查的汉代墓藏群内一座标为胡家墩的墓坑中出土“永元元年三月三日造此”纪年砖和一批画像砖,提出初步研究的看法。在对这些画像砖内容的考释中,对于三块表现着乘舆情景的画像砖,是分别称名为《轺车》图、《斧车》图和《棚车》图(见封二《新都出土画像砖》图版之图一、三、四)。我今为此三块画像砖的定  相似文献   

13.
《长罗侯费用簿》应为《过长罗侯费用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刊发于《文物》2000年第5期的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发掘简报》介绍了敦煌悬泉置的考古收获,同期发表的《敦煌悬泉汉简内容概述》和《敦煌悬泉汉简释文选》说到题名“县泉置元康五年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以后,简牍学的教学工作受到了重视,各种简牍学教材相继问世。1991年甘肃教育出版社推出的《居延汉简通论》(下简称《通论》)即是其中之一。作者薛英群长期从事文物考古工作。70年代,2万余枚居延新简出土以后,他即参加了整理和研究,结合对旧简的研究,陆续撰写论文数十篇。积数十年之辛劳,终于完成这部到目前为止份量最大的简牍教材。《通论》在广泛吸收前辈和当代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研究心得,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居延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遗址分布、简牍出土概况、居延简制、文书学价值和史料价值。它对居延简史料价值的阐述,几乎包括了居延简所涉及  相似文献   

15.
辽宁朝阳西三家辽代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5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发掘了朝阳市西三家辽代遗址,共发现6座房址,13个灰坑.出土了陶器、瓷器、铁器、铜器、骨器、石器等遗物.此遗址属于辽代晚期的一处小型村落遗址.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七年在安徽省阜阳县双古堆两座西汉墓葬中,出土了一批有“汝阴侯”铭文的漆器和铜器。漆器铭文中有“元年”、“三年”、“四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十一年”等纪年。《文物》一九七八年第八期上发表了《阜阳双古堆西双汝阴侯墓发掘简报》。读了简报,获益颇多。但简报认为“汉初纪年除了文帝有前元十六年的纪年外,其余纪年都没有超过八年的。因此漆器上的铭文‘十一年’应是文帝前元十一年的纪年”,并认为“双古堆M_1主人是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  相似文献   

17.
2014年4月,为配合工程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含山县文物局在含山县陶厂镇道士观抢救发掘了3座西晋砖室墓。三座墓均用大量有确切纪年的铭文砖砌筑,年代集中在晋元康五年至九年,同时墓葬出土了银、铜、铁、瓷、石器等20余件。本次考古发现为研究该地区西晋时期墓葬形制、葬俗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河北南宫后底阁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曙光  梁亮  张春长 《文物》2012,(1):19-33,2,3
2006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南宫市文物保管所联合对位于河北竹南宫市东南29公里处的后底阁遗址进行了勘查和发掘。发现各类遗迹20处,出土佛教石、陶造像及残块283件,其中汉白下造像的数量较多,雕刻精美。根据造像铭文中的纪年和地名可知,此遗址与北朝罕隋唐时期数次变迁的武城县有重要关系。此次发掘对于研究这一地区的佛教传播历史和造像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简牍制度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世纪以来,古代简牍实物大量出土,为我们讨论简牍制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1912年,寓居日本的王国维受到斯坦因从敦煌长城烽燧遗址发掘的简牍和橘瑞超从新疆所获简牍资料的启发,撰写了《简牍检署考》,广采文献所记,详考简册版牍之制度。其后,讨论简牍制度者甚多,重要的有1939年傅振伦著《简策说》(《考古》社刊第6期),1957、1960年劳干分别发表《居延汉简图版、考释之部》(史语所专刊二十一、四十),1964年陈梦家著《实物所见简牍制度》《武威汉简》,文物出版社,1964年),1976、1980年马先醒撰《简牍通  相似文献   

20.
《文物》2016,(5)
兔子山遗址位于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2013年5~11月,为配合基本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益阳市文物处联合埘遗址进行了勘探和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清理古井16口、灰坑56个,灰沟7条、房屋建筑遗存9处。其中九号井出土陶器、铜器、铁器,石器,建筑构件以及简牍等。简牍共780枚,其中有字简牍579枚,内容多为簿籍,为研究战国秦汉时期基层政府行政运作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