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石经概述卧佛沟在安岳县城北面四十公里处,属该县通贤区八庙乡管辖。这里有大规模的唐代摩崖造像和石刻佛经。石刻造像中最有价值的是《释迦涅变相图》(即卧佛)。石刻佛经共有十五窟。其总面积,除因石质剥蚀而不存者外,现存的约有一百五十四平方米。各经窟的底面积,小者约四平方米,大者约九平方米。兹将十五个经窟的位置与分布,以及各经窟刊刻的佛经介绍于下。《涅变相图》在卧佛沟北坡的中上部,距地约十米高,卧佛背北面南,头东脚西。1、2号经窟在《涅图》右上角的崖壁上;29、33、46、51、59、66、71、73、76、83、85、号经窟在《涅图》对面的南坡上;109、110号经窟在靠近通贤河边的崖壁上,距《涅图》约有六百米。各经窟内左、中、右三壁上刊刻的佛经  相似文献   

2.
国宝四川     
《山茶》2011,(7):44-53
安岳石刻卧佛位于资阳市安岳县八庙乡卧佛沟内.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卧佛.卧佛上方的释迦说法图造像主次鲜明,栩栩如生。四川境内石窟寺及摩崖造像众多.内容题材独具本地特色.在中国石窟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安岳卧佛院窟群总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安岳,位于四川中部丘陵地带,古属普州。《元和志》云:“周武帝建德四年(575年)与普州同置。”其建州、建县历史悠久,石窟遗存非常丰富,全县境内石窟星罗棋布.数量甚多,其中卧佛院石窟群造像及石经是优秀代表,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卧佛院地处安岳县城北通贤区八庙乡卧佛村,距城39公里,与乐至、遂宁交界,以镌造卧佛,继而建寺得名。卧佛院窟群分布于卧佛村三面崖壁上(岩质为灰砂岩)其中一面临近跑马滩河,当地俗称卧佛沟。卧佛院窟群,以形体巨大的释迦牟尼涅像及154平方米的经文为主体,…  相似文献   

4.
四川安岳卧佛院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四川省中部的安岳县古称普州。境内山石奇秀,《舆地记胜》载:"普之秀以石,故俗称石秀。"自南朝梁普通二年(521年)当地开始凿造佛像,历代均有摩崖造像传世,是川中地区佛教造像时代较早、内容丰富、数量集中的石刻之乡。卧佛院是安岳摩崖造像群中规模较大的一处,位于县北通贤区八庙乡卧佛村,地临安岳、遂宁与乐至三县的交界处(图一)。琼江河支流上段的伍家桥河和下段的跑马滩河绕卧佛院的西南东三面流过。卧佛院所在的山沟俗称卧佛沟,呈"几"字  相似文献   

5.
安岳卧佛院卧佛刻经与题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岳卧佛和刻经发现后,立即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群众的浓厚兴趣,报刊杂志相继刊载了介绍文章和论文。为了便于专家、学者对卧佛和刻经的研究,为此,特将发现经过及笔者的粗浅见解叙述如后: 1982年3月,四川省文物鉴定组在安岳县鉴定文物工作中,笔者获悉县属八庙乡可能有摩崖石刻的消息后,在领导的支持下,即会同地、县有关人员和县文物工作人员一道,于3月19日到达了县北三十五公里的八庙乡调查,在毗邻三县交界较偏僻的卧佛沟卧佛院归址,查明了被人们遗忘而沉睡千  相似文献   

6.
安岳石刻,内容丰富,雕刻精湛。世界著名女作家韩素音女士称赞其“紫竹观音”为“东方的维纳斯”。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将安岳石刻归纳为“古、多、精、美”,不愧为我国又一个古代石刻宝库。 安岳石刻,年代久远,延续不断,造像古朴,自成体系,安岳石刻史,可溯源于东汉崖墓中的石刻图像。据安岳县乾隆志载,佛、道造像始刻于“南北朝普通二年(521年)”。以现存卧佛院、千佛寨的造像风格判断,安岳石刻艺术的开创年代为初唐。在宋代全国石刻艺术走向衰弱时,安岳石刻艺术异军突起达到了鼎盛时期。八庙卧佛全长23米,为唐代左侧卧佛…  相似文献   

7.
《文物》2017,(9)
正一概况石锣沟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安岳县长河源乡石锣村四组、石锣沟中部山谷东侧,地理坐标为北纬30°10′13.2″,东经105°23′35.9″,海拔312米(图一)。1988年,其被安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29龛,开凿于两块石包和一块崖壁上,3个造像分布点分别编号为1、2、3号。1号,石包位于山谷东侧缓坡上,平面近方形,东、西、北三面开22龛  相似文献   

8.
1986年春,皖西博物馆在六安市北郊九里沟乡九里沟村收集到一件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经初步鉴定为春秋中、晚期之楚器,定名为簋。由于该器“器形罕见,铭文有几个字又比较特殊”,故而引起楚文化研究者的关注。本文拟就其器型、铭文等问题提出几点粗浅看法,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9.
安岳县属资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地带,依重庆潼南县,北接遂宁市中区,西连本市雁江区、至县,南邻内江东兴区。地跨涪江、沱江两江流域。境内现有古代石刻造像70多处,是四川石刻造像地点最多的县。其中卧佛院是我国南方规模最大的一处石刻佛经,同时还有造像和墓塔等遗迹。对卧佛院的调查始于上世纪80年代,之后,关注卧佛院的学者日益增多,也有文章涉及卧佛院的内容,但从来没有完整系统地进行资料调查。2007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合作对安岳卧佛院进行了全面的考古东乐调查,  相似文献   

10.
秦九韶(1202—1261)字道古,南宋普州(今安岳县龙台镇)人。从兵首到郪县作县尉,建康(南京)任通判,到国史实灵院做校正(小官)。史载:“秦九韶以通直郎于淳四年(1224)八月为建康通判”。“十一月丁母忧、解官”回湖州家里守孝。这是秦九韶第一次到东南后明确记载为通判官职。  相似文献   

11.
田瞳 《丝绸之路》2000,(2):52-53
张掖大卧佛乃佛教之宗释迦牟尼涅槃像,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佛像头北脚南,面西侧身而卧。史载:“甘肃张掖郡弘仁古刹有古卧佛遗迹,始自晋代。”这座卧佛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迄今已有整整900个春秋了。  相似文献   

12.
一、卧佛侍者像形制安岳卧佛全长23米,头东脚西左侧卧于9.5米高的崖壁上。卧佛之上刻有一佛二菩萨九弟子天龙八部“释迦说法图”,卧佛下面镌刻多组佛传故事。卧佛前侍者像高3.4米,背向观者,盘腿坐于卧佛中下部约10米处。身着便装,腰系佩带,头束发饰,发髻虽已剥泐,却留有痕迹,隐而可见。头略俯视,其右手置于释迦牟尼的左手腕上,似作切脉状。(见  相似文献   

13.
尸乡沟夏商遗址年代解析与综合李维明尸乡沟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县塔庄。1983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故城队在这里发现了一座“商代早期城址”,立即引起了学术界极大的关注和反响,从此关于偃师商城“西毫”说①、“桐宫”说②、“军事重镇”说③、“...  相似文献   

14.
偃师尸乡沟城址是“夏桀所筑,商代利用的城邑”吗?方酉生偃师尸乡为商都“西毫”,文献上是有明确记载的。1983年春天,考古工作者恰好在偃师尸乡沟发现一座早商时期的城址,这种文献记载与考古实物资料如此相吻合的情况,决不会是偶然巧合的。事实证明,偃师为商汤...  相似文献   

15.
2000年7月25日,黄堆乡姚家村许家组砖厂文物通讯员许高智同志电话报告:“许家砖厂取土时出土了一件似盆形的青铜器。”我馆随即派员前往征集和考察青铜器出土现场。该砖厂取土地位于村西正北300米处,向西310米为许家河(现为干涸沟)。许家河以西为周原遗址核心区。土  相似文献   

16.
茂汶县位于岷江上游,是秦汉时代石棺墓比较集中的一个地区。1978年至1980年,四川省文管会和茂汶县文化馆等单位,曾先后在茂汶城关及其附近的前锋乡营盘山,勒石村和南新乡别立村等地共发掘、清理石棺墓87座。1983年6月,茂汶县文化馆又在离县城较远的三龙乡河心坝(寨名)清理了一座石棺墓,并在该乡黄草坪(寨名)收集到几件石棺墓出土器物,现报导于下。一、石棺墓三龙乡位于茂汶县西郊,全乡大小36寨分别分布在三溪沟两岸。河心坝寨处于三溪沟北岸。在寨东面500米左右一个名叫牌坊地的黄土台坎里,因雨水冲刷,暴露出一座石棺墓。该棺墓口距地表2米,墓向北偏东40°。墓长1.67、宽0.45、深0.30米。石棺由大小不等的12  相似文献   

17.
1984年7月10日,乌兰察布盟文物工作站于察哈尔右翼前旗小淖乡十三号村,征集到一方“管女直侍卫亲军万户府印”。这方铜印是该村民办教师雍延君同志,1983年秋在农田里耕地时发现的。小淖乡位于黄旗海东,这里是山区。十三号村更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全村约30户人家,沿沟坡迤逦而居。铜印出土于村北约半里多远的一块农田里。出土铜印附近的农田和沟岔里,有古代文化遗迹和陶瓷残片,属辽、金、元时期的文化遗物。印呈正方形。扁长形钮。印面正径8厘米,厚1.7厘米;钮上窄下宽,下宽4.3、上宽3.6、厚1.6、高6厘米(如图)。印文为模铸之篆书八思巴字,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宋初著名理学家陈抟的故乡究竟在哪里?《宋史》和《辞海》(1980年版)均说是毫州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人。其实不然,陈抟是四川安岳县龙西乡人。宋初李宋谔的《祥符图经》载,“陈抟,普慈崇龛人。既长,辞父母去,或居亳为毫人,或居洛为洛人,或居华山则为华山人。”陈抟所著《易龙图序》亦自言是“西蜀普慈崇龛人”。普慈崇龛又在哪里呢?安岳在梁属普慈郡,北周建德四年(575年)建置安岳县,属普州。唐末宋初,普州辖安岳、乐至、安居、普慈四县。普慈县就是现在安岳以  相似文献   

19.
张鹏翮(1649—1725),字运青,号宽宇、信阳子,四川潼川州遂宁县黑柏沟(今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黑柏沟)人。清康熙九年(1670)进士,历任江南学政、河道总督、吏部尚书兼文华殿大学士等职,时称“遂宁相国”,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无出其右”,雍正誉其“志行修洁,风度端凝流芬竹帛,卓然一代之完人”。清雍正三年(1725)逝世,葬于遂宁县中安里庆云山(今重庆市潼南区小渡镇月山村庆元山),谥号“文端”。  相似文献   

20.
河北平泉的汉半两铅母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10月,平泉县榆树林子乡文化站在本县半截沟村农民杨希富家,征集到一件西汉“半两”钱铅质母范。为了弄清这件母范的出土及保存情况,最近笔者专程到半截沟村,作了进一步调查了解。杨希富一家五代居住在半截沟村的杨家北沟,1962年春,其妻孟素荣(现年49岁),与公公杨树清套牛拉犁种豆角,犁铧在约30厘米深的地下,翻出了这件铅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